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三國裡兩位年輕皇帝:誰的青春不迷茫?

有一位讀者問我:我是一名93年的業務員,每天累成狗,卻做不出成績,公司裡幾位老同事輕輕鬆松地就完成了指標,我現在真得好迷茫,不知道該怎麼辦?

劉同說,誰的青春不迷茫。

年輕是資本,是優勢,代表著希望,但也預示著稚嫩,闖蕩江湖,混跡職場,年輕還真討不到大便宜。

小編給你講兩個三國裡的年輕人。

01

漢獻帝劉協 VS 吳少帝孫亮

漢獻帝劉協是一個幸運的人,也是一個十分不幸的人。

他本沒有機會當皇帝,董卓霸野朝政的時候,廢了漢少帝劉辯,立劉協為漢獻帝,將他捧上了皇帝的寶座,那一年他還是個八九歲的孩子,年輕稚嫩寫滿他的臉上。

古人講,主少國疑,一個孩童皇帝,怎能不讓眾人擔憂,面對老辣的董卓,漢獻帝成了籠中的金絲雀。

後來董卓被殺,他又落到李傕郭汜二將手裡,繼續過著沒有實權的皇帝生活。

這還不算完,曹操才是他人生中最大的苦主,控制了他大半輩子。可以說,劉協當了一輩子的傀儡皇帝。

漢獻帝也曾奮起反抗過,但奈何年輕,稚嫩,更因為沒有實際的權利和能力,最終付出了慘痛的低價,

兩個心愛的妃子,兩個孩子,成了他抗爭的犧牲品。

與他有著同樣命運地是孫權的第七個兒子,東吳第二任皇帝孫亮,人稱吳少帝。

為什麼他排行老七,是孫權最小的兒子,卻能當上皇帝呢?

因東吳的帝位之爭太過慘烈,老大老二英年早逝,老三被廢,

老四直接被孫權賜死,老五老六均為庶出,於是孫亮就這麼被扶上了位,這一年才10歲。

孫亮10歲登基,15歲才親政,16歲就被廢了,真正執政也就1年左右的時間,被廢之後在18歲時死於非命。

虎父無犬子,作為大帝孫權的兒子,孫亮小小年紀還是很有想法的,一如今天的年輕人。

當時孫氏宗親孫綝是實際的掌權者,權侵朝野。孫亮不堪被其控制,養了一批少年打手天天在宮裡操練,孫綝感覺到了威脅就稱病回家。

孫亮見孫綝躲起來了,就找機會殺了他的黨羽朱胸,朱損兩兄弟,打狗看主人,孫亮要辦孫綝的意圖就更明顯了。

急於掌握主動權的孫亮對自己的心腹全紀講了要辦掉孫綝的計畫,全紀將這事告訴了自己父親全尚,商量對策。

卻不想全尚告訴了老婆,全尚的老婆什麼身份呢,她事孫綝的堂姐,她就悄悄地將這事透露給了孫綝。

想要孫亮要辦自己,

孫綝徹底決定反了,在孫亮下手之前先發制人,將皇宮團團圍住,廢掉了孫亮。

嘴上沒毛,辦事不牢,孫亮的悲劇還是因為太年輕,衝動任性,預估了形勢。

歷史上,清朝的康熙皇帝在這一點上就處理得很成熟,與孫亮一樣,養了一批人,但是他不動聲色地就將鼇拜給辦了。

02

年輕人該如何面對人生?

馬雲有一次做客《開講啦》,當主持人撒貝南問馬雲:有位觀眾說願意用他的整個青春換您的財富,您願意嗎?這位觀眾是99年的,也就是今年才17歲。

馬雲的回答很嘎嘣俐落脆,換,當然換。

隨即,又補了一句:財富有什麼用呢,青春過去了就不再回來了。

小編之前講了漢獻帝劉協和吳少帝孫亮的故事,就是想說明一個道理,年輕真不見得就是優勢。

年輕確實很美好,也很珍貴,但並非是全部,需要我們辯證著來看。

誰的青春不迷茫,之所以迷茫,是因為能力不夠,是因為閱歷不夠,思維不成熟,根基不穩。

這才是年輕。

你應該看到這一點,也深知這一點是一個必經的過程,所以你就沒必要為目前的焦慮而苦惱,你應該要想辦法如何很好地過渡這段時期,這才是最重要的。

你今天的迷茫,焦慮,現在那些抱著保溫杯的大叔大姐都有過,也都是這麼走過來的。

但為什麼會在幾年之後,這些人的差距會突然間被拉大呢?

就是因為沒有很好地過渡這段迷茫期,平庸的人會一直地抱怨,而聰明的人會在抱怨幾句之後,開始想辦法解決,讓自己變得更好。

同樣的迷茫,不一樣的態度,幾年之後,差距就會特別地明顯。所以你現在努力,勤奮了還沒有效果,並不要質疑努力的意義,這是在沉澱,在積累。

那麼,年輕時應該積累什麼?

小編簡單地總結一些要點和方向:經驗,人脈,能力,資本,思維,心態...

這些就是你在年輕時需要去打磨的地方,積累一定的程度,就有可能在瞬息之間爆發。

成熟人辦事的毫不費力其實並非天生如此,都是積累的結果,不管誰都是這樣。

時代發展再快,但有些事還是要遵守自然規律的,年輕就應該是積累和沉澱,這樣的價值觀要有,你才能真正成熟。

02

年輕人該如何面對人生?

馬雲有一次做客《開講啦》,當主持人撒貝南問馬雲:有位觀眾說願意用他的整個青春換您的財富,您願意嗎?這位觀眾是99年的,也就是今年才17歲。

馬雲的回答很嘎嘣俐落脆,換,當然換。

隨即,又補了一句:財富有什麼用呢,青春過去了就不再回來了。

小編之前講了漢獻帝劉協和吳少帝孫亮的故事,就是想說明一個道理,年輕真不見得就是優勢。

年輕確實很美好,也很珍貴,但並非是全部,需要我們辯證著來看。

誰的青春不迷茫,之所以迷茫,是因為能力不夠,是因為閱歷不夠,思維不成熟,根基不穩。

這才是年輕。

你應該看到這一點,也深知這一點是一個必經的過程,所以你就沒必要為目前的焦慮而苦惱,你應該要想辦法如何很好地過渡這段時期,這才是最重要的。

你今天的迷茫,焦慮,現在那些抱著保溫杯的大叔大姐都有過,也都是這麼走過來的。

但為什麼會在幾年之後,這些人的差距會突然間被拉大呢?

就是因為沒有很好地過渡這段迷茫期,平庸的人會一直地抱怨,而聰明的人會在抱怨幾句之後,開始想辦法解決,讓自己變得更好。

同樣的迷茫,不一樣的態度,幾年之後,差距就會特別地明顯。所以你現在努力,勤奮了還沒有效果,並不要質疑努力的意義,這是在沉澱,在積累。

那麼,年輕時應該積累什麼?

小編簡單地總結一些要點和方向:經驗,人脈,能力,資本,思維,心態...

這些就是你在年輕時需要去打磨的地方,積累一定的程度,就有可能在瞬息之間爆發。

成熟人辦事的毫不費力其實並非天生如此,都是積累的結果,不管誰都是這樣。

時代發展再快,但有些事還是要遵守自然規律的,年輕就應該是積累和沉澱,這樣的價值觀要有,你才能真正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