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播五集就沒了,我嘗試告訴你為什麼

(本文由Sir電影原創:dushetv)

天氣涼起來的廣州。

和週末經典回顧最配了。

特約影評人 @羅罔極今天想聊的,是他的童年陰影。

這個童年陰影,寓意很深。

文 | 羅罔極

Sir電影已獲權轉載

這部動畫片,在許多人的回憶裡,堪稱一個時代的經典。

可與此同時,它也恐怖如斯,成為不少人的童年夢魘。

誰不害怕食猿雕那集?

童年的噩夢

多年以後,我以成人的角度,將它翻出來重看。

沒想到,非但驚悚依舊,反而更細思極恐。

很多時候,有些看似簡單的東西,

其真相往往比我們想像中,要更複雜、難辨、意義深遠。

好了,賣關子到此為止——

《黑貓警長》

這到底是部怎樣的動畫?

首先,從表面上看,它無疑是具有先鋒性的。

比如第三集,這輛“氣墊摩托”。

夜晚,黑貓警長輕觸按鈕,原本用於陸地的摩托,霎時變成飛毯,把逃犯嚇尿。

有沒有《黑暗騎士》既視感?

再看角色塑造。

每一個角色,乍看起來是動物,實際卻是高度擬人化。

森林居民們坐著拖拉機,來挖紅土造房子。

先把紅土挖出,放進籃筐,再吊樹上,最後倒入拖拉機內。

這叫科學運輸法。

接著,一個月黑風高的夜,幾隻巨獸影子閃現,把居民嚇得不敢出門。

由於畫面太過陰暗,這裡我就不截圖。

翌日清晨,居民們走出來,發現自己剛建好的紅土房,居然被“啃壞了”。

目睹此事,我們來看看猴子居民的面部表情——

急忙顧左右,在尋不見兇手之後,仰天驚歎。

就這演技,能不能上《演員的誕生》?

再往後,居民報案,警官們布下天羅地網,要將偷吃紅土的賊抓住。

賊,依然是高度擬人化的。

明朝年間,有一賊人,向王陽明問道:你說人人皆有良知,請問像我這樣的賊,也有嗎?

王陽明答:有,脫掉你的內褲,我就證明給你看。

即使臨危之際,賊人也沒有當眾脫褲。

王陽明說:看,這就是你的良知。

正如同,偷吃紅土的河馬,疲於奔命之際,也仍不忘穿上掉了的褲子,以致延誤戰機,終被逮捕。

河馬,為什麼要偷吃紅土?

在今天這個營養過剩的年代,我們已經很難與“偷吃”這個字眼產生共情。

因此,要想弄明白一些問題,我們就需要換位元思考,去分析文藝作品的創作年代。

比如,特殊年代,制度為資源公有化,糧食按照人口和勞動力七三分。

也就是說:無論是否幹活,都能分到七。幹再多的活,也就多得三。

勞動缺乏動力。久而久之,就使一些人養成了不思進取、懶惰成性、好吃等死的不良習慣。

而《黑貓警長》開播于1984年,時值改革開放初期,同時也是“83嚴打”(《小武》的背景年代)的第二年。

那時,文革雖已結束,中國社會卻陷入另一種動盪。

似乎一瞬間,“七三分”制度被打破了,私人貿易開放了。極端的平等變為極端的自由,使太多人感到無所適從。

賈樟柯的電影裡,小武渾渾噩噩,看不到未來,極度的迷茫使他產生一個信念:“偷一天活一天,活一天算一天”。

電影《小武》

《黑貓警長》裡的河馬則說——

我就是要吃現成飯

少花力氣

這句臺詞,透露出作者對“文革餘孽”的抵觸情緒。

在我看來,《黑貓警長》不僅構思源于政治名言,其故事本身也有太多暗喻。

比如:

森林公安的警服,顯然與“二戰”時期的德國党衛軍頗為相似。

黑貓警長手持的“魯格槍”,同時也是納粹的最愛。

我當然知道:《黑貓警長》的導演,戴鐵郎曾說過,自己描畫軍裝時,詢問了小朋友的意見和喜好。

但這並不能改變,他最終採用法西斯形象的事實。

如果說軍裝和槍械只是為了美感,那下面的圖,怎麼解釋?——

黑貓警長常使用的手勢,頗像“德意志禮”

這也只是例子之一。

在重溫過程中,我看到黑貓警長,多次做出與納粹相仿的舉動與情緒。

請看黑貓警長與《大獨裁者》裡,卓別林模仿希特勒演講的對比——

這或許,就是它令我們童年恐懼的真實原因。

這可能也是為什麼,它當年在第五集的結尾,打上“請看下集”後,卻再沒了音信。

戴鐵郎原話——

那天我被叫去人事處

他們遞給我一張退休證

說我年齡到了,該退了

醒過神來後,我一句話沒說

拿了退休證轉身就走

前面說過,《黑貓警長》裡的所有動物,都是高度擬人化的。

而它的故事,則以反諷的方式,刻畫了一個法制不健全且反烏托邦的,人吃人的社會。

黑貓警長,是正義使者,同時也是獨裁者。

他一個人,集執法、審訊、判決於一身,嚴格把控森林居民的某些權利。

深夜不定期巡邏,偷看居民窗戶,全然無視隱私。

噯,你知道這個領頭的,是誰嗎?

啊!他就是大名鼎鼎的黑貓警長!

第一集裡,搬倉鼠走投無路時,把人質綁到樹上,以威脅警方。

黑貓警長的做法,居然是不顧威脅,開槍射擊。

相似的情節,第二集裡再次重現——

警方來到犯罪分子巢穴,與食猴鷹鏖戰。突然,一名白貓警官,被食猴鷹擄走。

黑貓警長是怎麼做的?

他仍然下令開槍,實施無差別攻擊,險些打死自己的同僚。

由此可見,黑貓警長為了抓捕罪犯,可以全然不顧別人的死活。

換句話說:他只要功績,不在乎人命。

豆瓣上,很多人表示第二集裡,這個情節使他們產生童年恐懼——

食猴鷹叼走大量動物,把他們關在巢穴裡,然後將一隻猴子……吃了!

原來,法國恐怖片《生吃》那一套,我們早在三十多年前就已玩過。

然而,最可怕的,遠不僅於此。

從動物學角度講:

食猴鷹,本就以猴子為食,是生態食物鏈中很自然的一環。

再加上,食猴鷹的身份是反派,因此他即便做出變態行徑,我們其實還是能勉強接受。

我們真正難以接受,卻容易在潛意識裡忽略的,實際上是正派警長的變態行徑。

暴力執法,只是其一。

下麵說說,《黑貓警長》至關重要的第四集。

與往常一樣,所有角色都是高度擬人化。

尤其兩位主角:螳螂夫婦。

螳螂夫婦偶然相遇,忽然蝗蟲家族湧來。螳螂夫婦二話不說,直接拔刀與之激戰。

說是激戰,其實是屠殺。

整場戰鬥中,螳螂夫婦先用長刀,砍斷蝗蟲的匕首,再砍斷蝗蟲的胳膊腿,大面積實施肢解與屠殺。

其暴力、血腥程度,比食猴鷹有過之而無不及。

沒錯,蝗蟲的確危害了農業,可也罪不至此吧?

這就好比,83年一男性,僅僅偷看女生洗澡,結果卻被判“流氓罪”處以死刑?

然而,面對這樣慘無人道的屠殺,黑貓警長又是怎麼做的?

只見他發射燃燒彈,將僅剩的蝗蟲化作屍灰,隨後露出悚人的笑容。

哈哈

這是最好的肥料啦!

片中,無論猴子還是蝗蟲,都是同樣高度擬人化的,除了形體之外沒任何區別。

可為什麼,吃猴子就是犯罪,屠殺蝗蟲卻是“維護正義”?

如果說,殺蝗蟲是為了遵循自然法則。

那麼,食猴鷹吃猴子,不也是在遵循食物鏈、遵循自然法則嗎?

森林居民必須遵循的“自然法則”,到底是由誰來決定的?

這是《黑貓警長》向我們提出的問題。

或許你們還沒忘記,螳螂先生發出的那聲慘叫。

一天,警局突然接到來電:

螳螂先生,死了。

死狀近似於蝗蟲,全身被高度肢解。

黑貓警長展開屍檢,發現上面有鋸齒印。

再經過電腦搜索、比對,黑貓警長終於揭開了事情的真相:

原來,螳螂先生被螳螂太太,也就是自己的老婆生吃了。

而這,也是《黑貓警長》最恐怖的一幕,沒有之一。

為什麼?

螳螂先生被吃前,請來現代化樂隊,舉行了隆重婚禮。喜帖發出,鞭炮響起,森林居民紛紛前來隨禮。

坦白說,單論這一幕的音樂和美學成就,我認為堪稱中國動畫近四十年來的一座高峰。

然而,如果從編劇角度講:

超長的婚禮,足以使我們與螳螂先生產生人物共情,並讓我們感受到動畫片的現實性與真實性。

螳螂先生被螳螂太太吃,實際上就是真正的人吃人。

對這個情節,動畫片是這樣解釋的——

螳螂太太吃掉丈夫,是為了給自己補充營養,如此才能多多繁殖“能吃害蟲”的螳螂寶寶。

為了我們能生下更多能“吃害蟲”的後代

就非這樣做不可

非這樣做不可嗎?

有人說,《黑貓警長》只是一部簡單的科普動畫,這個情節只是向孩子科普螳螂的行為罷了。

可是根據現實資料統計,雌螳螂吃掉雄螳螂的概率,不超過5%。

即使吃了,也絕不是因為什麼缺乏營養,而是一種愚蠢的無意識行為。

換句話說:螳螂太太根本沒意識到,吃丈夫是一種罪惡的行為。就像槍斃“流氓分子”的劊子手,還以為是自己為革命後代掃除了障礙。

最最可怕的,是黑貓警長,居然“尊重”這種吃人的行為——

新娘吃新郎是螳螂繁殖後代的傳統方法

我們尊重他們的傳統

現在我宣佈,對螳螂姑娘不予追究刑事責任

希望螳螂姑娘多繁殖一些“吃害蟲”的螳螂小寶寶

三兩句話,就把一件殺人案草率收尾,並將極其惡劣的犯罪行徑,轉化為“群眾喜聞樂見”的主旋律新聞報導。

真正的罪惡,往往在這樣的社會孕育而生。

本文圖片來自網路

歡迎不同看法,《黑貓警長》B站可溫故知新

Sir電影原創,微信ID:dushetv

微信搜索關注:Sir電影

我們就需要換位元思考,去分析文藝作品的創作年代。

比如,特殊年代,制度為資源公有化,糧食按照人口和勞動力七三分。

也就是說:無論是否幹活,都能分到七。幹再多的活,也就多得三。

勞動缺乏動力。久而久之,就使一些人養成了不思進取、懶惰成性、好吃等死的不良習慣。

而《黑貓警長》開播于1984年,時值改革開放初期,同時也是“83嚴打”(《小武》的背景年代)的第二年。

那時,文革雖已結束,中國社會卻陷入另一種動盪。

似乎一瞬間,“七三分”制度被打破了,私人貿易開放了。極端的平等變為極端的自由,使太多人感到無所適從。

賈樟柯的電影裡,小武渾渾噩噩,看不到未來,極度的迷茫使他產生一個信念:“偷一天活一天,活一天算一天”。

電影《小武》

《黑貓警長》裡的河馬則說——

我就是要吃現成飯

少花力氣

這句臺詞,透露出作者對“文革餘孽”的抵觸情緒。

在我看來,《黑貓警長》不僅構思源于政治名言,其故事本身也有太多暗喻。

比如:

森林公安的警服,顯然與“二戰”時期的德國党衛軍頗為相似。

黑貓警長手持的“魯格槍”,同時也是納粹的最愛。

我當然知道:《黑貓警長》的導演,戴鐵郎曾說過,自己描畫軍裝時,詢問了小朋友的意見和喜好。

但這並不能改變,他最終採用法西斯形象的事實。

如果說軍裝和槍械只是為了美感,那下面的圖,怎麼解釋?——

黑貓警長常使用的手勢,頗像“德意志禮”

這也只是例子之一。

在重溫過程中,我看到黑貓警長,多次做出與納粹相仿的舉動與情緒。

請看黑貓警長與《大獨裁者》裡,卓別林模仿希特勒演講的對比——

這或許,就是它令我們童年恐懼的真實原因。

這可能也是為什麼,它當年在第五集的結尾,打上“請看下集”後,卻再沒了音信。

戴鐵郎原話——

那天我被叫去人事處

他們遞給我一張退休證

說我年齡到了,該退了

醒過神來後,我一句話沒說

拿了退休證轉身就走

前面說過,《黑貓警長》裡的所有動物,都是高度擬人化的。

而它的故事,則以反諷的方式,刻畫了一個法制不健全且反烏托邦的,人吃人的社會。

黑貓警長,是正義使者,同時也是獨裁者。

他一個人,集執法、審訊、判決於一身,嚴格把控森林居民的某些權利。

深夜不定期巡邏,偷看居民窗戶,全然無視隱私。

噯,你知道這個領頭的,是誰嗎?

啊!他就是大名鼎鼎的黑貓警長!

第一集裡,搬倉鼠走投無路時,把人質綁到樹上,以威脅警方。

黑貓警長的做法,居然是不顧威脅,開槍射擊。

相似的情節,第二集裡再次重現——

警方來到犯罪分子巢穴,與食猴鷹鏖戰。突然,一名白貓警官,被食猴鷹擄走。

黑貓警長是怎麼做的?

他仍然下令開槍,實施無差別攻擊,險些打死自己的同僚。

由此可見,黑貓警長為了抓捕罪犯,可以全然不顧別人的死活。

換句話說:他只要功績,不在乎人命。

豆瓣上,很多人表示第二集裡,這個情節使他們產生童年恐懼——

食猴鷹叼走大量動物,把他們關在巢穴裡,然後將一隻猴子……吃了!

原來,法國恐怖片《生吃》那一套,我們早在三十多年前就已玩過。

然而,最可怕的,遠不僅於此。

從動物學角度講:

食猴鷹,本就以猴子為食,是生態食物鏈中很自然的一環。

再加上,食猴鷹的身份是反派,因此他即便做出變態行徑,我們其實還是能勉強接受。

我們真正難以接受,卻容易在潛意識裡忽略的,實際上是正派警長的變態行徑。

暴力執法,只是其一。

下麵說說,《黑貓警長》至關重要的第四集。

與往常一樣,所有角色都是高度擬人化。

尤其兩位主角:螳螂夫婦。

螳螂夫婦偶然相遇,忽然蝗蟲家族湧來。螳螂夫婦二話不說,直接拔刀與之激戰。

說是激戰,其實是屠殺。

整場戰鬥中,螳螂夫婦先用長刀,砍斷蝗蟲的匕首,再砍斷蝗蟲的胳膊腿,大面積實施肢解與屠殺。

其暴力、血腥程度,比食猴鷹有過之而無不及。

沒錯,蝗蟲的確危害了農業,可也罪不至此吧?

這就好比,83年一男性,僅僅偷看女生洗澡,結果卻被判“流氓罪”處以死刑?

然而,面對這樣慘無人道的屠殺,黑貓警長又是怎麼做的?

只見他發射燃燒彈,將僅剩的蝗蟲化作屍灰,隨後露出悚人的笑容。

哈哈

這是最好的肥料啦!

片中,無論猴子還是蝗蟲,都是同樣高度擬人化的,除了形體之外沒任何區別。

可為什麼,吃猴子就是犯罪,屠殺蝗蟲卻是“維護正義”?

如果說,殺蝗蟲是為了遵循自然法則。

那麼,食猴鷹吃猴子,不也是在遵循食物鏈、遵循自然法則嗎?

森林居民必須遵循的“自然法則”,到底是由誰來決定的?

這是《黑貓警長》向我們提出的問題。

或許你們還沒忘記,螳螂先生發出的那聲慘叫。

一天,警局突然接到來電:

螳螂先生,死了。

死狀近似於蝗蟲,全身被高度肢解。

黑貓警長展開屍檢,發現上面有鋸齒印。

再經過電腦搜索、比對,黑貓警長終於揭開了事情的真相:

原來,螳螂先生被螳螂太太,也就是自己的老婆生吃了。

而這,也是《黑貓警長》最恐怖的一幕,沒有之一。

為什麼?

螳螂先生被吃前,請來現代化樂隊,舉行了隆重婚禮。喜帖發出,鞭炮響起,森林居民紛紛前來隨禮。

坦白說,單論這一幕的音樂和美學成就,我認為堪稱中國動畫近四十年來的一座高峰。

然而,如果從編劇角度講:

超長的婚禮,足以使我們與螳螂先生產生人物共情,並讓我們感受到動畫片的現實性與真實性。

螳螂先生被螳螂太太吃,實際上就是真正的人吃人。

對這個情節,動畫片是這樣解釋的——

螳螂太太吃掉丈夫,是為了給自己補充營養,如此才能多多繁殖“能吃害蟲”的螳螂寶寶。

為了我們能生下更多能“吃害蟲”的後代

就非這樣做不可

非這樣做不可嗎?

有人說,《黑貓警長》只是一部簡單的科普動畫,這個情節只是向孩子科普螳螂的行為罷了。

可是根據現實資料統計,雌螳螂吃掉雄螳螂的概率,不超過5%。

即使吃了,也絕不是因為什麼缺乏營養,而是一種愚蠢的無意識行為。

換句話說:螳螂太太根本沒意識到,吃丈夫是一種罪惡的行為。就像槍斃“流氓分子”的劊子手,還以為是自己為革命後代掃除了障礙。

最最可怕的,是黑貓警長,居然“尊重”這種吃人的行為——

新娘吃新郎是螳螂繁殖後代的傳統方法

我們尊重他們的傳統

現在我宣佈,對螳螂姑娘不予追究刑事責任

希望螳螂姑娘多繁殖一些“吃害蟲”的螳螂小寶寶

三兩句話,就把一件殺人案草率收尾,並將極其惡劣的犯罪行徑,轉化為“群眾喜聞樂見”的主旋律新聞報導。

真正的罪惡,往往在這樣的社會孕育而生。

本文圖片來自網路

歡迎不同看法,《黑貓警長》B站可溫故知新

Sir電影原創,微信ID:dushetv

微信搜索關注:Sir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