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中信集團原董事長孔丹:發掘和提升城市IP將為城市運營指明方向

本報記者 米方 北京報導

主題為“城市IP——面向未來的城市創新之路”的“2017中國城市運營論壇”,11月21至22日在京舉行,中信改革發展研究基金會理事長、中信集團原董事長孔丹在該論壇首先致辭時稱,

城市IP是一個新的概念,它是城市精神靈魂,是城市內涵的集中表達,是一個城市區別於其他城市的文化層面的東西。發掘城市IP,樹立城市IP,提升城市IP,有利於探索城市的活力、起源,提升城市的整體價值,為城市運營投資指明方向。

孔丹說,黨的十九大報告再次強調要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中信集團作為一家大型綜合性央企,本身肩負著踐行國家戰略的重要使命,

一直用市場化方式參與國家新型城鎮化建設。特別近些年來,中信依託自身優勢,落地操作了一系列市場運作的新型城鎮化項目,逐步探索出一種符合國家新型城鎮化戰略方向、積極市場運作導向的創新商業模式,即以五規合一為導向的模式取得顯著成效。

孔丹還表示,中信集團和中信改革發展研究會願與大家一道在國家新型城鎮化戰略的指引下,

不斷探索創新,進行城鎮化發展的模式和路徑,不斷豐富城市運營的商業模式和理論體系,為更好的推進城鎮化貢獻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中信集團作為中國改革開放的先鋒和視窗,在很多領域進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成效非常顯著。在2017年世界五百強企業排行榜中中信集團名列第172位,連續8年上榜。作為中信集團主管的非公共基金會,中信改革發展基金會于2014年成立。

孔丹說,成立這個基金會的目的就是“緊密圍繞黨和國家的重大決策部署,聚焦社會各領域重大問題,特別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道路和發展模式問題,開展深入、獨立、專題的研究。”

孔丹表示,中信改革發展基金會是目前國內唯一一家由央企興辦的新型智庫,“我們把中信基金會的宗旨概括為,堅持實事求是踐行中國道路,發展中國學派。也就是說我們將立足中國本土實踐,

從中國自己的需求和視野出發,以中國深厚的歷史和文化為基礎,推動實現思想創新、理論創新、話語創新,進而發展具有中國氣派、中國風格的中國學派。”

“中信基金會作為智庫的主攻方向是國有企業改革,國民經濟發展和國家戰略實施,即我們所謂的‘三國’,最大的特點是側重於實踐型、應用型研究,注重與實際的緊密聯繫。”孔丹說,成立3年來我們取得了一定的進展。今年9月中信基金會已經被納入國家高端智庫培訓單位,這對我們是一個很大的肯定,也堅定了我們繼續搞好實際性問題研究的信心和決心。

中共十八屆五中全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了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用的新發展理念。今年1月中信基金會聯合中國城鎮化促進會、中信PPP聯合體、華晟基金等50多家機構聯合發起成立了中國城市運營聯盟。這個聯盟就是以新發展理念為指引,對參與新型城鎮化實踐的各類市場主體搭建了完全專業化、產業化和市場化的資源分享大協同平臺,為的是更好的參與和推動城市運營全產業鏈投資的創新發展。

據介紹,本次論壇是在中信改革發展研究基金會、中國城市和小城鎮發展中心聯合指導下舉辦的。由中國城市運營聯盟、華夏城市運營研究院主辦,中信城市運營研究中心、華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承辦,並得到《經濟導刊》雜誌社和融資中國的支援。來自於國家部委、地方政府、產業園區、行業協會、投資機構、產業機構、城市運營商、協力廠商機構、媒體以及24個“一帶一路”國家和地區的46名在華學習政府官員共400余人參加了論壇。

今年9月中信基金會已經被納入國家高端智庫培訓單位,這對我們是一個很大的肯定,也堅定了我們繼續搞好實際性問題研究的信心和決心。

中共十八屆五中全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了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用的新發展理念。今年1月中信基金會聯合中國城鎮化促進會、中信PPP聯合體、華晟基金等50多家機構聯合發起成立了中國城市運營聯盟。這個聯盟就是以新發展理念為指引,對參與新型城鎮化實踐的各類市場主體搭建了完全專業化、產業化和市場化的資源分享大協同平臺,為的是更好的參與和推動城市運營全產業鏈投資的創新發展。

據介紹,本次論壇是在中信改革發展研究基金會、中國城市和小城鎮發展中心聯合指導下舉辦的。由中國城市運營聯盟、華夏城市運營研究院主辦,中信城市運營研究中心、華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承辦,並得到《經濟導刊》雜誌社和融資中國的支援。來自於國家部委、地方政府、產業園區、行業協會、投資機構、產業機構、城市運營商、協力廠商機構、媒體以及24個“一帶一路”國家和地區的46名在華學習政府官員共400余人參加了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