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中石油躋身全球前十!未來“三桶油”將聯手打敗美國石油巨頭?

文|金十數據【www.jin10.com】

近年油價持續低迷帶來了整個行業的沉寂,全世界的能源公司幾乎都失去了擴張的機會,而這種時候,正是各大巨頭重新整合內部資源、提高運作效率的好時機。

今年2月,中油工程和中油資本在8天之內相繼上市,說明中石油已經在重組陸上邁出重要一步,如今他們的目光又瞄向了石油行業另一個重要領域——油服。

去年2月初談改革時,中石油董事長王宜林便已經提到,正考慮將旗下的油田服務業務(工程技術業務)分拆上市。本月15日,中石油終於審議並原則通過《中國石油工程技術業務改革重組框架方案》,這意味著,一家規模將躋身全球前十的油服公司即將誕生。

事實上,中國石油作為國企典型,有著幾乎所有國企都有的通病——大而全。例如,中石油旗下的油田和分公司,大多都有自己的工程、油服、投融資部門,此外還有一些和主業無關的部門,比如油田的安保、後勤甚至是石油城市的物管等。


雖然從理論上說,各自組建隊伍有利於內部溝通和管理,但是代價就是,整體資源有限的時候,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諸多環節在專業性和效率上都落後於市場上專業的公司。尤其是,各分公司有自己的工程、油田服務等部門,公司之間的專業人才缺乏交流,難以形成集中的力量。在這種情況下,A公司遇到並解決了的難題,B公司遇到後不得不再攻關一遍,

既浪費了大量時間和資源,又導致專業技術發展緩慢,尤其是在油服這種技術占很大比重的領域。

在過去,佔據油服市場頂端的,都是如斯倫貝謝、貝克休斯、哈利伯頓等國外大公司。國內民間僅有安東、百勤等小油服,而國企三巨頭(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雖然也有所涉足,

但都像上文說的那樣,分公司間各自為戰,例如,截至2015年,中石油下屬31個局級單位就經營著119 家石油裝備製造企業,年收入超過10億元的只有13家,50%以上的企業年收入不足1億。可以說,過去在油服領域,無論是民企還是國企都沒有和外企一戰之力。

由於資源浪費、效率低下,國內油服在技術上相對國際巨頭也十分落後。在開發中國最大海上油田之一的渤海灣蓬萊19-3油田時,

中海油就不得不和美國康菲石油合作;而最初開採四川葉岩氣的時候,中石油也不得不和殼牌石油合作;此外,中石化也有和威福德合資的經歷。技術落後時,國內油服不僅無法攻佔國際市場,部分本土市場也要拱手相讓。

不過,這種情況或許不會持續太久了。過去幾年,中海油、中石化已經相繼整合了自己的油服公司,如今中石油也走到了這一步。據悉,從事中石油工程技術業務的公司包括五大鑽探公司、東方物探、中油測井、海洋工程公司,在中石油業務中有極大占比。一旦其工程技術業務重組獨立成新公司,將成為一家世界級的油服公司,有可能躋身全球十大油服公司之列。

我國的新生油服或許在技術上較外國公司落後,但是卻有一個巨大的優勢——有錢。油服是一個技術和資本並重行業,在市場火熱時,技術領先的公司或許可以獲得更多業務,但是當整個行業進入寒冬時,資本越充足才能活得越久,無疑,三大石油國企旗下的油服是市場上最有錢的玩家之一。目前有消息稱,由於效益不佳,美國通用電氣有意出售其持有的貝克休斯資產。如果貝克休斯真的缺錢,和中國企業合作或許也是個不錯的選擇。

從事中石油工程技術業務的公司包括五大鑽探公司、東方物探、中油測井、海洋工程公司,在中石油業務中有極大占比。一旦其工程技術業務重組獨立成新公司,將成為一家世界級的油服公司,有可能躋身全球十大油服公司之列。

我國的新生油服或許在技術上較外國公司落後,但是卻有一個巨大的優勢——有錢。油服是一個技術和資本並重行業,在市場火熱時,技術領先的公司或許可以獲得更多業務,但是當整個行業進入寒冬時,資本越充足才能活得越久,無疑,三大石油國企旗下的油服是市場上最有錢的玩家之一。目前有消息稱,由於效益不佳,美國通用電氣有意出售其持有的貝克休斯資產。如果貝克休斯真的缺錢,和中國企業合作或許也是個不錯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