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冷知識丨倒熱水時為什麼厚的玻璃杯更容易炸裂?

吃了辣的東西,感覺就要被辣死了,就往嘴裡放上少許鹽,含一下,吐掉,漱下口,就不辣了。

吃東西感覺辣,是因為自己的味覺神經細胞被有關食物刺激到了,並把相應的辣味信號通過味覺神經傳輸到大腦。這個時候如果再吃鹽,鹽刺激味覺神經細胞,所產生新的刺激信號會佔用一部分味覺神經線路,此時味覺神經線路裡既有辣味信號,也有鹹味信號。由於神經線路的傳輸容量是固定的,原來單純吃辣時的辣味信號數量自然要被鹹味信號擠佔掉一部分,

結大腦接收到的感覺就是“沒有原來那麼辣了”,也就是產生止辣效果啦。

一般往玻璃杯裡倒開水,比較厚的玻璃杯更容易出現杯子炸裂的現象。因為玻璃杯是涼的,當倒入熱水後,內壁由於熱脹冷縮,會迅速膨脹;但由於玻璃是熱的不良導體,

杯壁很厚的話,溫度不會很快傳到外壁,所以造成內壁膨脹;但外壁保持原來的狀態,所以就會造成玻璃杯的爆炸破碎。

而越薄的杯子,因為倒入熱水時導熱較快,內外壁溫差小,內外壁變形差也小,所以不容易破裂。如果慢慢地、少量地倒進開水,並且同時晃動杯子,使杯子裡外均勻受熱,就能更好地避免炸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