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朱元璋曾對自己的孫子說 為了大明江山,這算得了什麼?

在這方面,漢朝集團董事長劉邦和明朝董事長朱元璋最有話說了;但與此相比,光武帝劉秀和宋太祖趙匡胤,卻又以善於柔下和“杯酒釋兵權”聞名後世 這因為著什麼,讓同為開國皇帝的,

做法都不一樣呢?

其實這種關係是很微妙的,在濫殺功臣方面朱元璋做的最過火前前後後殺了十幾萬人,連自己的孫子都看不下去。

朱標與在死人堆裡起來的的爺爺不一樣,從小就受儒家文化薰陶,當然懂得仁義道德,為此他也上奏過自己的爺爺

“陛下誅殺過多,恐怕會傷了和氣。”

朱元璋看到奏摺後立馬叫太監去後宮折一支荊棘過來,並派人去叫太子,正在大家為太子捏一把汗的時候,朱元璋卻叫朱標用手拿起荊棘,朱標怕扎手,猶豫著不知如何下手。

在這個時候朱元璋緩緩地說話了,

他說:“我就是怕你到時候不好拿,現在為你把刺都撥了。我之所以殺那麼多人是因為他們會依仗原本的功勞,對你以老賣老,不服從你的統治。

在他看來為了大明江山殺十幾萬人算什麼?

朱元璋,是個苦孩子出身。苦孩子出身的他,一方面忍辱堅毅;另一方面,卻又極度自卑、敏感、疑忌。從小出身貧寒的朱元璋,只上過幾個月私塾,文化素質不高,後來長期務農,給地主放過牛,

為了生計,兩度出家當過和尚,最悲慘的時候,甚至只能乞討為生,父母兄長死去,卻又無錢安葬,最終是因亂參加了紅巾軍起義,才得以逐漸起家、飛黃騰達。

在修自己的帝王出身和譜牒時,朱元璋曾經動過念頭,想攀朱熹為祖先,但因為太過勉強,最終只好作罷,後來,他乾脆坦言說,自己“本淮右布衣”、“起自田畝”、“出身寒微”,但這種事,只能他自己有所感觸的時候,偶爾提一下,

別人,是不能說的;說了,那就是揭帝王傷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