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這些90後創業者為什麼更容易融到錢?

作者:黃婷 / 微信公眾號:qspyq2015

這是秦朔朋友圈的第1652篇原創首發文章

和每一場項目路演會一樣,創業者們帶著自己精心準備的PPT,穿上自己認為最得宜的衣服,向台下十幾家創投機構和天使投資人兜售自己的創業想法。

他們每個人只有短短6分鐘的時間。

螢幕上不停跳動的倒計時,台下目光如炬的投資人,讓臺上台下的創業者們都如坐針氈。

6分鐘的介紹完畢,該是投資人提問的時間了,有的創業者能夠贏得投資人咄咄逼人的提問,

而有的創業者卻收穫一片沉默,這是他們最尷尬也最難過的時候。

“我不明白,我有資源、有資料、有流量、能盈利,他們問都不問一下,而那些90後,一個創意而已,什麼都沒有,憑什麼大把大把拿錢?”路演結束後,一位70後創業者憤憤不平地向他的朋友抱怨道。

嗯,“90後創業者”,又一群被標籤化的群體。從出生之日開始,這個群體就自帶爭議,無論是讀書、就業、戀愛、婚姻還是如今的創業,

他們總能被單獨拎出來批判吊打一番。

而“90後創業者”們則似乎已經習慣了這個世界滿滿的惡意,並且用他們90後獨有的態度對此呲之以鼻。

| 邵潔兒、漆斌

90年出生的邵潔兒是模特出身,曾經拿到過亞洲新絲路模特大賽平面組冠軍,她創辦的時空梭已經完成了天使和Pre-A輪數百萬元的融資。

“投資人現在都投美少女了!”在與其他年齡層的創業者們頻頻聚會碰頭的場合裡,邵潔兒常常會聽到他們酸溜溜的嘲諷,似乎她的年齡和外表,不能與她拿到的融資相匹配。

畫你的創始人漆斌同樣是90後,他則自嘲道自己長得比較著急,所以輕易還能唬唬人,自稱“中年人”。比起一些80後創業者,雖然自己晚出生了幾年,但大家真要比起做生意、創業的經歷來,

漆斌一點也不怵。

那麼,回到那個油膩的中年人的問題,貪婪逐利殘酷無情的風投,為什麼願意為90後的創意埋單?

創意都超出你的想像力

首先,能融到錢的創意都是超出你想像力的。與70後、80後創業者不同,90後創業者被稱為互聯網時代的原住民,他們從出生那一刻起就親歷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他們對互聯網有著天然的依賴和理解,他們對消費升級有著骨子裡的追求與渴望。

因此,在很多觸及90後、00後等群體的互聯網和消費升級等領域,只有90後創業者才能觸及他們的需求,很多投資人願意投資90後,也在於90後往往能做一些他們不敢做甚至不曾想過的事情。

“企業能上市,商品能上市,時間是不是也可以上市呢?”時空梭的創始人邵潔兒就是這麼天馬行空地向她的投資人兜售自己的創意。

巴菲特的天價晚餐眾所皆知,但邵潔兒的想法大膽而清新,要把時間做上市,這個想法讓天使投資人、追夢者基金創始人朱波著實“驚呆了”。

“讓時間也能上市交易”,這個有趣又接地氣的創意,讓她在短短一年不到的時間內,贏得了多家風投機構數百萬元的融資。

不按規則出牌,一個“勇”字掛胸口

在這個全民創業、信息量爆棚的時代,一位創業者要經過多少次機緣巧合、多少次層層篩選,才能有機會獲得在手握重金的投資人面前6分鐘的路演機會?甚至,還有更多的項目只能等到1分鐘的路演時間。

70後的穩重、80後的內斂,以及他們被社會經驗和時光打磨過的循規蹈矩,讓他們當中的很多創業者選擇按規則行事。

親見過這樣一個場景。在同樣6分鐘的路演當中,70後倉促而完整地結束了自己的路演,80後語速飛快急於展示完每一張APP,而90後創業者呢,完全不按套路出牌啊,邊演講邊跳腳——“6分鐘怎麼可能講完嘛,再給一點點時間……能否把那個倒計時停掉,壓力太大了……還有更重要的內容……馬上結束了……”結果硬是將6分鐘變成了一場小型演講會。

不按規則行事,勇於表現自己,推銷自己。這是90後創業者的優點,在這個被海量資訊吞噬的時代,他們善於在人群中發聲,但這也是一把雙刃劍,過分行銷也讓一部分90後創業者飽受爭議。

在90後創業者當中,超級課程表的創始人余佳文是一個典型,作為一個二本B類大學的學生,在最開始創業找資金的時候,他的專案甚至都排不進6分鐘的路演名單中。當時,在廣州一場路演的提問空隙中,他利用提問的時間,在短短一分鐘不到的時間內介紹了自己的創業項目,險些給主持人轟走了。而就是因為這爭分奪秒的表現,讓他贏得了在場一位投資人的注意,拿到了自己人生中的第一筆天使投資。

然而在後來的創業過程當中,余佳文並未控制好自己的“行銷能力”,叫囂“拿1億利潤分給員工”而又不能兌現,融資後的過分膨脹讓他還沒成功就已經被輿論打垮。

活的看板,自帶流量

作為互聯網時代的原住民,網路傳播、網路社交對90後而言簡直就是本能。而一些90後創業者更是本身自帶話題自帶流量。

90後創業者擅長於打造個人IP,余佳文的“學渣逆襲成總裁”,馬佳佳的“賣情趣用品的學霸”都噱頭十足,成為他們在粉絲經濟的背景下創業、融資的強大助力。但是個人行銷如何跟產品體驗、商業模式拓展以及企業發展相結合,這些90後創業者有的還太過稚嫩。

伏牛堂的張天一在這方面的運作能力則算得上同類當中的佼佼者。這位北大的文青在創業之初就利用自己的微信公眾號輸送自己的創業理想,將伏牛堂公眾號打造成了一個自媒體屬性平臺,用一周時間,沒花一分錢,就舉辦了“微信50萬人”發佈會。他在創業過程中建立了自有社群“霸蠻社”,成為吸粉利器,據悉成員已經超過20萬。

90後創業者還是資源整合的一把好手。有一位天使投資人就講述了這樣一個案例,自己跟一位90後創業者“不經意”聊到了一個創意,當天晚上,這位創業者就立馬拉了幾個500人的群來推進這件事。資源整合能力之強、執行效率之高,讓這位天使投資人瞠目結舌。

對於投資人而言,投資90後創業者的另一個不言而喻的好處就是讓這些創業者為自己“帶鹽”,不管最後成功與否,投資人都收穫了話題和關注度。

他們沒有後路,只有勇往直前

在一場論壇上,70後、80後和90後的創業者們同台論道,天使投資人兼主持人問道:“創業者需要找風口嗎?”

70後和80後創業者似乎都對“風口”這個詞有所避諱,紛紛表示創業者不要刻意找風口,而是要做自己擅長的事情。

道理是對的,但卻不太對投資人的胃口。

90後創業者搶過話筒:“我認為創業是需要找風口的,而且要趁著風來了迅速做大,創業者的目標應該是行業第一。”

另一位90後創業者也不示弱:“我的項目就踩著好幾個風口。”

70後反駁:“擴張太快會出現一系列問題,管理跟不上、硬體跟不上、人才跟不上……”

“能想得到的問題都不是問題,人才不夠就招聘,要做就要做沒有天花板的生意。”90後創業者再度一語驚人。

最後,投資人精准評論道:“兩位70後、80後創業者都是有積累有經驗的,考慮周全做事老道,項目扎實但這也限制了你們的想像力。而對於90後創業者,他們才20多歲,往後看找不到答案,所以他們只有上足發條向前沖。”

很多天使投資人都是二次創業甚至多次創業者,他們對創業有著天然的情節,在這些打了雞血、滿懷夢想和衝動的90後創業者身上,他們也更容易看到當年“一往無前”的自己。

創業需要夢想和激情,天使投資就是一場“賭博”,在這些充滿夢想的年輕人身上下點注,其實對投資機構而言比重並不會很大,說不定,他們當中哪個人就成功了呢?

老道的“90後”,

他們有的從小學就開始做生意了……

與其他年齡層的創業者不同的是,90後創業者出生在一個經濟大發展的時代,他們當中很多人從小就是一個“生意精”,雖然才20多歲,但是論起做生意、創業的經驗,他們當中有的可比70後、80後們老道多了。

90年出生的漆斌從小學就開始倒騰生意,用一個布袋裝著紅球和藍球,5毛錢可以摸一次,摸到紅球給1塊,摸到籃球不給錢,就這樣賺到了人生中的第一個一百塊錢,也因此挨了母親一頓胖揍。

但他的生意天賦也一發不可收拾,高中倒騰山寨MP3發現錢來得太快差點放棄高考。

高三暑假因為太無聊,提前15天到學校,手繪了學校地圖並向學校申請免費發放給大一新生,得到了學校授權。之後就拿著地圖和學校的授權向學校周邊的商家收了一圈“保護費”,給1000塊錢就將商家標注到地圖上,就這樣一把賺了十幾萬。

大學時大家都沉迷魔獸世界這款網遊,有的把吃飯的錢都貼進去了,而漆斌卻熱衷於在遊戲中掙金幣,想方設法壟斷了他所在第三戰區內的必要材料,並做成成品兜售出去,最高的時候掙到了280萬金幣,成了他那個圈子中最有錢的人。

不管你信不信,他們真的有夢想

在談到投資90後創業,有的投資人會擔心:90後從小生活優渥,會花錢不會賺錢,很多人創業甚至僅憑一個任性,這樣的創業者能幫投資人賺到錢嗎?

也有投資人回答,正因為如此,90後可以為了理想去追求,力求將一件事做到極致,這種矽谷有的優勢,現在中國的90後也出現了。

伏牛堂的創始人、90後小夥子張天一在今年入選了福布斯亞洲地區“30位元30歲以下商業領袖”(“30 Under 30 Asia”)的榜單,他在2015年獲得總理接見。其創業項目伏牛堂先後獲得各類基金近4000萬元投資,目前在北京的主要商圈都鋪設了門店,年營收近億元,伏牛堂開拓了食品包裝的霸蠻牛肉米粉業務,已經成為國內最大的電商速食粉面食品品牌。

在2014年,這位北大的文青就以一篇《我碩士畢業為什麼去賣米粉》的文章在網路迅速走紅,文章中張天一寫到:“或許餐飲業會慢慢吸引更多的大學生,做米粉成為一種藝術,餐飲業也會成為一個受人尊敬的行業。這是我的一個小小的、不靠譜的心願。”

在這樣的理想支持下,他才能走街串巷,吃遍常德每一家米粉店,一天吃十碗,然後找到了口味最正宗的米粉店,再是拜師、學藝、進行標準化提煉,邀請最有名的米粉店主廚品嘗,最後製作出他們的配方。

“我尊重我的米粉,尊重餐飲業,所以我們看了將近十次《壽司之神》,力求每一個環節都做好、做到極致。在尊重的前提下,我們也想做更多有意思的事情。”

一碗米粉能做成什麼事?90後創業者想的卻是他的前輩們不曾夢想過的事。

世界是70後的,也是80後的,但歸根結底還是90後的……哦,對了,明年就有一批00後要舉辦成年禮了,他們正在虎視眈眈。

從資料上看,90後創業者在創投機構的投資比重中的占比還相當小,即便是一些“重倉”90後創業者的天使投資人,他們投資90後創業者的比重也不會超過30%。

在泛文化、泛娛樂、輕社交等消費升級領域,90後的創業者優勢更為明顯,在這些領域,投資人更願意為90後顛覆性的創意埋單。

而在一些技術型、資源型的項目中,有技術優勢、資源積累的70後、80後創業者仍然是主力軍。

時代的車輪滾滾向前,新一代的創業者終會成為推動時代進步的中堅力量。90後的創業者行事高調、特立獨行,他們創業創得轟動,在這個熱錢湧動的時代,年紀輕輕的他們手握重金,難免引來各種質疑與猜度。

但是,和所有年代的創業者一樣,他們有著創業者身上有想法、敢創新、果敢好學、行動力強等品質,而其他創業者在創業過程中要吃的苦、熬的夜、必經的挫折和失敗,他們也一樣不會少。

現在還遠遠沒有到給這些創業者下結論的時候。但是,他們的最大法寶就是年輕,失敗了,大不了從頭再來。

作者為資深媒體人。

「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秦朔朋友圈微信公眾號:qspyq2015

“閱讀原文” 即可入學 “秦朔書院”

收聽“中美商業文明通史”

但邵潔兒的想法大膽而清新,要把時間做上市,這個想法讓天使投資人、追夢者基金創始人朱波著實“驚呆了”。

“讓時間也能上市交易”,這個有趣又接地氣的創意,讓她在短短一年不到的時間內,贏得了多家風投機構數百萬元的融資。

不按規則出牌,一個“勇”字掛胸口

在這個全民創業、信息量爆棚的時代,一位創業者要經過多少次機緣巧合、多少次層層篩選,才能有機會獲得在手握重金的投資人面前6分鐘的路演機會?甚至,還有更多的項目只能等到1分鐘的路演時間。

70後的穩重、80後的內斂,以及他們被社會經驗和時光打磨過的循規蹈矩,讓他們當中的很多創業者選擇按規則行事。

親見過這樣一個場景。在同樣6分鐘的路演當中,70後倉促而完整地結束了自己的路演,80後語速飛快急於展示完每一張APP,而90後創業者呢,完全不按套路出牌啊,邊演講邊跳腳——“6分鐘怎麼可能講完嘛,再給一點點時間……能否把那個倒計時停掉,壓力太大了……還有更重要的內容……馬上結束了……”結果硬是將6分鐘變成了一場小型演講會。

不按規則行事,勇於表現自己,推銷自己。這是90後創業者的優點,在這個被海量資訊吞噬的時代,他們善於在人群中發聲,但這也是一把雙刃劍,過分行銷也讓一部分90後創業者飽受爭議。

在90後創業者當中,超級課程表的創始人余佳文是一個典型,作為一個二本B類大學的學生,在最開始創業找資金的時候,他的專案甚至都排不進6分鐘的路演名單中。當時,在廣州一場路演的提問空隙中,他利用提問的時間,在短短一分鐘不到的時間內介紹了自己的創業項目,險些給主持人轟走了。而就是因為這爭分奪秒的表現,讓他贏得了在場一位投資人的注意,拿到了自己人生中的第一筆天使投資。

然而在後來的創業過程當中,余佳文並未控制好自己的“行銷能力”,叫囂“拿1億利潤分給員工”而又不能兌現,融資後的過分膨脹讓他還沒成功就已經被輿論打垮。

活的看板,自帶流量

作為互聯網時代的原住民,網路傳播、網路社交對90後而言簡直就是本能。而一些90後創業者更是本身自帶話題自帶流量。

90後創業者擅長於打造個人IP,余佳文的“學渣逆襲成總裁”,馬佳佳的“賣情趣用品的學霸”都噱頭十足,成為他們在粉絲經濟的背景下創業、融資的強大助力。但是個人行銷如何跟產品體驗、商業模式拓展以及企業發展相結合,這些90後創業者有的還太過稚嫩。

伏牛堂的張天一在這方面的運作能力則算得上同類當中的佼佼者。這位北大的文青在創業之初就利用自己的微信公眾號輸送自己的創業理想,將伏牛堂公眾號打造成了一個自媒體屬性平臺,用一周時間,沒花一分錢,就舉辦了“微信50萬人”發佈會。他在創業過程中建立了自有社群“霸蠻社”,成為吸粉利器,據悉成員已經超過20萬。

90後創業者還是資源整合的一把好手。有一位天使投資人就講述了這樣一個案例,自己跟一位90後創業者“不經意”聊到了一個創意,當天晚上,這位創業者就立馬拉了幾個500人的群來推進這件事。資源整合能力之強、執行效率之高,讓這位天使投資人瞠目結舌。

對於投資人而言,投資90後創業者的另一個不言而喻的好處就是讓這些創業者為自己“帶鹽”,不管最後成功與否,投資人都收穫了話題和關注度。

他們沒有後路,只有勇往直前

在一場論壇上,70後、80後和90後的創業者們同台論道,天使投資人兼主持人問道:“創業者需要找風口嗎?”

70後和80後創業者似乎都對“風口”這個詞有所避諱,紛紛表示創業者不要刻意找風口,而是要做自己擅長的事情。

道理是對的,但卻不太對投資人的胃口。

90後創業者搶過話筒:“我認為創業是需要找風口的,而且要趁著風來了迅速做大,創業者的目標應該是行業第一。”

另一位90後創業者也不示弱:“我的項目就踩著好幾個風口。”

70後反駁:“擴張太快會出現一系列問題,管理跟不上、硬體跟不上、人才跟不上……”

“能想得到的問題都不是問題,人才不夠就招聘,要做就要做沒有天花板的生意。”90後創業者再度一語驚人。

最後,投資人精准評論道:“兩位70後、80後創業者都是有積累有經驗的,考慮周全做事老道,項目扎實但這也限制了你們的想像力。而對於90後創業者,他們才20多歲,往後看找不到答案,所以他們只有上足發條向前沖。”

很多天使投資人都是二次創業甚至多次創業者,他們對創業有著天然的情節,在這些打了雞血、滿懷夢想和衝動的90後創業者身上,他們也更容易看到當年“一往無前”的自己。

創業需要夢想和激情,天使投資就是一場“賭博”,在這些充滿夢想的年輕人身上下點注,其實對投資機構而言比重並不會很大,說不定,他們當中哪個人就成功了呢?

老道的“90後”,

他們有的從小學就開始做生意了……

與其他年齡層的創業者不同的是,90後創業者出生在一個經濟大發展的時代,他們當中很多人從小就是一個“生意精”,雖然才20多歲,但是論起做生意、創業的經驗,他們當中有的可比70後、80後們老道多了。

90年出生的漆斌從小學就開始倒騰生意,用一個布袋裝著紅球和藍球,5毛錢可以摸一次,摸到紅球給1塊,摸到籃球不給錢,就這樣賺到了人生中的第一個一百塊錢,也因此挨了母親一頓胖揍。

但他的生意天賦也一發不可收拾,高中倒騰山寨MP3發現錢來得太快差點放棄高考。

高三暑假因為太無聊,提前15天到學校,手繪了學校地圖並向學校申請免費發放給大一新生,得到了學校授權。之後就拿著地圖和學校的授權向學校周邊的商家收了一圈“保護費”,給1000塊錢就將商家標注到地圖上,就這樣一把賺了十幾萬。

大學時大家都沉迷魔獸世界這款網遊,有的把吃飯的錢都貼進去了,而漆斌卻熱衷於在遊戲中掙金幣,想方設法壟斷了他所在第三戰區內的必要材料,並做成成品兜售出去,最高的時候掙到了280萬金幣,成了他那個圈子中最有錢的人。

不管你信不信,他們真的有夢想

在談到投資90後創業,有的投資人會擔心:90後從小生活優渥,會花錢不會賺錢,很多人創業甚至僅憑一個任性,這樣的創業者能幫投資人賺到錢嗎?

也有投資人回答,正因為如此,90後可以為了理想去追求,力求將一件事做到極致,這種矽谷有的優勢,現在中國的90後也出現了。

伏牛堂的創始人、90後小夥子張天一在今年入選了福布斯亞洲地區“30位元30歲以下商業領袖”(“30 Under 30 Asia”)的榜單,他在2015年獲得總理接見。其創業項目伏牛堂先後獲得各類基金近4000萬元投資,目前在北京的主要商圈都鋪設了門店,年營收近億元,伏牛堂開拓了食品包裝的霸蠻牛肉米粉業務,已經成為國內最大的電商速食粉面食品品牌。

在2014年,這位北大的文青就以一篇《我碩士畢業為什麼去賣米粉》的文章在網路迅速走紅,文章中張天一寫到:“或許餐飲業會慢慢吸引更多的大學生,做米粉成為一種藝術,餐飲業也會成為一個受人尊敬的行業。這是我的一個小小的、不靠譜的心願。”

在這樣的理想支持下,他才能走街串巷,吃遍常德每一家米粉店,一天吃十碗,然後找到了口味最正宗的米粉店,再是拜師、學藝、進行標準化提煉,邀請最有名的米粉店主廚品嘗,最後製作出他們的配方。

“我尊重我的米粉,尊重餐飲業,所以我們看了將近十次《壽司之神》,力求每一個環節都做好、做到極致。在尊重的前提下,我們也想做更多有意思的事情。”

一碗米粉能做成什麼事?90後創業者想的卻是他的前輩們不曾夢想過的事。

世界是70後的,也是80後的,但歸根結底還是90後的……哦,對了,明年就有一批00後要舉辦成年禮了,他們正在虎視眈眈。

從資料上看,90後創業者在創投機構的投資比重中的占比還相當小,即便是一些“重倉”90後創業者的天使投資人,他們投資90後創業者的比重也不會超過30%。

在泛文化、泛娛樂、輕社交等消費升級領域,90後的創業者優勢更為明顯,在這些領域,投資人更願意為90後顛覆性的創意埋單。

而在一些技術型、資源型的項目中,有技術優勢、資源積累的70後、80後創業者仍然是主力軍。

時代的車輪滾滾向前,新一代的創業者終會成為推動時代進步的中堅力量。90後的創業者行事高調、特立獨行,他們創業創得轟動,在這個熱錢湧動的時代,年紀輕輕的他們手握重金,難免引來各種質疑與猜度。

但是,和所有年代的創業者一樣,他們有著創業者身上有想法、敢創新、果敢好學、行動力強等品質,而其他創業者在創業過程中要吃的苦、熬的夜、必經的挫折和失敗,他們也一樣不會少。

現在還遠遠沒有到給這些創業者下結論的時候。但是,他們的最大法寶就是年輕,失敗了,大不了從頭再來。

作者為資深媒體人。

「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秦朔朋友圈微信公眾號:qspyq2015

“閱讀原文” 即可入學 “秦朔書院”

收聽“中美商業文明通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