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傳奇!淄博老人癱瘓在床36年 自學葫蘆雕刻雞蛋上作畫

齊魯網淄博11月21日訊馬天坤是一位淄博博山區白塔鎮人的民間藝人,今年67歲了。31歲那年,因為一次事故,導致他身體癱瘓,如今大部分的時間只能躺在病床上度過。已經癱瘓在床36年,

卻靠著自己的毅力,在病床上自學成才,先後學會了葫蘆雕刻,剪紙等技藝,在周圍村裡是小有名氣。

採用鏤空雕刻技藝

雕刻一百個福字

記者見到他的時候,他正躺在床上,為一件半成品的葫蘆上色。馬天坤向記者介紹自己的作品:“就是這樣自己調啊,

顏色自己調。按理說這應該是最後第二步了。最後再把線條刮出來“。

這個百福圖葫蘆作品是老人最近新出的作品,整個葫蘆採用鏤空雕刻技藝,一共有一百個福字,寓意美滿幸福。 ”這一個我給它起個名叫錦繡前程。”

馬天坤所創作的葫蘆作品不計其數,大到山水人物、小到花鳥動物,每一件作品都讓人歎為觀止。馬天坤告訴我們他並沒有經過系統的學習,只是單純的愛好,

通過自己琢磨,一點一點的鑽研,學成了現在這樣子。

高位截癱只有兩隻手能動

久臥床榻卻願意幫助別人

據馬天坤老人講述,他1981年在鎮辦小煤井上工作,由於發生事故傷了腰椎高位截癱。

只有兩隻手能動的馬天坤並沒有被生活所打倒,樂觀向上的他,

因此卻開啟了自己的藝術人生。老人說,他這些年製作的葫蘆大部分都送人了,只有一隻他一直留著,因為這是他的第一個葫蘆作品。

記者看到,刻有“福”字的葫蘆形象生動,上面的梅花栩栩如生,每一個細節都恰到好處。“深淺這不就是使這刀尖一點一點刻上去的,一個點一個點刻上去的。基本上也靠力度。”

這些年,老人製作的葫蘆不計其數,而自己留下的卻寥寥無幾,大部分的葫蘆他都送人了,而且從沒收過一分錢。鄰居告訴記者:“都是他給弄啊,一分錢也不要,就是義務啊,就是幹義務活,他兒也往這弄,老朋友也往這弄,弄過來叫他開始搗鼓,成天在那搗鼓那個。”

據馬天坤的妻子說:“他又不是耽誤工夫,出去賺錢,

他就這樣在那裡,不就刻就是了。”

老人樂觀中透著樸實,他告訴記者,只要有人喜歡,他能夠有所作為,就很知足了。不過這工藝葫蘆只是老人眾多手藝中的一項,更厲害的是在雞蛋上作畫。

剪紙、刻雞蛋皮、用易開罐皮做老虎

多取材嫦娥奔月、八仙過海故事

精美絕倫的作品,都是馬天坤老人一刀一刀在雞蛋上創作出來的。有山水、有人物、有風景、也有活靈活現的小動物,每一幅作品無不生動形象,讓人讚歎不已。 馬天坤告訴記者:“雷鋒這個頭像這不是我通過畫上描下來,描下來再印上它,使複寫紙印上。”

要在脆弱的雞蛋上作畫,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他為此也是琢磨了好久,一點一點的摸索。 “先把雞蛋割上個小眼眼,再用咱們打針的針頭鑽進去,把裡面的蛋液都吹出來。刻出線條來,再一點一點把裡頭刮去”馬天坤說。

除了雞蛋上作畫,剪紙也是老人喜愛的一門手藝。別人是剪,老人是刻,通過自己的刻刀,將一個個精美、生動的人物展現的紙上。 “貼上來想著留個紀念,1997年香港回歸的時候都搞紀念,我也搞上個,嶽飛,還我河山。用刀,一點點刻。”

老人的作品主要以故事人物為主,嫦娥奔月、八仙過海等都是老人的取材重點。如今他已經完成了三本、近百副作品的創作。

記者瞭解到馬天坤老人平時會剪紙、刻雞蛋皮、刻葫蘆,沒事寫寫字,還能使麥稈貼畫,用易開罐皮做老虎,想起來什麼就做什麼。比如看電視時,聽到收音機上、書上、報紙上、雜誌上有,他就做做手工,消磨時間。老人說生活給了他不幸,但是卻給了他另外學習的機會。未來他還會利用剩下的時間繼續學習,充實自己。

精美絕倫的作品,都是馬天坤老人一刀一刀在雞蛋上創作出來的。有山水、有人物、有風景、也有活靈活現的小動物,每一幅作品無不生動形象,讓人讚歎不已。 馬天坤告訴記者:“雷鋒這個頭像這不是我通過畫上描下來,描下來再印上它,使複寫紙印上。”

要在脆弱的雞蛋上作畫,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他為此也是琢磨了好久,一點一點的摸索。 “先把雞蛋割上個小眼眼,再用咱們打針的針頭鑽進去,把裡面的蛋液都吹出來。刻出線條來,再一點一點把裡頭刮去”馬天坤說。

除了雞蛋上作畫,剪紙也是老人喜愛的一門手藝。別人是剪,老人是刻,通過自己的刻刀,將一個個精美、生動的人物展現的紙上。 “貼上來想著留個紀念,1997年香港回歸的時候都搞紀念,我也搞上個,嶽飛,還我河山。用刀,一點點刻。”

老人的作品主要以故事人物為主,嫦娥奔月、八仙過海等都是老人的取材重點。如今他已經完成了三本、近百副作品的創作。

記者瞭解到馬天坤老人平時會剪紙、刻雞蛋皮、刻葫蘆,沒事寫寫字,還能使麥稈貼畫,用易開罐皮做老虎,想起來什麼就做什麼。比如看電視時,聽到收音機上、書上、報紙上、雜誌上有,他就做做手工,消磨時間。老人說生活給了他不幸,但是卻給了他另外學習的機會。未來他還會利用剩下的時間繼續學習,充實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