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王世襄|小中見大是高人

古玩收藏中,小中見大是品鑒的標準之一。意思是說:一件小器物,

別看外形小,但含有大氣象,所謂氣場足。拍賣圖錄上可以直觀感知到:照片中是一件大器,很可能實物很小。而一般的小型器,一放大圖片就漏洞百出了。

東西方藝術此種理論都通用。《蒙娜麗莎》原作的尺寸不大,但禁得住任何一處細節的放大、研究。

小中見大,還有一種更高的境界。

就是能把一件起初並不為人重視的小東西、便宜的東西,經過自己的把玩和研究,

重新賦予了更深文化的內涵,最終使小東西變成了重器。聽著的確有點玄,因為能達到此境界的人,極少。王世襄是這方面的高人。

王世襄夫婦 攝于2002年

進入古玩圈的人很多,但我相信:真正瞭解王世襄到底牛在哪裡的人,不多。

我是大概十年前聽到王世襄名字的,

源於一次採訪。當年我做雜誌記者,採訪王剛,主題是藝術收藏。王剛說他的入門老師是馬未都,但他最佩服的人是王世襄,真正的大家。

事後我立刻買了王世襄的書,十幾年前三聯出版的,《錦灰堆》全三套,橫版的,現在好像已經買不到了。翻開後,發現並非我想像中的那樣,沒有一件瓷器,除了明式傢俱外,全是一些不很起眼、甚至很陌生的小玩意。書裡邊也是一篇一篇的短文,

生活瑣事很多。總之,有點失望,搞不清楚他為何如此高山仰止。

十幾年過去了,再一次翻開王世襄的書,漸漸有所領悟:收藏的起點可以是升值,但終點還是賺錢、撿漏和一夜暴富,那你就永遠不會理解王世襄。

王世襄自己說:人或稱我收藏家,必起立正襟而對曰:“實不敢當!實不敢當!......以我之家庭背景、個人經歷,實不具備收藏家條件......大都掇拾於攤肆,訪尋於舊家,

自難有重器劇跡。在收藏家心目中,不過敝帚耳,而我珍之。”

王世襄其實出身書香門第,由於這樣的身世,文革中不免受到不公正的待遇。但你聽聽他是怎麼說的:

大凡遭受極不公正待遇者,可能自尋短見,可能鋌而走險,罪名同為“自絕於人民”,故萬萬不可。我則與荃猷相濡以沫,共同決定堅守自珍。自珍者,更加嚴於律己,規規矩矩,堂堂正正做人。

讀到這裡,我被震撼......不管做什麼事,

都要先做好自己。

以上的文字,出自王世襄的另一本書《自珍集》。扉頁第一張圖是他們夫婦倆的合照,下面是這件東西:

這是王世襄自己做的一把小掃帚。竹根兒做的把,霜後枯草做的掃帚頭。

當年夫婦倆各自在幹校勞動,相隔千里,王世襄郵寄給夫人的。王世襄夫人一直珍藏著它,並把它印在書裡,實踐著“敝帚自珍”這句話。

宋青銅臥獅

這是王世襄的一件小藏品,上世紀60年代,原北京城北一位老者所藏。經人介紹,願意將屋內所有藏品出讓。

王世襄說:趨訪入臥室......器物雜遝交疊,全無次序。清代青銅小件居多,少數可能為明,但無佳者。惟此獅壓在他件之下,探之取出,頓覺光輝耀目,亟購之而歸。老者姓氏及所居街巷,久已忘其名矣。

明圓雕沉香鴛鴦暖手

王世襄說:(上世紀)50年代于青山居珠玉肆見之,足側凹陷,因妄人取樣,驗是否為真香而受損,可惡之至!予愛其形態絕妙,雖有傷,不惜多金易歸。

清潘老桐刻人物紫檀筆筒

王世襄說:(上世紀)50年代末天和齋古玩店歇業後,郭靜安入主東交民巷懋隆商店,予以微值得之。郭主要經營宋元及官窯瓷器,對文玩雜項殊不經意也。

看到這裡,你是不是會有所領悟和思考:原來收藏是這樣的......

你也許離高人還相差很遠,也許一輩子也達不到王世襄老先生的境界。但是,我們不應該放棄努力。好好學習,天天進步,是可以做到的。

從今天開始,像王世襄老先生那樣收藏,避開熱點,遠離一夜暴富的心態,耐心淘寶吧......

王世襄夫人一直珍藏著它,並把它印在書裡,實踐著“敝帚自珍”這句話。

宋青銅臥獅

這是王世襄的一件小藏品,上世紀60年代,原北京城北一位老者所藏。經人介紹,願意將屋內所有藏品出讓。

王世襄說:趨訪入臥室......器物雜遝交疊,全無次序。清代青銅小件居多,少數可能為明,但無佳者。惟此獅壓在他件之下,探之取出,頓覺光輝耀目,亟購之而歸。老者姓氏及所居街巷,久已忘其名矣。

明圓雕沉香鴛鴦暖手

王世襄說:(上世紀)50年代于青山居珠玉肆見之,足側凹陷,因妄人取樣,驗是否為真香而受損,可惡之至!予愛其形態絕妙,雖有傷,不惜多金易歸。

清潘老桐刻人物紫檀筆筒

王世襄說:(上世紀)50年代末天和齋古玩店歇業後,郭靜安入主東交民巷懋隆商店,予以微值得之。郭主要經營宋元及官窯瓷器,對文玩雜項殊不經意也。

看到這裡,你是不是會有所領悟和思考:原來收藏是這樣的......

你也許離高人還相差很遠,也許一輩子也達不到王世襄老先生的境界。但是,我們不應該放棄努力。好好學習,天天進步,是可以做到的。

從今天開始,像王世襄老先生那樣收藏,避開熱點,遠離一夜暴富的心態,耐心淘寶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