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在價值連城的藝術藏品中,領略頂級收藏家們的意與形|CULTURE

將於2017年11月27日舉行的佳士得香港秋拍中的一件中國近現代畫—林風眠的《秋林暮豔》

“21世紀的藝術收藏家比以往任何時候都多”,這句話所言不虛。而在中國,這個日漸龐大的收藏家群體,也正在以前所未有的節奏,極速擴張著他們在全球藝術品市場中的版圖。

在三年前的香港蘇富比中國瓷器拍賣會上,上海收藏家劉益謙刷了24次卡,用2.8億港幣買下了明成化鬥彩雞缸杯,一舉成為人人皆知的收藏界名人,隨後他的龍美術館漸成規模,

各類主題展覽引起不小的反響。

上海收藏加劉益謙拍下的明成化鬥彩雞缸杯

而身家數百億美元的王健林,正在豪氣萬丈地買下全世界他最喜歡的東西:億元拍下畢卡索佳作,成千倍增值的館藏級藏品,銀行保險櫃中估價百億的名畫,

萬達美術館與萬達地產的合謀……王健林把自己的愛好和他的商業地產一樣打造成龐大的收藏帝國。

《睡蓮池與玫瑰》,莫内,2015年紐約蘇富比拍賣會,

中國萬達集團董事長王健林

以2041萬美元(約合人民幣1.27億元)拍下了作品

在世界範圍內的藝術品市場中,中國的藝術品市場雖然起步較晚,

但源源不斷的中國收藏家,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異軍突起。而在這個發展洪流中,有兩股力量都在起著推波助瀾的作用。

《龍盤虎踞》傅抱石代表作

與此同時,一批年輕的、新一代的中國收藏家也正在突起,這是對全球藝術品市場大趨勢的一個有趣回應。

“很明顯,這是一個全球趨勢,而不僅僅出現在中國。從全球範圍來看,絕大部分年輕藏家都對當代藝術品表現出更為濃厚的興趣。而年輕的中國收藏家則對不同的收藏門類都展現出了更大的好奇心。”

蘇富比拍賣會拍賣現場

這一點並不難理解。畢竟,中國和西方在藝術品市場發展中,從市場生態到收藏群體的水準都有極大的不同。在歐洲,藝術品拍賣行的出現已有250餘年之久的歷史,歐美的那些收藏大鱷,如今已經在完整成熟的藝術品拍賣產業鏈中如魚得水甚至翻雲覆雨。中國的藝術品市場起步較晚,中國收藏家在上個世紀九十年代才最初嗅到了藝術品拍賣的氣味,經過了二十幾年的摸爬滾打,積累了短暫的歷史經驗,也在經歷不斷試錯的過程。

《松柏高立圖·篆書四言聯》,齊白石,

2011年中國嘉德春拍,作品最終以4.255億元人民幣成交,

創下中國近現代書畫新紀錄

藝術品收藏門類龐雜,由於中西方買家和藏家對藝術品的鑒賞水準、欣賞品位不同,導致了他們對藝術品拍賣價值的理解也不盡相同。對一些中國收藏家來講,有些領域幾乎是完全陌生和新鮮的。

比如在設計領域,西方有著古老的傳統,設計甚至已經成為歐美人生活方式中不可或缺的日常概念,但是在中國,設計的概念目前可能還只是一個嶄新的理念,雖然現在有了極大的進步和發展,但是從整體的社會環境來講,我們還需要不斷學習如何藝術地生活、如何讓藝術和藝術品走下高高在上的“神壇”,讓它們真正融入日常生活中去。

蘇富比拍賣會拍賣現場

藝術品收藏者,既是藝術品的欣賞者,也是藝術品的消費者。他們積極不斷地為藝術買單。“所以在中國,我們還有很多事情要做,因為總是有數量巨大的藏家不停地加入藝術品收藏大軍中,所以不斷地培養和提高中國收藏家的專業素養仍是重中之重,畢竟從他們開始嘗試藝術品拍賣,並對收藏產生興趣,僅有二十幾年的歷史。”

讓Geraldine女士深有感觸的是,雖然中國收藏家起步較晚,但是趕超速度很快:“新晉的中國收藏家通常都充滿極大的好奇心並擁有強大的學習能力,這使得他們得以迅速地成長起來。打個比方,在歐洲,我們可能要用三代人的努力才能培養出一個收藏家,在美國可能用十年的時間,但是在中國大概僅需四年。”

《大提琴手》,陳逸飛,2007年美國洛克菲勒拍賣會,

中國藝術品收藏家嚴陸根將其拍下

《黑牡丹》,蔡國強,第五屆巴塞爾藝術展香港展會 ,

中國藝術品收藏家嚴陸根以15萬美金買下

還有一點值得關注的是,中國的買家和收藏家,通常都習慣性地將中國藝術品收藏作為其進入藝術品市場馳騁的切入點,然後再通過經驗的積累、對藏品的理解和鑒賞水品的提高後,逐漸開始向多元化的領域進軍。例如有些人會轉向印象派作品收藏、當代藝術收藏、紅酒收藏等等。

《戴帽女子》,畢卡索,2013年紐約佳士得拍賣會,

中國萬達集團董事長王健林以約合人民幣1700萬拍下

而隨著中國收藏家的隊伍日益發展壯大和成熟,中國在世界藝術品市場中的地位也發生了根本性的轉變。

如 Geraldine女士所說:從全球藝術市場範圍來看,在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日本藝術品市場比中國佔有更重要的地位,但從2000年初開始,隨著一些亞洲尤其是中國新晉藝術品買家和收藏家的出現,藝術品市場,特別是在亞洲的藝術品市場中,整個格局出現了轉折性的變化,中國藝術品開始在市場中佔據越來越重要的地位,並凸顯出日益增長的價值。

直至今天,這一趨勢仍在逐年持續中:日本市場極大的萎縮,而中國市場正在日益崛起。在這個市場中,中國的當代藝術已經開始顯示出越來越重要的地位。

《聚瑞盈馨》,常玉1958年參選法國“Jansonne三年展”

的作品,2014年4月5日蘇富比春拍“現當代亞洲藝術夜場”

中以8076萬港元成交

《八尾金魚》,常玉作品

而關於中國藝術品在西方市場的發展前景,我們從各大拍賣行的具體行情也可見一斑。今天的西方市場表現出對中國藝術越來越大的興趣,不僅是中國古代藝術品,也包括對中國當代藝術品價值的理解。

而這個市場的持續擴大和發展,也會促進中國和亞洲藏家的品位和需求的提高,並最終在這個市場站穩腳跟。

《藍色辰星(菊花與玻璃瓶)》,常玉,2015年5月30日

香港佳士得“亞洲二十世紀藝術及當代藝術”夜場拍賣,

全場最高成交價8188萬港元成交

編輯 & 撰文 / 劉佳家

社交媒體責編 / 劉曉葉

經過了二十幾年的摸爬滾打,積累了短暫的歷史經驗,也在經歷不斷試錯的過程。

《松柏高立圖·篆書四言聯》,齊白石,

2011年中國嘉德春拍,作品最終以4.255億元人民幣成交,

創下中國近現代書畫新紀錄

藝術品收藏門類龐雜,由於中西方買家和藏家對藝術品的鑒賞水準、欣賞品位不同,導致了他們對藝術品拍賣價值的理解也不盡相同。對一些中國收藏家來講,有些領域幾乎是完全陌生和新鮮的。

比如在設計領域,西方有著古老的傳統,設計甚至已經成為歐美人生活方式中不可或缺的日常概念,但是在中國,設計的概念目前可能還只是一個嶄新的理念,雖然現在有了極大的進步和發展,但是從整體的社會環境來講,我們還需要不斷學習如何藝術地生活、如何讓藝術和藝術品走下高高在上的“神壇”,讓它們真正融入日常生活中去。

蘇富比拍賣會拍賣現場

藝術品收藏者,既是藝術品的欣賞者,也是藝術品的消費者。他們積極不斷地為藝術買單。“所以在中國,我們還有很多事情要做,因為總是有數量巨大的藏家不停地加入藝術品收藏大軍中,所以不斷地培養和提高中國收藏家的專業素養仍是重中之重,畢竟從他們開始嘗試藝術品拍賣,並對收藏產生興趣,僅有二十幾年的歷史。”

讓Geraldine女士深有感觸的是,雖然中國收藏家起步較晚,但是趕超速度很快:“新晉的中國收藏家通常都充滿極大的好奇心並擁有強大的學習能力,這使得他們得以迅速地成長起來。打個比方,在歐洲,我們可能要用三代人的努力才能培養出一個收藏家,在美國可能用十年的時間,但是在中國大概僅需四年。”

《大提琴手》,陳逸飛,2007年美國洛克菲勒拍賣會,

中國藝術品收藏家嚴陸根將其拍下

《黑牡丹》,蔡國強,第五屆巴塞爾藝術展香港展會 ,

中國藝術品收藏家嚴陸根以15萬美金買下

還有一點值得關注的是,中國的買家和收藏家,通常都習慣性地將中國藝術品收藏作為其進入藝術品市場馳騁的切入點,然後再通過經驗的積累、對藏品的理解和鑒賞水品的提高後,逐漸開始向多元化的領域進軍。例如有些人會轉向印象派作品收藏、當代藝術收藏、紅酒收藏等等。

《戴帽女子》,畢卡索,2013年紐約佳士得拍賣會,

中國萬達集團董事長王健林以約合人民幣1700萬拍下

而隨著中國收藏家的隊伍日益發展壯大和成熟,中國在世界藝術品市場中的地位也發生了根本性的轉變。

如 Geraldine女士所說:從全球藝術市場範圍來看,在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日本藝術品市場比中國佔有更重要的地位,但從2000年初開始,隨著一些亞洲尤其是中國新晉藝術品買家和收藏家的出現,藝術品市場,特別是在亞洲的藝術品市場中,整個格局出現了轉折性的變化,中國藝術品開始在市場中佔據越來越重要的地位,並凸顯出日益增長的價值。

直至今天,這一趨勢仍在逐年持續中:日本市場極大的萎縮,而中國市場正在日益崛起。在這個市場中,中國的當代藝術已經開始顯示出越來越重要的地位。

《聚瑞盈馨》,常玉1958年參選法國“Jansonne三年展”

的作品,2014年4月5日蘇富比春拍“現當代亞洲藝術夜場”

中以8076萬港元成交

《八尾金魚》,常玉作品

而關於中國藝術品在西方市場的發展前景,我們從各大拍賣行的具體行情也可見一斑。今天的西方市場表現出對中國藝術越來越大的興趣,不僅是中國古代藝術品,也包括對中國當代藝術品價值的理解。

而這個市場的持續擴大和發展,也會促進中國和亞洲藏家的品位和需求的提高,並最終在這個市場站穩腳跟。

《藍色辰星(菊花與玻璃瓶)》,常玉,2015年5月30日

香港佳士得“亞洲二十世紀藝術及當代藝術”夜場拍賣,

全場最高成交價8188萬港元成交

編輯 & 撰文 / 劉佳家

社交媒體責編 / 劉曉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