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陳智明 武山藥材種植業裡的弄潮兒

天天天水網記者 張文都

“土地流轉,讓農民從敝帚自珍的傳統種植業裡解放出來,

榆盤鎮人的眼界拓寬了,經濟作物呈現的規模效益日益凸顯。”農民專業合作社負責人陳智明,是武山縣榆盤鎮一位依託土地流轉種植藥材解放捆綁農民手腳的嘗試者。

11月21日,地處隴西、通渭、武山、甘穀交界處的堡東村迎來了冬花採收的黃金時期,

荒蕪蒼涼的原野上,來自十裡八鄉的村民搶抓時機,採挖冬花的場景構成了一幅豐收喜人的交響樂章。一墩墩出土的冬花堆放在田壟上,一簇簇粉嫩的花蕾在冬日裡顯得明麗透亮。女人們一雙雙靈巧的手上下翻飛,一粒粒粉色的花蕾劃著優美的孤線飛落在腳下的竹籃裡,綻放著“冬之花”的豐碩。

陳智明,土生土長的榆盤鎮梁溝村人。今年40多歲的他高大瘦削,

黝黑的臉龐棱角分明,透著一股果敢、幹練、堅韌的豪爽氣。多年前,他看到在這片廣袤貧瘠的土地,廣種薄收的老百姓靠天吃飯,依託獨特的自然環境和豐腴的土地,種植藥材不啻是走出脫貧致富的好路子。

2013年,陳智明投資80多萬元,

流轉土地150多畝,註冊成立武山縣四通藥材產銷農民專業合作社,開啟了種植黨參、黃芪、貝母、防風、甘草、冬花等耐旱中藥材產業的嘗試與市場開拓。“合作社以藥材種植、加工和銷售的模式,讓村民看到了土地顯現的經濟效益。”陳智明說,目前,他採取土地流轉150畝,種植冬花、黃芩等中藥材,已收穫了良好收益。嘗到甜頭的村民,也放棄了心頭的顧慮,踴躍種植藥材的勁頭十足。
特別是近幾年,在合作社的示範帶領下,周邊村民種植藥材已達500多畝。

“這裡山大溝深,靠天吃飯,一畝小麥產量僅500斤左右,收入也就幾百元。”廟兒村村民尉三成說,自從種植冬花後,每畝收入10000元以上,這種經濟賬大家都會算。

“生於斯,長於斯,依託當地獨特的自然資源優勢,

帶領村民趟出一條致富增收的路子,這讓我感覺很欣慰。”陳智明說,傳統農作物種植,農民僅能吃飽飯,藥材種植要真正走上大產業、大規模集約化生產軌道,就要徹底從根本上解決農戶在藥材種植方面存在種植分散、管理粗放、抵禦市場風險的薄弱現狀,加大技術扶持培訓的力度,為民解除後顧之憂,讓農戶吃上“定心丸”。

多年來,陳智明在構築上連市場、下聯基地,向社員提供產前、產中技術服務的同時,開啟了跨鄉、跨地區與外地客商簽訂產銷合同,疏通市場與生產管道牽線搭橋的舉措。同時,通過搭建網路平臺的優勢,目前,陳智明帶領農戶種植的優質藥材已銷往隴西等藥材市場,藥材產業成就了陳智明的創業夢,也富了一方百姓,成為榆盤鎮農戶走上致富增收的大產業。

多年來,陳智明在構築上連市場、下聯基地,向社員提供產前、產中技術服務的同時,開啟了跨鄉、跨地區與外地客商簽訂產銷合同,疏通市場與生產管道牽線搭橋的舉措。同時,通過搭建網路平臺的優勢,目前,陳智明帶領農戶種植的優質藥材已銷往隴西等藥材市場,藥材產業成就了陳智明的創業夢,也富了一方百姓,成為榆盤鎮農戶走上致富增收的大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