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話劇《雨花臺》獲“榮譽獎” 主創:最真實的就是最感人的

龍虎網訊 “國不可以不救。他人不去救,則唯靠我自己;他人不能救,則唯靠我自己;他人不下真心救,則唯靠我自己……”近日,話劇《雨花臺》在第十屆江蘇省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評選中再創佳績,

獲得“榮譽獎”,這是《雨花臺》繼今年9月獲得第十四屆全國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優秀作品獎後的又一獎項。今天下午龍虎網記者採訪了南京市話劇團團長顏鋼及兩位演員代表——郭綱琳烈士的扮演者趙飛,石璞烈士的扮演者胡凱。

據瞭解,話劇《雨花臺》自2015年9月首演以來,已走過全國多個省市,走進了諸如北大、清華、北師大、上海交大等多所全國重點院校,

截至目前,共演出112場,行程數十萬公里,觀眾十余萬人次。南京市話劇團顏鋼團長表示,話劇《雨花臺》之所以更多的面向青年觀眾,主要是想通過與青年觀眾的交流,激發青年人對雨花英烈精神的瞭解和認識,從而引發思考,“從目前演出的一百多場來看,是能達到效果的,話劇在各個高校的學生中,都引起了強烈的共鳴和反響”。有媒體稱,《雨花臺》所到的高校都形成了“紅色旋風”,
顏團長表示,這樣的說法是否準確,有待商榷,但這說明話劇確實在高校中形成了應有的回饋。

《雨花臺》之所以獲得了這麼多獎項,顏團長認為,主要有以下幾點原因,首先是源於省市委宣傳部的重要指導,話劇圍繞“我是誰,為了誰,依靠誰”的主題,把雨花英烈群像塑上舞臺,是思想性和藝術性相結合的精品力作。他強調《雨花臺》之所以能夠獲得專家學者的認可,說到底是雨花英烈們最真實的事蹟打動和感染著創作者、表演者和觀眾,

是雨花英烈身上傳遞出的精神指引和感召的必然,“最真實的,就是最感人的,話劇中大段的臺詞都是烈士的家書或詩抄,感動觀眾的,正是這樣的真實。雨花英烈給我們的力量和支撐傳遞給了觀眾”。他表示,《雨花臺》的成功,是因為尊重藝術生產創作的規律,尊重了藝術家的創造智慧與勞動,也是因為話劇團演員演英烈,
學英烈,全力以赴投入了表演。

郭綱琳烈士的扮演者趙飛

話劇巡演了112場,其中哪個細節印象最深刻呢?郭綱琳烈士的扮演者趙飛告訴龍虎網記者,表演快結束時,所有“烈士”會向“火牆”走過去,此時大屏會出現很多烈士的真實姓名,“我們是看著烈士的名字走過去的,

準備“上刑場”,大火在熊熊地燃燒,所有觀眾全體起立,全體鼓掌。看到大屏上那麼多英烈的名字,我們很難受。每次走過去,看到我自己飾演的烈士的名字“郭綱琳”,我真的想謝謝她,謝謝烈士們,是你們給了我們今天更好的生活”。趙飛更和記者分享了一個她的小故事,今年6月,話劇團在南京大學演出,她在舞臺上宣誓入黨了,趙飛說著紅了眼眶,“前一天,我一夜都沒睡著,我從20歲遞交了第一份入黨申請書,時隔20年,能站在舞臺這麼聖神的地方,當著英烈的面宣誓入黨,太激動了。在宣誓入黨誓詞時,我已泣不成聲。我的見證人,不止是單位的黨員,更是這麼多的英烈”。

石璞烈士的扮演者胡凱

石璞烈士的扮演者胡凱告訴記者,《雨花臺》分為三段戲,他對自己演的六小烈士那一段最有感觸。六小烈士普遍年齡都很小,最小的只有16歲,他時常會想信仰到底是什麼,在那個年代,小小年紀就參加革命。

“每個人物,每個事蹟都是真實的。在那個年代,他們對信仰是那麼不顧一切,太令人崇敬了!”

我一夜都沒睡著,我從20歲遞交了第一份入黨申請書,時隔20年,能站在舞臺這麼聖神的地方,當著英烈的面宣誓入黨,太激動了。在宣誓入黨誓詞時,我已泣不成聲。我的見證人,不止是單位的黨員,更是這麼多的英烈”。

石璞烈士的扮演者胡凱

石璞烈士的扮演者胡凱告訴記者,《雨花臺》分為三段戲,他對自己演的六小烈士那一段最有感觸。六小烈士普遍年齡都很小,最小的只有16歲,他時常會想信仰到底是什麼,在那個年代,小小年紀就參加革命。

“每個人物,每個事蹟都是真實的。在那個年代,他們對信仰是那麼不顧一切,太令人崇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