華文網

洛馬發展反艦導彈真的能比解放軍容易?技術積累與武器裝備成正比

近期,《全球安全》網站報導了洛·馬發展反艦導彈的有關情況,認為洛·馬發展反艦導彈比解放軍容易,因為美軍現有的導彈技術已經很成熟,其衛星、無人偵察機和海上巡邏機等裝備也更先進,

可以為反航母導彈提供更有效的資訊支援。

LRASM

比如LRASM專案雖然實施時間不長,但其成型的時間可能會不太晚。項目有兩個發展方向,分別為巡航導彈和彈道導彈。美軍相信洛·馬開發的反航母導彈具備較遠的射程。能穿透艦艇防禦系統實施精確殺傷,

另外,洛·馬將有效地控制成本,從而降低美軍的採購門檻。

美國FOOL網站發佈的導彈打航母想像圖

可以說,“美版殺手”的開發思路很靈活,不是由陸基彈道導彈改進而成,理論能在陸上之外的區域發射,還可實施沿岸機動發射。有外媒認為,

東風-21D也可能發展出艦載版本和供潛艇搭載的潛射版本,這都是武器研發的新方向,無論今天有沒有完全成型,未來總有一天要成型。

LRASM

《全球安全》稱,美軍新型反航母導彈由空基和海基武器平臺搭載,擁有出色的機動能力,不僅能在全球範圍內追擊航母,

還能通過頻繁實施機動躲避打擊,大部分組成部分都可以有效運作,只是在短期內難以解決對目標進行定位的難題,因此要進入實戰部署還要進一步研發努力。

東風21-D

解放軍東風-21D導彈儘管源自東風-21C型,但是能夠運用衛星、偵察機和潛艇等探測系統的能力“越來越強”,

這些探測系統與彈道導彈整合到一起,使東風-21D導彈的武器性能更強。《戰略之頁》強調,解放軍的武器瞄準定位裝備能力也很強,例如中國發射了數顆遙感衛星在太平洋上空600千米的高度組建了一支“太空偵察編隊”。

衛星作戰概念圖

這些衛星主要被用於科研目的,但都裝備了合成孔徑雷達及數碼相機,可以用於監控在太平洋上航行的物體。衛星借助合成孔徑雷達,能拍攝出解析度較高的圖片,遙感系列衛星組成了中國海軍的海洋監視系統,也成為彈道導彈系統的“定位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