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美國實體零售現關店潮,涉及辦公用品、百貨和電子產品

零售商們正在經歷一段艱難的時期。

據穆迪投資者服務公司表示,

自大蕭條以來,零售和服裝企業中,發行不良債權的企業數量再創新高,占總量的14%,並且未來五年內發行的不良債權將近40億美元。亞馬遜、沃爾瑪以及快時尚零售商Zara等企業,已經從根本上改變了消費者的購買方式。在美國,小型的購物商場正遭受著這一衝擊,多數美國零售商們都出現了存貨過剩的情況。

下面來看看,那些正遭受打擊的零售行業。

辦公用品

兩年前,受線上銷售和大型零售商影響,史泰博和Office Depot (ODP)這兩個不同國家的辦公用品供應商試圖合併,來解決持續下降的業績問題。但因反壟斷的原因,兩家公司沒有合併成功,隨後他們的銷量繼續下滑。史泰博公司報導,截止至1月28日,其公司銷售額比去年同期下降3%,達182億美元,遠低於財經分析預估的202.5億美元,雖然其股票每股收益是90美分,超過預估的88美分。上周,Office Depot (ODP)發佈稱,全年銷售額下滑6%,

達110億美金,低於預估的120.5億美金,而其股票每股收益和預期相當。

同時,兩家公司在上個季度都關閉了歐洲公司。

百貨商場

人流量減少也給百貨商店營運商帶來了巨大的衝擊。

J.C. Penney (JCP) 計畫關停130到140家經營不善的線下店面。據該公司首席財政官愛德華統計,這些關閉的店面占現有店面的13%,年銷售額占5%,稅息折舊及攤銷前利潤占2%(扣除利息、稅收、貶值、攤銷前)和淨收入為0%。多數這類店面分佈在偏遠的C或D級別的商場內。

近期,垂死的西爾斯宣佈,將在長期關停店鋪列表中,新加150家無法盈利的店面。這些店鋪的最新銷售額約12億美元,扣除成本,西爾斯損失了將近6000萬美元。

Foot Locker (FL)則是零售行業中為數不多的亮眼企業,但它也計畫在2017年關停100家商店。

高檔零售商Neiman Marcus按計劃開始了首次公開募股,據報導,該公司聘請了投資銀行對龐大的債務進行重組。

電子產品

Best Buy 憑藉著其穩定的電商業務和重新設計的店面,

在電子商品零售商受挫的浪潮中,逆轉局勢。

而在短短兩年內,RadioShack已經第二次申請破產。其母公司General Wireless Operations 公佈其資產僅有1億美元,而債務卻高達5億美元。

家電和電子商品零售商HHGregg經過一番鬥爭,終究還是申請了破產,並計畫出售公司。作為重組計畫的一部分,它將保留經營132家門店,關停其餘88家。亞馬遜的電子產品表現強勁,對這些企業造成了嚴重打擊。

(編譯/雨果網吳小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