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地心:美蘇爭霸,催生世界第一深井——柯拉超深鑽井

柯拉超深鑽井(Kola Superdeep Borehole)是前蘇聯在摩爾曼斯克地區北極圈以北250公里外的柯拉半島貝辰加銅鎳礦區開始的一項科學鑽探,位置69°23'46.93" N 30°36'30.04" E。

柯拉超深鑽井

這個鑽井起源于蘇聯政府實施的國家超深(6000米)鑽探計畫(SDD),計畫總打20口井,其中第一口井也是最為著名的井就是柯拉-3超深鑽井,計畫深度15000米,截止目前,其中最深的一個鑽孔SG-3在1989年達12262米,以垂深計算,這個鑽孔仍是到達地球最深處的人造物。鑽井的井深記錄則在2008年和2011年被在卡達的阿肖辛油井(12,289米)和俄羅斯在庫頁島的Odoptu OP-11油井(12,345米)打破,

目前排名世界第三。

美蘇爭霸產物

與當時的航太航空計畫類似,柯拉超深鑽井被普遍認為是60-70年代冷戰時期的美蘇在深部探測領域的爭霸結果。1952年,美國首先提出“莫霍計畫”(Project Mohole)試圖鑽穿地殼到達莫霍面並於1961年開始實施,計畫首先在墨西哥瓜德羅普島近海3558米水深處鑽了5口深海鑽井,最大井深183米。

美國莫霍計畫的鑽井船

一年後,即1962年,前蘇聯政府召集20多個部門、機構和蘇聯科學院的代表人物制定和實施國家超深鑽探計畫(SDD),按照這個計畫,將在亞塞拜然、柯拉半島和烏拉爾實施三口超過10000米的超深井和15口超過6000米的超深井。於是美蘇之間展開了一場以地殼與地幔之間的介面——莫霍洛維奇不連續介面為目標的地心爭霸賽。

柯拉超深鑽井處建築物

命途多舛

莫霍計畫在提出不久後便由於經費和政治方面等原因很快就終止了。而柯拉超深鑽井卻以舉國之力,在整個蘇聯時期都得以維繫。

柯拉超深鑽井始於1970年5月24日,1979年6月6日鑽井深度超過當時由美國保持的9583米的最深鑽井世界紀錄,

1980年7月突破10000米,1983年鑽孔深度達到12000米。蘇聯為此舉國歡騰,舉行一系列的慶祝活動,鑽探工作也因此停止了將近一年。

柯拉超深鑽井主題郵票

但繼續在此大約只向下鑽井了66米,就發生了嚴重的鑽井事故。

1984年9月27日,5000米鑽杆斷在了井下,打撈已經不可能,而下面5000米的井孔被鑽杆佔據,只好從7000處重新向下鑽進(鑽井專業稱為“側鑽”)。又過了差不多5年的時間,於1989年達到了12262米,比原計劃1993年完成15000米的目標還有近2800米的距離。而此時井底的溫度已經達到了180°C,遠高於預期的100°C。鑽進工作不得不終止。1990年將至時新的旁支鑽達12262米深,鑽柱再次脫落,鑽井被停止了。

柯拉超級鑽井歷次鑽探路徑圖--黑色線為路徑

現今狀態

鑽井深度在達到12262米時,主要由於鑽探技術等原因而停止,在21世紀初,由於財政困難和缺乏國家支持,在2006年由於經費耗光而終止。2008年該井被廢棄,設備被拆除,地面建築被破壞。如今的蘇聯驕傲——柯拉超深鑽井遍地殘垣敗瓦,垃圾隨處可見,破敗不堪,只能在風雨侵蝕中訴說過往的輝煌了。

SG-3鑽孔洞口

柯拉超級鑽井歷次鑽探路徑圖--黑色線為路徑

現今狀態

鑽井深度在達到12262米時,主要由於鑽探技術等原因而停止,在21世紀初,由於財政困難和缺乏國家支持,在2006年由於經費耗光而終止。2008年該井被廢棄,設備被拆除,地面建築被破壞。如今的蘇聯驕傲——柯拉超深鑽井遍地殘垣敗瓦,垃圾隨處可見,破敗不堪,只能在風雨侵蝕中訴說過往的輝煌了。

SG-3鑽孔洞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