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解放軍難道只在大升級武器裝備力度嗎?俄軍事專家道出其中緣由

據俄羅斯《觀點報》報導,有軍事專家表示,解放軍除了加大了升級武器裝備的力度,包括優化軍用網路系統,增強海上、空中和導彈部隊的作戰能力,還在完善作戰理論,構建一個多層次的作戰體系,

以便有能力在戰時實現“區域海上封鎖”。

為此,解放軍增加部署了潛艇、海上作戰飛機和裝備反艦巡航導彈的現代化水面艦艇。海空軍不斷增強作戰能力的表現多種多樣,海軍航空兵加緊裝備俄制蘇-30MK2和殲-16戰鬥轟炸機,攜帶AS-17/KH-31A型反艦導彈。該系列導彈是俄羅斯於20世紀90年代研製的採用最新火箭沖發動機的戰術導彈,1991年迪拜航展首次對外展出。目前確定有Kh-31A反艦型和Kh-31P反輻射型兩種型號,

另外還有Kh-31U增程型和Kh-31H改進型兩種反輻射型號在研。由於該系列導彈的最高速度高達M3以上,因此頗受西方國家關注。

Kh-31的彈體後段裝有4台環繞彈體的火箭衝壓發動機,占導彈全長的2/3左右,每台發動機的後段裝有梯形穩定翼和方形控制翼,

每台控制翼的頂端裝有一條特殊的皮脫導流管。導彈發射時先啟動火箭發動機,當速度到達M1.8時再啟動衝壓發動機,並加速至M3巡航速度。它對蘇聯的戰術空對地導彈發展來說是新的嘗試,尤其是導彈所使用的一體化火箭衝壓發動機系統是繼SA-6防空導彈後第二種採用該動力系統的俄制導彈。

另外,中國的空中預警機實力也有所提升,中國自主研發的轟油一6空中加油機,加上載有精確攻擊武器的戰鬥機,擴大了解放軍空軍和海軍航空部隊的行動範圍,對敢於進犯中國沿海的敵軍形成一定的威懾。解放軍的一些巡航導彈成為其作戰力量的組成部分,可從陸基裝備和飛機上發射,也可以裝備到海基平臺上,

例如潛艇,用於打擊包括空軍和海軍基地在內的敵方目標。

《觀點報》指出,鑒於中國武器裝備已經從“本土防禦”向“周邊控制”轉變,解放軍正在為“打一場高技術條件下的戰爭”做準備。中國軍方越來越關注以資訊技術為代表的高科技戰爭模式,

並大力提升海空部隊的機動能力。為了能擊退擁有技術優勢的強大敵人,解放軍集中精力制定作戰計畫,其主旨是將中國軍隊的相對優勢最大化,同時抓住敵方的薄弱之處,創造機會擊退敵軍。解放軍一直以來都強調,在衝突的初始階段必須抓住主動權,這是擊退擁有技術優勢之敵的必要條件。正因為如此,解放軍強調搶先佔領戰略要地等優先掌握主動權的戰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