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CCTV2017年度法治人物候選人|陳海儀:失足少年的“法官媽媽”

 CCTV2017年度法治人物評選活動啟動

“憲法的精神法治的力量—CCTV2017年度法治人物評選活動”已拉開序幕,作為黨的十九大之後召開的我國法治領域重要宣傳活動,活動緊緊圍繞黨的十九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關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建設系列指示精神,

緊跟時代步伐,延續推動力、影響力、引領力三大評選標準,通過全面梳理全國法治戰線上的優秀人物,推選出了能夠生動詮釋十九大精神的法治領域典型代表。

今年的活動以“憲法的精神法治的力量”為主題,推選出了24組“年度法治人物”候選人、5組“年度最具網路影響力”候選人、1家“年度致敬媒體”候選單位、5位元“年度致敬英雄”候選人。

這些入圍候選人的事蹟,代表著過去一年在立法、執法、司法、普法等各個領域法治中CCTV2017年度法治人物候選人照片牆國建設所取得的成績,從不同角度展現和詮釋出2017中國法治進程的腳步,聚焦平凡的崗位上“接地氣、敢擔當、有作為”的基層法律工作者行。

從今天開始,我們逐一介紹來自法院系統的候選人。

執法如山,卻又慈愛似母

懲惡揚善,更要挽救少年的未來

今天要給大家介紹一位

CCTV2017年度法治人物候選人——

慈母法官陳海儀

▲點擊觀看視頻,與陳海儀一起助力法治中國

辦案較真的“領頭羊”

現任廣東省廣州市中級人民法院少年家事審判庭庭長的陳海儀,深知刑罰關乎人的生命和自由,

容不得半點差池,案件1%的誤差,對被告人就是100%的不公正。

未成年犯罪嫌疑人尤為如此,他們大多來自困難家庭,內心自卑又敏感,一點點的不公正就會更加深他們對法律的不信任。

因此,陳海儀在審案時慎之又慎。

在審理被告人小胡涉嫌搶劫殺人、盜竊一案時,

小胡辯稱自己的實際年齡與指控不符,前後相差一個月,雖殺人時已滿18周歲,但盜竊時還未滿18周歲,若屬實可從輕處罰。

就為這一細微差別,陳海儀奔波千里來到貴州綏陽,讓這一細節得以核實。

辦案嚴謹認真的陳海儀榮獲全國崗位學雷鋒標兵、全國政法系統優秀黨員幹警、廣東省先進工作者稱號,

榮立一等功1次、二等功1次、三等功2次,榮獲CCTV 2017年我最喜愛的好法官榮譽稱號。

心系失足少年的“法官媽媽”

陳海儀秉承以教育為最終落腳點的理念去法審案。法庭之上,她給予公平公正的判決;而在法庭之外,她給予失足少年們更多關愛和機會,讓他們感覺到社會上的溫暖。

二十多年來,經陳海儀審理的案件無一重審、無一抗訴、無一投訴、無一超審限,審判過的失足少年無一重新犯罪。

多年來,她累計與幫教物件通信、通話1000餘次,並定期入監探視,目前仍與20多名未成年罪犯及其家長保持聯繫。

經她幫教的未成年罪犯中有30多人考上大學,300余人重新返校完成初高中學業。

立志普法呵護少年成長

審判結束並不代表著工作的結束,對陳海儀來說,這是審判工作延伸的開始。她為這些心靈有些扭曲的孩子擬定幫教方案,為他們講課、進行專項培訓、給予督導的幫助,用愛讓他們樹立對生活的希望。

此外,陳海儀還是孩子們的“心靈使者”。她走下審判台,來到三尺講臺,把法制理念播撒到孩子和父母心中,主動將審判活動向社會預防、社會保護延伸,積極投身普法教育和青少年維權體系建設工作。

這就是慈母法官陳海儀,她拿“放大鏡”看證據,用“遊標卡尺”來量刑,用愛挽救失足少年的未來。

二十多年來,經陳海儀審理的案件無一重審、無一抗訴、無一投訴、無一超審限,審判過的失足少年無一重新犯罪。

多年來,她累計與幫教物件通信、通話1000餘次,並定期入監探視,目前仍與20多名未成年罪犯及其家長保持聯繫。

經她幫教的未成年罪犯中有30多人考上大學,300余人重新返校完成初高中學業。

立志普法呵護少年成長

審判結束並不代表著工作的結束,對陳海儀來說,這是審判工作延伸的開始。她為這些心靈有些扭曲的孩子擬定幫教方案,為他們講課、進行專項培訓、給予督導的幫助,用愛讓他們樹立對生活的希望。

此外,陳海儀還是孩子們的“心靈使者”。她走下審判台,來到三尺講臺,把法制理念播撒到孩子和父母心中,主動將審判活動向社會預防、社會保護延伸,積極投身普法教育和青少年維權體系建設工作。

這就是慈母法官陳海儀,她拿“放大鏡”看證據,用“遊標卡尺”來量刑,用愛挽救失足少年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