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橄欖油的副作用,您可能不知道?

橄欖油的成分構成

我們先瞭解一下橄欖油的成分構成,對橄欖油的護膚作用會有更好的瞭解。不過,以下內容比較化學,對有些小夥伴理解起來比較吃力,可以跳過這部分。

橄欖油主要油皂化物部分和不皂化物部分組成。皂化物部分包含游離脂肪酸和甘油三脂,其中甘油三脂站絕大部分,大概占比在98.5%左右,

和橄欖油的品質有一定關係。不皂化物大概占1.5%,包括角鯊烯、固醇、生育酚、葉綠素油、磷脂,以及極少量的三羥基三(萜)烯和羥基三萜(烯)酸。

其中的角鯊烯、生育酚具有不錯的護膚效果,也是很多橄欖油愛好者津津樂道的成分。但這些成分含量非常低,只是起到輔助護膚作用。一款油脂的效果,還是要看他的主成分的護膚作用。

橄欖油中含量最大的成分是甘油三酯,

由一個甘油分子和三個脂肪酸構成,不同的植物油,脂肪酸的差別很大。橄欖油中的脂肪酸組成主要有:

肉豆蔻酸≤0.5%,棕櫚酸≤7.5%-20%,棕櫚油酸≤0.3%-5.0%,十七烯酸≤0.3%,硬脂酸≤0.5%-5.0%,油酸≤55%-83%,亞油酸≤3.5%-21%,花生酸≤0.9%,二十烯酸≤0.6%,山崳酸≤0.2%,二十四烷酸≤0.1%。

從這份成分表可以看出,油酸含量最低都在55%以上。因此,橄欖油的護膚作用和油酸密切相關。

油酸的特性

油酸對頭髮和皮膚具有柔軟和滲透作用,用來護膚是沒有問題的,但用來護膚,問題就來了。油酸會改變角質層的脂質結構,打亂脂質的正常排序,在皮膚上打開一個個通道,讓其他營養成分進入皮膚內部發揮作用。這就是油酸的促滲透作用。

在實際應用中,油酸在醫藥行業中廣泛用於藥品的促滲劑。但是,這種促滲透的作用,

是以打亂皮膚角質層的脂質為代價的,短期使用皮膚還能承受,但是長期使用,對角質層會造成傷害,角質層屏障功能受損,導致皮膚敏感,甚至起紅疹。有的小夥伴用完橄欖油起紅疹,並不是堵塞毛孔,而是油酸破壞了角質層的防護結構造成的。

橄欖油的副作用

對化學熟悉的小夥伴可能會提出疑問,橄欖油中的油酸是以甘油三酯(一個甘油三個油酸)的形式存在,游離的油酸含量很低,應該不會對皮膚造成傷害,這種方法好像說的過去。但是,油酸的碳鏈結構還在,理論上也會有促滲透作用,雖然這個作用會被減弱。但還是有可能損傷皮膚屏障功能。

近年來針對橄欖油損害皮膚屏障功能的研究已有不少的報導,其解釋就在於橄欖油中高含量的油酸(油酸含量高達 55%-83%.)。另外,還有報導稱使用橄欖油可能導致接觸性皮炎。

加上橄欖油中游離的脂肪酸,長期使用,也會皮膚構成傷害。游離脂肪酸的含量,和橄欖油的檔次有關係。特級初榨橄欖油游離脂肪酸不超過1%。差一些的普通初榨橄欖油,游離脂肪酸控制在3.3%以內。而更差一些的精煉橄欖油游離脂肪酸超過3.3%。所以,如果選擇橄欖油護膚、護髮,最好選擇特級初榨橄欖油。

橄欖油所含的大量油酸,對皮膚構成了潛在風險。油酸的促滲透作用,有可能會破壞角質層的屏障功能,導致皮膚敏感,其紅疹,甚至紅腫。因此,不建議用橄欖油直接在面部按摩、塗抹,如果皮膚耐受性比較強,隔一段時間使用一次問題不大,如果長期頻繁使用,有可能給皮膚造成傷害。橄欖油用來護髮,不存在破壞皮膚屏障的問題,可以使用。

綜上,植物油雖然親膚性比較好,但有些植物油對皮膚也具有潛在的風險,並不是植物的成分一定溫和。我們要理性、客觀的看待植物成分,不要迷信天然,不要被商家的廣告洗腦。這篇文章寫的有點過於專業,不知道大家能不能接受?

其解釋就在於橄欖油中高含量的油酸(油酸含量高達 55%-83%.)。另外,還有報導稱使用橄欖油可能導致接觸性皮炎。

加上橄欖油中游離的脂肪酸,長期使用,也會皮膚構成傷害。游離脂肪酸的含量,和橄欖油的檔次有關係。特級初榨橄欖油游離脂肪酸不超過1%。差一些的普通初榨橄欖油,游離脂肪酸控制在3.3%以內。而更差一些的精煉橄欖油游離脂肪酸超過3.3%。所以,如果選擇橄欖油護膚、護髮,最好選擇特級初榨橄欖油。

橄欖油所含的大量油酸,對皮膚構成了潛在風險。油酸的促滲透作用,有可能會破壞角質層的屏障功能,導致皮膚敏感,其紅疹,甚至紅腫。因此,不建議用橄欖油直接在面部按摩、塗抹,如果皮膚耐受性比較強,隔一段時間使用一次問題不大,如果長期頻繁使用,有可能給皮膚造成傷害。橄欖油用來護髮,不存在破壞皮膚屏障的問題,可以使用。

綜上,植物油雖然親膚性比較好,但有些植物油對皮膚也具有潛在的風險,並不是植物的成分一定溫和。我們要理性、客觀的看待植物成分,不要迷信天然,不要被商家的廣告洗腦。這篇文章寫的有點過於專業,不知道大家能不能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