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中藥養生:薏米祛濕?要知道生熟效果大不同!

古語有雲:千寒易除,一濕難去。濕性黏濁,如油入面。

關於濕邪,大家應該都有所瞭解,自然界中的六氣不適合人體的正常的適應即為六邪,而濕邪恰恰是最為難除的一種。

濕邪對健康的危害

在現代人的生活作息影響之下,10個人中有8、9個人是有濕邪潛伏著的(不信你想想看自己是不是喉嚨有痰好長一段時間了)。原因在於現代人缺乏運動,卻又偏食辛辣刺激和肥膩等重口味的食物,而脾胃無法承受時,就會在體內轉變為濕邪的存在。

體內具有濕邪的人,往往會周身沉重,乏力不振,容易打瞌睡等症狀。由於即將到來的夏季誘因比較多的原因,也是濕邪最為倡狂的季節了。

薏米祛濕的功效體現

濕氣那麼重,我們只能祛濕了。按照以往來說,我們祛濕通常會食用薏米。因為薏米性涼,

入脾、肺經,具有利水、健脾、清熱等功效。但是你真的用對了祛濕的“薏米”嗎?

很多人都知道薏米具有除濕的功效,但是很少有瞭解到生薏米和熟薏米的效果區別在哪裡。

生薏米:《本草綱目》記載,生薏米味甘,性微寒,歸肺脾經、大腸經,利水滲濕的功效最為顯著,

可以去濕除風、清熱排膿、除痹止痛,對小便不利、水腫、腳氣和風濕疼痛等效果顯著。

熟薏米:炒薏米是用小火把薏米炒至金黃色,帶有微微焦香味道。所謂"焦香入脾",經過炒制的薏米與生薏米相比,少了一分寒利,多了一分溫澀,溫脾、健脾的功效變得明顯。

麩炒薏米:是將麩皮與薏米同炒,健脾澀腸的功效更為明顯,尤其適合脾虛濕困,經常有大便稀爛粘膩、體虛水腫的病人。

如何選擇祛濕的“薏米”?

很多腸胃不好的人,在網上搜索資料發現薏米可以治療脾虛和泄瀉,結果吃了一段時間卻並沒有什麼效果。原因就是因為生薏米性涼,在健脾這方面遠不如熟薏米。

而據現代藥理實驗研究表明,薏米具有一定的減肥、降脂降糖功效,但是在食用方面,必須根據不同體質而定。

如脾虛偏寒的人群,容易出現胃腸道疾病的人則應選擇炒薏米;而表現為濕困煩熱的人,則可以選擇生薏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