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共用單車帶來了方便,卻暗藏健康隱患!

隨著大街上小黃車、小紅車等共用單車的大量湧現,越來越多的人選擇了騎車。騎車能強化心肺功能和提高耐力,促進新陳代謝和血液迴圈,延緩機體的衰老,故被稱為“黃金有氧運動”。

然而,不正確的騎車方法會導致膝關節疼痛,這是怎麼回事呢?騎車出現膝關節疼痛又該怎麼辦?

正確的騎行方法基本不會對膝關節造成損傷。大部分車友出現膝關節疼痛,絕大多數是由於騎行方法不正確導致膝關節損傷引起的。

臨床中,這種症狀現在非常普遍。有不少患者因為騎行出現膝關節疼痛,以至於無法蹬車,嚴重者甚至連樓梯都上不了。

損傷原因

車座太高或是太低

有些車友為了炫酷,為了騎車姿勢好看,儘量的把車座抬高;有些車友則為了騎行方便,把車座降的很低。

車座高度的調整在騎行中非常重要。車座調的太高,腳踏在6點方位時腿伸的太直,完全處於緊繃狀態,這樣會使膝關節的張力太大;而車座調的太矮,

當腳踏在12點方位時,膝關節太彎曲,這樣會使膝關節的壓力加大。這些情況都會造成膝關節損傷。建議車友們,要將車座調整到合適的高度,當腳踏踩到底時腿的伸曲角度應保持在170°左右(臨肢夾角)。

騎車的強度

有些車友自恃體力好,在騎行中尤其是爬坡時,為了比別人更快,使盡全力蹬車。殊不知用力過猛對膝關節傷害很大。臨床中,膝關節損傷嚴重的,

一般都是那些體力比較好,騎行時間比較久的人。

就像任何一個零件用久了都會有磨損,人體的器官也一樣。每天我們走路、騎車,都會對膝關節造成一定的磨損。

對於一般性磨損,我們在休息時或睡覺時,膝關節內部會分泌一種類似潤滑劑的液體,會自動修復膝關節。但是如果磨損的太嚴重,人體的自我修復能力跟不上磨損的速度,長久以往自然會出問題。

因此,騎車應量力而行,

循序漸進,避免長時間或者不間斷騎行,保證膝關節有充足的休息時間。

內八字或外八字騎行

很多騎行的朋友習慣于內八字或外八字騎行,這樣很容易造成膝關節內外側關節面受力不均勻,導致膝關節一側關節面過度磨損,引起一側關節軟骨變薄,最終導致膝關節疼痛,甚至畸形,形成“O”型腿或“K”型腿。

正確的騎行姿勢是:蹬踏動作完全保持在一個垂直的平面上,

儘量改掉內八字或者外八字的蹬踏姿勢。

膝關節受涼

在寒冷或下雨的天氣騎車時,一定要注意膝關節的防寒保暖。因為膝關節周圍的肌肉組織很少,非常容易受到風寒邪氣的侵襲,引起關節發炎,出現膝關節疼痛腫脹。

騎車時應儘量選擇路況平坦、空氣好的地方。嚴重的心臟病、高血壓、癲癇等患者以及孕婦都不適合騎車。

疼痛處理

騎行後引起的膝關節損失的主要症狀有:關節疼痛、腫脹,活動功能受限等。

當疼痛出現在膝關節前下方兩「膝眼」處,伴有局部飽滿腫脹,多是膝關節出現了滑膜炎症、關節積液;當疼痛出現在膝關節的兩側,局部按壓疼痛加重,則往往是側副韌帶的拉傷;如果疼痛出現在膝關節的後部(膕窩部),並且伴有小腿後側的酸痛,一般是小腿後側的肌肉拉傷。

上述症狀如果經過幾天休息後緩解,說明病情較輕;如果休息一周後仍不能緩解,甚至逐漸加重,則說明病情較重,應儘快到骨科門診治療。

疼痛處理

騎行後引起的膝關節損失的主要症狀有:關節疼痛、腫脹,活動功能受限等。

當疼痛出現在膝關節前下方兩「膝眼」處,伴有局部飽滿腫脹,多是膝關節出現了滑膜炎症、關節積液;當疼痛出現在膝關節的兩側,局部按壓疼痛加重,則往往是側副韌帶的拉傷;如果疼痛出現在膝關節的後部(膕窩部),並且伴有小腿後側的酸痛,一般是小腿後側的肌肉拉傷。

上述症狀如果經過幾天休息後緩解,說明病情較輕;如果休息一周後仍不能緩解,甚至逐漸加重,則說明病情較重,應儘快到骨科門診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