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著名曲藝作家孫立生、“糖葫蘆”唐愛國做客“經典文學論壇”

如果將文學比喻成一座城市,城市裡有許多路徑,包括小說路、詩歌路、戲劇路等,來自民間的曲藝段子說唱文學亦是文學經典這座城市諸多路徑的一條。我們平時聽的曲藝段子也算是文學經典嗎?它為啥可以被稱之為“經典”?有何魅力?

11月18日上午,由山東省現代藝術研究院、新華網山東頻道、濟南時報、FM103.1濟南交通廣播、濟南文藝廣播936私家車第一廣播主辦的公益講座《經典文學論壇》再次如約而至,

山東著名曲藝作家孫立生,著名曲藝表演藝術家、山東省文聯副主席、“糖葫蘆”唐愛國一起帶領大家探索說唱文學的“家底”和獨特魅力,山東書城二樓的講座現場笑聲不斷,但卻並非只有“開懷一笑”。

民間文化是“富礦”,但不只是讓你“狂笑”

“本人姓孫名叫孫立生,63歲一個小老翁,讀書少,

幾十載不求甚解挺平庸……”活動一開場孫立生就用一段順口溜進行了自我介紹,語言生動幽默、朗朗上口,瞬間就將現場的幽默情緒調動起來。在整個交流過程中,孫立生總會時不時以舉例子的形式穿插幾個說唱小段子,讓現場爆發出陣陣笑聲。但孫立生卻表示:“我與唐愛國二位元來到這兒,目的不是讓人狂笑不止,而是通過交流、溝通、對話及藝術展示,希望讓人們對曲藝的文學價值有所瞭解,
對說唱文學的獨特規律有所發現。”在孫立生看來,開心並不等同于開懷,“開懷大笑只能一時,開心愉悅則可以久遠。‘感官刺激’即使令人一時‘開懷’,但絕不可能抵達其心靈,即與‘開心’無緣。說唱文學的曲藝賜予受眾的開心也絕非是單一的笑,而是千姿百態、可以抵達人之心靈的獨特之美,它包括讓人動心的故事、寬心的語言、入心的曲調、會心的哲理等等。

那“說唱文學”是“經典文學”嗎?孫立生說,說唱文學及其經典品質有古代詩人陸游的詩為證:斜陽古柳趙家莊,負鼓盲翁正作場,死後是非誰管得,滿村聽說蔡中郎。“我查閱過辭典,文學樣式裡從來沒把劇本、口頭文學排斥在外。而且,據我所知,很多大作家,除了當年的老舍、趙樹理等,在當代文壇頗有作為的現代作家張煒、賈平凹等,都對曲藝及其民間文化、民間文學特別關注。

不過,並非所有的說唱文學都是經典。在說到此處時,孫立生也表示了自己的擔憂:“在當下浮躁成風、娛樂至上的社會風氣中,有很多所謂的‘曲藝’是拿著人的生理缺陷討取廉價笑聲的‘東西’,因此,我們要保持清醒和理智,不能追隨某些‘說唱庸’、模仿‘耍嘴皮’。”

他引用恩師趙連甲先生的話說,“說唱文學應具備‘三境界’:一是把講的故事全都掰扯清楚;二是觀眾喜愛而駐足不走了;三是觀眾第二天又來了……不聽不行、覺得難受。”“其實,我們的民間文化原本就是一座富礦,只是五彩繽紛的世界容易讓人魂不守舍,急功近利讓我們沒有足夠的耐心與毅力去尋找——缺少發現的眼睛和挖掘、使用的智慧。”

說唱文學是音樂故事也是有聲漫畫

隨後,孫立生還圍繞說唱文學的“自覺”“自信”“自由”三個關鍵字,向大家詳細講解了說唱文學的魅力。

他認為,說唱文學具有引人入勝的智慧,而且雅俗共賞,是在與觀眾拉呱,它不僅是扣人心弦的音樂故事,還是驚心動魄的有聲漫畫,在講解期間,除了不時引用經典曲藝段子,他還分享了自己與唐愛國兩人之間的趣事,故事生動有趣,但亦能透出說唱文學的魅力。

談到說唱文學的“自覺”,孫立生認為,說唱文學是現場互動的文學,要學會“說人話”,所謂人話就是“口語”,說唱文化要學會“深入淺出”,變成“家常話的組裝”。對此,他引用了畫家賀友直的話來解釋:“要像老爺爺與孫子講話,孫子的接受水準與老爺爺的生活經歷差距很大,老爺爺卻善於將深奧的道理用淺顯話語讓孫子聽懂。”

所以,他提醒當下眾多的曲藝培訓機構,“口齒伶俐、聲音甜美圓潤的‘境域’完全可以由天賦加之通過訓練抵達;而實現字字珠璣,乃至於聲情並茂的'境界',則是一個完整的系統工程,是一個人長期文化積累、獨立思考與判斷,及其思維和邏輯方面的修養等綜合之表現。所謂‘口才’,只是其中技術層面的一個部分。”

“一個真正意義上的曲藝作家都會用兩隻手‘工作’:用左手抓住老百姓關注的故事;用右手抓住曲藝的形式特徵。之後‘兩隻手’緊緊攥在一起而分不出左右——只有將形式與內容有機融合一起,使之分不出彼此的作品,才有底氣和可能抵達解惑、解乏相容的品質。”

“糖葫蘆”驚喜現身,分享生活趣事逗笑全場

18號的論壇中,除了曲藝作家孫立生為大家詳解說唱文學的魅力、當下曲藝界的弊端外,唐愛國也穿著“47塊錢買的演出服”、坐著128路公車趕來,並為大家帶來一段精彩的單口相聲。

“要不我先給大家翻個跟頭。”唐愛國一上場,就用幽默的話語逗笑全場。唐愛國說,曲藝是最接近生活、最接地氣的一種藝術形式,生活中的許多東西稍加提煉可能就會成為不錯的說唱藝術。隨後,唐愛國便通過自己年輕時飾演李玉和楊子榮的趣事,自己早晨等公車時遇到的故事等為大家帶來一段精彩的單口相聲。這些看似生活中的小事兒經過“糖葫蘆”的藝術加工,個個生動幽默,惹得觀眾歡笑不止、笑出眼淚。表演結束後,現場觀眾意猶未盡,紛紛要求再來一個節目,唐愛國隨後又登臺為大家分享了自己鄰居的趣事。在互動環節,來自章丘的快板演員王西鑫還將現場活動的心得和收穫編成了一段順口溜分享給大家。此外,更有眾多觀眾在演出後與兩位“大腕”合影留念,可謂人氣爆棚!

《經典文學論壇》將與聽眾一起閱讀當代文學經典,感悟文學大師思想,把握時代精神氣息,引領大眾審美風尚,打造一道精神文化盛宴。

”“其實,我們的民間文化原本就是一座富礦,只是五彩繽紛的世界容易讓人魂不守舍,急功近利讓我們沒有足夠的耐心與毅力去尋找——缺少發現的眼睛和挖掘、使用的智慧。”

說唱文學是音樂故事也是有聲漫畫

隨後,孫立生還圍繞說唱文學的“自覺”“自信”“自由”三個關鍵字,向大家詳細講解了說唱文學的魅力。

他認為,說唱文學具有引人入勝的智慧,而且雅俗共賞,是在與觀眾拉呱,它不僅是扣人心弦的音樂故事,還是驚心動魄的有聲漫畫,在講解期間,除了不時引用經典曲藝段子,他還分享了自己與唐愛國兩人之間的趣事,故事生動有趣,但亦能透出說唱文學的魅力。

談到說唱文學的“自覺”,孫立生認為,說唱文學是現場互動的文學,要學會“說人話”,所謂人話就是“口語”,說唱文化要學會“深入淺出”,變成“家常話的組裝”。對此,他引用了畫家賀友直的話來解釋:“要像老爺爺與孫子講話,孫子的接受水準與老爺爺的生活經歷差距很大,老爺爺卻善於將深奧的道理用淺顯話語讓孫子聽懂。”

所以,他提醒當下眾多的曲藝培訓機構,“口齒伶俐、聲音甜美圓潤的‘境域’完全可以由天賦加之通過訓練抵達;而實現字字珠璣,乃至於聲情並茂的'境界',則是一個完整的系統工程,是一個人長期文化積累、獨立思考與判斷,及其思維和邏輯方面的修養等綜合之表現。所謂‘口才’,只是其中技術層面的一個部分。”

“一個真正意義上的曲藝作家都會用兩隻手‘工作’:用左手抓住老百姓關注的故事;用右手抓住曲藝的形式特徵。之後‘兩隻手’緊緊攥在一起而分不出左右——只有將形式與內容有機融合一起,使之分不出彼此的作品,才有底氣和可能抵達解惑、解乏相容的品質。”

“糖葫蘆”驚喜現身,分享生活趣事逗笑全場

18號的論壇中,除了曲藝作家孫立生為大家詳解說唱文學的魅力、當下曲藝界的弊端外,唐愛國也穿著“47塊錢買的演出服”、坐著128路公車趕來,並為大家帶來一段精彩的單口相聲。

“要不我先給大家翻個跟頭。”唐愛國一上場,就用幽默的話語逗笑全場。唐愛國說,曲藝是最接近生活、最接地氣的一種藝術形式,生活中的許多東西稍加提煉可能就會成為不錯的說唱藝術。隨後,唐愛國便通過自己年輕時飾演李玉和楊子榮的趣事,自己早晨等公車時遇到的故事等為大家帶來一段精彩的單口相聲。這些看似生活中的小事兒經過“糖葫蘆”的藝術加工,個個生動幽默,惹得觀眾歡笑不止、笑出眼淚。表演結束後,現場觀眾意猶未盡,紛紛要求再來一個節目,唐愛國隨後又登臺為大家分享了自己鄰居的趣事。在互動環節,來自章丘的快板演員王西鑫還將現場活動的心得和收穫編成了一段順口溜分享給大家。此外,更有眾多觀眾在演出後與兩位“大腕”合影留念,可謂人氣爆棚!

《經典文學論壇》將與聽眾一起閱讀當代文學經典,感悟文學大師思想,把握時代精神氣息,引領大眾審美風尚,打造一道精神文化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