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人家有錢,但也不傻呀!你是不是對有錢人有什麼誤會?

今天在知乎上看到一個特別勵志的分享:

一個網友大學期間給一個小學一年級男孩當家教。

孩子是香港戶口,念的是雙語學校。總之是蠻有錢的家庭吧。

但是她每次家教的費用只有50元/小時,無車補餐補。在廣州最低家教費是40/小時,但40/小時的通常會有車補。所以,這個家長只是把車補算在時薪裡了。她拿到這個全廣州最低標準的收入,

感覺完全跟雇主家的資產對不上號。

有一天她和室友抱怨起薪酬低。室友說:“人家有錢,

但也不傻呀!”

然後這個網友反思了自己的勞動值多少錢:

沒有經驗沒有方法,經常犯錯;只是陪做作業的,其它什麼都沒做。

接受了這個現實後,她開始給自己的勞動增值。除了給孩子輔導作業,還積極給家長回饋,發現孩子薄弱的知識點後,下次來一定帶一份自己做的資料,給孩子及時補習。

果然一個月之後她就漲工資了一次130元。是給初中生補習的均價。還有週末陪孩子去上補習班,

上完給他複習課堂內容,一次250元。

我不知道你們在這個故事裡看到了什麼,

我看到的是窮人的兩個慣性思維:

1.窮人幻想著富人都是“人傻錢多”

或者說,我們天真的認定,錢多的人必須傻!

不知道為什麼,總有很多窮人覺得有錢人都必須是地主家的傻兒子。

如果姐姐發財了,不幫著弟弟買房子,就是喪盡天良。

如果同學很有錢,吃喝玩樂不是他買單,就是丟人現眼。

還有那種看到親戚朋友暴富就跑去借錢的,被拒絕了就大罵對方為富不仁。

……

總之,富人不是冤大頭,富人的錢不好騙,就太讓窮人意外和憤恨了。

然而財富的積累必定是兩方面原因組成的:賺和花!

只知道賺錢,然後輕易花在不相干的人身上、花在沒意義的事情上,

隨便揮霍,那也談不上財富的“積累”。

再往深層次點說,

做生意進料價格要不要計較?

雇多少員工,要不要計算人力成本?

如果一部手機賣一千塊,但是貼了鑽石以後能賣一千五,

鑽石的成本是五百,這鑽是貼還是不貼?

貼鑽,就要額外雇工人,扣掉額外的人力成本,這部手機的單個純利就低了。

不貼,會不會這部手機就缺乏市場競爭力,銷量低了,總利潤也低了?

你以為有錢人就不計較花錢?

有錢的人對如何花錢的事兒,想的絕對比你多。

簡單來說,富人往往比普通人有更的理性的金錢觀。

2.窮人的思維真的就是“懶人思維”

之前看過很多的社會新聞,主人公都是那種窮~~凶極惡得讓我震驚的人。

比如因為窮帶著孩子自殺的,也比如因為窮知道繼父性侵自己女兒也默許的。

這種遭遇可不可憐?可憐!

這種思維可不可怕?可怕!

這年頭去當月嫂收入都是2W+,

在廣州賣早餐,月入也要3W+

在我們社區做快遞員,薪水大約是6K-1W,

剛從看到一個新聞說在廣州做農民工月入1.5W

……

哪怕不認字、沒力氣、年紀也大了,清潔工總可以做吧?

社區裡的清潔工薪水也有4、5K,

如果勤快一點、微笑服務,還經常有業主雇去做兼職鐘點工。

我不知道有什麼理由能讓這些人沒有尊嚴的窮著,連掙扎的想法都沒有的。

窮人的思維真的就是懶人的思維:

懶於去反抗不公平,卻勤於抱怨,憤世嫉俗,各種看不慣;

懶於改變現狀,卻勤于依附於他人,妄圖讓別人改變自己的命運;

就像文章開頭這個網友的故事一樣,

靠抱怨和等待施捨是賺不到錢的,

然而一旦跳脫出了這種“窮人思維”,

錢總是有機會賺到的。

清潔工總可以做吧?

社區裡的清潔工薪水也有4、5K,

如果勤快一點、微笑服務,還經常有業主雇去做兼職鐘點工。

我不知道有什麼理由能讓這些人沒有尊嚴的窮著,連掙扎的想法都沒有的。

窮人的思維真的就是懶人的思維:

懶於去反抗不公平,卻勤於抱怨,憤世嫉俗,各種看不慣;

懶於改變現狀,卻勤于依附於他人,妄圖讓別人改變自己的命運;

就像文章開頭這個網友的故事一樣,

靠抱怨和等待施捨是賺不到錢的,

然而一旦跳脫出了這種“窮人思維”,

錢總是有機會賺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