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美女學霸半年開5家餐廳,回頭率高達95%!她是如何做到的?

™導讀:近日,資本市場紛紛把目光投向了一家主張把沙拉作為主食的餐飲品牌——米有沙拉。而米有沙拉的創始人王令凱也因為宣稱“要改變中國人的餐飲習慣,五年內所有人把沙拉當主食”以及“餐飲O2O都是扯淡”等驚人言論而備受爭議。

到底為什麼她敢誇下這樣的海口?第一家店開業半年,在沒有做任何宣傳的前提下,僅靠口碑相傳,開業第一個月就盈利,顧客回頭率高達95%。陸續五家新店開張,一步步兌現著她“要做成沙拉界的星巴克”的承諾。

這又是怎麼做到的?

1創投圈的“奇葩”,半年開五家店

不知道為什麼會有那麼多老外和白領喜歡這家只做沙拉的店,

也不知道為何Meal Salad會受到那麼多投資人的青睞,還有人主動拋出三千萬的橄欖枝。

在我們採訪Meal Salad之前,我們只知道在過去的半年內,這個國內首家只做主食沙拉的店被無數投資人踏破了門檻,又被婉拒門外。這使得這家店,以及她的創始人在並不大的創投圈成了“奇葩”。而在婉拒了投資人和眾多創業節目的邀請後,她靜悄悄了半年。

10天開起的米有沙拉-K11店

半年後,兩家新店同時開起,第四家和第五家已經準備就緒,都是上海最好的商圈或者寫字樓。而北京,廣州的店也已經在籌備。

半年,五家店,對於很多一夜間遍地開花的連鎖店來說,或許不算快。但對於國內根本還沒有的沙拉市場,這樣的節奏卻是讓我們驚訝。

2“我要做最好的那個,沙拉界的星巴克”

也許是學霸天生的基因決定了王令凱不是一個循規蹈矩的安分分子,擁有北大和港大雙料學位的她甚至曾經放棄了哈佛大學的橄欖枝。而對沙拉在國內只是配菜又很難吃的現狀,王令凱卻有著自己的主張。

“吃沙拉的人少,但是不代表不會慢慢的多起來。我要改變中國人糟糕的飲食現狀。”王令凱如是說。

“在國內有時我們明知這家餐館不乾淨、用了地溝油,也還是會去。為什麼呢?因為在這種飲食環境下,大眾並沒有太多的選擇。”

幾乎周遊了世界的她,每出國一次,就愈發覺得國內人的飲食狀況令人堪憂,而她自己,也不止一次地被置於尷尬的境地,譬如“你們中國連這個也沒有?”,

又譬如,“哦我知道,新聞裡播中國都是地溝油,死豬肉。”

這樣的次數越多,她要改變國人飲食習慣的念頭也愈發堅定。

而現在,已經有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飲食健康,關注生活品質,關注食品安全。

“這是大勢所趨。我可以確定,兩年內,市面上會有超過10個沙拉品牌出現。我要做的,不僅僅是第一個,還要是最好的那個,沙拉界的星巴克。”她自信地笑了。

米有沙拉創始人 王令凱

3沙拉真的能當主食?

可是,沙拉真的能當主食吃嗎?

提起沙拉,第一反應或許還是僅僅是蔬菜,只能當前餐,或者吃不飽又難吃吧?

“是的,或許這是其他的沙拉,但絕不是Meal Salad”面對我們關於“沙拉怎麼能當主食吃”的質疑,王令凱很耐心地給我們解釋。

“很多西方國家的人一日三餐都吃沙拉,完全沒有任何問題。關鍵是在於你怎麼搭配。”米有沙拉的每一份沙拉,都包含了十幾二十種最新鮮的食材,經過營養學家精心的稱重,配比,測算,完全符合人體一頓所需的營養。

“我們放在沙拉裡的主食比米飯有營養多了,比如藜麥。”她給我們看了這種來自南美洲高原的神奇穀物,這是聯合國認證的唯一一種單體就能滿足人體所有需求的植物。

“老外都拿這個當主食吃,他們不把大米當主食,不是因為西方不產大米,而是因為長期吃大米會對腎臟造成負擔。而大部分中國人全然不知。”

確實,西方人推崇“平衡”的理念,只攝入符合人體所需的營養和能量,不讓過剩的食物對人體造成負擔。米有沙拉最重要的理念就是平衡,既不多也不少。她對此的追求達到了近乎苛刻的程度。小令向記者展示了米有沙拉的後廚,每一種食材都標有明確的卡路里、蛋白質、碳水化合物的含量。她告訴記者,並不是所有的沙拉都可以當成主食,米有沙拉的每一種菜品都是由團隊中的專業營養師搭配而成,既能保證每餐所需,又不會過量而累積成脂肪。

定制自選沙拉,可根據自己的喜好和營養所需自由搭配

雖然現在大多數國人還不習慣拿沙拉當主食來吃,但她相信習慣是可以培養的,就像我們用手機看新聞慢慢取代訂報紙,而手邊也總擺放著一杯咖啡。

“我們要做的,就是改變飲食習慣的先導者。Take salad as a meal,未來這句話不再代表我們的口號,而是實實在在的現狀。”

4脫離產品談O2O都是扯淡!

“為什麼會被投資人如此看好呢?是因為互聯網基因?餐飲O2O?”

這個問題一出,王令凱表情開始嚴肅。

“自有團購以來,O2O的概念被說的太多了,確實現在好像和O2O沾了邊就能掙錢,或者很“潮”。我們有外送,我們有微信服務號,我們有網上訂餐功能,我們也有最基本的網站和客戶管理溝通,這些有O2O元素的功能,但是這一切都是為了更好的完善我們的產品,我們追求的並不是一個概念那種虛無的東西,而是產品的極致。所有的投資人,或者想要合作的,想要加盟的,都是認為我們的產品過硬,我們的基礎夠扎實,才選擇我們。”

王令凱很驕傲地告訴我們,每一個來找過她吃過她店裡沙拉的投資商和提供機會的合作方,無一不是發自內心帶著驚喜地表情和口吻說“這是我吃過最好吃的沙拉!”

米有沙拉並不是王令凱的第一次創業,而之前的經歷已讓她見識到了互聯網最浮誇的那一面,所以當她開始做米有沙拉時異常的踏實,即使在這個浮躁的時代。

她清楚自己的目標是什麼,她必須先讓自己練好內功。

她用了8個月的時間,走了7個國家,去所有她認為最頂級的廚師和餐廳那裡學習沙拉的食材選擇,沙拉醬的製作,開店的運營流程….

她用了半年的時間,不斷地聽取顧客的意見,改良沙拉的配方,不斷地更新功能表,甚至研發出了100%好評率的熱沙拉。

好多家長喜歡帶著自己的寶貝來米有沙拉

“無論是什麼目的,賺錢或者改變飲食習慣,做餐飲最重要的還是踏實。嚴選食材,精確配方,口味滿意,基礎扎實,流程過硬,是成功的基礎。產品為本,使用者至上,細節為王。這是最基本的商務邏輯,和互聯網沒有半毛錢關係。“

最好的證據就是在素來以挑剔聞名的上海市場,她的店,在大眾點評一直是四星半-五星。“互聯網讓創業者更浮躁了,我只希望做的比說的多。”

5“什麼行銷也沒做,照樣賺錢”

為什麼不像很多知名的餐飲創業品牌一樣,大肆地做互聯網行銷,王令凱有自己的想法。

“很多人說我太保守太傻了,不炒作就不能一夜出名,不能一夜出名就不能賺錢。不否認這一點。但是我不要一夜出名,我也不要米有沙拉一夜出名。就像男人,我喜歡成熟有內涵的老男人,不喜歡小鮮肉。對於我一手創立的品牌,我同樣希望他可以以一種成熟的面貌,被人認可,而不是稚氣未脫。”

王令凱認為炒作行銷這是一種聰明的短期賺錢手段,但絕不是聰明的長期做事業方法。

但是她沒有。

這恐怕是我們在這一年來接觸的年輕創業者中最為踏實、也最為淡定的一個了。

忙起來時,王令凱也是個親力親為的女漢子

而她本身,卻是最擁有可以不踏實可以浮誇的資本的人了。

還沒輪到我們把內心的讚歎表達出來,王令凱又笑了。

“何況誰說不一夜出名就不賺錢?我們什麼行銷也沒做,不照樣賺錢麼!可能沒有一夜爆紅賺得多,但絕對比他們持久。”

沒有做任何付費的宣傳,完全依靠自身的影響力、優質的產品和服務在開店的第一個月就實現了驚人的盈利,在不到半年的時間內,已經開到了三家店,還開進了上海最好的商場之一—K11。

“我不反對行銷,這本來是個中性詞,只不過已經被創業者們鬧騰的快要跟貶義詞炒作劃上等號。

但是我覺得行銷必須等到自身功夫過硬。我非常不認同那些什麼都還沒扎實還沒開業呢就咋咋呼呼靠故事來博眼球的行銷方式。

8個罎子8個蓋兒是保守,8個罎子6個蓋兒是行銷,8個罎子沒有蓋兒,那叫忽悠!”

“半年前,我就2個蓋子吧!但我現在,起碼有6個蓋子!”

6“別買我的賬,買我的產品,我做的事的賬”

“哈哈” 坐在對面的王令凱爽朗的笑了。笑罷一臉真誠說,“很多人覺得那是篇軟文,但其實不是。如果是軟文,我就不會寫的那麼不具有煽動性了。那純粹是篇記錄。吸引了很多人來,是我始料未及的。但是那並沒有讓我覺得有任何成就感。我認為,這是在買我個人的賬。出於對我的愛,對我的信任,對我的支持。我要的不是這種買單。”

米有沙拉僅靠口碑就吸引了很多慕名而來的粉絲

“剛開始,我們店在上海的影響力僅僅在陸家嘴這一小片。當我9月份有一天去離我店很遠的區跟朋友吃飯的路上,我看到好幾個人拿著我們Meal Salad的袋子過馬路時,我意識到,米有沙拉已經不再是一家小店了,他已經走的更遠,影響的更大。這件事讓我很欣慰。”

她眼睛越來越亮。

“讓我更自豪的是另一件事。過年前去上海的親戚家,赫然發現比我大接近15歲的堂哥家放著Meal Salad的外賣單和我們的沙拉碗。我說哥你們這麼支持我生意?他們卻驚詫地問我“這是你的店?”

“是的,他們不知道這家店是我開的。這是最讓我欣慰的。這才是真正的買單。這年頭,你買我面子,我還你人情,這樣的互相買帳,毫無任何成就感。買我的產品的賬,買我所做的事的賬,比買我的賬,更讓人開心。“

 “我不需要讓別人記住我,記住米有沙拉,就好了。”

米有沙拉創始人 王令凱

3沙拉真的能當主食?

可是,沙拉真的能當主食吃嗎?

提起沙拉,第一反應或許還是僅僅是蔬菜,只能當前餐,或者吃不飽又難吃吧?

“是的,或許這是其他的沙拉,但絕不是Meal Salad”面對我們關於“沙拉怎麼能當主食吃”的質疑,王令凱很耐心地給我們解釋。

“很多西方國家的人一日三餐都吃沙拉,完全沒有任何問題。關鍵是在於你怎麼搭配。”米有沙拉的每一份沙拉,都包含了十幾二十種最新鮮的食材,經過營養學家精心的稱重,配比,測算,完全符合人體一頓所需的營養。

“我們放在沙拉裡的主食比米飯有營養多了,比如藜麥。”她給我們看了這種來自南美洲高原的神奇穀物,這是聯合國認證的唯一一種單體就能滿足人體所有需求的植物。

“老外都拿這個當主食吃,他們不把大米當主食,不是因為西方不產大米,而是因為長期吃大米會對腎臟造成負擔。而大部分中國人全然不知。”

確實,西方人推崇“平衡”的理念,只攝入符合人體所需的營養和能量,不讓過剩的食物對人體造成負擔。米有沙拉最重要的理念就是平衡,既不多也不少。她對此的追求達到了近乎苛刻的程度。小令向記者展示了米有沙拉的後廚,每一種食材都標有明確的卡路里、蛋白質、碳水化合物的含量。她告訴記者,並不是所有的沙拉都可以當成主食,米有沙拉的每一種菜品都是由團隊中的專業營養師搭配而成,既能保證每餐所需,又不會過量而累積成脂肪。

定制自選沙拉,可根據自己的喜好和營養所需自由搭配

雖然現在大多數國人還不習慣拿沙拉當主食來吃,但她相信習慣是可以培養的,就像我們用手機看新聞慢慢取代訂報紙,而手邊也總擺放著一杯咖啡。

“我們要做的,就是改變飲食習慣的先導者。Take salad as a meal,未來這句話不再代表我們的口號,而是實實在在的現狀。”

4脫離產品談O2O都是扯淡!

“為什麼會被投資人如此看好呢?是因為互聯網基因?餐飲O2O?”

這個問題一出,王令凱表情開始嚴肅。

“自有團購以來,O2O的概念被說的太多了,確實現在好像和O2O沾了邊就能掙錢,或者很“潮”。我們有外送,我們有微信服務號,我們有網上訂餐功能,我們也有最基本的網站和客戶管理溝通,這些有O2O元素的功能,但是這一切都是為了更好的完善我們的產品,我們追求的並不是一個概念那種虛無的東西,而是產品的極致。所有的投資人,或者想要合作的,想要加盟的,都是認為我們的產品過硬,我們的基礎夠扎實,才選擇我們。”

王令凱很驕傲地告訴我們,每一個來找過她吃過她店裡沙拉的投資商和提供機會的合作方,無一不是發自內心帶著驚喜地表情和口吻說“這是我吃過最好吃的沙拉!”

米有沙拉並不是王令凱的第一次創業,而之前的經歷已讓她見識到了互聯網最浮誇的那一面,所以當她開始做米有沙拉時異常的踏實,即使在這個浮躁的時代。

她清楚自己的目標是什麼,她必須先讓自己練好內功。

她用了8個月的時間,走了7個國家,去所有她認為最頂級的廚師和餐廳那裡學習沙拉的食材選擇,沙拉醬的製作,開店的運營流程….

她用了半年的時間,不斷地聽取顧客的意見,改良沙拉的配方,不斷地更新功能表,甚至研發出了100%好評率的熱沙拉。

好多家長喜歡帶著自己的寶貝來米有沙拉

“無論是什麼目的,賺錢或者改變飲食習慣,做餐飲最重要的還是踏實。嚴選食材,精確配方,口味滿意,基礎扎實,流程過硬,是成功的基礎。產品為本,使用者至上,細節為王。這是最基本的商務邏輯,和互聯網沒有半毛錢關係。“

最好的證據就是在素來以挑剔聞名的上海市場,她的店,在大眾點評一直是四星半-五星。“互聯網讓創業者更浮躁了,我只希望做的比說的多。”

5“什麼行銷也沒做,照樣賺錢”

為什麼不像很多知名的餐飲創業品牌一樣,大肆地做互聯網行銷,王令凱有自己的想法。

“很多人說我太保守太傻了,不炒作就不能一夜出名,不能一夜出名就不能賺錢。不否認這一點。但是我不要一夜出名,我也不要米有沙拉一夜出名。就像男人,我喜歡成熟有內涵的老男人,不喜歡小鮮肉。對於我一手創立的品牌,我同樣希望他可以以一種成熟的面貌,被人認可,而不是稚氣未脫。”

王令凱認為炒作行銷這是一種聰明的短期賺錢手段,但絕不是聰明的長期做事業方法。

但是她沒有。

這恐怕是我們在這一年來接觸的年輕創業者中最為踏實、也最為淡定的一個了。

忙起來時,王令凱也是個親力親為的女漢子

而她本身,卻是最擁有可以不踏實可以浮誇的資本的人了。

還沒輪到我們把內心的讚歎表達出來,王令凱又笑了。

“何況誰說不一夜出名就不賺錢?我們什麼行銷也沒做,不照樣賺錢麼!可能沒有一夜爆紅賺得多,但絕對比他們持久。”

沒有做任何付費的宣傳,完全依靠自身的影響力、優質的產品和服務在開店的第一個月就實現了驚人的盈利,在不到半年的時間內,已經開到了三家店,還開進了上海最好的商場之一—K11。

“我不反對行銷,這本來是個中性詞,只不過已經被創業者們鬧騰的快要跟貶義詞炒作劃上等號。

但是我覺得行銷必須等到自身功夫過硬。我非常不認同那些什麼都還沒扎實還沒開業呢就咋咋呼呼靠故事來博眼球的行銷方式。

8個罎子8個蓋兒是保守,8個罎子6個蓋兒是行銷,8個罎子沒有蓋兒,那叫忽悠!”

“半年前,我就2個蓋子吧!但我現在,起碼有6個蓋子!”

6“別買我的賬,買我的產品,我做的事的賬”

“哈哈” 坐在對面的王令凱爽朗的笑了。笑罷一臉真誠說,“很多人覺得那是篇軟文,但其實不是。如果是軟文,我就不會寫的那麼不具有煽動性了。那純粹是篇記錄。吸引了很多人來,是我始料未及的。但是那並沒有讓我覺得有任何成就感。我認為,這是在買我個人的賬。出於對我的愛,對我的信任,對我的支持。我要的不是這種買單。”

米有沙拉僅靠口碑就吸引了很多慕名而來的粉絲

“剛開始,我們店在上海的影響力僅僅在陸家嘴這一小片。當我9月份有一天去離我店很遠的區跟朋友吃飯的路上,我看到好幾個人拿著我們Meal Salad的袋子過馬路時,我意識到,米有沙拉已經不再是一家小店了,他已經走的更遠,影響的更大。這件事讓我很欣慰。”

她眼睛越來越亮。

“讓我更自豪的是另一件事。過年前去上海的親戚家,赫然發現比我大接近15歲的堂哥家放著Meal Salad的外賣單和我們的沙拉碗。我說哥你們這麼支持我生意?他們卻驚詫地問我“這是你的店?”

“是的,他們不知道這家店是我開的。這是最讓我欣慰的。這才是真正的買單。這年頭,你買我面子,我還你人情,這樣的互相買帳,毫無任何成就感。買我的產品的賬,買我所做的事的賬,比買我的賬,更讓人開心。“

 “我不需要讓別人記住我,記住米有沙拉,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