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浙商銀行資產暴增:資本充足率距監管紅線一步之遙

總資產7年暴增5.69倍,16家股東所持24%股權被質押

“港漂”剛滿一年,

浙商銀行(02016.HK)就急切返A,只是其歸途或許不一定順利。“擬發行44.90億股,所募資金全部補充核心一級資本金。”長江商報記者通過11月10日證監會預披露的浙商銀行招股書發現,浙商銀行擬發行的股份數量遠超目前正在排隊的11家銀行。

位於西子湖畔的浙商銀行近年來發展迅猛,總資產已達1.45萬億,設有44家分行,180家機構讓其業務覆蓋了全國大部分城市。然而,儘管去年以來通過登陸H股、發行優先股等多種融資途徑,

募資超過264億元,但浙商銀行對資金的渴求依然強烈。

長江商報記者發現,浙商銀行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三連降,由2015年的9.35%快速下落至今年上半年的8.27%,接近7.5%的監管紅線。

此外,伴隨浙商銀行快速發展的是其內控不足,多家分支機搆因經營違規受罰。同時,截至今年上半年,該行作為原告尚未了結的訴訟144宗,涉及本金超過45億元,占上半年該行淨利潤的八成。

尤為值得關注的是,急著返A的浙商銀行,16家股東所持的24%股權被質押,其股權結構存在潛在變動風險。

針對上述問題,上周,長江商報記者向浙商銀行發去採訪函。浙商銀行相關人士回復,剛剛遞交A股上市申請,目前,該行在涉及到返A方面的事宜不接受媒體採訪。

上半年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距監管紅線一步之遙

躋身萬億俱樂部的浙商銀行,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接近紅線。

浙商銀行成立於1993年,由中國銀行、南洋商業銀行、交通銀行和浙江國際信託共同出資成立。2004年重組更名為浙商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成為國內第一家由中外合資銀行改制設立的中資股份制銀行。

借助長三角的區位優勢,浙商銀行迅速崛起。公開信息顯示,該行堅持“全資產”經營戰略,全面推動信貸類資產、交易類資產、同業類資產、投資類資產多元發展,併發力互聯網金融領域,

推出了“湧金票據池”“增金寶”“眾籌智慧信用卡”等一系列“互聯網+”產品。

至2015年8月,浙商銀行總資產躋身萬億俱樂部,當年前8個月,資產規模暴增51%。截至今年上半年,總資產達到1.45萬億元,相較2015年的萬億也增長了四成,較2010年底的2173.12億元增長了5.69倍。目前,浙商銀行在全國開設了44家分行,一級分行21家,一家分行級專營機構135家支行,機構總數180家。該行的分支機搆除了分佈在長三角、珠三角外,

在華中武漢等中部城市也設立了分行。最近,該行長沙分行已獲批創建,將在明年開業。

然而,快速擴張的浙商銀行資本消耗過快,急需補充核心一級資本。

招股書顯示,報告期,浙商銀行的資本充足率為10.60%、11.04%、11.79%、12.38%,均高於監管標準10.5%。其一級資本充足率分別為8.62%、9.35%、9.28%、10.05%,高於監管標準8.5%。前述兩個指標雖然都高於監管標準,但在2014年幾乎是踩到了紅線。

長江商報記者發現,2014年至2016年,浙商銀行多次發行債券,補充資本。去年以來,該行除了赴港上市募資114.22億元外,還發行了1.5億股優先股,合計募資264.11億元,全部計入一級資本,這也是該行上述兩指標不斷上升的重要原因。

然而,浙商銀行的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卻是持續下滑。2014年至今年6月30日,該指標分別為8.62%、9.35%、9.28%、8.27%,今年上半年較年初快速下滑了1.01個百分點,距離7.5%的監管紅線僅一步之遙。

一不願具名的金融學者向長江商報記者表示,從今年上半年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下滑速度看,浙商銀行今年的資本消耗較快,核心一級資本存在告急的跡象,這或是其急於回A的重要原因之一。

超兩成股權被質押,存股權結構變動可能

作為第九家向A股市場衝刺的全國股份制銀行,其超兩成股權被質押或是其攔路虎。

招股書顯示,浙商銀行的股東陣容豪華,浙江金控、旅行者集團、恒逸集團、橫店集團、海港集團、廣廈控股、能源集團、通聯資本、西子電梯等知名企業躋身股東席位中。

不過,截至今年10月27日,浙商銀行共有16名內資法人股東的股份存在質押情況,合計質押43.13億股,占該行股份總數的24.02%,占內資股份總數的30.45%。其中,一名股東所質押的股份數量占總數的3%,10名所質押的股份數量占總數的1%至3%之間。

具體來看,16名股東中,既有旅行者集團、橫店集團廣廈控股、西子電梯等知名企業,也有浙江新澳實業、諸暨市李子汽車運輸公司等名頭不太響亮的企業。從所持股份和質押數量看,旅行者集團持股13.47億股,橫店集團持有12.43億股,二者分別質押3.10億股和1.43億股。質押股份數量最多的是浙江永利實業集團,其所持的5.18億股全部被質押,占總股本的3.05%。此外,浙江日發控股、西子電梯、廣廈控股、精功集團所質押的股份數量占該行總股本的比例均超2%。其中,廣廈控股、精功集團的股權質押數量占其所持數量的比例較高,均超90%。

此外,浙江經發實業集團所持的2.01億股中,超過99%的股權被司法凍結,其中1.90億股已被司法拍賣或抵債,僅剩的21.36萬股也被質押。目前,這些司法文書已經生效,相關股權處置尚未辦理過戶手續。

對此,浙商銀行此次發行律師稱,上述股權出質的股東較為分散,該等股權出質情形不會對浙商銀行的股權結構、業務經營產生重大不利影響。至於被司法凍結、拍賣、抵債的股權,雖然會導致股權結構發生變化,但這些股份占該行股份總數的比例較低,因而不會對該行的業務經營及本次發行上市產生重大實質性影響。

一名長期關注IPO的人士向長江商報記者表示,上會企業股權問題一直是審核重點,超過兩成股權被質押,且該企業又是風險防控重點的銀行業,因為在審核時可能會更為嚴格,畢竟該行的股東中已經有股權被司法凍結、拍賣的先例。該人士稱,多達16名股東股權被質押,一旦股東自身經營存在風險,其所持股權面臨被司法處置,進而影響到浙商銀行的股權結構,從而對其公司治理結構等產生不利影響。

尚未了結重大訴訟涉及本金45億為淨利潤八成

在快速發展過程中,浙商銀行的內控不足也逐漸浮現。

長江商報記者梳理發現,近年來,浙商銀行及其分支機搆因為經營違規屢吃罰單。據不完全統計,僅今年以來就有4筆,合計被罰款130萬元。

最近的一次是今年9月19日,浙商銀行北京分行因為以流動資金貸款的形式發放項目前期建設及拆遷款,嚴重違反審慎經營規則,被北京銀監局給予責令改正、處以20萬元罰款的行政處罰。

今年7月7日,浙商銀行湖州分行因為貸款資金被挪用以及隱瞞擔保企業重要財務資訊等違法違規行為,被湖州監管分局給予60萬元的罰款。

這次處罰距離廣東銀監局作出的處罰剛滿10天。今年6月28日,因為浙商銀行廣州分行存在銀行承兌匯票業務嚴重違反審慎經營規則, 被廣東銀監局罰款30萬元。

在今年4月10日,銀監會罕見地一次性公佈的25項行政處罰中,浙商銀行也未“缺位”,浙商銀行北京分行因違規轉讓非不良貸款被罰款20萬元。

經營違規被罰之外,浙商銀行產生的訴訟案也不少。

招股書顯示,截至今年6月30日,浙商銀行作為原告、單筆涉案本金在1000萬元以上的尚未了結的重大訴訟案144宗,涉及本金45.43億元,平均每宗訴訟案涉及的本金達到3154萬元。

長江商報記者發現,今年上半年,浙商銀行實現淨利潤56.02億元,上述訴訟本金為淨利潤的81.10%。

浙商銀行解釋,144宗訴訟案中,其中1宗為公司債券回購案件,其餘均為該行從事銀行業務所引起的借貸糾紛或追償貸款糾紛。目前,81宗已終審勝訴、15宗調解結案、37宗處於一審階段。

此外,浙商銀行還存在尚未了結的5宗作為被告的訴訟案,以及作為第三人的7宗訴訟案。

浙商銀行發行律師稱,上述訴訟案不會構成該行本次發行的實質性法律障礙

長江商報記者 沈佑榮

補充資本。去年以來,該行除了赴港上市募資114.22億元外,還發行了1.5億股優先股,合計募資264.11億元,全部計入一級資本,這也是該行上述兩指標不斷上升的重要原因。

然而,浙商銀行的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卻是持續下滑。2014年至今年6月30日,該指標分別為8.62%、9.35%、9.28%、8.27%,今年上半年較年初快速下滑了1.01個百分點,距離7.5%的監管紅線僅一步之遙。

一不願具名的金融學者向長江商報記者表示,從今年上半年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下滑速度看,浙商銀行今年的資本消耗較快,核心一級資本存在告急的跡象,這或是其急於回A的重要原因之一。

超兩成股權被質押,存股權結構變動可能

作為第九家向A股市場衝刺的全國股份制銀行,其超兩成股權被質押或是其攔路虎。

招股書顯示,浙商銀行的股東陣容豪華,浙江金控、旅行者集團、恒逸集團、橫店集團、海港集團、廣廈控股、能源集團、通聯資本、西子電梯等知名企業躋身股東席位中。

不過,截至今年10月27日,浙商銀行共有16名內資法人股東的股份存在質押情況,合計質押43.13億股,占該行股份總數的24.02%,占內資股份總數的30.45%。其中,一名股東所質押的股份數量占總數的3%,10名所質押的股份數量占總數的1%至3%之間。

具體來看,16名股東中,既有旅行者集團、橫店集團廣廈控股、西子電梯等知名企業,也有浙江新澳實業、諸暨市李子汽車運輸公司等名頭不太響亮的企業。從所持股份和質押數量看,旅行者集團持股13.47億股,橫店集團持有12.43億股,二者分別質押3.10億股和1.43億股。質押股份數量最多的是浙江永利實業集團,其所持的5.18億股全部被質押,占總股本的3.05%。此外,浙江日發控股、西子電梯、廣廈控股、精功集團所質押的股份數量占該行總股本的比例均超2%。其中,廣廈控股、精功集團的股權質押數量占其所持數量的比例較高,均超90%。

此外,浙江經發實業集團所持的2.01億股中,超過99%的股權被司法凍結,其中1.90億股已被司法拍賣或抵債,僅剩的21.36萬股也被質押。目前,這些司法文書已經生效,相關股權處置尚未辦理過戶手續。

對此,浙商銀行此次發行律師稱,上述股權出質的股東較為分散,該等股權出質情形不會對浙商銀行的股權結構、業務經營產生重大不利影響。至於被司法凍結、拍賣、抵債的股權,雖然會導致股權結構發生變化,但這些股份占該行股份總數的比例較低,因而不會對該行的業務經營及本次發行上市產生重大實質性影響。

一名長期關注IPO的人士向長江商報記者表示,上會企業股權問題一直是審核重點,超過兩成股權被質押,且該企業又是風險防控重點的銀行業,因為在審核時可能會更為嚴格,畢竟該行的股東中已經有股權被司法凍結、拍賣的先例。該人士稱,多達16名股東股權被質押,一旦股東自身經營存在風險,其所持股權面臨被司法處置,進而影響到浙商銀行的股權結構,從而對其公司治理結構等產生不利影響。

尚未了結重大訴訟涉及本金45億為淨利潤八成

在快速發展過程中,浙商銀行的內控不足也逐漸浮現。

長江商報記者梳理發現,近年來,浙商銀行及其分支機搆因為經營違規屢吃罰單。據不完全統計,僅今年以來就有4筆,合計被罰款130萬元。

最近的一次是今年9月19日,浙商銀行北京分行因為以流動資金貸款的形式發放項目前期建設及拆遷款,嚴重違反審慎經營規則,被北京銀監局給予責令改正、處以20萬元罰款的行政處罰。

今年7月7日,浙商銀行湖州分行因為貸款資金被挪用以及隱瞞擔保企業重要財務資訊等違法違規行為,被湖州監管分局給予60萬元的罰款。

這次處罰距離廣東銀監局作出的處罰剛滿10天。今年6月28日,因為浙商銀行廣州分行存在銀行承兌匯票業務嚴重違反審慎經營規則, 被廣東銀監局罰款30萬元。

在今年4月10日,銀監會罕見地一次性公佈的25項行政處罰中,浙商銀行也未“缺位”,浙商銀行北京分行因違規轉讓非不良貸款被罰款20萬元。

經營違規被罰之外,浙商銀行產生的訴訟案也不少。

招股書顯示,截至今年6月30日,浙商銀行作為原告、單筆涉案本金在1000萬元以上的尚未了結的重大訴訟案144宗,涉及本金45.43億元,平均每宗訴訟案涉及的本金達到3154萬元。

長江商報記者發現,今年上半年,浙商銀行實現淨利潤56.02億元,上述訴訟本金為淨利潤的81.10%。

浙商銀行解釋,144宗訴訟案中,其中1宗為公司債券回購案件,其餘均為該行從事銀行業務所引起的借貸糾紛或追償貸款糾紛。目前,81宗已終審勝訴、15宗調解結案、37宗處於一審階段。

此外,浙商銀行還存在尚未了結的5宗作為被告的訴訟案,以及作為第三人的7宗訴訟案。

浙商銀行發行律師稱,上述訴訟案不會構成該行本次發行的實質性法律障礙

長江商報記者 沈佑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