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如何鍛造黃河長城太行三大旅遊品牌?山西省省長樓陽生這麼說

鍛造黃河長城太行新品牌

開創文旅融合創新大格局

山西省省長 樓陽生

山西是個好地方。“五千年文明看山西”,人人皆知,耳熟能詳;五臺山、雲岡石窟、平遙古城三大世界文化遺產馳名中外、享譽全球;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452處,

居全國首位;宋遼金以前的地面古建築占全國總數的70%以上,被譽為中國古建築藝術博物館。來山西旅遊,就是穿越華夏歷史時空,就是漫步五千年文明畫廊。在山西,最能體會到文化是旅遊的靈魂,旅遊是文化的載體。

雲岡石窟

正因如此,山西省委、省政府要大力推動文化旅遊融合發展,把文化旅遊業培育成全省戰略性支柱產業。這是山西旅遊業的比較優勢所在,是轉型發展的必由之路,是打造核心競爭力、增強話語權的必然選擇,更是省委、省政府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特別是視察山西重要講話精神的重大決策和實際行動。

文旅融合,

是文化功能與旅遊價值深度融合。要圍繞旅遊做好文化功能開發,在文化審美、歷史追憶、自然美欣賞、情操薰陶、美食享受、民俗體驗、休閒養身等方面找准文化和旅遊融合發展的最佳契合點,實現文化功能與旅遊價值深度融合,把山西的文化資源優勢轉化為旅遊產業優勢。

吉縣黃河壺口瀑布

文旅融合,是文化業態與旅遊業態深度融合。要深入挖掘凝聚在自然人文景觀上的先進思想、文化基因、多彩民俗、生態價值、藝術靈感等IP(IntellectualProperty知識財產)元素,為文化旅遊業深耕細作提供豐富滋養。要在遵守文物法律法規、確保文物安全的前提下,適應“可進入、可經營、可互動”的市場需求,首先在文物密集區,積極穩妥推進文物開放利用,

有序推動非遺和演藝進景區,使傳世國寶穿上時尚外衣,讓遺產“活”起來,讓景區“嗨”起來。

文旅融合,是文化創新與旅遊創新深度融合。要以一流的創意加一流的科技,通過科技手段將文化創意元素滲透到旅遊產品中去,利用虛擬實境等數位化、智慧化技術賦予主題公園、旅遊節慶和旅遊演藝活動更多創意內涵,使包裝策劃的每個項目都成為藝術精品,講述山西故事,

呈現中華文明。

應縣木塔

今天的山西,文化使旅遊更加自信,旅遊使文化更有價值。我們將沿著文化旅遊深度融合的路徑,在繼續做優五臺山、雲岡石窟、平遙古城三大旅遊品牌的同時,全力做好“黃河、長城、太行”三篇旅遊大文章。黃河、長城、太行是華夏文明載體、“美麗中國”名片,是老天爺、老祖宗恩賜山西的無價瑰寶,是山西文旅融合得天獨厚的資源寶藏,而且這個寶藏越挖越豐富、越挖越燦爛。

黃河之魂在山西,長城博覽在山西,大美太行在山西。圍繞黃河、長城、太行三篇旅遊大文章,我們將加強頂層設計,按照全域旅遊的思路,編制全面、科學、系統的專項規劃,加快構建“樂水、尚城、崇山”旅遊品牌體系。精心策劃開發產品,有效整合資源,深挖文化底蘊,植入一流創意,借助科技手段,打造“產品包”“景點群”和“線路套餐”;強化市場細分,引入定制化設計,滿足多層次消費需求。實施重點項目引領,圍繞交通步道、住宿設施、景區建設、遊線規劃、創意設計、旅遊商品開發、文化及影視劇創作、文化演藝、遊客服務中心、旅遊商業綜合體建設等關鍵要素和核心業態,組織規劃實施一批提升產品品質和服務功能的重點專案。強化旅遊基礎建設,強化三大旅遊板塊研究策劃,讓黃河、長城、太行三篇大文章更加精彩厚重,煥發出無與倫比的獨特魅力。

只要你踏入三晉大地,在這裡居住一段時間,就會發現,這裡獨特的地形、氣候、飲食、醫藥和康養文化,形成了發展康養產業的絕佳稟賦。據業界初步估計,未來山西康養產業規模可達2000億元,市場前景十分廣闊。歡迎有識之士來到山西,緊緊依託清涼氣候、青山綠水、傳統醫藥、有機食品、歷史文化等獨特優勢,在康養產業“新藍海”中開闢出山西航線,著力打造山西康養勝地。

雁門關

就像“冬居海南”是人們優先選項一樣,我們要立足比較優勢,著力打造“夏養山西”康養品牌,以山西的資源優勢和服務品質吸引人們到山西旅居、養生、養老。要構建全省域、大康養格局。規劃建設融旅遊、居住、養生、醫療、護理為一體的康養產業集群,推動建設綜合康養產業區。要實施“五個一批”工程。加快建設一批康養旅遊城市、一批康養小鎮、一批康養產業園、一批康養度假區。特別要引進和培育一批龍頭企業,用混改的方式組建醫療健康集團。要拓寬融資管道。設立山西康養產業投資引導資金,通過PPP模式吸引、撬動社會資本投資參與,共同開創山西康養產業的新天地。

去年山西省旅發大會召開以來,全省上下橫下一條心、培育新動能,旅遊改革發展取得了積極成效。省、市旅遊局升格為旅遊發展委員會,39個縣(市、區)成立旅遊發展委員會,旅遊綜合監管機制也在構建當中;149家重點景區(景點)完成“兩權分離”改革,破除了體制障礙,為實現市場化、專業化、國際化運營打下了堅實基礎;整合省級優質資源,打造文化旅遊旗艦企業,組建了山西省文化旅遊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包裝策劃了萬億文旅專案,先後在北京、廣州等地組織了招商引資推介會,吸引了華僑城、銀泰集團、浙旅集團、烏鎮集團、中景信集團、中景潤集團等一批大集團、大企業落戶山西;創新《人說山西好風光》第二季電視競演方式,由室內演播廳走向了旅遊景區(景點)。2016年,全省累計接待國內遊客4.4億人次,同比增長23.11%;實現旅遊總收入4247.12億元,同比增長23.19%。今年1至8月,全省累計接待國內遊客3.76億人次,同比增長26.84%;實現旅遊總收入3555.7億元,同比增長26.44%。

黛螺頂 | 王德勇 攝

下一步,我們將深化改革、銳意創新,著力在以下幾個方面尋求更大突破。

(一)深化體制機制改革。著力建設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重點打造3個國家級旅遊業改革創新先行區;著力在強化旅遊規劃、旅遊資源利用與環境保護、區域旅遊協調發展、旅遊投融資、旅遊用地供給等方面深化改革,創新體制機制;著力在景區(景點)“兩權分離”改革基本完成的基礎上,進一步推動經營機制改革向縱深發展。

(二)加快培育引進市場主體。要按照“市場化、專業化、國際化”要求,加快完善法人治理結構,建立健全現代企業制度。堅持開放、合作、共贏原則,實施大招商、招大商。通過股權合作、基金投資、整體轉讓、兼併重組、委託管理等方式,大力引進國內外戰略投資者、知名旅遊企業、跨界資本、旅遊管理服務品牌和高端專業人才。特別是山西文旅集團要充分發揮旗艦和勁旅作用,打造文化旅遊產業的投融資平臺、開發運營平臺和資訊服務平臺,對全省文化旅遊資源開展全要素、全產業鏈的整合重組。

(三)著力提升旅遊品質。我們瞄準國內一流的行業水準,念好“安、順、誠、特、需、愉”六字要訣,著力打造全優的旅遊服務環境。繼續加大旅遊酒店、公路、停車場、廁所等建設力度,提升旅遊基礎設施水準。探索建立旅遊市場綜合監管體制,實現旅遊投訴統一受理,旅遊案件聯合查辦。加快建設“山西智慧旅遊雲平臺”,即時向遊客提供資訊服務“套餐”。強化旅遊誠信體系建設,實現多部門信用懲戒聯動,使失信者一次失信、處處受限。加強文明旅遊教育引導,努力營造“處處都是旅遊環境、人人都是旅遊形象”的良好社會氛圍。

鄉村旅遊是一項把綠水青山變為金山銀山的富民產業。我們將從全省遴選出旅遊資源優勢突出、文化底蘊厚重、產業發展前景看好的村鎮,聚力打造國內一流的鄉村文化旅遊品牌。今年我們將啟動10個項目,明年再啟動10個項目,力爭5年內創建50個以上文化旅遊村鎮,為山西旅遊市場增添一道“天人共美、相生共榮”的美麗風景線。

要繼續把鄉村旅遊作為產業扶貧的重要抓手,堅持規劃引領,強化政策支持,激發投資活力,進一步完善鄉村旅遊公路、旅遊廁所等基礎設施,通過分類指導、特色產業扶持、納入省市優選招商專案、重點輸送客源等方式,推動鄉村旅遊發展,帶動貧困群眾增加就業,脫貧致富。

構建文旅融合大格局,實現山西旅遊大發展,需要我們一如既往地強化組織領導,凝聚全省發展合力;需要我們強化考核督導,壓實主體責任,推動工作落實;更需要我們進一步擴大開放、加強交流合作。我們要積極融入“一帶一路”倡議,增開國際航空線路,建立健全國際旅遊服務體系,不斷拓展國際市場;要深化區域合作,主動對接周邊地區,開拓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客源市場,推進客源互換、市場共建、利益共用。要著力打造“六最”營商環境,進一步強化山西文化旅遊業發展的政策支持力度。(摘自樓陽生在2017山西省旅遊發展大會上的講話)

編輯:張宇

是老天爺、老祖宗恩賜山西的無價瑰寶,是山西文旅融合得天獨厚的資源寶藏,而且這個寶藏越挖越豐富、越挖越燦爛。

黃河之魂在山西,長城博覽在山西,大美太行在山西。圍繞黃河、長城、太行三篇旅遊大文章,我們將加強頂層設計,按照全域旅遊的思路,編制全面、科學、系統的專項規劃,加快構建“樂水、尚城、崇山”旅遊品牌體系。精心策劃開發產品,有效整合資源,深挖文化底蘊,植入一流創意,借助科技手段,打造“產品包”“景點群”和“線路套餐”;強化市場細分,引入定制化設計,滿足多層次消費需求。實施重點項目引領,圍繞交通步道、住宿設施、景區建設、遊線規劃、創意設計、旅遊商品開發、文化及影視劇創作、文化演藝、遊客服務中心、旅遊商業綜合體建設等關鍵要素和核心業態,組織規劃實施一批提升產品品質和服務功能的重點專案。強化旅遊基礎建設,強化三大旅遊板塊研究策劃,讓黃河、長城、太行三篇大文章更加精彩厚重,煥發出無與倫比的獨特魅力。

只要你踏入三晉大地,在這裡居住一段時間,就會發現,這裡獨特的地形、氣候、飲食、醫藥和康養文化,形成了發展康養產業的絕佳稟賦。據業界初步估計,未來山西康養產業規模可達2000億元,市場前景十分廣闊。歡迎有識之士來到山西,緊緊依託清涼氣候、青山綠水、傳統醫藥、有機食品、歷史文化等獨特優勢,在康養產業“新藍海”中開闢出山西航線,著力打造山西康養勝地。

雁門關

就像“冬居海南”是人們優先選項一樣,我們要立足比較優勢,著力打造“夏養山西”康養品牌,以山西的資源優勢和服務品質吸引人們到山西旅居、養生、養老。要構建全省域、大康養格局。規劃建設融旅遊、居住、養生、醫療、護理為一體的康養產業集群,推動建設綜合康養產業區。要實施“五個一批”工程。加快建設一批康養旅遊城市、一批康養小鎮、一批康養產業園、一批康養度假區。特別要引進和培育一批龍頭企業,用混改的方式組建醫療健康集團。要拓寬融資管道。設立山西康養產業投資引導資金,通過PPP模式吸引、撬動社會資本投資參與,共同開創山西康養產業的新天地。

去年山西省旅發大會召開以來,全省上下橫下一條心、培育新動能,旅遊改革發展取得了積極成效。省、市旅遊局升格為旅遊發展委員會,39個縣(市、區)成立旅遊發展委員會,旅遊綜合監管機制也在構建當中;149家重點景區(景點)完成“兩權分離”改革,破除了體制障礙,為實現市場化、專業化、國際化運營打下了堅實基礎;整合省級優質資源,打造文化旅遊旗艦企業,組建了山西省文化旅遊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包裝策劃了萬億文旅專案,先後在北京、廣州等地組織了招商引資推介會,吸引了華僑城、銀泰集團、浙旅集團、烏鎮集團、中景信集團、中景潤集團等一批大集團、大企業落戶山西;創新《人說山西好風光》第二季電視競演方式,由室內演播廳走向了旅遊景區(景點)。2016年,全省累計接待國內遊客4.4億人次,同比增長23.11%;實現旅遊總收入4247.12億元,同比增長23.19%。今年1至8月,全省累計接待國內遊客3.76億人次,同比增長26.84%;實現旅遊總收入3555.7億元,同比增長26.44%。

黛螺頂 | 王德勇 攝

下一步,我們將深化改革、銳意創新,著力在以下幾個方面尋求更大突破。

(一)深化體制機制改革。著力建設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重點打造3個國家級旅遊業改革創新先行區;著力在強化旅遊規劃、旅遊資源利用與環境保護、區域旅遊協調發展、旅遊投融資、旅遊用地供給等方面深化改革,創新體制機制;著力在景區(景點)“兩權分離”改革基本完成的基礎上,進一步推動經營機制改革向縱深發展。

(二)加快培育引進市場主體。要按照“市場化、專業化、國際化”要求,加快完善法人治理結構,建立健全現代企業制度。堅持開放、合作、共贏原則,實施大招商、招大商。通過股權合作、基金投資、整體轉讓、兼併重組、委託管理等方式,大力引進國內外戰略投資者、知名旅遊企業、跨界資本、旅遊管理服務品牌和高端專業人才。特別是山西文旅集團要充分發揮旗艦和勁旅作用,打造文化旅遊產業的投融資平臺、開發運營平臺和資訊服務平臺,對全省文化旅遊資源開展全要素、全產業鏈的整合重組。

(三)著力提升旅遊品質。我們瞄準國內一流的行業水準,念好“安、順、誠、特、需、愉”六字要訣,著力打造全優的旅遊服務環境。繼續加大旅遊酒店、公路、停車場、廁所等建設力度,提升旅遊基礎設施水準。探索建立旅遊市場綜合監管體制,實現旅遊投訴統一受理,旅遊案件聯合查辦。加快建設“山西智慧旅遊雲平臺”,即時向遊客提供資訊服務“套餐”。強化旅遊誠信體系建設,實現多部門信用懲戒聯動,使失信者一次失信、處處受限。加強文明旅遊教育引導,努力營造“處處都是旅遊環境、人人都是旅遊形象”的良好社會氛圍。

鄉村旅遊是一項把綠水青山變為金山銀山的富民產業。我們將從全省遴選出旅遊資源優勢突出、文化底蘊厚重、產業發展前景看好的村鎮,聚力打造國內一流的鄉村文化旅遊品牌。今年我們將啟動10個項目,明年再啟動10個項目,力爭5年內創建50個以上文化旅遊村鎮,為山西旅遊市場增添一道“天人共美、相生共榮”的美麗風景線。

要繼續把鄉村旅遊作為產業扶貧的重要抓手,堅持規劃引領,強化政策支持,激發投資活力,進一步完善鄉村旅遊公路、旅遊廁所等基礎設施,通過分類指導、特色產業扶持、納入省市優選招商專案、重點輸送客源等方式,推動鄉村旅遊發展,帶動貧困群眾增加就業,脫貧致富。

構建文旅融合大格局,實現山西旅遊大發展,需要我們一如既往地強化組織領導,凝聚全省發展合力;需要我們強化考核督導,壓實主體責任,推動工作落實;更需要我們進一步擴大開放、加強交流合作。我們要積極融入“一帶一路”倡議,增開國際航空線路,建立健全國際旅遊服務體系,不斷拓展國際市場;要深化區域合作,主動對接周邊地區,開拓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客源市場,推進客源互換、市場共建、利益共用。要著力打造“六最”營商環境,進一步強化山西文化旅遊業發展的政策支持力度。(摘自樓陽生在2017山西省旅遊發展大會上的講話)

編輯:張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