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家族中國001期|盤點夏商周時期那些最懂“政”事兒的姓氏家族 !

家,有待國而定;國,有待家而存。浩蕩中華五千年,自啟繼位立夏,禪讓變世襲,“家”“國”開始明晰。

悠久的中國歷史,有一個重要的支撐元素,就是“家”。家族而家國,所謂“家國一體”、“家國天下”、“齊家治國平天下”。無數的家族對中國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力,影響了一個社會、一個時代,甚至某一段歷史的走向。

在接下來的時間裡,

小龍會以時代為序,從夏始,至清終,再現這些在歷史長河中熠熠生輝的家族。

/ 注意後面有彩蛋哦! /

啟立夏,開啟了“家天下”的歷史,而周公制禮作樂,使得家族成為了中國歷史的主角。這個時代便是中華文明、家族歷史開啟的時代,這個時代的眾多家族不僅僅是時代主角,

更是中國家族文明的基石和典範。

1.文明奠基者——周公家族

先秦歷史從不乏名流鉅子,而周公家族可以稱之為權臣世家、臣子典範,周公更是奠定了中華文明的基調,是中華文明的奠基者。

一心輔佐二主,克殷建周,平定“三監之亂”,

周公一手操持天下大權,於是有流言傳周公有不臣之心,為免成王、朝臣猜疑,他主動隱于山林,以明忠君之心。後成王由“金縢”得知王叔欲替武王而死的忠心,愧疚不已,急忙將其迎回朝中。

《金縢》記述著周公在武王病重之時,請求先祖,欲替武王而死的心跡,

其忠君之心,不輸比干。

自伐殷代商後,周公便一直在思考如何鞏固天下的統一和太平,並創立了宗法制、禮樂制和分封制。“衣冠上國,禮儀之邦”是中國自古以來的大國形象,從周公制禮作樂開始,禮樂、宗法便成為了中國最基礎的社會倫理制度,沿襲發展至今,數千年未曾中斷。

周公不僅是制度的制定者,更是踐行者,一生輔佐周王,兒子也全都分封到了殷商舊址、動亂之地,

拱衛周室,家族後裔一直秉持著先祖信念,延續近千年,堪稱權臣世家。

2.“蔽芾甘棠”——召公家族

召公名“奭”(shì),官居“太保”,召公家族與周公家族可謂是周天子的左膀右臂。

召公一生忠心耿耿,乃是三朝元老,為輔佐周朝嘔心瀝血,政績顯赫,更是廉潔清正的典範。

《詩經》有“蔽芾甘棠”,便是百姓對召公的崇敬與愛戴。召公縱使位列“三公”,也時常親自前往封邑慰問百姓、處理民事,為大家解決了很多的難題。

因為召公喜歡在一棵甘棠樹下辦公,所以召公走後,當地的百姓就借甘棠樹來讚頌召公,久而久之,“甘棠”便成了廉潔清正的代名詞,更是有了“甘棠遺愛”這樣的成語流傳於世。

召公家族的廉潔忠義並不只是一人之善,而是世代傳承的精神。召公一脈,世代為周室重臣,到西周晚期,更是出了位與先祖不遑多讓的人物。

這個人便是召伯虎。

召伯虎一生功績無數,其中有一件事廣為流傳。

《史記》和《呂氏春秋》記載,厲王晚期推行改革,王室壟斷山川菏澤,不允許他人共用,國人怨聲載道,發起暴動,召伯虎在危急關頭,將太子靖藏于家中,推出自己的兒子做假太子,暴亂中,假太子被殺,厲王逃亡,召公小心翼翼地保護著真太子,到厲王去世,與當時的“周公”合力將真太子扶上王位,是為周宣王。

這段故事後半段與《趙氏孤兒》極其相似,召公家族一脈相承的忠義也是流傳千古。

3.孝悌典範——吳國公室

孝,乃是孝順父母;悌,則是友愛兄弟、手足和睦之意。這是中華傳統文明裡做人、做學問的根本之一。

而周朝八百多個封國中,便有這樣一個恪守著“兄終弟及”傳統的國家——吳國。

這一傳統源自于家族先祖太伯、仲雍,也就是周太王的嫡長子和次子,他們的弟弟季曆便是周文王的父親。周太王死後,按照周人的習俗,季曆是不可能繼位的,但是兩位元哥哥都認識到了季曆的才德品行,決定讓賢,他們為此遠赴南方荊蠻之地,斷髮文身,以示不再返回中原,來成全季曆繼位。

這樣的美德一直被家族尊奉著,世代傳承。吳王壽夢時,共有四子,諸樊、余祭、余昧、季劄,兄弟四人便是約定好輪次繼位,最後將王位傳于季劄,但季劄無心江山,選擇隱世以避開繼位。

這樣秉持著孝悌原則、堅持著“兄終弟及”傳統的家族在八百余諸侯國中也是獨一份了,這個將先祖遺風世代傳承的家族到闔閭、夫差時強盛無比,至爭霸中原,在歷史上也是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4.惟楚有才——楚國公室

荊楚多才士,而楚國公室熊姓家族作為楚地的領袖,更是智慧超群、才幹卓絕。熊姓家族統禦楚地近八百年,其中最出名的一個便是楚莊王熊侶了。

熊侶繼位後,楚國天災人禍不斷、國土難安,都說新官上任還三把火,而他作為剛繼位的國君,卻是沒有發過一道政令。右司馬伍舉借問不鳴不飛之鳥,婉言進諫,楚莊王知曉後回答說那鳥是在觀望、蓄勢,不飛則已,一飛沖天,不鳴則已,一鳴驚人。之後莊王開始接管朝政,當真是一鳴驚人、一飛沖天,至問鼎中原,被尊為一代霸主。

這一族是楚人領袖,也是以才幹、智識聞名,不僅是楚莊王,還有很多的軼事都是廣為流傳,“文王假蔡滅息”、“成王舌戰退齊師”、“惠王智平白公”等,可謂是楚地多俊才,楚王善智謀。

5.天下第一家——曲阜孔氏

說起中華家族,曲阜孔氏定然是避不開的。

西元前551年,孔氏先祖孔子出生于魯國陬邑,後周遊列國,留下很多故事,“義利之辨”、“孔子學琴”等都廣為流傳,回到魯國後開創私學,號“弟子三千,賢者七十二”,其中又以“複聖”顏回最受孔子喜愛。

孔子更是藏書始祖,在回國後,便開始整理圖書典籍,整理收藏了《詩經》、《尚書》、《禮》、《樂》、《春秋》等經典。

“至聖”孔子創立“儒家學派”,為中華文明傳承數千年的文明體系奠定了基礎,我們已經很難用一個詞去概括孔子和他身後龐大的子嗣群體,甚至很難用萬語千言來總結孔氏在中國歷史上的地位。

自西漢孔子被尊為“公神”開始,他的地位不斷提高,封號也不斷增加,不勝枚舉,到清時,孔子已是與上帝、祖宗神同等級別的“大祀”,而曲阜孔氏一脈傳承的“衍聖公”也一直都是儒教文人墨客的精神領袖。

這個家族的光輝融匯於整個中華民族的歷史之中,已經成為了中華文明的精神象徵,當屬中華第一家,天下第一家。

中國歷史離不開家族。

小龍選取了一部分具有代表性的家族,展開他們,便是展開了一條家族中國史的長卷,夏商周即是開卷,而這些家族,則都是後世典範。

由周公、孔子等先賢及後來人建立起中華文明體系的根基,綿延數千年,這些家族傳承下家族精神與文明,每一個家族都是中華文明的分支,匯成一條文明大河,奔流不息。

【敬請期待下一章 秦漢 家族】

彩蛋

爵位與家族

周朝開始,以禮治天下,而禮便是明尊卑、定名位。所謂名位,便是社會等級,在封建社會,主要就是體現於爵秩,也就是爵位等級。

不同的爵位按照禮樂規範,享有不同的待遇,包括禮器、服飾、車馬等,社會中的冠、婚、喪、祭、鄉、射、聘等方方面面都與爵位等級息息相關。

孟子曾整理總結、概括過爵位等級,“天子一位元,公一位,侯一位,伯一位,子男同一位,凡五等也。君一位,卿一位,大夫一位,上士一位,中士一位,下士一位,凡六等。”這便是五等爵制和六等公卿制,通過家族這一社會基本單元來運轉。

周朝的五等爵位一般都是在家族內部世代相傳,由嫡長子繼承,並經周天子重新策命。而家族的庶出子孫則再次分封到國內的其他城市,作為卿、大夫、士來共同輔佐周室。六等公卿不似爵位那樣固化,根據個人能力、機遇不同,家族內的同輩甚至不同代之間獲得的封號、爵位可能都不一樣。

無論諸侯還是臣民,如果有超越自身爵位的行為,便是“僭越”,如“三家分晉”中的韓、趙、魏三國君主本都只是晉國的卿,在三分晉國後,卻是變成了侯爵的君。又如《論語》中提到的季孫氏本是卿位,卻僭用天子等級的八佾舞,孔子怒批“八佾舞於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儘管東周禮崩樂壞,諸侯公卿各種僭越行為層出不窮,但每個家族內部卻還是有著森嚴的規範制度,亂局結束後,家族與家族,天子與臣民之間的等差還是不可逾越的,正所謂國有國法,家有家規,爵位不僅是個人、家族的地位象徵,也是規範限制。

《詩經》有“蔽芾甘棠”,便是百姓對召公的崇敬與愛戴。召公縱使位列“三公”,也時常親自前往封邑慰問百姓、處理民事,為大家解決了很多的難題。

因為召公喜歡在一棵甘棠樹下辦公,所以召公走後,當地的百姓就借甘棠樹來讚頌召公,久而久之,“甘棠”便成了廉潔清正的代名詞,更是有了“甘棠遺愛”這樣的成語流傳於世。

召公家族的廉潔忠義並不只是一人之善,而是世代傳承的精神。召公一脈,世代為周室重臣,到西周晚期,更是出了位與先祖不遑多讓的人物。

這個人便是召伯虎。

召伯虎一生功績無數,其中有一件事廣為流傳。

《史記》和《呂氏春秋》記載,厲王晚期推行改革,王室壟斷山川菏澤,不允許他人共用,國人怨聲載道,發起暴動,召伯虎在危急關頭,將太子靖藏于家中,推出自己的兒子做假太子,暴亂中,假太子被殺,厲王逃亡,召公小心翼翼地保護著真太子,到厲王去世,與當時的“周公”合力將真太子扶上王位,是為周宣王。

這段故事後半段與《趙氏孤兒》極其相似,召公家族一脈相承的忠義也是流傳千古。

3.孝悌典範——吳國公室

孝,乃是孝順父母;悌,則是友愛兄弟、手足和睦之意。這是中華傳統文明裡做人、做學問的根本之一。

而周朝八百多個封國中,便有這樣一個恪守著“兄終弟及”傳統的國家——吳國。

這一傳統源自于家族先祖太伯、仲雍,也就是周太王的嫡長子和次子,他們的弟弟季曆便是周文王的父親。周太王死後,按照周人的習俗,季曆是不可能繼位的,但是兩位元哥哥都認識到了季曆的才德品行,決定讓賢,他們為此遠赴南方荊蠻之地,斷髮文身,以示不再返回中原,來成全季曆繼位。

這樣的美德一直被家族尊奉著,世代傳承。吳王壽夢時,共有四子,諸樊、余祭、余昧、季劄,兄弟四人便是約定好輪次繼位,最後將王位傳于季劄,但季劄無心江山,選擇隱世以避開繼位。

這樣秉持著孝悌原則、堅持著“兄終弟及”傳統的家族在八百余諸侯國中也是獨一份了,這個將先祖遺風世代傳承的家族到闔閭、夫差時強盛無比,至爭霸中原,在歷史上也是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4.惟楚有才——楚國公室

荊楚多才士,而楚國公室熊姓家族作為楚地的領袖,更是智慧超群、才幹卓絕。熊姓家族統禦楚地近八百年,其中最出名的一個便是楚莊王熊侶了。

熊侶繼位後,楚國天災人禍不斷、國土難安,都說新官上任還三把火,而他作為剛繼位的國君,卻是沒有發過一道政令。右司馬伍舉借問不鳴不飛之鳥,婉言進諫,楚莊王知曉後回答說那鳥是在觀望、蓄勢,不飛則已,一飛沖天,不鳴則已,一鳴驚人。之後莊王開始接管朝政,當真是一鳴驚人、一飛沖天,至問鼎中原,被尊為一代霸主。

這一族是楚人領袖,也是以才幹、智識聞名,不僅是楚莊王,還有很多的軼事都是廣為流傳,“文王假蔡滅息”、“成王舌戰退齊師”、“惠王智平白公”等,可謂是楚地多俊才,楚王善智謀。

5.天下第一家——曲阜孔氏

說起中華家族,曲阜孔氏定然是避不開的。

西元前551年,孔氏先祖孔子出生于魯國陬邑,後周遊列國,留下很多故事,“義利之辨”、“孔子學琴”等都廣為流傳,回到魯國後開創私學,號“弟子三千,賢者七十二”,其中又以“複聖”顏回最受孔子喜愛。

孔子更是藏書始祖,在回國後,便開始整理圖書典籍,整理收藏了《詩經》、《尚書》、《禮》、《樂》、《春秋》等經典。

“至聖”孔子創立“儒家學派”,為中華文明傳承數千年的文明體系奠定了基礎,我們已經很難用一個詞去概括孔子和他身後龐大的子嗣群體,甚至很難用萬語千言來總結孔氏在中國歷史上的地位。

自西漢孔子被尊為“公神”開始,他的地位不斷提高,封號也不斷增加,不勝枚舉,到清時,孔子已是與上帝、祖宗神同等級別的“大祀”,而曲阜孔氏一脈傳承的“衍聖公”也一直都是儒教文人墨客的精神領袖。

這個家族的光輝融匯於整個中華民族的歷史之中,已經成為了中華文明的精神象徵,當屬中華第一家,天下第一家。

中國歷史離不開家族。

小龍選取了一部分具有代表性的家族,展開他們,便是展開了一條家族中國史的長卷,夏商周即是開卷,而這些家族,則都是後世典範。

由周公、孔子等先賢及後來人建立起中華文明體系的根基,綿延數千年,這些家族傳承下家族精神與文明,每一個家族都是中華文明的分支,匯成一條文明大河,奔流不息。

【敬請期待下一章 秦漢 家族】

彩蛋

爵位與家族

周朝開始,以禮治天下,而禮便是明尊卑、定名位。所謂名位,便是社會等級,在封建社會,主要就是體現於爵秩,也就是爵位等級。

不同的爵位按照禮樂規範,享有不同的待遇,包括禮器、服飾、車馬等,社會中的冠、婚、喪、祭、鄉、射、聘等方方面面都與爵位等級息息相關。

孟子曾整理總結、概括過爵位等級,“天子一位元,公一位,侯一位,伯一位,子男同一位,凡五等也。君一位,卿一位,大夫一位,上士一位,中士一位,下士一位,凡六等。”這便是五等爵制和六等公卿制,通過家族這一社會基本單元來運轉。

周朝的五等爵位一般都是在家族內部世代相傳,由嫡長子繼承,並經周天子重新策命。而家族的庶出子孫則再次分封到國內的其他城市,作為卿、大夫、士來共同輔佐周室。六等公卿不似爵位那樣固化,根據個人能力、機遇不同,家族內的同輩甚至不同代之間獲得的封號、爵位可能都不一樣。

無論諸侯還是臣民,如果有超越自身爵位的行為,便是“僭越”,如“三家分晉”中的韓、趙、魏三國君主本都只是晉國的卿,在三分晉國後,卻是變成了侯爵的君。又如《論語》中提到的季孫氏本是卿位,卻僭用天子等級的八佾舞,孔子怒批“八佾舞於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儘管東周禮崩樂壞,諸侯公卿各種僭越行為層出不窮,但每個家族內部卻還是有著森嚴的規範制度,亂局結束後,家族與家族,天子與臣民之間的等差還是不可逾越的,正所謂國有國法,家有家規,爵位不僅是個人、家族的地位象徵,也是規範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