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最美好的中國—東盟旅遊年,最走心的東博會

600多年前的明朝時期,中國鄭和帶著絲綢、瓷器、農業技術和各種中國製造南下東盟,帶回了他們的香料、珍珠等,譜寫了一部古代國際貿易的經典故事。然而,貿易和旅遊從來都是一對親密的夥伴。

鄭和團隊的這一趟旅程,總有奇幻絢麗的東盟自然風光、迥異獨特的風土人情相伴隨。

如今,600多年過去了,中國人對東盟旅遊依然情有獨鍾。從最初的新馬泰之旅,到風靡全球的巴厘島浪漫之旅,再到探索神秘境地柬埔寨之旅,擁有獨特風情的東盟國家一直備受中國遊客青睞。

2017中國—東盟旅遊合作年的確立,更為中國和東盟的遊客互相往來提供了便捷的條件以及良好的氛圍,中國—東盟旅遊更加高☆禁☆潮不斷。

旅遊合作年開啟新征程

回眸過去,每一段開始,都意味著踏上新的旅途。

2016年9月,在老撾萬象舉行的第19次中國—東盟領導人會議上,雙方領導人共同將2017年確定為“中國—東盟旅遊合作年”,期待中國與東盟加強人文合作,促進雙方人員往來。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會議上提出,以教育和旅遊合作為優先方向,將人文交流合作打造成中國—東盟關係的新支柱。

旅遊合作年的確立,充分體現了雙方對旅遊合作的高度重視,為未來中國和東盟的旅遊合作指明了方向,描繪了嶄新的美好藍圖。

2017年3月16日,2017中國—東盟旅遊合作年開幕式在菲律賓馬尼拉隆重舉行。並規劃在旅遊合作年期間,

雙方舉辦“美麗中國—冰雪之旅”東南亞聯合推廣、大湄公河次區域旅遊工作組會議暨湄公河旅遊論壇、中國—東盟博覽會旅遊展等一系列旅遊交流活動。如今,當時的這些美好規劃已落實到具體的行動之中,並收穫了美好的成績,成為中國—東盟旅遊合作年的亮點。

放眼當下,每一段結束,其背後也都是一段新的開始。眨眼間,中國—東盟旅遊合作年接近尾聲,在這一年中,

在雙方的努力成果之上,中國—東盟旅遊合作之花更加絢爛。旅遊成了充實中國與東盟關係的重要內涵,為中國—東盟的關係發展奠定了更加堅實的民意和社會基礎。

旅遊合作持續升溫

旅遊是傳播文明、交流文化、增進友誼的橋樑,是人與人最直接、最自然的交流方式。隨著2017中國—東盟旅遊合作年的開啟,中國與東盟國家在旅遊方面交流合作不斷深化和擴展,“東盟旅遊熱”持續升溫。

泰國天燈節

目前,中國已經成為東盟第一大客源國。據廣之旅東南亞游中心總經理蔡敏愉介紹,在該社發佈的“2017年暑假出境遊十大熱門目的地”榜單中,東盟成員國泰國、新加坡、印尼三國位列其中,並占30%的比例。可見,旅遊年的舉辦大幅提升了中國遊客赴東盟旅遊意願。

為便利中國與東盟國家人員往來,東盟各國正在簡化中國遊客入境手續,為中國遊客開闢“綠色通道”。馬來西亞日前向中國遊客推出電子簽證和免簽證專案;柬埔寨政府也宣佈向中國遊客發放3年多次往返簽證;老撾、緬甸、汶萊等國也簡化了中國遊客簽證申請流程;菲律賓向符合條件的中國公民發放落地簽……

對於中國入境旅遊來說,東盟鄰居同樣重要。2016年,越南、馬來西亞、菲律賓、緬甸等國來華旅遊人數均超過百萬人次且均保持較快增長勢頭。越南來華旅遊人數達316.73萬人次,同比增長46.6%。毗鄰東盟的廣西每年超過300萬人次的入境遊客中,近一半來自東盟國家。

雙向旅遊熱,正是對中國—東盟旅遊合作年成果的最佳證明。

東博會為旅遊合作搭建更好平臺

談及中國—東盟合作,永遠離不開中國—東盟博覽會。為中國—東盟合作搭建全方位合作平臺的東博會一直在中國—東盟旅遊合作中發揮著重要力量。

從第2屆起,東博會專門設置“魅力之城”專題,集中展示各國獨具特色的旅遊資源和產業優勢,受到廣大與會者的高度追捧。每年會期,各國“魅力之城”展位,設計匠心獨運,其特色鮮明的民族風情表演、內容豐富的影像圖集、別具一格的特色展示,形成了人氣最旺的展區。

在“一帶一路”建設不斷推進的今天,旅遊,正成為中國與東盟國家“一帶一路”建設重要的支點。作為連接絲綢之路經濟帶與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平臺,第14屆東博會“共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旅遊助推區域經濟一體化”這個主題,便是對中國—東盟交流合作進一步深化的最好詮釋。第14屆東博會期間,還舉辦了首屆中國—東盟旅遊合作對接會,為雙方旅遊企業、機構提供交流合作的平臺。

2015年,為貫徹落實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關於共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倡議,中國與東盟雙方決定以中國—東盟建立對話關係25周年為契機,在東博會總體框架下舉辦旅遊專題展,進一步加強旅遊交流合作,促進“民心相通”。

目前,東博會旅遊展已經舉辦了三屆,每年旅遊展根據當年中國—東盟旅遊合作的形式設置主題,分別設置境外旅、國內旅遊,國際旅遊商品、廣西旅遊形象和旅遊消費等內容,務實推動了中國與包括東盟國家在內的全球各國和地區的旅遊合作,成為中國與東盟旅遊合作交流的國際性知名展會和面向世界的區域性旅遊合作平臺。

2017年10月,第三屆東博會旅遊展在桂林舉辦,旅遊展以“共創‘一帶一路’旅遊合作新篇章”,共設7大展館,吸引了6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參展商參展,在主展之外更加專業地推動中國—東盟旅遊合作取得顯著成效。

在東博會的積極帶動下,中國—東盟旅遊合作進展明顯。2016年,中國—東盟雙方人員往來突破3800萬人次,每週往返航班數超過2700個。2017年首季,中國依然是柬埔寨最大客源國。2017年7月,越南接待中國遊客量超過40萬人次,中國繼續成為越南最大的旅遊客源地。

為推動中國—東盟旅遊交流合作的層級不斷提升,更好地解決雙方合作發展帶來的問題,東博會還專門舉辦了雙邊、多邊旅遊合作的會議論壇和活動,從“10+3旅遊部長會議”,到雙邊旅遊合作協定,再到中國—東盟旅遊合作年,中國與東盟各國的旅遊合作機制日益完善,中國—東盟經濟一體化合作的路子也越走越寬。

曾經的“新馬泰”是中國旅遊發展史上的重要關鍵字,承載著無數旅遊人的美好回憶。如今伴隨中國—東盟旅遊合作年,我們有理由期待,中國與東盟旅遊合作的新篇章將繼續被書寫,“美麗中國”旅遊熱潮將持續被掀起,給我們留下更多回味和精彩。

泰國天燈節

目前,中國已經成為東盟第一大客源國。據廣之旅東南亞游中心總經理蔡敏愉介紹,在該社發佈的“2017年暑假出境遊十大熱門目的地”榜單中,東盟成員國泰國、新加坡、印尼三國位列其中,並占30%的比例。可見,旅遊年的舉辦大幅提升了中國遊客赴東盟旅遊意願。

為便利中國與東盟國家人員往來,東盟各國正在簡化中國遊客入境手續,為中國遊客開闢“綠色通道”。馬來西亞日前向中國遊客推出電子簽證和免簽證專案;柬埔寨政府也宣佈向中國遊客發放3年多次往返簽證;老撾、緬甸、汶萊等國也簡化了中國遊客簽證申請流程;菲律賓向符合條件的中國公民發放落地簽……

對於中國入境旅遊來說,東盟鄰居同樣重要。2016年,越南、馬來西亞、菲律賓、緬甸等國來華旅遊人數均超過百萬人次且均保持較快增長勢頭。越南來華旅遊人數達316.73萬人次,同比增長46.6%。毗鄰東盟的廣西每年超過300萬人次的入境遊客中,近一半來自東盟國家。

雙向旅遊熱,正是對中國—東盟旅遊合作年成果的最佳證明。

東博會為旅遊合作搭建更好平臺

談及中國—東盟合作,永遠離不開中國—東盟博覽會。為中國—東盟合作搭建全方位合作平臺的東博會一直在中國—東盟旅遊合作中發揮著重要力量。

從第2屆起,東博會專門設置“魅力之城”專題,集中展示各國獨具特色的旅遊資源和產業優勢,受到廣大與會者的高度追捧。每年會期,各國“魅力之城”展位,設計匠心獨運,其特色鮮明的民族風情表演、內容豐富的影像圖集、別具一格的特色展示,形成了人氣最旺的展區。

在“一帶一路”建設不斷推進的今天,旅遊,正成為中國與東盟國家“一帶一路”建設重要的支點。作為連接絲綢之路經濟帶與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平臺,第14屆東博會“共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旅遊助推區域經濟一體化”這個主題,便是對中國—東盟交流合作進一步深化的最好詮釋。第14屆東博會期間,還舉辦了首屆中國—東盟旅遊合作對接會,為雙方旅遊企業、機構提供交流合作的平臺。

2015年,為貫徹落實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關於共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倡議,中國與東盟雙方決定以中國—東盟建立對話關係25周年為契機,在東博會總體框架下舉辦旅遊專題展,進一步加強旅遊交流合作,促進“民心相通”。

目前,東博會旅遊展已經舉辦了三屆,每年旅遊展根據當年中國—東盟旅遊合作的形式設置主題,分別設置境外旅、國內旅遊,國際旅遊商品、廣西旅遊形象和旅遊消費等內容,務實推動了中國與包括東盟國家在內的全球各國和地區的旅遊合作,成為中國與東盟旅遊合作交流的國際性知名展會和面向世界的區域性旅遊合作平臺。

2017年10月,第三屆東博會旅遊展在桂林舉辦,旅遊展以“共創‘一帶一路’旅遊合作新篇章”,共設7大展館,吸引了6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參展商參展,在主展之外更加專業地推動中國—東盟旅遊合作取得顯著成效。

在東博會的積極帶動下,中國—東盟旅遊合作進展明顯。2016年,中國—東盟雙方人員往來突破3800萬人次,每週往返航班數超過2700個。2017年首季,中國依然是柬埔寨最大客源國。2017年7月,越南接待中國遊客量超過40萬人次,中國繼續成為越南最大的旅遊客源地。

為推動中國—東盟旅遊交流合作的層級不斷提升,更好地解決雙方合作發展帶來的問題,東博會還專門舉辦了雙邊、多邊旅遊合作的會議論壇和活動,從“10+3旅遊部長會議”,到雙邊旅遊合作協定,再到中國—東盟旅遊合作年,中國與東盟各國的旅遊合作機制日益完善,中國—東盟經濟一體化合作的路子也越走越寬。

曾經的“新馬泰”是中國旅遊發展史上的重要關鍵字,承載著無數旅遊人的美好回憶。如今伴隨中國—東盟旅遊合作年,我們有理由期待,中國與東盟旅遊合作的新篇章將繼續被書寫,“美麗中國”旅遊熱潮將持續被掀起,給我們留下更多回味和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