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女神節,致最美的她

又到了女性朋友們歡慶節日的日子了,絲路之禮先祝各位女神(不分年齡^_^)節日快樂,青春永駐,幸福滿滿~

也沒什麼更好的禮物送大家,唯有知識,與君共賞!

2017年3月8日 婦女節,星期三

國際勞動婦女節(International Working Women's Day,簡寫IWD),全稱“聯合國婦女權益和國際和平日”,是在每年的3月8日為慶祝婦女在經濟、政治和社會等領域做出的重要貢獻和取得的巨大成就而設立的節日。

從1909年3月8日,美國芝加哥婦女爭取"男女平等"遊行集會以來,19世紀至21世紀已走過了百餘年歷程。同時,也是為了紀念在1911年美國紐約三角內衣工廠火災中喪生的140多名女工。

在不同的地區,慶祝的重點有所不同。在一些地方,這個節日已經失去了政治意味,成為了簡單的男人表達對女性的愛的時刻。

也許在大家看來,婦女節只是放半天假期、商業促銷火爆的日子,但它的真實意義卻遠比這些來得貴重。在這個特殊的日子裡,讓我們用心感受一下那些為婦女權利奮鬥不息的歷史畫面。

西方節日起源

西方女權主義起源於法國資產階級革命和啟蒙運動以後,19世紀下半葉出現第一代,最初的訴求是婦女在受教育和立法上應當平等,在經濟上與男性平等。她們主要是從經濟方面訴求婦女的解放。

設立國際婦女節的想法是最先產生于20世紀初,1857年3月8日,美國紐約的制衣和紡織女工走上街頭,抗議惡劣的工作條件和低薪。這次抗議活動促成了兩年後的3月第一個工會組織的建立。

首次慶祝婦女節是在1909年2月28日,當時美國社會黨發表了一項宣言,號召在每年2月的最後一個星期日舉行紀念活動。這樣每年的慶祝活動一直持續到1913年。

▲克拉拉·蔡特金

1910年,社會主義國際在丹麥哥本哈根召開首屆國際婦女會議。

會上德國婦女運動領袖克拉拉·蔡特金(Clara Zetkin)倡議設定一天為國際婦女節,得到與會代表的積極回應。從此以後,“三八”婦女節就成為世界婦女爭取權利、爭取解放的節日。

中國婦女節史

1924年3月8日上午,中國第一個公開紀念“三八”國際婦女節活動在廣州舉行,廣州各界婦女2000多人參加。何香凝主持大會並發表演講,介紹了“三八”婦女節的由來及紀念它的意義,痛述了廣大婦女在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壓迫下所遭受的種種苦難,鼓勵婦女堅決地走“打倒封建主義,打倒帝國主義和婦女自求解放的道路。”

▲何香凝

此後,“三八”國際婦女節在中國各地、各婦女團體間迅速傳播,每年的慶祝活動不斷。“國際婦女節因而也成為廣大婦女教育、檢閱自己力量和加強團結的盛大節日。”1949年12月,中國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規定每年的3月8日為婦女節。

婦女節的創造和存在意義,就是為了見證婦女創造歷史的見證,為得到平等、公正、和平以及發展所做出的鬥爭。正是由於她們的不懈努力,才有了婦女權益,才有了婦女節這個紀念節日。

中國傳統女性節日

三八婦女節是一個讓全世界女性倍感自豪的節日,殊不知,中國古代的傳統節日,也有不少和女性有關的節日。

天穿節(農曆正月二十四)

女性人物:女媧

天穿節,其實就是女媧補天紀念日,因“女媧補天”的神話傳說而產生。此節日大概形成於漢代時期,一度是古代較隆重的節日,但在宋代以後漸漸流失了。這天,家家戶戶要把煎餅放在屋頂上,意思為膜拜“最高女神”補天的壯舉。如今該傳統節日在客家地區得以保存。

觀音會(農曆二月十九)

農曆二月十九,據說是觀音菩薩的生日。觀音是古代中國民間最普遍、最廣泛的信奉對象。這天,人們要吃齋食素。雖說菩薩無性別,但觀音的形象貌似中國古代仕女,因此,該節日註定與婦女的關係格外密切。古代婦女大多在觀音會上禱祝以求懷孕生子,已經生了孩子的,則來還願。

端午節(農曆五月初五)

女性人物:曹娥

端午節還有個稱呼叫作“女兒節”。這一說法的來源是,相傳是紀念古代孝女曹娥,此說出自東漢《曹娥碑》。曹娥是東漢時期浙江上虞人,父親溺于江中,數日不見屍體,當時孝女曹娥年僅14歲,晝夜沿江號哭。過了17天,即五月初五也投江。

七夕節(農曆七月初七)

女性人物:織女

源自“牛郎織女”的傳說,是中國傳統節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個節日,也是過去姑娘們最為重視的日子。織女是一個美麗聰明、心靈手巧的仙女,凡間的婦女便在這一天晚上向她乞求智慧和巧藝,也少不了向她求賜美滿姻緣,所以七月初七也被稱為乞巧節。

中秋節(農曆八月十五)

女性人物:嫦娥

大家熟知的中秋節,跟嫦娥脫不了“干係”。嫦娥是射日英雄後羿的妻子,偷服王母娘娘賞給後羿的仙藥而升天,落在月宮裡。後羿當晚仰望天空,發現月亮又圓又亮,這一天,正是農曆八月十五。

寒衣節(農曆十月初一)

女性人物:孟薑女

每年農曆十月初一,是古代“三大鬼節”之一,這一天,人們要焚燒五色紙,意思是為先人送去禦寒的衣物,寄託對故人的懷念之情。此典故和孟薑女有關。秦朝時,孟姜女的丈夫范喜良被抓去修長城,十月初一天氣變冷,孟薑女去給丈夫送棉衣,發現丈夫已經亡去,只得把棉衣燒了祭奠亡夫。

事實上,女性一直是中國傳統節日中必不可少的主角。不管從節日的起源,還是從節日活動的參與者來看,女性都佔據絕對的比例。她們或借節日三五成群地嬉戲遊玩,或於節日中寄託自己美好的心願,或借節日表達自己的賢情孝心,或於節日中盡現女性之嫻淑敏惠,形成了中國古代節日文化的一道美麗風景。

三八婦女節來臨,請送一份祝福給你身邊的每一個女性,媽媽、愛人、朋友,感謝她們的付出與關懷。

世間女子千萬種,願每個都有屬於自己的姿態。

1924年3月8日上午,中國第一個公開紀念“三八”國際婦女節活動在廣州舉行,廣州各界婦女2000多人參加。何香凝主持大會並發表演講,介紹了“三八”婦女節的由來及紀念它的意義,痛述了廣大婦女在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壓迫下所遭受的種種苦難,鼓勵婦女堅決地走“打倒封建主義,打倒帝國主義和婦女自求解放的道路。”

▲何香凝

此後,“三八”國際婦女節在中國各地、各婦女團體間迅速傳播,每年的慶祝活動不斷。“國際婦女節因而也成為廣大婦女教育、檢閱自己力量和加強團結的盛大節日。”1949年12月,中國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規定每年的3月8日為婦女節。

婦女節的創造和存在意義,就是為了見證婦女創造歷史的見證,為得到平等、公正、和平以及發展所做出的鬥爭。正是由於她們的不懈努力,才有了婦女權益,才有了婦女節這個紀念節日。

中國傳統女性節日

三八婦女節是一個讓全世界女性倍感自豪的節日,殊不知,中國古代的傳統節日,也有不少和女性有關的節日。

天穿節(農曆正月二十四)

女性人物:女媧

天穿節,其實就是女媧補天紀念日,因“女媧補天”的神話傳說而產生。此節日大概形成於漢代時期,一度是古代較隆重的節日,但在宋代以後漸漸流失了。這天,家家戶戶要把煎餅放在屋頂上,意思為膜拜“最高女神”補天的壯舉。如今該傳統節日在客家地區得以保存。

觀音會(農曆二月十九)

農曆二月十九,據說是觀音菩薩的生日。觀音是古代中國民間最普遍、最廣泛的信奉對象。這天,人們要吃齋食素。雖說菩薩無性別,但觀音的形象貌似中國古代仕女,因此,該節日註定與婦女的關係格外密切。古代婦女大多在觀音會上禱祝以求懷孕生子,已經生了孩子的,則來還願。

端午節(農曆五月初五)

女性人物:曹娥

端午節還有個稱呼叫作“女兒節”。這一說法的來源是,相傳是紀念古代孝女曹娥,此說出自東漢《曹娥碑》。曹娥是東漢時期浙江上虞人,父親溺于江中,數日不見屍體,當時孝女曹娥年僅14歲,晝夜沿江號哭。過了17天,即五月初五也投江。

七夕節(農曆七月初七)

女性人物:織女

源自“牛郎織女”的傳說,是中國傳統節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個節日,也是過去姑娘們最為重視的日子。織女是一個美麗聰明、心靈手巧的仙女,凡間的婦女便在這一天晚上向她乞求智慧和巧藝,也少不了向她求賜美滿姻緣,所以七月初七也被稱為乞巧節。

中秋節(農曆八月十五)

女性人物:嫦娥

大家熟知的中秋節,跟嫦娥脫不了“干係”。嫦娥是射日英雄後羿的妻子,偷服王母娘娘賞給後羿的仙藥而升天,落在月宮裡。後羿當晚仰望天空,發現月亮又圓又亮,這一天,正是農曆八月十五。

寒衣節(農曆十月初一)

女性人物:孟薑女

每年農曆十月初一,是古代“三大鬼節”之一,這一天,人們要焚燒五色紙,意思是為先人送去禦寒的衣物,寄託對故人的懷念之情。此典故和孟薑女有關。秦朝時,孟姜女的丈夫范喜良被抓去修長城,十月初一天氣變冷,孟薑女去給丈夫送棉衣,發現丈夫已經亡去,只得把棉衣燒了祭奠亡夫。

事實上,女性一直是中國傳統節日中必不可少的主角。不管從節日的起源,還是從節日活動的參與者來看,女性都佔據絕對的比例。她們或借節日三五成群地嬉戲遊玩,或於節日中寄託自己美好的心願,或借節日表達自己的賢情孝心,或於節日中盡現女性之嫻淑敏惠,形成了中國古代節日文化的一道美麗風景。

三八婦女節來臨,請送一份祝福給你身邊的每一個女性,媽媽、愛人、朋友,感謝她們的付出與關懷。

世間女子千萬種,願每個都有屬於自己的姿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