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為什麼楊冪女兒小糯米的英語這麼棒?啟蒙秘訣在此

文丨孩寶君

本文首發於「孩寶小鎮」

大概去年年底的時候,

楊冪在一檔節目中聊起小糯米的英語啟蒙。

她一臉驕傲地說,小糯米雖然現在只有2歲半,但是一開口說話都是英文,有一些名詞自己都聽不懂。

楊冪感慨道,「我還要再努力學學英語,不然英文水準可能連5歲的小糯米都比不上了」。

據說,小糯米在家還會用英文和煮熟的雞蛋對話。

小糯米想吃雞蛋了,楊冪就煮了一個雞蛋給她放在桌子,結果小糯米就看著雞蛋,跟雞蛋交流:

「Hi egg,are you ready? I’m waiting for you! How are you today? Are you OK?」

為此,小糯米還上過熱搜呢:

其實,在更早之前一檔真人秀節目中,楊冪給家裡打電話時,小糯米就很自然地用特別萌的英語和楊冪通過電話了。

為什麼小糯米的英語可以說得這麼棒?

有人說,這是因為小糯米在香港出生,英語好是正常的。

這種說法有一定道理:確實,

一個良好的外部語言環境,對於英語學習的幫助是巨大的。

但是,小糯米才2歲半(年底錄節目時)英語就達到如此水準,我認為應主要歸功於楊冪一家對她的英語啟蒙教育。

1

注意孩子的語言敏感期

剛出生不久,小糯米就開始進行英語啟蒙了——對於如今2歲半的小糯米來說,漢語和英語都算是她的「母語」。

關於孩子什麼時候接觸英語比較合適,權威的觀點是越早越好。

你甚至可以在寶寶剛出生不久,就有意識地對他進行英語啟蒙。

因為,每一個嬰兒都是語言學習的天才,他們完全有能力同時習得兩種語言。(點擊公號功能表列“文章精選”,可查看相關文章☞《過早英語啟蒙會影響母語學習?這個TED的著名演講告訴你真相》)

另外,不管你什麼時候開始,孩子的語言敏感期都將止於6歲。

這不是說孩子6歲以後就無法再學習新語言了,只是沒有之前那麼容易了。

當孩子處於語言敏感期的時候,他們對語言的理解和悟性都比較好,學起來事半功倍。

但語言敏感期過了之後,隨著年齡的慢慢增長,孩子的這種能力就會逐漸減弱。

2

在英語的環境中進行親子交流

6歲以前是孩子語言發展的黃金期。

在這一時期,如果家長們能夠為孩子創造一個良好的英語家庭環境,對於一個智力正常的孩子來說,學好英語完全不在話下。

所以我建議,家長們在日常生活中不是必須使用漢語的時候(比如親子交流),儘量多地使用英語。

網上曝出楊冪和女兒的親子交流,畫風是這樣的:

楊冪經常逗小糯米,老是問女兒:

"Noemie,are you a boy?"

"No."

"Are you a girl?"

"Yes".

當小糯米習慣這個套路後,楊冪就會把問題順序一換:

"Noemie,are you a girl?"

"No".

需要說明的是,孩子在同時接觸兩種語言的,可能會出現中英混用、吐詞不清、用詞不當等情況。(就像視頻中小糯米接電話時那樣)

這時候,家長們千萬不要著急,更不要粗暴地勒令孩子改正——這都是孩子為了駕馭語言而做的嘗試。

當孩子發現語言使用錯誤會妨礙溝通時,便會自動地糾錯和完善。

家長要做的,就是讓孩子在日常交流中確認正確的語序表達方式,然後學著自行調整。

隨著孩子正確語序的逐漸掌握,兩種彼此獨立的語言體系便會開始形成,再也不會混用了。

3

音訊和繪本,一個都不能少

家中有親人旅居海外、在英語國家留學過,或者乾脆是跨國組合的家庭,英語環境的建立比較容易。

但對於大部分普通家庭而言,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建立穩定而持續的英語環境,是一個比較大的難題。

如果家長英語水準比較高,可以參照上面第二點,儘量在日常生活中直接用英語與孩子互動、交流,讓孩子像學母語一樣學英語。

家長英語水準一般的話,也不用太過擔心:英語啟蒙重在聽說,不用讀寫,更不講語法,你完全不用擔心自己會啟蒙錯。

給孩子放國外原版視聽資源(音訊、歌曲、視頻、動畫等),是一種比較省力的啟蒙方式——也就是俗稱的「磨耳朵」。

當然,僅停留在「磨耳朵」的階段是不夠的,孩子稍大一些,家長可以有計劃、有系統地和孩子一起親子共讀。

視頻中,楊冪第一次給家裡打電話時無人接聽,第二次才接通,楊冪他爸(小糯米的姥爺)說孩子剛剛在「讀書」。

都那麼晚了,2歲半的孩子能讀什麼書?當然是繪本啦!

可以想見,小糯米肯定早就已經養成了每天讀英文原版繪本的習慣了,所以英語水準才會提高得那麼快!

6歲以前的孩子,個個具備極高的語言學習天賦——但天賦也需要相應的環境條件和人為條件去激發。

與其暗自歆羨「別人家的孩子」英語怎麼說得這麼棒,不如退而培養「自己家的孩子」。

只要啟蒙得當,你的孩子完全可以成為「小糯米第二」。

Tips:如果你想與大家分享你親子閱讀路上的經歷、經驗或者感想,歡迎給我們投稿哦!

如欲瞭解更多有獎徵稿資訊,請關注孩寶小鎮之後回復「投稿」。

在這一時期,如果家長們能夠為孩子創造一個良好的英語家庭環境,對於一個智力正常的孩子來說,學好英語完全不在話下。

所以我建議,家長們在日常生活中不是必須使用漢語的時候(比如親子交流),儘量多地使用英語。

網上曝出楊冪和女兒的親子交流,畫風是這樣的:

楊冪經常逗小糯米,老是問女兒:

"Noemie,are you a boy?"

"No."

"Are you a girl?"

"Yes".

當小糯米習慣這個套路後,楊冪就會把問題順序一換:

"Noemie,are you a girl?"

"No".

需要說明的是,孩子在同時接觸兩種語言的,可能會出現中英混用、吐詞不清、用詞不當等情況。(就像視頻中小糯米接電話時那樣)

這時候,家長們千萬不要著急,更不要粗暴地勒令孩子改正——這都是孩子為了駕馭語言而做的嘗試。

當孩子發現語言使用錯誤會妨礙溝通時,便會自動地糾錯和完善。

家長要做的,就是讓孩子在日常交流中確認正確的語序表達方式,然後學著自行調整。

隨著孩子正確語序的逐漸掌握,兩種彼此獨立的語言體系便會開始形成,再也不會混用了。

3

音訊和繪本,一個都不能少

家中有親人旅居海外、在英語國家留學過,或者乾脆是跨國組合的家庭,英語環境的建立比較容易。

但對於大部分普通家庭而言,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建立穩定而持續的英語環境,是一個比較大的難題。

如果家長英語水準比較高,可以參照上面第二點,儘量在日常生活中直接用英語與孩子互動、交流,讓孩子像學母語一樣學英語。

家長英語水準一般的話,也不用太過擔心:英語啟蒙重在聽說,不用讀寫,更不講語法,你完全不用擔心自己會啟蒙錯。

給孩子放國外原版視聽資源(音訊、歌曲、視頻、動畫等),是一種比較省力的啟蒙方式——也就是俗稱的「磨耳朵」。

當然,僅停留在「磨耳朵」的階段是不夠的,孩子稍大一些,家長可以有計劃、有系統地和孩子一起親子共讀。

視頻中,楊冪第一次給家裡打電話時無人接聽,第二次才接通,楊冪他爸(小糯米的姥爺)說孩子剛剛在「讀書」。

都那麼晚了,2歲半的孩子能讀什麼書?當然是繪本啦!

可以想見,小糯米肯定早就已經養成了每天讀英文原版繪本的習慣了,所以英語水準才會提高得那麼快!

6歲以前的孩子,個個具備極高的語言學習天賦——但天賦也需要相應的環境條件和人為條件去激發。

與其暗自歆羨「別人家的孩子」英語怎麼說得這麼棒,不如退而培養「自己家的孩子」。

只要啟蒙得當,你的孩子完全可以成為「小糯米第二」。

Tips:如果你想與大家分享你親子閱讀路上的經歷、經驗或者感想,歡迎給我們投稿哦!

如欲瞭解更多有獎徵稿資訊,請關注孩寶小鎮之後回復「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