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八拜之交情歸何處?易縣古城八拜樓!

說起朋友結義,腦中就會出現“八拜之交”、“金石之交”、“金蘭之好”、“義結金蘭”、“拜把子”等叫法。

燕都古城八拜樓

燕都古城八拜樓就是以八拜之交中羊角哀與左伯桃的生死之交為故事線索,

以明清建築風格打造,樓高約35米,面積約2200平米,共八層。八拜樓是燕都古城標誌性建築之一,目前規劃有燕文化體驗館與民俗館。

八拜之交

八拜之交是舊時中國社會交際習俗。原表示世代有交情的兩家弟子拜見雙方長輩時的禮節,舊時也稱異姓結拜的兄弟姐妹。

那八拜之交到底指那八拜?

管鮑之交

出自西漢·司馬遷《史記·管仲傳》:“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鮑子也。”

管仲和鮑叔牙同在齊國且是一對好哥們,管仲家貧,叔牙富足。但管仲在群眾中的口碑不太好,總受人非議詬病,原因有三:

第一,管仲和叔牙一起經商,

叔牙投資。盈利後,分成管仲占大頭,叔牙不計較,但人們背地議論說,管仲貪財,不講友誼。

第二,管仲三次參加戰鬥,但三次都臨陣退縮躲在最後面。因此人們譏笑管仲貪生怕死,沒有勇敢犧牲的精神。

第三,管仲多次想為鮑叔牙辦些好事,不過都沒有辦成;反給鮑叔牙造成很多新困難,還不如不辦好。因此人們都認為管仲沒有辦事本領。

前二者叔牙都以管仲家有老母需要照顧為由來為其解釋,

後者則以事情之所以沒有辦成,只是由於機會沒有成熟來維護管仲。

最讓人為之感動的是,在政治上管仲和鮑叔牙分別輔佐公子糾和公子小白。齊國內亂後,管仲還想殺掉小白,沒成想到小白最後登上了國君之位。

按理說管仲和叔牙也該友盡了,但鮑叔牙在小白要封其為國相時卻稱自己才能不顧管仲,若要使齊國稱霸,必要用管仲為相。

結局就是管仲助齊稱霸。

正是這樣處處維護管仲的叔牙,讓管仲感歎道:“生我的是父母,瞭解我的人可是鮑叔牙呀!”後世大家在稱讚朋友之間有很好的友誼時,就會說他們是“管鮑之交”。

知音之交

故事出自《列子·湯問》。成語“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音樂優美。

春秋時,楚國俞伯精通音律,琴藝高超。但就算是再美妙不可言的音樂無人能聽懂,也是一人獨鳴,心中自是失落孤獨。

一夜,伯牙乘船遊覽。面對清風明月,彈起琴來,琴聲悠揚。只見一樵夫站在岸邊,在伯牙彈起讚美高山的曲調時,隨即道:“雄偉而莊重,好像高聳入雲的泰山一樣!”當他彈奏表現奔騰澎湃的波濤時,樵夫又說:“寬廣浩蕩,好像看見滾滾的流水,無邊的大海一般!”伯牙激動地說:知音!這樵夫就是鐘子期。後來子期早亡,俞伯牙知悉後,在鐘子期的墳前撫平生最後一支曲子,然後盡斷琴弦,終不復鼓琴。

這就是伯牙子期之間的高山流水遇知音。

刎頸之交

出自《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卒相與歡,為刎頸之交。”

戰國時,趙國宦者令纓賢的門客藺相如,因憑著智慧與勇氣,使得完璧歸趙,得到趙王的賞識,封為上大夫。後來,秦王與趙王在澠池相會,藺相如又憑三寸不爛之舌和對趙王的一片忠心使趙王免受屈辱,並安全回到趙國。趙王又封他為上卿,比廉頗將軍的官位還高。

一介武夫的廉頗認為自己是第一大功臣,對此封賞很是不服氣,就決心要好好羞辱相如。藺相如聽到這個消息,便處處回避與廉頗見面。到了上朝的日子,就稱病不出。有一次,藺相如有事出門遇到廉頗。廉頗就命令手下用各種辦法堵住藺相如的路,最後藺相如只好命令回府。廉頗就更得意了,到處宣揚這件事。

但藺相如之後解釋說:”懾于我和廉將軍一文一武保護著趙國,作為趙王的左膀右臂,我又怎能因私人的小小恩怨而不顧國家的江山社稷呢?”廉頗聽說後,非常慚愧,便袒胸露背背著荊條向藺相如請罪。從此,他們便成了同生死共患難的好朋友,齊心為國效力。

捨命之交

來自于“羊左”的典故。

戰國時有左伯桃與羊角哀兩人相識,結伴去楚國求見楚莊王,途中遇到了大雪天氣,而當時他們穿的衣服都很單薄,帶的糧食也不夠吃。左伯桃為了成全朋友,把衣服和糧食全部交給了羊角哀,自己則躲進空樹中自殺。後世於是將友誼深厚的知心朋友叫做“羊左”。

膠漆之交

陳重和雷義,是東漢年間豫章郡兩位品德高尚、捨己為人的君子。兩人為至交密友,當時人們稱頌道:“膠漆自謂堅,不如雷與陳。”事見《後漢書·獨行列傳》。後以“陳雷膠漆”比喻彼此友情極為深厚。

陳重年輕時與同郡雷義結為知交,兩人都是飽學之士。太守張雲聞陳重之名,嘉許他的德才品行,舉薦他為孝廉,但陳重想要把功名讓給雷義,張雲不批准。第二年,雷義也被選拔為孝廉,兩人一起到郡府就職。

雷義曾被舉薦為秀才,雷義也要把這功名讓給陳重,刺史不批准。雷義就假裝發狂,披頭散髮在街上替陳重奔走呼籲,而不去應命就職。因此遍鄉里傳頌他們兩人的事蹟,說道:膠和漆自認為融為一體,堅不可摧,還不如陳重與雷義,榮辱與共,生死相依。

後來三府同時徵召兩人,雷義被任命為灌謁太守,讓他持節督察諸郡國的風俗教化,他設席講學,太守令長各級官員來聽講的有70多人。他們二人肝膽相照;為官為民,政聲載道。

雞黍之交

出自《後漢書·獨行列傳》。

范式少年時在太學讀書,與汝南人張劭為友。二人讀書後,同歸鄉里。范式對張劭說:“我兩年後回來,那時我將要去府上拜見尊親,再看看令郎令嬡。”與此同時兩人還約定了拜見的日期。

光陰似箭,日月如梭,不覺間約定的日期將至。張劭把這件事稟告了母親,請母親準備飯食以迎接摯友的到來。母親說:“你們分別了兩年的時間,又相隔千里,你相信他還會按約定的時間來嗎?”

張劭說:“巨卿是守信的人,必定不會違背。”母親說:“要是果真如此,我要為你們釀酒。”到了約定的這一天,範式真得如期而至。他升堂拜飲,盡歡才散。

生死之交

不求同生,但求同死,有福同享,有難同當,一起打天下,義字為先——這就是著名的“桃園結義”。劉備、張飛和關羽三人在桃園結為生死之交。

忘年之交

忘年之交,指年輩不相當而結交為友。《後漢書·禰衡傳》:“衡始弱冠,而融年四十,遂與為交友。”,就是記載的孔融和禰衡兩個不同代人之間的忘年之交。

易縣燕都古城八拜樓實景圖

無邊的大海一般!”伯牙激動地說:知音!這樵夫就是鐘子期。後來子期早亡,俞伯牙知悉後,在鐘子期的墳前撫平生最後一支曲子,然後盡斷琴弦,終不復鼓琴。

這就是伯牙子期之間的高山流水遇知音。

刎頸之交

出自《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卒相與歡,為刎頸之交。”

戰國時,趙國宦者令纓賢的門客藺相如,因憑著智慧與勇氣,使得完璧歸趙,得到趙王的賞識,封為上大夫。後來,秦王與趙王在澠池相會,藺相如又憑三寸不爛之舌和對趙王的一片忠心使趙王免受屈辱,並安全回到趙國。趙王又封他為上卿,比廉頗將軍的官位還高。

一介武夫的廉頗認為自己是第一大功臣,對此封賞很是不服氣,就決心要好好羞辱相如。藺相如聽到這個消息,便處處回避與廉頗見面。到了上朝的日子,就稱病不出。有一次,藺相如有事出門遇到廉頗。廉頗就命令手下用各種辦法堵住藺相如的路,最後藺相如只好命令回府。廉頗就更得意了,到處宣揚這件事。

但藺相如之後解釋說:”懾于我和廉將軍一文一武保護著趙國,作為趙王的左膀右臂,我又怎能因私人的小小恩怨而不顧國家的江山社稷呢?”廉頗聽說後,非常慚愧,便袒胸露背背著荊條向藺相如請罪。從此,他們便成了同生死共患難的好朋友,齊心為國效力。

捨命之交

來自于“羊左”的典故。

戰國時有左伯桃與羊角哀兩人相識,結伴去楚國求見楚莊王,途中遇到了大雪天氣,而當時他們穿的衣服都很單薄,帶的糧食也不夠吃。左伯桃為了成全朋友,把衣服和糧食全部交給了羊角哀,自己則躲進空樹中自殺。後世於是將友誼深厚的知心朋友叫做“羊左”。

膠漆之交

陳重和雷義,是東漢年間豫章郡兩位品德高尚、捨己為人的君子。兩人為至交密友,當時人們稱頌道:“膠漆自謂堅,不如雷與陳。”事見《後漢書·獨行列傳》。後以“陳雷膠漆”比喻彼此友情極為深厚。

陳重年輕時與同郡雷義結為知交,兩人都是飽學之士。太守張雲聞陳重之名,嘉許他的德才品行,舉薦他為孝廉,但陳重想要把功名讓給雷義,張雲不批准。第二年,雷義也被選拔為孝廉,兩人一起到郡府就職。

雷義曾被舉薦為秀才,雷義也要把這功名讓給陳重,刺史不批准。雷義就假裝發狂,披頭散髮在街上替陳重奔走呼籲,而不去應命就職。因此遍鄉里傳頌他們兩人的事蹟,說道:膠和漆自認為融為一體,堅不可摧,還不如陳重與雷義,榮辱與共,生死相依。

後來三府同時徵召兩人,雷義被任命為灌謁太守,讓他持節督察諸郡國的風俗教化,他設席講學,太守令長各級官員來聽講的有70多人。他們二人肝膽相照;為官為民,政聲載道。

雞黍之交

出自《後漢書·獨行列傳》。

范式少年時在太學讀書,與汝南人張劭為友。二人讀書後,同歸鄉里。范式對張劭說:“我兩年後回來,那時我將要去府上拜見尊親,再看看令郎令嬡。”與此同時兩人還約定了拜見的日期。

光陰似箭,日月如梭,不覺間約定的日期將至。張劭把這件事稟告了母親,請母親準備飯食以迎接摯友的到來。母親說:“你們分別了兩年的時間,又相隔千里,你相信他還會按約定的時間來嗎?”

張劭說:“巨卿是守信的人,必定不會違背。”母親說:“要是果真如此,我要為你們釀酒。”到了約定的這一天,範式真得如期而至。他升堂拜飲,盡歡才散。

生死之交

不求同生,但求同死,有福同享,有難同當,一起打天下,義字為先——這就是著名的“桃園結義”。劉備、張飛和關羽三人在桃園結為生死之交。

忘年之交

忘年之交,指年輩不相當而結交為友。《後漢書·禰衡傳》:“衡始弱冠,而融年四十,遂與為交友。”,就是記載的孔融和禰衡兩個不同代人之間的忘年之交。

易縣燕都古城八拜樓實景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