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誰說濟南沒有土特產?如果再有人問,你就把二姐這篇推薦甩給他!

提起濟南的土特產,很多人都搖頭:“沒有啥!”

看了二姐這篇推薦,如果再有人問你濟南有啥拿得出手的土特產,你就把這篇文甩給他!

【明湖藕】

明湖藕,又叫白蓮藕,藕肥大肉厚,含水分多,質嫩而脆,味微甜,是時鮮水果,可生食、拌食、甜食、脆嫩的“水晶藕”、“薑拌藕”、酥香的“炸藕盒”,是濟南家家戶戶喜做的菜肴。

明湖蓮藕品種有適於深水栽培的“大臥龍”和淺水栽培的“幸城藕”,還有供觀賞的“紅花明湖蓮藕品種有適於深水栽培的藕”。

歷史文化

碧筒飲表演

相傳三國時即有栽培。唐時,三伏天的大明湖,常有遊人以蓮葉盛酒,蓮莖吸酒,謂之“碧筒飲”。

吃法推薦

炸蓮藕盒

做法:

主料:藕、肉、麵糊

輔料:蔥、薑、料酒、香油、生抽、鹽、雞精

1.藕取中間一段切成厚0.6cm的連刀片,第一刀不切斷,第二刀切斷;

2.肉末中加鹽,料酒,少許胡椒粉拌勻;

3.取適量的肉末夾在藕片之間;

4.把麵粉,芡粉,雞蛋都放在一個碗里加水攪拌成麵糊狀,放置10分鐘;

5.把夾好肉末的藕夾放在麵糊中沾滿麵糊,放到燒熱的油鍋中炸熟即可。

【大明湖蒲菜】

大明湖蒲菜,是濟南的美蔬,早已馳名國內,歷史悠久。濟南人愛吃蒲菜的習俗由來以久,蒲菜是一種水生草本植物。

據舊籍所載,天下蒲菜之美,莫過於淮安的天后宮與濟南的大明湖。蒲菜大都水澤野生,作為蔬菜吃的地方卻不多,只因大明湖裡的蒲菜非同一般,人工競相種植,被視為珍蔬。

歷史文化

蒲草

清中葉濟南文士王賢儀,在他的《筆記》中談到濟南風情時稱:“曆下有四美蔬,夏蒲茭根……”民初《濟南快覽》記:“大明湖之蒲菜,其形似茭,其味似筍,遍植湖中,為北數省植物菜類之珍品。”《山東通志-物產》直接稱蒲菜謂“蒲筍”。是濟南人“日用蔬食之常品”。

吃法推薦

奶湯蒲菜

做法:

主料:蒲菜100g、雞蛋1個

輔料:麵粉25g、蔥5g、薑3g、花生油20ml、鹽3g、味精2g、香油5g

1.普菜洗淨切成細絲,蔥、薑切碎,蔥、薑切碎。

2.鍋裡放油,放入麵粉煸炒。放入蔥、姜加水。

3.放入蒲菜翻炒,把水加足燒開,開鍋煮2分鐘。

4.雞蛋磕到碗裡,攪勻,倒入鍋中,放鹽、味精、香油、香菜調味即可。

【龍山小米】

龍山小米,產于山東章丘市龍山鎮周圍,為清代全國四大貢品之一,全國四大名米之一,龍山“三珍”之首,素有龍米之稱。龍山小米粒圓而大,色澤金黃晶亮,出米率高。用其煮成的稀飯,呈金黃色,湯汁粘稠,表面露一層米油,香味濃郁,營養豐富。

龍山小米香味濃郁、色澤金黃、籽大粒圓、性粘味香,煮成稀飯,表面有一層黃亮的米油,食之醇香可口、實為滋補佳品,是產婦、老人的佳補食品。

歷史文化

龍山小米

《神農本草經》中記述:“(龍山小米)其味鹹、微寒、養腎氣、除胃熱、治消渴(糖尿病),利小便,具有很高的營養和藥用價值。”

吃法推薦

南瓜小米粥

做法:

主料:南瓜、小米、枸杞

輔料:冰糖

1.南瓜去皮切丁,小米淘洗乾淨

2.一起放入電飯煲浸泡1小時後,熬煮至軟爛即可。

【明水香稻】

明水香稻,因產于濟南章丘市明水地帶(明水街道和雙山街道)而得名,是山東省的著名特產之一,其粒微黃、呈半透明狀,顆粒飽滿、米質堅硬、色澤透明、油潤光亮;米飯吃起來十分爽口,清香之氣能令人食欲大增,回味無窮。

濟南百姓俗稱“香米”。明水香稻的產區在明水鎮一帶,這裡地處濟南市東郊,北濱黃河,土壤條件非常適宜香稻的生長。

歷史文化

明水香稻

明水香稻產于明水鎮硯池村附近百脈泉水的泉頭,已有2000年的歷史,從明朝開始就作為貢米向皇帝進獻。明代科學家宋應星著《天工開物》中說:“香稻一種,取其芳氣,以供貴人,收實甚少,滋益全天,不足尚也。”據《濟南府志》記載:“稻非此地常產,曆章諸處稍稍有之,其美者則以章丘明水為最。”又據《章丘縣誌》記載:“稻穀有黃白兩種。”相傳,明水香稻自明代以來,就是進奉帝王的貢品。特點是微黃,呈半透明狀,油潤光亮;蒸食飯時,香味飄逸。

【玉杏】

玉杏,產于濟南市長清區張夏鎮,栽培歷史已有2600多年,從漢武帝到末代皇帝,一直被列為宮廷貢品,五十年代初期就出口國外。

玉杏又名禦杏,5月份成熟,單果重約75克,玉杏王重約170克。杏果實營養豐富,含有多種有機成份和人體所必需的維生素及無機鹽類,是一種營養價值極高的水果。杏仁的營養更為豐富,富含蛋白質、粗脂肪、糖、磷鐵鉀等無機鹽類及多種維生素,是滋養佳品。杏果有良好的醫療作用,在中草藥中居重要地位,主治風寒肺病,生津止渴,潤肺化痰,清熱解毒。杏肉除了供人們鮮食之外,還可以加工製成杏脯、罐頭、杏幹、杏丹皮等;杏仁可以製成杏仁霜、杏仁露、杏仁油等。

【濟南肴雞】

濟南肴雞,是山東濟南漢族傳統名吃,此菜色澤紅潤美觀,肥嫩適口,越嚼越香,風味甚佳。至今已有200 年的歷史,由齊魯齋熟食店所創。該菜繼承了傳統制做方法,做到了選料精,配料全,烹製精細等特點。

做法推薦

原料配方:小公雞(每只1.25千克)10只鹽、紅麴、丁香、大茴香、草果、桂皮、白芷、良姜、大蔥段、整花椒、薑片適量

製作方法:

1.將雞宰殺退毛,開膛去內臟。將翅膀、雞腿盤起,放入鹽水中醃漬24小時,洗淨,用大蔥段、薑片、花椒各少許塞入雞腹內。

2.將老鹵燒開,再將全部香料(紅麴、蔥段、薑片、鹽除外)用布袋紮好,一道放入鹵鍋內,加些鹽,用小火煮約1.5小時,取出,抹上紅麴,挖去腹中蔥、姜等即成。

【章丘鮑芹】

章丘鮑芹,產于山東省章丘市辛寨鄉鮑家村,當地有幾百年種植芹菜的歷史,章丘當地種植芹菜的特別多,而只有鮑家村的芹菜芹香濃郁,青翠碧綠,入口微甜,是其他芹菜所無法相比的。

在集市上老百姓只認鮑家村種植的芹菜,被稱為鮑家芹菜。後來又被消費者親切的稱之為鮑芹,鮑芹不僅僅是鮑家村的,更是章丘市的,全國各地的朋友又稱作章丘鮑芹。

歷史文化

人為因素、氣候、雨量、濕度、土質,都為鮑家芹菜提供了良好的生長環境。鮑芹種植歷史悠久。據《章丘地名志》和劉、萬二姓《族譜》記載:“元代,鮑姓在此建村,以姓氏命名”,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了。清咸豐五年(1855年),黃河決口入山東奪大清河入海,小清河也遭淤塞,其支流洩洪更為困難;又因從鮑家萬家口,經高家莊、漯河崖到柳塘口段地勢較高,以上河段水大、土沃,適宜種植芹菜。由此可知,到了清代鮑家已大面積種植芹菜了。鮑家村先民在幾百年的“育優汰劣”中,培育出了實心芹菜“大青秸”(現稱鮑家芹菜或鮑芹)。

【濟南香腸】

濟南香腸,是山東省濟南市的名產,製作歷史悠久,風味獨特,且易貯藏,食用方便,很受歡迎。

做法推薦

原料配方:豬肉100千克,花椒400克,大花丁香面200克,砂仁面150克,芫茴面150克,鮮蔥1千克,鮮薑1千克,麻油1千克,清醬12千克

製作方法:

1.新鮮豬肉剔骨去皮,切成小方丁,加入花椒面、大花丁香面、砂仁面、下邊桂面、芫茴面、鮮蔥、鮮薑、麻油、清醬,攪拌均勻製成肉餡,灌到豬小腸中。

2.灌好後進行晾曬,晾曬20天左右,當幹腸拿起來不變彎時,進行燒煮。

3.夏天一般煮15分鐘,冬季則需25分鐘。掌握火侯,切忌大火。煮熟後冷卻,即為成品。

【聖井牛肉】

為平陰傳統名吃,源於清朝年間,採用特種料理口味獨特,是一種獨具特色的饋贈佳品。原料採用安城當地養殖的傳統魯西黃牛,以熟肉加工為主,產品有紅燒牛肉、醬牛肉。

【小圈豆腐皮】

生產歷史悠久,至今已有50年的歷史,運用現代技術與傳統工藝相結合,精選無公害大豆和優質地下水精製而成,不加任何添加劑。現有黃豆和黑豆兩大系列,鹹豆腐皮和幹豆腐皮兩種產品。該產品營養豐富,色美味香,厚薄均勻,口感細膩筋道,生熟食均可,為招待賓朋及饋贈親友之佳品。經農業部食品檢測中心測定,該產品富含蛋白質41.6%,脂肪18.2%以及鈣、鐵、維生素B1等多種人體所必需的微量元素,並含有生命因數,經常食用有助於降低膽固醇、高血壓,為綠色保健食品。“小圈”牌豆腐皮遠銷北京、青島、濟南、德州等地。被市經貿服務局授予第四屆“濟南名優風味小吃”稱號,並編錄入“濟南導吃圖”。

【章丘大蔥】

章丘大蔥,因產于濟南章丘而得名,是山東省著名特產之一。章丘大蔥 “名”“特”“優”三字兼備,被譽為“蔥中之王”。主要品種為“大梧桐”,其特點是:辣味稍淡,微露清甜,脆嫩可口,蔥白很大,適易久藏。

歷史文化

章丘大蔥的原始品種於西元前681年由中國西北傳入齊魯大地,已有三千多年的歷史。早在西元一五五二年,其蔥就被明世宗禦封為“蔥中之王”。章丘大蔥歷史悠久。明代,在女郎山西麓一帶(今喬家、馬家、石家、高家村等地)栽培已很普遍。章丘大蔥有高、長、脆、甜的突出特點。高:章丘大蔥的植株高大魁偉,是當今國內外所有大蔥品種的佼佼者,故有“蔥王”之稱。長:章丘大蔥的蔥白很長、很直,一般50~60釐米,最長80釐米左右,備受人們喜愛。脆:章丘大蔥質地脆嫩,味美無比。甜:章丘大蔥的蔥白,甘芳可口,很少辛辣,最宜生食,熟食也佳。

看完這些美味,有沒有一種想立即飛奔到濟南的感覺?

【龍山小米】

龍山小米,產于山東章丘市龍山鎮周圍,為清代全國四大貢品之一,全國四大名米之一,龍山“三珍”之首,素有龍米之稱。龍山小米粒圓而大,色澤金黃晶亮,出米率高。用其煮成的稀飯,呈金黃色,湯汁粘稠,表面露一層米油,香味濃郁,營養豐富。

龍山小米香味濃郁、色澤金黃、籽大粒圓、性粘味香,煮成稀飯,表面有一層黃亮的米油,食之醇香可口、實為滋補佳品,是產婦、老人的佳補食品。

歷史文化

龍山小米

《神農本草經》中記述:“(龍山小米)其味鹹、微寒、養腎氣、除胃熱、治消渴(糖尿病),利小便,具有很高的營養和藥用價值。”

吃法推薦

南瓜小米粥

做法:

主料:南瓜、小米、枸杞

輔料:冰糖

1.南瓜去皮切丁,小米淘洗乾淨

2.一起放入電飯煲浸泡1小時後,熬煮至軟爛即可。

【明水香稻】

明水香稻,因產于濟南章丘市明水地帶(明水街道和雙山街道)而得名,是山東省的著名特產之一,其粒微黃、呈半透明狀,顆粒飽滿、米質堅硬、色澤透明、油潤光亮;米飯吃起來十分爽口,清香之氣能令人食欲大增,回味無窮。

濟南百姓俗稱“香米”。明水香稻的產區在明水鎮一帶,這裡地處濟南市東郊,北濱黃河,土壤條件非常適宜香稻的生長。

歷史文化

明水香稻

明水香稻產于明水鎮硯池村附近百脈泉水的泉頭,已有2000年的歷史,從明朝開始就作為貢米向皇帝進獻。明代科學家宋應星著《天工開物》中說:“香稻一種,取其芳氣,以供貴人,收實甚少,滋益全天,不足尚也。”據《濟南府志》記載:“稻非此地常產,曆章諸處稍稍有之,其美者則以章丘明水為最。”又據《章丘縣誌》記載:“稻穀有黃白兩種。”相傳,明水香稻自明代以來,就是進奉帝王的貢品。特點是微黃,呈半透明狀,油潤光亮;蒸食飯時,香味飄逸。

【玉杏】

玉杏,產于濟南市長清區張夏鎮,栽培歷史已有2600多年,從漢武帝到末代皇帝,一直被列為宮廷貢品,五十年代初期就出口國外。

玉杏又名禦杏,5月份成熟,單果重約75克,玉杏王重約170克。杏果實營養豐富,含有多種有機成份和人體所必需的維生素及無機鹽類,是一種營養價值極高的水果。杏仁的營養更為豐富,富含蛋白質、粗脂肪、糖、磷鐵鉀等無機鹽類及多種維生素,是滋養佳品。杏果有良好的醫療作用,在中草藥中居重要地位,主治風寒肺病,生津止渴,潤肺化痰,清熱解毒。杏肉除了供人們鮮食之外,還可以加工製成杏脯、罐頭、杏幹、杏丹皮等;杏仁可以製成杏仁霜、杏仁露、杏仁油等。

【濟南肴雞】

濟南肴雞,是山東濟南漢族傳統名吃,此菜色澤紅潤美觀,肥嫩適口,越嚼越香,風味甚佳。至今已有200 年的歷史,由齊魯齋熟食店所創。該菜繼承了傳統制做方法,做到了選料精,配料全,烹製精細等特點。

做法推薦

原料配方:小公雞(每只1.25千克)10只鹽、紅麴、丁香、大茴香、草果、桂皮、白芷、良姜、大蔥段、整花椒、薑片適量

製作方法:

1.將雞宰殺退毛,開膛去內臟。將翅膀、雞腿盤起,放入鹽水中醃漬24小時,洗淨,用大蔥段、薑片、花椒各少許塞入雞腹內。

2.將老鹵燒開,再將全部香料(紅麴、蔥段、薑片、鹽除外)用布袋紮好,一道放入鹵鍋內,加些鹽,用小火煮約1.5小時,取出,抹上紅麴,挖去腹中蔥、姜等即成。

【章丘鮑芹】

章丘鮑芹,產于山東省章丘市辛寨鄉鮑家村,當地有幾百年種植芹菜的歷史,章丘當地種植芹菜的特別多,而只有鮑家村的芹菜芹香濃郁,青翠碧綠,入口微甜,是其他芹菜所無法相比的。

在集市上老百姓只認鮑家村種植的芹菜,被稱為鮑家芹菜。後來又被消費者親切的稱之為鮑芹,鮑芹不僅僅是鮑家村的,更是章丘市的,全國各地的朋友又稱作章丘鮑芹。

歷史文化

人為因素、氣候、雨量、濕度、土質,都為鮑家芹菜提供了良好的生長環境。鮑芹種植歷史悠久。據《章丘地名志》和劉、萬二姓《族譜》記載:“元代,鮑姓在此建村,以姓氏命名”,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了。清咸豐五年(1855年),黃河決口入山東奪大清河入海,小清河也遭淤塞,其支流洩洪更為困難;又因從鮑家萬家口,經高家莊、漯河崖到柳塘口段地勢較高,以上河段水大、土沃,適宜種植芹菜。由此可知,到了清代鮑家已大面積種植芹菜了。鮑家村先民在幾百年的“育優汰劣”中,培育出了實心芹菜“大青秸”(現稱鮑家芹菜或鮑芹)。

【濟南香腸】

濟南香腸,是山東省濟南市的名產,製作歷史悠久,風味獨特,且易貯藏,食用方便,很受歡迎。

做法推薦

原料配方:豬肉100千克,花椒400克,大花丁香面200克,砂仁面150克,芫茴面150克,鮮蔥1千克,鮮薑1千克,麻油1千克,清醬12千克

製作方法:

1.新鮮豬肉剔骨去皮,切成小方丁,加入花椒面、大花丁香面、砂仁面、下邊桂面、芫茴面、鮮蔥、鮮薑、麻油、清醬,攪拌均勻製成肉餡,灌到豬小腸中。

2.灌好後進行晾曬,晾曬20天左右,當幹腸拿起來不變彎時,進行燒煮。

3.夏天一般煮15分鐘,冬季則需25分鐘。掌握火侯,切忌大火。煮熟後冷卻,即為成品。

【聖井牛肉】

為平陰傳統名吃,源於清朝年間,採用特種料理口味獨特,是一種獨具特色的饋贈佳品。原料採用安城當地養殖的傳統魯西黃牛,以熟肉加工為主,產品有紅燒牛肉、醬牛肉。

【小圈豆腐皮】

生產歷史悠久,至今已有50年的歷史,運用現代技術與傳統工藝相結合,精選無公害大豆和優質地下水精製而成,不加任何添加劑。現有黃豆和黑豆兩大系列,鹹豆腐皮和幹豆腐皮兩種產品。該產品營養豐富,色美味香,厚薄均勻,口感細膩筋道,生熟食均可,為招待賓朋及饋贈親友之佳品。經農業部食品檢測中心測定,該產品富含蛋白質41.6%,脂肪18.2%以及鈣、鐵、維生素B1等多種人體所必需的微量元素,並含有生命因數,經常食用有助於降低膽固醇、高血壓,為綠色保健食品。“小圈”牌豆腐皮遠銷北京、青島、濟南、德州等地。被市經貿服務局授予第四屆“濟南名優風味小吃”稱號,並編錄入“濟南導吃圖”。

【章丘大蔥】

章丘大蔥,因產于濟南章丘而得名,是山東省著名特產之一。章丘大蔥 “名”“特”“優”三字兼備,被譽為“蔥中之王”。主要品種為“大梧桐”,其特點是:辣味稍淡,微露清甜,脆嫩可口,蔥白很大,適易久藏。

歷史文化

章丘大蔥的原始品種於西元前681年由中國西北傳入齊魯大地,已有三千多年的歷史。早在西元一五五二年,其蔥就被明世宗禦封為“蔥中之王”。章丘大蔥歷史悠久。明代,在女郎山西麓一帶(今喬家、馬家、石家、高家村等地)栽培已很普遍。章丘大蔥有高、長、脆、甜的突出特點。高:章丘大蔥的植株高大魁偉,是當今國內外所有大蔥品種的佼佼者,故有“蔥王”之稱。長:章丘大蔥的蔥白很長、很直,一般50~60釐米,最長80釐米左右,備受人們喜愛。脆:章丘大蔥質地脆嫩,味美無比。甜:章丘大蔥的蔥白,甘芳可口,很少辛辣,最宜生食,熟食也佳。

看完這些美味,有沒有一種想立即飛奔到濟南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