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金光燦燦的大金鷹,居然還有這些鮮為人知的傳說?!

每每上南山,在綠林翠竹中金光燦燦的大金鷹總是格外惹人注目!

作為南山主要景點之一的大金鷹,它是《鳥瞰新重慶》的第一個拍攝景點,也曾多次出現在影視作品中,比如《人民的名義》就曾在這裡取景!

南山大金鷹修建於1997年,由原四川美術學院院長雕塑家葉毓山設計,水泥澆鑄,高約32米,外敷24K金箔,通體金光燦燦,蔚為壯觀,內設通道,可直登鷹的頂部,憑欄遠眺。

“大金鷹”雕塑,雄居在重慶南山671米高的鷂鷹岩上,在連綿起伏的南岸群山之中,還有一座面對長江、俯視河谷的山峰名約塗山,而提起塗山和鷂鷹岩還有一段感人的故事。

話說堯舜時代,天下洪水氾濫。

帝堯派夏部落的首領鯀去治洪水,鯀用石頭和泥土壘堤攔洪,結果洪水越治越大,治水九年,無功而返。帝舜當政後,又任用鯀的兒子禹領導人們治水。年輕的禹總結父親治水的經驗,一面加固和修築堤牆,一面設法疏導洪水,減弱水勢。後求得天書指導,手持“規矩”(最原始的測量儀器),終於探明了各處的地形和水道。有一天,鷂鷹岩上的神鷹,趁著天色微明,曙光初露,
它飛抵銅鑼峽口,發現一隻巨大的海螺正在噴吐大量的泥沙,填埋剛挖開的河道。大禹一來,這只兇惡的咬螺,便龜縮進堅硬如鐵的外坑裡,任憑民工們用木鍤搗挖,卻奈何不得,工程受阻。見此情景,神鷹怒火中燒,俯衝而下,用力提萬斤的利爪,抓起海螺,提到鷂鷹岩上,並將其死死壓在腳下,用鋒利的鷹喙啄食了兇惡的海螺。大禹乘機揮動木鍤,劈開了銅鑼峽,使江水順流而下。
最後雄踞於山頂的神鷹,也化為一座高聳的山體。

關於大金鷹還有另一種傳說,鷂鷹岩曾經是飛鳥的天地。有一天,一條蟒蛇領著無數條小蛇如饑似渴的來到這裡,見鳥便吃,遇禽則吞,飛鳥們驚慌失錯、恐懼萬分。這時,一隻鳳凰急忙向鯤鵬求救,鯤鵬派大鷹前往。大鷹與蟒蛇展開了搏鬥,最後蟒蛇戰敗而逃,小蛇們也隨之而跑。為了保護同類不再受害,大鷹化著山峰,鎮守於此。

後來,人們就稱這座山峰叫“老鷹山”。

南岸台 冉進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