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若非諸葛亮錯用此人,後主劉禪必一統三國!

看三國演義我們都知道諸葛亮五丈原病危時,將自己的生平所學全部傳授給了薑維,諸葛亮為什麼不傳給自己的兒子,而是傳給了一個降將薑維,而且連“連弩”之法圖本都悉數傳給了薑維。

除了自己的兒子,諸葛亮帳下將軍有忠有勇無數,唯獨傳給薑維,可見諸葛亮對姜維的信任和厚愛。那麼諸葛亮為什麼會那麼器重薑維呢?

薑維(202年-264年),字伯約,天水冀縣(今甘肅甘谷東南)人。三國時蜀漢名將,官至大將軍。少年時和母親住在一起,喜歡儒家大師鄭玄的學說。因為父親姜冏戰死,薑維被郡裡任命為中郎。

諸葛亮北伐時,薑維被懷疑有異心,薑維不得已投降蜀漢,被諸葛亮重用。諸葛亮去世後薑維在蜀漢開始嶄露頭角,費禕死後薑維開始獨掌軍權,繼續率領蜀漢軍隊北伐曹魏,與曹魏名將鄧艾、陳泰、郭淮等多次交手,薑維北伐總計大勝兩次;小勝三次;相距不克四次;大敗一次,小敗一次。

如果不是諸葛亮,

薑維可能就是碌碌小有作為,不失做一個成功的普通人。其實姜維仕魏或降蜀都沒有什麼關係,只要他老母能跟他一起,那麼無論在魏在蜀,他都可以有家的歸宿感。尤其像他這樣的孝子,高堂健在,多少是好。這是人的精神寄託的一半。另一半就是所謂的功名,或者說得更寬一些,叫理想。

薑維很專心聽諸葛亮的教誨;後主也先後升薑維為中監軍、征西將軍。

諸葛亮在建興十二年(西元214年)去世,薑維被召回成都,改任“右監軍、輔漢將軍”,統率在成都及其附近的所有部隊;而且封他為平襄侯。

大將軍蔣琬在延熙元年(西元238年)率領大軍進駐漢中,薑維跟了去。其後,蔣琬改任大司馬,叫姜維以“司馬”的身份帶一支“偏軍”,向敵方的西邊進展。

延熙六年,他做了“鎮西大將軍、涼州刺史”;十年,升為“衛將軍”,與大將軍費禕“共錄尚書事”。

姜維的心理漂泊固然可以因為蜀國君臣的知遇而減輕,但決不會消失,實際上我認為薑維一直不能擺脫這抹陰影,甚至影響了他的臨陣發揮。三國志說薑維本人“羈旅托國,

常懷危懼”,外人則譏諷姜維“投厝無所,身死宗滅”,這些都說明了薑維在蜀國的心理處境,其實是水面浮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