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十首古詩詞,說盡人生之歎

生命的暗啞,讓脆弱無所遁形。浮生若夢,這一世紅塵,這一世羈絆,不過一場是非之歡。人生幾何,花開花落,為紅塵瑣時憂心重重,愁容滿面。為塵緣盛事,喜上眉梢樂心顏。一世人生,

有風雨交加,有霜雪侵骨,但也有陽光雨露,彩霞滿天。每個人生,都不會一帆風順,有時驚濤駭浪,有時風平浪靜......

將進酒

唐代:李白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複來。

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杯莫停。

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傾耳聽。

鐘鼓饌玉不足貴,但願長醉不復醒。

古來聖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

陳王昔時宴平樂,鬥酒十千恣歡謔。

主人何為言少錢,徑須沽取對君酌。

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

“夫天地者,萬物之逆旅也;光陰者,百代之過客也”(《春夜宴從弟桃李園序》),

悲感雖然不免,但悲觀卻非李白性分之所近。在他看來,只要“人生得意”便無所遺憾,當縱情歡樂。

過零丁洋

宋代: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經,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裡歎零丁。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詩句,慷慨激昂、擲地有聲,以磅礴的氣勢、高亢的語調顯示了詩人的民族氣節和捨生取義的生死觀。

春江花月夜

唐代:張若虛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灩灩隨波千萬裡,何處春江無月明!

江流宛轉繞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裡流霜不覺飛,汀上白沙看不見。

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

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

白雲一片去悠悠,青楓浦上不勝愁。

誰家今夜扁舟子?何處相思明月樓?

可憐樓上月徘徊,應照離人妝鏡臺。

玉戶簾中卷不去,擣衣砧上拂還來。

此時相望不相聞,願逐月華流照君。

鴻雁長飛光不度,魚龍潛躍水成文。

昨夜閑潭夢落花,可憐春半不還家。

江水流春去欲盡,江潭落月複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霧,

碣石瀟湘無限路。

不知乘月幾人歸,落月搖情滿江樹。

人生代代相繼,江月年年如此。一輪孤月徘徊中天,像是等待著什麼人似的,卻又永遠不能如願。月光下,只有大江急流,奔騰遠去。隨著江水的流動,詩篇遂生波瀾,將詩情推向更深遠的境界。

短歌行

兩漢:曹操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當以慷,憂思難忘。何以解憂?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鳴,食野之蘋。我有嘉賓,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時可掇?憂從中來,不可斷絕。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闊談讌,心念舊恩。

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厭高,海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對酒當歌”八句,猛一看很像是《古詩十九首》中的消極調子,而其實大不相同。這裡講“人生幾何”,不是叫人“及時行樂”,而是要及時地建功立業。又從表面上看,曹操是在抒個人之情,發愁時間過得太快,恐怕來不及有所作為。

贈衛八處士

唐代:杜甫

人生不相見,動如參與商。

今夕複何夕,共此燈燭光。

少壯能幾時,鬢髮各已蒼。

訪舊半為鬼,驚呼熱中腸。

焉知二十載,重上君子堂。

昔別君未婚,兒女忽成行。

怡然敬父執,問我來何方。

問答未及已,兒女羅酒漿。

夜雨剪春韭,新炊間黃粱。

主稱會面難,一舉累十觴。

十觴亦不醉,感子故意長。

明日隔山嶽,世事兩茫茫。

人生動輒如參、商二星,此出彼沒,不得相見;今夕又是何夕,咱們一同在這燈燭光下敘談。這幾句從離別說到聚首,亦悲亦喜,悲喜交集,把強烈的人生感慨帶入了詩篇。

玉樓春·尊前擬把歸期說

宋代:歐陽修

尊前擬把歸期說,欲語春容先慘咽。人生自是有情癡,此恨不關風與月。

離歌且莫翻新闋,一曲能教腸寸結。直須看盡洛城花,始共春風容易別。

尊前傷別,芳容慘咽,而轉入人生的沉思:“人生自是有情癡,此恨不關風與月。”中天明月、樓臺清風原本無情,與人事了無關涉,只因情癡人眼中觀之,遂皆成傷心斷腸之物,所謂“情之所鐘,正在我輩”。

雜詩

魏晉:陶淵明

人生無根蒂,飄如陌上塵。

分散逐風轉,此已非常身。

落地為兄弟,何必骨肉親!

得歡當作樂,鬥酒聚比鄰。

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晨。

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

人生無根蒂四句意本《古詩十九首》之“人生寄一世,奄忽若飄塵”,感歎人生之無常。蒂,即花果與枝莖相連接的部分。人生在世即如無根之木、無蒂之花,沒有著落,沒有根柢,又好比是大路上隨風飄轉的塵土。由於命運變幻莫測,人生飄泊不定,種種遭遇和變故不斷地改變著人,每一個人都已不再是最初的自我了。

清明日對酒

宋代:高翥

南北山頭多墓田,清明祭掃各紛然。

紙灰飛作白蝴蝶,淚血染成紅杜鵑。

日落狐狸眠塚上,夜歸兒女笑燈前。

人生有酒須當醉,一滴何曾到九泉。

“人生有酒須當醉,一滴何曾到九泉。”應當說這是比較易見的文人士大夫的心理常態,就是及時行樂。

擬行路難·其四

南北朝:鮑照

瀉水置平地,各自東西南北流。

人生亦有命,安能行歎複坐愁?

酌酒以自寬,舉杯斷絕歌路難。

心非木石豈無感?吞聲躑躅不敢言。

詩人並沒有直面人間的不平去歌呼呐喊,而是首先以“人生亦有命”的宿命論觀點,來解釋社會與人生的錯位現象,並渴望借此從“行歎複坐愁”的苦悶之中求得解脫。繼而又以“酌酒以自寬”來慰藉心態失去的平衡。然而,舉杯消愁愁更愁,就連藉以傾吐心中悲憤的《行路難》歌聲,也因“舉杯”如鯁在喉而“斷絕”了。

滿庭芳·歸去來兮

宋代:蘇軾

元豐七年四月一日,余將去黃移汝,留別雪堂鄰里二三君子,會仲覽自江東來別,遂書以遺之。

歸去來兮,吾歸何處?萬里家在岷峨。百年強半,來日苦無多。坐見黃州再閏,兒童盡楚語吳歌。山中友,雞豚社酒,相勸老東坡。

雲何,當此去,人生底事,來往如梭。待閑看秋風,洛水清波。好在堂前細柳,應念我,莫剪柔柯。仍傳語,江南父老,時與曬漁蓑。

東坡到黃州,原是以待罪之身來過被羈管的囚徒日子的,但頗得長官的眷顧,居民的親近,加以由於他性情達觀,思想通脫,善於自解,變苦為樂,卻在流放之地尋到了無窮的樂趣。他寒食開海棠之宴,秋江泛赤壁之舟,風流高雅地徜徉了五年之久。

短歌行

兩漢:曹操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當以慷,憂思難忘。何以解憂?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鳴,食野之蘋。我有嘉賓,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時可掇?憂從中來,不可斷絕。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闊談讌,心念舊恩。

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厭高,海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對酒當歌”八句,猛一看很像是《古詩十九首》中的消極調子,而其實大不相同。這裡講“人生幾何”,不是叫人“及時行樂”,而是要及時地建功立業。又從表面上看,曹操是在抒個人之情,發愁時間過得太快,恐怕來不及有所作為。

贈衛八處士

唐代:杜甫

人生不相見,動如參與商。

今夕複何夕,共此燈燭光。

少壯能幾時,鬢髮各已蒼。

訪舊半為鬼,驚呼熱中腸。

焉知二十載,重上君子堂。

昔別君未婚,兒女忽成行。

怡然敬父執,問我來何方。

問答未及已,兒女羅酒漿。

夜雨剪春韭,新炊間黃粱。

主稱會面難,一舉累十觴。

十觴亦不醉,感子故意長。

明日隔山嶽,世事兩茫茫。

人生動輒如參、商二星,此出彼沒,不得相見;今夕又是何夕,咱們一同在這燈燭光下敘談。這幾句從離別說到聚首,亦悲亦喜,悲喜交集,把強烈的人生感慨帶入了詩篇。

玉樓春·尊前擬把歸期說

宋代:歐陽修

尊前擬把歸期說,欲語春容先慘咽。人生自是有情癡,此恨不關風與月。

離歌且莫翻新闋,一曲能教腸寸結。直須看盡洛城花,始共春風容易別。

尊前傷別,芳容慘咽,而轉入人生的沉思:“人生自是有情癡,此恨不關風與月。”中天明月、樓臺清風原本無情,與人事了無關涉,只因情癡人眼中觀之,遂皆成傷心斷腸之物,所謂“情之所鐘,正在我輩”。

雜詩

魏晉:陶淵明

人生無根蒂,飄如陌上塵。

分散逐風轉,此已非常身。

落地為兄弟,何必骨肉親!

得歡當作樂,鬥酒聚比鄰。

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晨。

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

人生無根蒂四句意本《古詩十九首》之“人生寄一世,奄忽若飄塵”,感歎人生之無常。蒂,即花果與枝莖相連接的部分。人生在世即如無根之木、無蒂之花,沒有著落,沒有根柢,又好比是大路上隨風飄轉的塵土。由於命運變幻莫測,人生飄泊不定,種種遭遇和變故不斷地改變著人,每一個人都已不再是最初的自我了。

清明日對酒

宋代:高翥

南北山頭多墓田,清明祭掃各紛然。

紙灰飛作白蝴蝶,淚血染成紅杜鵑。

日落狐狸眠塚上,夜歸兒女笑燈前。

人生有酒須當醉,一滴何曾到九泉。

“人生有酒須當醉,一滴何曾到九泉。”應當說這是比較易見的文人士大夫的心理常態,就是及時行樂。

擬行路難·其四

南北朝:鮑照

瀉水置平地,各自東西南北流。

人生亦有命,安能行歎複坐愁?

酌酒以自寬,舉杯斷絕歌路難。

心非木石豈無感?吞聲躑躅不敢言。

詩人並沒有直面人間的不平去歌呼呐喊,而是首先以“人生亦有命”的宿命論觀點,來解釋社會與人生的錯位現象,並渴望借此從“行歎複坐愁”的苦悶之中求得解脫。繼而又以“酌酒以自寬”來慰藉心態失去的平衡。然而,舉杯消愁愁更愁,就連藉以傾吐心中悲憤的《行路難》歌聲,也因“舉杯”如鯁在喉而“斷絕”了。

滿庭芳·歸去來兮

宋代:蘇軾

元豐七年四月一日,余將去黃移汝,留別雪堂鄰里二三君子,會仲覽自江東來別,遂書以遺之。

歸去來兮,吾歸何處?萬里家在岷峨。百年強半,來日苦無多。坐見黃州再閏,兒童盡楚語吳歌。山中友,雞豚社酒,相勸老東坡。

雲何,當此去,人生底事,來往如梭。待閑看秋風,洛水清波。好在堂前細柳,應念我,莫剪柔柯。仍傳語,江南父老,時與曬漁蓑。

東坡到黃州,原是以待罪之身來過被羈管的囚徒日子的,但頗得長官的眷顧,居民的親近,加以由於他性情達觀,思想通脫,善於自解,變苦為樂,卻在流放之地尋到了無窮的樂趣。他寒食開海棠之宴,秋江泛赤壁之舟,風流高雅地徜徉了五年之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