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翔安區以十九大精神為引領 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

原標題:翔安區以黨的十九大精神為引領 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讓鄉村更美麗農民更富裕

翔安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提升農村老百姓的幸福感和獲得感。圖為新圩鎮古宅村。(張天驕攝)

內厝鋤山。(許競雄攝)

廈門日報訊昨天傍晚,翔安區新圩鎮古宅村千年古樟樹下,又圍坐了幾個前來閒聊的村民,

雖然生活在偏遠的山區,但他們的話題卻頻頻出現“對接市場”等字眼,幾天前的一場雨,讓地裡的大蒜綠得更誘人了。

幾乎也是這個時候,數十名自駕游的客人才戀戀不捨地離開海拔500多米的內厝鎮鋤山村,呼吸了一整天清新空氣的他們,提著從農戶那買來的菊花茶等農產品。晚霞,映紅了其身後一群農民的笑臉。

古宅村和鋤山村,翔安有名的偏遠村。不久前,省委常委、市委書記裴金佳先後來到這兩個村莊宣講十九大精神、專題調研鄉村振興工作時,

留下的“要推動黨的十九大精神落地生根,讓鄉村更美、農民更富”的殷殷囑託,至今還讓山裡的村民們記憶猶新、振奮不已。

在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的關鍵時期,如何更好地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提升農村老百姓的獲得感,成為擺在翔安區委、區政府面前的一項重大課題。沿著黨的十九大精神和市委主要領導在調研時指引的方向,

翔安更加堅定了一條與廈門經濟特區地位相適應,與翔安快速工業化、城市化進程相融合的“三農”升級發展路子。

一切的努力,最終還是為了鄉村更美,農民更富。

產業引領 促進農民增收致富

每個季節漫山遍野的花,如今總能把大量的人流從廈門島內外吸引到香山來,而其中的不少人,則被初具規模的“香山鄉苑”所牽引。

幾個月前,這一翔安區與象嶼集團合作開發的旅遊專案,瞄準的,正是當地農民的錢袋子。

以產業為引領,促進農民增收致富,一直都是翔安區在城市化進程中解決“三農”問題的一條重要思路。去年,該區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8.0%,增幅各區第一;而在今年1-9月,這一經濟資料比增8.2%,全市排名第二。

“跳出傳統抓農業,跳出農業抓農業”,這樣一個工作思路,與之前靚麗成績單的取得,

其實不無關聯。值得注意的是,在翔安的農業生產方式中,“產業鏈”、“價值鏈”等卻成了尋常的概念,其對提高當地農業綜合效益無疑大有裨益。

事實上,在近些年翔安“三農”發展軌跡中,“現代都市農業”的印記清晰可見,而這,也被翔安視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必然要求。大力引進培育農業龍頭企業,積極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多種形式適度規模經營,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等,已被寫入翔安最新的工作計畫。

最近開著嶄新的電瓶車帶著客人兜風,小嶝島退養漁民張師傅總愛“炫耀”自己的創業經歷——話語中,他多次提到翔安的民生“15條”惠民措施。促進被征地農民和海域退養漁民轉產增收,其實一直都是翔安民生工作的重中之重,去年來,該區便累計完成轉產就業12804人。

“增進民生福祉是發展的根本目的。”黨的十九大報告中的這句話,如今正時刻響徹在翔安決策層的耳畔。而針對轉產增收這一群眾最關心關注的熱點問題,翔安將堅持“輸血”與“造血”並重、就業與創業並舉,拓寬農漁民增收管道,確保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程中“一個也不能少”。

生態引領 提升鄉村人居環境

許厝、霞美、蓮前、前垵、後田……潺潺九溪旁,一條長達10公里的景觀帶,把內厝鎮一個又一個隱匿山林但卻為外界耳熟能詳的文明生態村,緊緊地串聯在一起。翔安在做“三農”工作時,始終深信一點:該區鄉村最重要的底色,還是在於它的“生態”。

以生態、整潔、宜居為目標,持續推進美麗鄉村建設,完善各項公共服務配套,大力整治農村生態環境,保持鄉村特色和田園風光,翔安不遺餘力。

實際上,農民們的民生福祉,已不僅僅局限於他們腰間的錢袋子,更在於他們的生活環境和品質。馬巷鎮朱坑村農民朱天恩現在每天傍晚都要到家門口綠樹成蔭、寬敞明亮的村道上散步——他的愜意,背後其實是翔安在美麗鄉村建設上的不輟步伐。去年來,翔安建成北門、朱坑等美麗鄉村25個,建設社區公園、廣場等村民活動場所98個,亮化村莊道路50.1公里。

加快補齊民生社會事業短板,是串起翔安當前各項中心工作的最重要的主線,而翔安用力的一個重要方向,便是農村。去年來,該區推動14個農村小學、幼稚園新建擴建專案,新增小學、幼稚園學位7920個,全區83個標準化衛生所全部納入醫保服務範圍。而新的計畫,近日也浮出水面:推廣農村垃圾分類新路子,“一村一策”推動目前在建的新垵、窗東等28個美麗鄉村建設,讓農民享受更多的發展紅利。

九溪蓮溪段清澈的水流邊,一塊“河長”的牌子近來總能吸引路人的視線,附近的一位元河道管理員說,在翔安,小流域治理就是因為“有專人負責、有監測設施、有考核辦法、有長效機制”,綿長的溪流才能保持得這麼美。“要著力解決突出環境問題”,順著黨的十九大指明的方向,翔安還將加快推進農村污水治理進度,讓水更清、岸更綠、農村更美。

黨建引領 提高鄉村治理水準

前垵鄉村黨校最近格外熱鬧,一場場黨的十九大精神主題宣講,讓周邊的農民朋友們不約而同地聚了過來。這幾天,鄉村的天空格外湛藍,比其更醒目的,是講堂上揚起的鮮紅的黨旗。

把黨員教育陣地前移到基層、設置在農村,翔安走在了全市的最前列——他們率先全市組建區、鎮兩級“兩學一做”宣講團,深入開展“送黨課進村居”活動,覆蓋全區119個村居。

最近常去前垵鄉村黨校聽宣講的農民小陳說,他之所以對黨的最新理論感興趣,是因為他“聽得懂”,而臺上老師講的,也都是他們的“身邊事”。

當然,要把農民們黏合起來,讓鄉村更加和諧、文明、有序,除了向農民灌輸先進思想外,建立一個在黨建引領下共建共治共用的農村治理格局也至關重要。其實,這些年,翔安創新推出的“黨群議事廳”、“清風促進會”、“陽光村務”、“15分鐘便民服務圈”等,早已成為佳話。

“要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針對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的這一新要求,翔安很快列出計畫:必須進一步強化群眾主體地位,大力引導和支援農村自治組織建設,廣泛吸納參與村莊治理。同時深化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宣傳教育,不斷提高農民文明素質和農村社會文明程度,全力解決村民合法合理訴求,打造共建共治共用的農村治理格局。

從鄉野吹來的清新的風,揚起黨旗,也把一幅“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動人畫卷鋪展開來。新時代的翔安,唱響了鄉村振興的最強音。

已被寫入翔安最新的工作計畫。

最近開著嶄新的電瓶車帶著客人兜風,小嶝島退養漁民張師傅總愛“炫耀”自己的創業經歷——話語中,他多次提到翔安的民生“15條”惠民措施。促進被征地農民和海域退養漁民轉產增收,其實一直都是翔安民生工作的重中之重,去年來,該區便累計完成轉產就業12804人。

“增進民生福祉是發展的根本目的。”黨的十九大報告中的這句話,如今正時刻響徹在翔安決策層的耳畔。而針對轉產增收這一群眾最關心關注的熱點問題,翔安將堅持“輸血”與“造血”並重、就業與創業並舉,拓寬農漁民增收管道,確保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程中“一個也不能少”。

生態引領 提升鄉村人居環境

許厝、霞美、蓮前、前垵、後田……潺潺九溪旁,一條長達10公里的景觀帶,把內厝鎮一個又一個隱匿山林但卻為外界耳熟能詳的文明生態村,緊緊地串聯在一起。翔安在做“三農”工作時,始終深信一點:該區鄉村最重要的底色,還是在於它的“生態”。

以生態、整潔、宜居為目標,持續推進美麗鄉村建設,完善各項公共服務配套,大力整治農村生態環境,保持鄉村特色和田園風光,翔安不遺餘力。

實際上,農民們的民生福祉,已不僅僅局限於他們腰間的錢袋子,更在於他們的生活環境和品質。馬巷鎮朱坑村農民朱天恩現在每天傍晚都要到家門口綠樹成蔭、寬敞明亮的村道上散步——他的愜意,背後其實是翔安在美麗鄉村建設上的不輟步伐。去年來,翔安建成北門、朱坑等美麗鄉村25個,建設社區公園、廣場等村民活動場所98個,亮化村莊道路50.1公里。

加快補齊民生社會事業短板,是串起翔安當前各項中心工作的最重要的主線,而翔安用力的一個重要方向,便是農村。去年來,該區推動14個農村小學、幼稚園新建擴建專案,新增小學、幼稚園學位7920個,全區83個標準化衛生所全部納入醫保服務範圍。而新的計畫,近日也浮出水面:推廣農村垃圾分類新路子,“一村一策”推動目前在建的新垵、窗東等28個美麗鄉村建設,讓農民享受更多的發展紅利。

九溪蓮溪段清澈的水流邊,一塊“河長”的牌子近來總能吸引路人的視線,附近的一位元河道管理員說,在翔安,小流域治理就是因為“有專人負責、有監測設施、有考核辦法、有長效機制”,綿長的溪流才能保持得這麼美。“要著力解決突出環境問題”,順著黨的十九大指明的方向,翔安還將加快推進農村污水治理進度,讓水更清、岸更綠、農村更美。

黨建引領 提高鄉村治理水準

前垵鄉村黨校最近格外熱鬧,一場場黨的十九大精神主題宣講,讓周邊的農民朋友們不約而同地聚了過來。這幾天,鄉村的天空格外湛藍,比其更醒目的,是講堂上揚起的鮮紅的黨旗。

把黨員教育陣地前移到基層、設置在農村,翔安走在了全市的最前列——他們率先全市組建區、鎮兩級“兩學一做”宣講團,深入開展“送黨課進村居”活動,覆蓋全區119個村居。

最近常去前垵鄉村黨校聽宣講的農民小陳說,他之所以對黨的最新理論感興趣,是因為他“聽得懂”,而臺上老師講的,也都是他們的“身邊事”。

當然,要把農民們黏合起來,讓鄉村更加和諧、文明、有序,除了向農民灌輸先進思想外,建立一個在黨建引領下共建共治共用的農村治理格局也至關重要。其實,這些年,翔安創新推出的“黨群議事廳”、“清風促進會”、“陽光村務”、“15分鐘便民服務圈”等,早已成為佳話。

“要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針對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的這一新要求,翔安很快列出計畫:必須進一步強化群眾主體地位,大力引導和支援農村自治組織建設,廣泛吸納參與村莊治理。同時深化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宣傳教育,不斷提高農民文明素質和農村社會文明程度,全力解決村民合法合理訴求,打造共建共治共用的農村治理格局。

從鄉野吹來的清新的風,揚起黨旗,也把一幅“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動人畫卷鋪展開來。新時代的翔安,唱響了鄉村振興的最強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