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雪”來啦!瀋陽今冬第一場“雪”是這樣的,未來幾天你得這樣過

自從這入冬以來

瀋陽人一直就惦記

這2017年入冬的第一場雪

到底啥時候下啊。。。

上週四,據說瀋陽半夜下了

一場不太正經的“雨夾雪”

畢竟“雨夾雪”這詞,

聽上去就不是啥正經雪!

不管咋說

瀋陽人看到雪就激動!

這預示著瀋陽的冬天

正式到來!

你得做好準備!

小雪來了

進入小雪節氣

是寒潮和強冷空氣

活動頻數較高的節氣

強冷空氣影響時

常伴有入冬第一次降雪

雖開始降雪,但雪量不大,故稱小雪

如果立冬節氣標誌著我國北方大部地區進入冬季

那麼,小雪節氣裡

冷空氣的直接表現就是

氣溫逐步降到0℃以下

想想昨天最高溫度還有8度的日子

可能就得明年見了

小雪三候:虹藏不見;天氣上升地氣下降;閉塞而成冬

虹藏不見丨小雪之日"虹藏不見",陰陽交才有虹,此時陰盛陽伏,雨水都凝成陰雪了,虹藏而不見。

天氣上升地氣下降丨小雪後五日"天氣上升地氣下降",天地各正其位,不交不通。

閉塞而成冬丨再五日"閉塞而成冬",冬為藏,為終。

小雪習俗

醃菜

“小雪醃菜,大雪醃肉。”小雪之後,家家戶戶開始醃制、風乾各種蔬菜,包括白菜、蘿蔔以及雞鴨魚肉等,以備過冬食用。

小雪後氣溫急劇下降,天氣變得乾燥,是加工臘肉的好時候。小雪節氣後,一些農家開始動手做香腸、臘肉,等到春節時正好享受美食。

品嘗糍粑

在南方某些地方,有小雪時節吃糍粑的習俗。有俗語說,“十月朝,

糍粑碌碌燒”。

“碌碌燒”是非常形象的客家語言。“碌”,是像車轆那樣滾動,意思指用筷子卷起糯米粉團,像車轆那樣前後上下左右四周滾動,粘上芝麻花生沙糖;“燒”,即是熱氣騰騰。吃糍粑一要熱,二要玩,三要鬥(比較),才過癮,才能體味“十月朝,糍粑碌碌燒”的農家樂趣。

曬魚幹

小雪時臺灣中南部海邊的漁民們會開始曬魚幹、儲存乾糧。烏魚群會在小雪前後來到臺灣海峽,另外還有旗魚、沙魚等。

吃刨湯

吃“刨湯”,是土家族的風俗習慣;在“殺年豬,迎新年”民俗活動中,用熱氣尚存的上等新鮮豬肉,精心烹飪而成的美食稱為“刨湯”。

小雪節氣已到來

你知道如何養生嗎?

趕緊和有藝術君一起來看看吧!

做好“兩清一補”

1

清內火:生吃蘿蔔熟吃梨

小雪是寒冷開始的標誌

冷空氣一到人們便急著添衣進補,可能還來不及清瀉虛火,就將其包裹在體內了。加上天氣乾燥、霧霾頻發,最容易引起人體的肺火旺盛,從而出現咽喉幹痛、燥熱咳嗽、痰中帶血等不適症狀。

此時不妨試試生吃蘿蔔熟吃梨。為什麼這麼說呢?這是因為梨具有潤肺清熱、養陰生津等作用,對於燥熱咳嗽型患者,熟吃梨還有止咳的效果。

而生蘿蔔可清熱生津、涼血止血、化痰止咳,煮熟後的蘿蔔則偏於益脾和胃、消食下氣。

所以,從清熱生津的角度來說,冬天生吃蘿蔔效果更好,或是略微焯水後食用,不必煮至軟爛。但需要注意的是,脾胃虛寒者則不要生吃蘿蔔。

做好“兩清一補”

2

清抑鬱:

多曬太陽多吃果蔬

來日別操心

趁你有能力開心

在小雪節氣裡,天氣多陰冷晦暗,光照較少,加之灰霾不斷,此時容易引發或加重抑鬱症。

大家應順時調神靜心,給自己下個心理暗示,保持正面思維。此外,在有陽光的日子裡,要抓緊時機出去走走、曬曬太陽,要給點陽光就燦爛。同時,也能借助外出的機會多與人溝通交流,舒解心結。

多吃香蕉、菠菜等果蔬,也有助於改善情緒。香蕉中含有能夠幫助人腦產生一種叫5-羥色胺的物質,這種物質能促使人的心情變得快活;菠菜等深色蔬菜含有較多葉酸,對改善不良情緒也有裨益。

做好“兩清一補”

3

補肝腎:

按摩太溪多吃黑

隆冬風厲,百卉凋殘

小雪節氣後,北風開始成為常客,天氣寒冷,萬物收藏蟄存。順應節氣變化,要注意滋補肝腎。

《九針十二原》說:“腎也,其原出於太溪穴。”意為太溪穴是腎經的原穴,按摩此穴可以幫助滋陰益腎、壯陽強腰。太溪穴位於足內側,內踝後方與腳跟骨筋腱之間的凹陷處。

飲食調養可多吃黑色食物,因其入肝腎二經,具有很好的食補作用。

1.黑芝麻紅棗粥

首先推薦黑芝麻紅棗粥,準備粳米150克、黑芝麻20克、紅棗25克、白砂糖適量;粳米和紅棗先用旺火燒沸,然後改用小火熬煮;待米粥爛熟,調入磨好的黑芝麻粉及白糖,再稍煮片刻,即可盛起食用。

中醫認為,黑芝麻具有補肝腎、潤五臟的作用,在烏髮養顏方面的功效更是有口皆碑。

2.黑豆羊肉燉當歸

再推薦黑豆羊肉燉當歸,既能補血養顏又能暖身心,此時食用也不錯。

取用羊肉(瘦)1000克、黑豆100克、當歸10克、桂圓10克,清燉即可。黑豆植物蛋白質含量高,與羊肉的動物蛋白一起能提供人體所需的氨基酸,進補強身的效果明顯。

小雪疾病預防

1

北方

當心“暖氣病”

小雪節氣,北方地區開始供暖。供暖後,常會出現感冒、咽幹、嗓子痛、皮膚乾、頭暈、胸悶等“暖氣病”症狀。在極端情況下,“暖氣病”會導致支氣管炎、心血管疾病。

3招讓你遠離暖氣病

①通風:暖氣房內空氣乾燥,給病菌滋生和傳播提供“溫床”,天氣晴朗時應定時開窗通風。

②花草有“濕”意:經常拖地、在室內安置水盆、濕毛巾或者往地面灑水等方法增加室內濕度。

③控制室溫:溫度不宜過高,以室溫18℃-20℃、濕度50%-60%為宜。

2

南方

凍瘡早預防

凍瘡多發生於0-10℃的濕冷環境。

預防凍瘡

①注意局部保暖,外出戴手套、防風耳套、圍巾等,但手套、鞋襪不宜過緊;

②常按摩手、足及耳廓等部位;

③受凍部位不宜立即烘烤或用熱水浸泡;

④加強鍛煉與營養,提高機體對寒冷的適應性。

冬已至,天轉冷

一定要記得添衣保暖哦

覺得這些提醒有用

跪求轉發麼麼噠

曬魚幹

小雪時臺灣中南部海邊的漁民們會開始曬魚幹、儲存乾糧。烏魚群會在小雪前後來到臺灣海峽,另外還有旗魚、沙魚等。

吃刨湯

吃“刨湯”,是土家族的風俗習慣;在“殺年豬,迎新年”民俗活動中,用熱氣尚存的上等新鮮豬肉,精心烹飪而成的美食稱為“刨湯”。

小雪節氣已到來

你知道如何養生嗎?

趕緊和有藝術君一起來看看吧!

做好“兩清一補”

1

清內火:生吃蘿蔔熟吃梨

小雪是寒冷開始的標誌

冷空氣一到人們便急著添衣進補,可能還來不及清瀉虛火,就將其包裹在體內了。加上天氣乾燥、霧霾頻發,最容易引起人體的肺火旺盛,從而出現咽喉幹痛、燥熱咳嗽、痰中帶血等不適症狀。

此時不妨試試生吃蘿蔔熟吃梨。為什麼這麼說呢?這是因為梨具有潤肺清熱、養陰生津等作用,對於燥熱咳嗽型患者,熟吃梨還有止咳的效果。

而生蘿蔔可清熱生津、涼血止血、化痰止咳,煮熟後的蘿蔔則偏於益脾和胃、消食下氣。

所以,從清熱生津的角度來說,冬天生吃蘿蔔效果更好,或是略微焯水後食用,不必煮至軟爛。但需要注意的是,脾胃虛寒者則不要生吃蘿蔔。

做好“兩清一補”

2

清抑鬱:

多曬太陽多吃果蔬

來日別操心

趁你有能力開心

在小雪節氣裡,天氣多陰冷晦暗,光照較少,加之灰霾不斷,此時容易引發或加重抑鬱症。

大家應順時調神靜心,給自己下個心理暗示,保持正面思維。此外,在有陽光的日子裡,要抓緊時機出去走走、曬曬太陽,要給點陽光就燦爛。同時,也能借助外出的機會多與人溝通交流,舒解心結。

多吃香蕉、菠菜等果蔬,也有助於改善情緒。香蕉中含有能夠幫助人腦產生一種叫5-羥色胺的物質,這種物質能促使人的心情變得快活;菠菜等深色蔬菜含有較多葉酸,對改善不良情緒也有裨益。

做好“兩清一補”

3

補肝腎:

按摩太溪多吃黑

隆冬風厲,百卉凋殘

小雪節氣後,北風開始成為常客,天氣寒冷,萬物收藏蟄存。順應節氣變化,要注意滋補肝腎。

《九針十二原》說:“腎也,其原出於太溪穴。”意為太溪穴是腎經的原穴,按摩此穴可以幫助滋陰益腎、壯陽強腰。太溪穴位於足內側,內踝後方與腳跟骨筋腱之間的凹陷處。

飲食調養可多吃黑色食物,因其入肝腎二經,具有很好的食補作用。

1.黑芝麻紅棗粥

首先推薦黑芝麻紅棗粥,準備粳米150克、黑芝麻20克、紅棗25克、白砂糖適量;粳米和紅棗先用旺火燒沸,然後改用小火熬煮;待米粥爛熟,調入磨好的黑芝麻粉及白糖,再稍煮片刻,即可盛起食用。

中醫認為,黑芝麻具有補肝腎、潤五臟的作用,在烏髮養顏方面的功效更是有口皆碑。

2.黑豆羊肉燉當歸

再推薦黑豆羊肉燉當歸,既能補血養顏又能暖身心,此時食用也不錯。

取用羊肉(瘦)1000克、黑豆100克、當歸10克、桂圓10克,清燉即可。黑豆植物蛋白質含量高,與羊肉的動物蛋白一起能提供人體所需的氨基酸,進補強身的效果明顯。

小雪疾病預防

1

北方

當心“暖氣病”

小雪節氣,北方地區開始供暖。供暖後,常會出現感冒、咽幹、嗓子痛、皮膚乾、頭暈、胸悶等“暖氣病”症狀。在極端情況下,“暖氣病”會導致支氣管炎、心血管疾病。

3招讓你遠離暖氣病

①通風:暖氣房內空氣乾燥,給病菌滋生和傳播提供“溫床”,天氣晴朗時應定時開窗通風。

②花草有“濕”意:經常拖地、在室內安置水盆、濕毛巾或者往地面灑水等方法增加室內濕度。

③控制室溫:溫度不宜過高,以室溫18℃-20℃、濕度50%-60%為宜。

2

南方

凍瘡早預防

凍瘡多發生於0-10℃的濕冷環境。

預防凍瘡

①注意局部保暖,外出戴手套、防風耳套、圍巾等,但手套、鞋襪不宜過緊;

②常按摩手、足及耳廓等部位;

③受凍部位不宜立即烘烤或用熱水浸泡;

④加強鍛煉與營養,提高機體對寒冷的適應性。

冬已至,天轉冷

一定要記得添衣保暖哦

覺得這些提醒有用

跪求轉發麼麼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