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科學解釋:為什麼南方不採用集中供暖

隨著正式進入冬季,北方又到室外冷呵呵、室內暖呼呼的時候,但與此同時,關於南方沒有集中供暖的吐槽也再次開始。為什麼南方不採用集中供暖,你知道原因嗎?

說起這個問題的原因,還要追溯到上個世紀五十年代。建國初期,我國在各行各業都積極的向蘇聯老大哥學習,而蘇聯是當時世界上集中供暖規模最大的國家,於是參照蘇聯模式,上個世紀五十年代開始,我國初步建立起了集中供暖制度。

雖然在模式上參考蘇聯,

但同時我們又不得不面對實際情況,那就是:能源緊缺、國庫空虛,於是為了開源節流,集中供暖地區優先選擇了氣候寒冷的北方地區。

在北方集中供暖而南方還沒有開始之前,我國就參考了蘇聯的意見,規定:累年日平均氣溫穩定低於或等於 5 ℃ 的日數大於或者等於 90 天,也就是說要有3個月時間日均氣溫低於等於 5 ℃ ,才能被界定為集中供暖的地區。根據這一規定,符合要求的地區就集中在了華北、東北、西北一帶。

1908 年,從自然地理區分的角度提出了“秦嶺淮河”為劃分南北方的界線,之後周恩來總理親自主導以秦嶺、淮河為界,劃定北方集中供暖區,南方不能集中供暖。

發展至今日,有人說:隨著氣候的極端發展,作為雨雪分界線的秦嶺淮河早就沒有了之前的明顯劃分,

也就意味著以此為依據的南北供暖線的劃分也不再合理了。南方的冬天濕度很大,而氣象學者普遍認為濕度每增加 10% ,人的體感溫度就會降低 1 ℃左右,所以南方的冬天更難熬,應該考慮集中供暖。

同時另一派的人則認為,南方並不適合像北方那樣進行大規模的集體供暖,無論是地形、房屋設計、供暖設備的造價,都很難實現規模化的供暖。

關於南方應不應該集中供暖,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