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同文講壇第36講:校友彭宜紅教授《說說我們身體中的微生物那些事兒》主題講座

2017年11月17日10∶10,同文中學校友、北京大學彭宜紅教授回到母校,

給同文中學的學子們作了題為“說說我們身體中的微生物那些事兒”的科普報告。共襄百五盛典,同創博雅校園。正值我校150周年慶典之際,為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主動順應新時代教育事業發展的新趨勢,全面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進一步實現“做博雅老師,育博雅學生,創博雅校園”的目標,豐富“同文講壇”的文化內涵,開放學生觀賞世界的視野、活躍踐行生活的思想,
培育既有博學、博識、博趣,又有雅行、雅容、雅興的新時代同文學子,科研處舉辦校慶150周年“同文講壇”系列講座,邀請著名校友作專題報告,同文講壇第36講是本次系列活動的第一場。拳拳學子心,殷殷母校情,彭教授在母校生日之際回到校園,是對走過一百五十年滄桑風雨的母校的牽掛,是對一片丹心付學子的同文教師的關懷,是對滿園桃李的殷切教導,更是對母校最真切的祝福。
肖光華副校長主持本次活動,九江市教育局黨委委員、同文中學校長胡德喜,同文中學黨委書記李青與高三的同學們一起聆聽了講座。胡校長為彭教授頒發同文講壇證書,600班黃鵠舉同學代表同文大家庭為這位可敬的學姐獻花,會場熱烈的掌聲表達了同學們對彭教授真摯又熱烈的歡迎。

彭教授于1976年至1978年在同文中學就讀,現任北京大學醫學部教授、博士生導師,是國家醫師考試中心專家委員會特聘專家、國家精品共用課負責人,國家航太空間科學和生物技術領域特聘專家、北京市微生物學會理事、北京微生物學會醫學微生物學委員會理事、倫敦英國瑪麗女王大學考試委員會校外委員,又兼任西藏大學、安徽醫科大學、南昌大學、九江學院、宜春學院客座教授。

主要從事病毒學方面的研究工作,主持國家“863”專案、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中法國際合作專案、國家科委基礎高科技專案、教育部留學回國人員啟動基金、北京大學“985”創新人才啟動基金,以及企業合作項目等。發表SCI及核心期刊論文50餘篇,獲得國家發明專利3項。目前為國家精品共用課《醫學微生物學》課程負責人,作為主編、副主編編寫國家級規劃教材6部,參編其他教材20餘部。

得知將要現場聆聽彭宜紅教授的講座後,同學們非常興奮,各自準備好紙筆期待講座的到來。出乎同學們意料的是,彭宜紅教授不是想像中滿臉嚴肅認真的學者形象。站在我們面前的,是一位滿面笑容、絲毫沒有距離感的學姐,正如她即將帶來的講座一般。

彭教授首先展示了她的高中畢業照,在介紹了班主任後,可愛地與同學們一起找到青澀的她,回憶在同文的三年美好時光。正如彭教授所說:“三十九年,就像轉身一瞬間。今天再次回到方志敏塑像前,我站在這兒,感慨萬千。”關於同文記憶,她分享了三個詞:榮耀、感恩、傳承。彭教授提到,在150年歷史中,同文學子遍佈海內外各行業,代表千千萬萬的學子回來,向母校彙報,與學弟學妹們交流,是屬於如今作為一名人民教師並且在微生物領域有所成就的她的榮譽。感恩同文,感恩老師們曾經的諄諄教誨,班主任的嚴格要求促使全班同學的全面發展,以及諸位恩師在崗位上的堅守都是一輩子的財富。母校人才輩出,桃李滿天下,這一份“傳承”不僅是同文校友的責任,更是年輕學子的責任,彭教授為同學們提出了建議和希冀,同文的發展寄託于在座的同學們身上。接著,她開始為同學們講述微生物中的那些事兒,從三個方面展開內容:微生物的出現、發現及定義;微生物在人體中的分佈;微生物與人類的關係。在彭宜紅教授的講解中,沒有枯燥無趣的定義、概念,而是更多地演示圖片與視頻,最開始的幾幅日常生活用品的圖片便一下子吸引了同學們的注意,讓他們能夠形象地認識微生物,通過更多生動的圖片及圖表引領同學們進入微生物的世界、瞭解它的意義及應用。

最後,彭宜紅教授為同學們提出了一些建議和希冀,並詳細介紹了北大醫學部,代表北京大學醫學部歡迎各位同文學子的加入,以此激勵同學們不要輕言失敗,不隨意放棄,要為了自己的理想努力拼搏。彭教授沒有講太多大道理,只是結合自己的經歷將好的人生態度分享給大家,令同學們受益匪淺。彭教授的講座不僅讓同學們對微生物領域有了新的瞭解,而且讓同學們對自己的人生目標進行思考,每個人都樂在其中,有所收穫。感謝彭宜紅校友為同學們帶來的精彩報告。

作為主編、副主編編寫國家級規劃教材6部,參編其他教材20餘部。

得知將要現場聆聽彭宜紅教授的講座後,同學們非常興奮,各自準備好紙筆期待講座的到來。出乎同學們意料的是,彭宜紅教授不是想像中滿臉嚴肅認真的學者形象。站在我們面前的,是一位滿面笑容、絲毫沒有距離感的學姐,正如她即將帶來的講座一般。

彭教授首先展示了她的高中畢業照,在介紹了班主任後,可愛地與同學們一起找到青澀的她,回憶在同文的三年美好時光。正如彭教授所說:“三十九年,就像轉身一瞬間。今天再次回到方志敏塑像前,我站在這兒,感慨萬千。”關於同文記憶,她分享了三個詞:榮耀、感恩、傳承。彭教授提到,在150年歷史中,同文學子遍佈海內外各行業,代表千千萬萬的學子回來,向母校彙報,與學弟學妹們交流,是屬於如今作為一名人民教師並且在微生物領域有所成就的她的榮譽。感恩同文,感恩老師們曾經的諄諄教誨,班主任的嚴格要求促使全班同學的全面發展,以及諸位恩師在崗位上的堅守都是一輩子的財富。母校人才輩出,桃李滿天下,這一份“傳承”不僅是同文校友的責任,更是年輕學子的責任,彭教授為同學們提出了建議和希冀,同文的發展寄託于在座的同學們身上。接著,她開始為同學們講述微生物中的那些事兒,從三個方面展開內容:微生物的出現、發現及定義;微生物在人體中的分佈;微生物與人類的關係。在彭宜紅教授的講解中,沒有枯燥無趣的定義、概念,而是更多地演示圖片與視頻,最開始的幾幅日常生活用品的圖片便一下子吸引了同學們的注意,讓他們能夠形象地認識微生物,通過更多生動的圖片及圖表引領同學們進入微生物的世界、瞭解它的意義及應用。

最後,彭宜紅教授為同學們提出了一些建議和希冀,並詳細介紹了北大醫學部,代表北京大學醫學部歡迎各位同文學子的加入,以此激勵同學們不要輕言失敗,不隨意放棄,要為了自己的理想努力拼搏。彭教授沒有講太多大道理,只是結合自己的經歷將好的人生態度分享給大家,令同學們受益匪淺。彭教授的講座不僅讓同學們對微生物領域有了新的瞭解,而且讓同學們對自己的人生目標進行思考,每個人都樂在其中,有所收穫。感謝彭宜紅校友為同學們帶來的精彩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