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他是明朝之前唯一同時進入文廟和武廟的人,他的兩個後人鼎鼎大名

如果以同時進入文廟和武廟作為判定“文武雙全”的標準,那麼古代人物中符合標準的只有兩個人——西晉時的杜預和三國時的諸葛亮。杜預和諸葛亮都名列武廟七十二將。

唐太宗貞觀年間,
杜預進入文廟,配享孔子。明成祖永樂年間,諸葛亮也進了文廟,得到了在孔子身邊站隊的待遇。可以說,歷史上第一個真正“文武雙全”的名將就是——杜預。

杜預畫像

杜預出身京兆杜家,祖上是西漢御史大夫杜延年,祖父是杜畿,父親是杜恕。

杜延年在麒麟閣十一功臣中排名第七。到了杜預這一代,司馬氏掌權,杜預做了司馬懿的女婿,是司馬昭的妹夫,更是晉武帝司馬炎的姑父。

諸葛亮劇照

杜預不是那種只知提籠架鳥、飛鷹走狗的紈絝子弟。他從小博覽群書,對經濟、政治、曆法、法律、數學、史學和工程等學科都有研究。
當時的人曾給他起個“杜武庫”的綽號,稱讚他博學,是個通才,就像武器庫一樣,無所不有。

杜預畫像

杜預是個經學大家,“《左傳》狂人”,他寫的《春秋左氏經傳集解》三十卷,是《左傳》注解流傳至今最早的一種,被收入《十三經注疏》中。

杜預參與晉朝律法的修訂,承擔了《晉律》編纂的主要工作,不但首次把法律和規章區分開來,還進行了大量的司法解釋,後人稱讚《晉律》“實曰輕平,稱為簡易”。

諸葛亮劇照

杜預精通曆法天文,他發現當時通行的曆法存在偏差,他經過計算,糾正了其中的錯誤,

修訂出《二元乾度曆》,通行於世。

杜預畫像

杜預主持建造了一座富平津黃河大橋,世稱“河橋”,解決了洛陽的交通問題。而當年,杜預的爺爺杜畿就是在河橋附近的孟津修造龍船,在龍船試水時遇難的。

杜預曾經擔任度支尚書七年之久,期間提出過五十多項治國治軍的建議,

包括常平倉的興建、糧價調整、鹽運管理、邊防建置等等。

“欹器”是一種類似沙漏的計時器,因為它“虛則欹,中則正,滿則覆”的特徵,又被治國者當作警示物。西晉的時候,“欹器”早已失傳,杜預硬是憑藉古籍的記載把“欹器”給複製出來了。

杜預墓碑

咸寧四年(278年)春季,荊州前線的晉軍主帥羊祜突然病重,一直優柔寡斷的司馬炎有些後悔,想讓羊祜帶病出征,但羊祜很快去世了。臨終前,羊祜向司馬炎舉薦杜預接替自己,認為他完全可以擔此重任。當時,西晉和孫吳各有一個荊州,形成南北對峙的局面。戰爭一開始,杜預的首要任務是奪取孫吳的荊州。

十一月,司馬炎改任杜預為鎮南大將軍。受命之後,杜預南下襄陽,為即將開始的滅吳戰爭作戰前準備。

杜甫

太康元年(280年)正月,杜預命令他的軍隊包圍江陵。江陵城防堅固,易守難攻。杜預不想在這裡消耗時間和兵力,對它只是圍而不殲。在切斷了江陵和外部的聯繫之後,他立即調動一部分兵力向西進攻,奪取沿江的一些城池。

一個漆黑的夜晚,杜預派遣幾名得力的將領率領八百名精壯的士卒去偷襲江南的樂鄉。這支部隊在夜幕的掩護之下,神不知鬼不覺地渡過長江。他們按照主帥的計謀,一方面在山上到處點火,樹立旗幟,虛張聲勢;一方面分兵襲擊樂鄉附近的各個要害地區。這樣一來,把樂鄉城裡的吳軍都督孫歆嚇得坐臥不安,各處的吳軍也人心惶惶,不敢隨意行動。接著,杜預的這支人馬就埋伏在樂鄉城外,等待時機攻城。正巧,這時候有一支吳軍從江岸返回樂鄉;杜預的將士就喬裝打扮,混雜在吳軍的隊伍裡溜進城裡,活捉了吳軍都督孫歆。杜預設計巧取樂鄉,使部下將士十分欽佩。他們都說:“主帥用計謀打仗,真是以一當萬啊!”

杜甫《詠懷古跡五首》

在掃清江陵的週邊之後,杜預很快拿下江陵,佔據荊州。接著杜預揮師東進,配合其他地區各路晉軍攻打孫吳的都城建鄴。在向東進的同時,杜預還分兵南下,攻佔了交州、廣州地區,也就是現在廣西、廣東一帶。整個滅吳一役,杜預功勳卓著,共斬殺、俘虜孫吳都督、監軍一類的高級官吏十四人,牙門、郡守一類的中級官吏多達一百二十人。

春望詩意畫

杜預本人,幾乎沒有什麼武藝。《晉書》本傳講,他連騎馬都不會,射箭的技術也很糟糕。但每有軍事活動,朝廷都要召他參謀規劃。他知彼知己,善於同敵人鬥智。在滅吳戰爭中,吳人最恨杜預,主要是因為他善於用兵,常常給敵人以致命打擊。杜預有大脖子病,吳人就給狗脖子上戴個水瓢,看見長包的樹,寫上“杜預頸”,然後砍掉,藉以發洩對杜預的仇恨。

四川成都杜甫草堂

西晉滅吳、統一全國後,杜預因功受封當陽縣侯,增食邑至九千六百戶,其子杜耽也受封為亭侯,食邑千戶,更賜八千匹絹。

太康五年閏十二月(285年初),杜預被徵調到中央政府任司隸校尉,途中行至鄧縣,突然病故,終年六十三歲。

西元647年(貞觀二十一年),唐太宗詔令歷代先賢先儒二十二人配享孔子,其中就包括杜預。

杜牧

西元782年(建中三年),禮儀使顏真卿向唐德宗建議,追封古代名將六十四人,並為他們設廟享奠,當中包括“晉鎮南大將軍當陽侯杜預”。及至西元1123年(宣和五年),宋室依照唐代慣例,為古代名將設廟,七十二位名將中亦包括杜預。在北宋年間成書的《十七史百將傳》中,杜預亦位列其中。

杏花村紀念杜牧

杜預是明朝之前唯一一個同時進入文廟和武廟的歷史人物。杜預生有四子,分別是杜錫、杜躋、杜耽、杜尹。其中杜耽是盛唐著名詩人杜甫的先祖;杜尹是晚唐著名詩人杜牧的先祖。

杜預墓碑

咸寧四年(278年)春季,荊州前線的晉軍主帥羊祜突然病重,一直優柔寡斷的司馬炎有些後悔,想讓羊祜帶病出征,但羊祜很快去世了。臨終前,羊祜向司馬炎舉薦杜預接替自己,認為他完全可以擔此重任。當時,西晉和孫吳各有一個荊州,形成南北對峙的局面。戰爭一開始,杜預的首要任務是奪取孫吳的荊州。

十一月,司馬炎改任杜預為鎮南大將軍。受命之後,杜預南下襄陽,為即將開始的滅吳戰爭作戰前準備。

杜甫

太康元年(280年)正月,杜預命令他的軍隊包圍江陵。江陵城防堅固,易守難攻。杜預不想在這裡消耗時間和兵力,對它只是圍而不殲。在切斷了江陵和外部的聯繫之後,他立即調動一部分兵力向西進攻,奪取沿江的一些城池。

一個漆黑的夜晚,杜預派遣幾名得力的將領率領八百名精壯的士卒去偷襲江南的樂鄉。這支部隊在夜幕的掩護之下,神不知鬼不覺地渡過長江。他們按照主帥的計謀,一方面在山上到處點火,樹立旗幟,虛張聲勢;一方面分兵襲擊樂鄉附近的各個要害地區。這樣一來,把樂鄉城裡的吳軍都督孫歆嚇得坐臥不安,各處的吳軍也人心惶惶,不敢隨意行動。接著,杜預的這支人馬就埋伏在樂鄉城外,等待時機攻城。正巧,這時候有一支吳軍從江岸返回樂鄉;杜預的將士就喬裝打扮,混雜在吳軍的隊伍裡溜進城裡,活捉了吳軍都督孫歆。杜預設計巧取樂鄉,使部下將士十分欽佩。他們都說:“主帥用計謀打仗,真是以一當萬啊!”

杜甫《詠懷古跡五首》

在掃清江陵的週邊之後,杜預很快拿下江陵,佔據荊州。接著杜預揮師東進,配合其他地區各路晉軍攻打孫吳的都城建鄴。在向東進的同時,杜預還分兵南下,攻佔了交州、廣州地區,也就是現在廣西、廣東一帶。整個滅吳一役,杜預功勳卓著,共斬殺、俘虜孫吳都督、監軍一類的高級官吏十四人,牙門、郡守一類的中級官吏多達一百二十人。

春望詩意畫

杜預本人,幾乎沒有什麼武藝。《晉書》本傳講,他連騎馬都不會,射箭的技術也很糟糕。但每有軍事活動,朝廷都要召他參謀規劃。他知彼知己,善於同敵人鬥智。在滅吳戰爭中,吳人最恨杜預,主要是因為他善於用兵,常常給敵人以致命打擊。杜預有大脖子病,吳人就給狗脖子上戴個水瓢,看見長包的樹,寫上“杜預頸”,然後砍掉,藉以發洩對杜預的仇恨。

四川成都杜甫草堂

西晉滅吳、統一全國後,杜預因功受封當陽縣侯,增食邑至九千六百戶,其子杜耽也受封為亭侯,食邑千戶,更賜八千匹絹。

太康五年閏十二月(285年初),杜預被徵調到中央政府任司隸校尉,途中行至鄧縣,突然病故,終年六十三歲。

西元647年(貞觀二十一年),唐太宗詔令歷代先賢先儒二十二人配享孔子,其中就包括杜預。

杜牧

西元782年(建中三年),禮儀使顏真卿向唐德宗建議,追封古代名將六十四人,並為他們設廟享奠,當中包括“晉鎮南大將軍當陽侯杜預”。及至西元1123年(宣和五年),宋室依照唐代慣例,為古代名將設廟,七十二位名將中亦包括杜預。在北宋年間成書的《十七史百將傳》中,杜預亦位列其中。

杏花村紀念杜牧

杜預是明朝之前唯一一個同時進入文廟和武廟的歷史人物。杜預生有四子,分別是杜錫、杜躋、杜耽、杜尹。其中杜耽是盛唐著名詩人杜甫的先祖;杜尹是晚唐著名詩人杜牧的先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