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江歌死後,劉鑫本不該過得像過街老鼠

作者:梁雲風 / 微信公眾號:qspyq2015

這是秦朔朋友圈的第1638篇原創首發文章

2016年11月3日淩晨,24歲的青島籍留日姑娘江歌在其寓所替同住的女室友擋住她的前男友而被殺。14個小時後,江歌的母親江秋蓮飛到日本,見到了躺在太平間的江歌。

“我女兒躺在那裡,一頭黑亮的頭髮沒有了,被什麼東西包裹著,漂亮的衣服不見了,是那種無紡布的手術服,眼睛半睜,嘴巴不能閉合,看到這些,痛死我了,痛死我了。”江秋蓮想起女兒死前的慘狀,至今仍不能接受。

更不能接受的,是女兒拼死維護的那個同住室友,劉鑫的事後態度。兇殺慘劇發生之時,劉鑫因為害怕沒敢開門,甚至是將門鎖緊,這一點,雖然劉鑫拒絕承認,但從其不斷變化的藉口,真相還沒有浮現。

兇手是劉鑫的前男友陳世峰,劉鑫要跟他分手,

但對方不同意,以公佈裸照為威脅,並且多次騷擾她。11月3號午夜12時,江歌接到劉鑫的電話,希望她到車站接她回家。於是江歌趕到車站接回劉鑫,但是在抵達居住的公寓樓時,陳世峰在公寓樓前將她們攔住,三人發生了爭辯。隨後江歌叫劉鑫先進房間,自己與陳世峰辯論,並擋著他不許其進屋。但悲劇發生了,喪心病狂的陳世峰用利刃殘忍地捅了江歌十幾刀,最大傷口長達10cm……

可以說,劉鑫不是兇手,但江歌因她而死。

凶案發生後,江歌母親一直在找劉鑫,她想瞭解女兒遇害時的情況,但直到2017年8月23日,劉鑫才在媒體的協助下,終於在當地的村委會辦公室與江歌母親見了這遲到的第一面。而此時,距江歌遇害已經過去了九個多月,294天,劉鑫也因為和江歌母親江秋蓮的不停爭論引起網路的巨大關注,輿論一邊倒。

劉鑫成了公共輿論中的老鼠,

人人喊打。

在中國文化中有“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的說法,但也正是因為如此,活命之恩,如同再造,所以才有評論說,“大恩如大仇”,這是冷酷而又精闢的世故之言,也是讓人毛骨悚然的現實。

劉鑫對待江歌以及江歌的母親,就真的走進了這一“大恩如大仇”的死胡同。

劉鑫的避而不見,一開始是因為日本警方要求她不要見任何人,包括她即便身在江歌葬禮現場馬路對面,也沒有被獲准參加。

但此後,有多少機會,可以當面向江歌母親解釋?在中國這樣的人情國家,只要你願意且誠心、及時地抱著江歌母親哭一場,也不至於最後成為仇人。

更不應該的,是那些絕情乃至於讓人憤怒的微信和文章。

再也不想見,不是最絕情的話。

因為一直找不到劉鑫和她的家人,2017年5月,江秋蓮在網上公佈了劉鑫家的資訊,以此逼劉鑫現身。劉鑫終於現身,但帶著滿身戾氣,她發微信給江秋蓮,“你不撤回(網上的資訊),我不會去作證,我給你一天時間。”而劉鑫媽媽則罵出了更狠的:“你閨女叫人家殺了,你去找殺人犯,別找著俺!是她命短!”

難道她不知道江歌是因為自己女兒才遇害的嗎?

劉鑫欠下情理、道義之債,她沒法面對,也沒有勇氣承擔,只能在一次又一次的謊言、怯弱和自私中逃避自己內心的譴責。

但凡在任一個環節轉個彎,劉鑫就不會淪為今天過街老鼠人人喊打的地步。我們一直說,選擇比努力重要,選擇一個正確的決定,比你努力用一個謊言來掩蓋另一個謊言更重要。

也許在劉鑫眼中,殺人的是陳世峰,在法律上她是無罪的,她不應該去向江歌母親乞求諒解,但她模糊了一個社會可接受的道德和法律的邊界。從法律的角度,她確實可以理直氣壯,但從道德的角度,她那些絕情的話傷害了一個因保護自己而死的朋友母親的心,也傷害了一個社會,對於道義、正直的追求。

江秋蓮的做法並非無可指摘,一位悲傷的母親“率領網路大軍索要她的一切權利,她要為死去的女兒尋求懲罰,包括對行兇者的,也包括對作為悲劇導因者的,包括法律之內的和法律之外的。”

在社會學和心理學中,有一個臭名昭著的公正世界理論(Just-world Theory/Hypothesis),在這種假說裡,人們生活在一個公正的世界裡,如果世界不公正,沒有道德和人性,不論自己是好人還是壞人都無法合理地避開傷害和痛苦,換言之沒有人是安全的。面對前男友在門外施暴,劉鑫不敢開門,我們都能理解,畢竟她在那起殺人案中,也是受害者,面對暴徒,一個女生敢於面對,是勇敢,但怯於面對,也是常情。但是後面的事情,就超出常人的理解和寬容的地步了,一步錯,步步錯,她及她家人的絕情和無感讓善良的人們都受了傷。我們就可以看到一個錯誤、一個不體貼不周到變成了一場世仇,而這,本可以避免。

如果說所有的過去都無法挽回,時至今日,劉鑫依然還有選擇的機會,畢竟,一年前的那個晚上,是江歌頂在了前面,為她扛住了一個暴徒的攻擊。

我們常說,讓法律的歸法律,讓道德的歸道德,既然法律已經開始對犯罪嫌疑人陳世峰進行審判,那該來的道德審判,劉鑫也只能受著。但願她從此能長大,能承擔,也更珍重自己及他人的生命。

「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部分素材來源於網路 」

秦朔朋友圈微信公眾號:qspyq2015

商務合作|請聯繫微信號:qspyqswhz

因為一直找不到劉鑫和她的家人,2017年5月,江秋蓮在網上公佈了劉鑫家的資訊,以此逼劉鑫現身。劉鑫終於現身,但帶著滿身戾氣,她發微信給江秋蓮,“你不撤回(網上的資訊),我不會去作證,我給你一天時間。”而劉鑫媽媽則罵出了更狠的:“你閨女叫人家殺了,你去找殺人犯,別找著俺!是她命短!”

難道她不知道江歌是因為自己女兒才遇害的嗎?

劉鑫欠下情理、道義之債,她沒法面對,也沒有勇氣承擔,只能在一次又一次的謊言、怯弱和自私中逃避自己內心的譴責。

但凡在任一個環節轉個彎,劉鑫就不會淪為今天過街老鼠人人喊打的地步。我們一直說,選擇比努力重要,選擇一個正確的決定,比你努力用一個謊言來掩蓋另一個謊言更重要。

也許在劉鑫眼中,殺人的是陳世峰,在法律上她是無罪的,她不應該去向江歌母親乞求諒解,但她模糊了一個社會可接受的道德和法律的邊界。從法律的角度,她確實可以理直氣壯,但從道德的角度,她那些絕情的話傷害了一個因保護自己而死的朋友母親的心,也傷害了一個社會,對於道義、正直的追求。

江秋蓮的做法並非無可指摘,一位悲傷的母親“率領網路大軍索要她的一切權利,她要為死去的女兒尋求懲罰,包括對行兇者的,也包括對作為悲劇導因者的,包括法律之內的和法律之外的。”

在社會學和心理學中,有一個臭名昭著的公正世界理論(Just-world Theory/Hypothesis),在這種假說裡,人們生活在一個公正的世界裡,如果世界不公正,沒有道德和人性,不論自己是好人還是壞人都無法合理地避開傷害和痛苦,換言之沒有人是安全的。面對前男友在門外施暴,劉鑫不敢開門,我們都能理解,畢竟她在那起殺人案中,也是受害者,面對暴徒,一個女生敢於面對,是勇敢,但怯於面對,也是常情。但是後面的事情,就超出常人的理解和寬容的地步了,一步錯,步步錯,她及她家人的絕情和無感讓善良的人們都受了傷。我們就可以看到一個錯誤、一個不體貼不周到變成了一場世仇,而這,本可以避免。

如果說所有的過去都無法挽回,時至今日,劉鑫依然還有選擇的機會,畢竟,一年前的那個晚上,是江歌頂在了前面,為她扛住了一個暴徒的攻擊。

我們常說,讓法律的歸法律,讓道德的歸道德,既然法律已經開始對犯罪嫌疑人陳世峰進行審判,那該來的道德審判,劉鑫也只能受著。但願她從此能長大,能承擔,也更珍重自己及他人的生命。

「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部分素材來源於網路 」

秦朔朋友圈微信公眾號:qspyq2015

商務合作|請聯繫微信號:qspyqswh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