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史四滿:愛駡街的二嬸(小小說)

愛駡街的二嬸(小小說)

史四滿/文

二嬸看上去長相還不錯,皮膚白皙,長睫毛,眼睛像彎彎的月牙,鼻峰略略上翹,嘴唇薄而紅潤,人模人樣的。可脾氣怪的嚇人哩,凡遇到不順心的事兒,

不分青紅皂白,就火煸麻子似地站在村子裡最顯眼的地方怪聲怪氣地叫駡。一罵就沒完沒了,極為難聽的話,像刀子似地往人心上紮,誰聽了心裡也發毛哩。

這樣,村裡人最怕挨她的罵,慎之又慎。大人們特別叮嚀自家的孩子,出門玩耍時,千萬別拿二嬸家的東西,即使她家房前屋後的石子瓦塊也少去拿,她家的地邊也不能踩,娃子!石頭大了,彎著走哩。一旦你惹了二嬸,

就把不得了的事兒幹下了,不但咱家麻煩了,害的一個村裡人就不得安寧了。

自打二嬸愛駡街後,可也起作用呢!她家的東西幾乎沒缺過,包括她家放在大門外的東西也就沒人敢害。二嬸家大門外有兩棵柿子樹,每年柿子長到葉子落光了,只剩紅溜溜地柿子了,看起來很顯眼,燈籠似的掛滿了枝頭,凡看見的人都冒口水哩!但只是瞅瞅而己,一顆也沒人敢摘。

有一天,可怪了,她家的三隻正在下蛋的母雞猛然死了,二嬸下地回來,開門看見倒在院子裡軟溜溜的雞,臉氣得烏青的,一股風地走出大門,去了村子裡一高檯子上,雙手卡著腰,破鑼一樣的聲音開始謾駡:“誰給我家院裡投了藥,把我家的雞毒死了,挨千刀的,人不揣好心,

天不指好路,把你車輾馬踏的,把你五雷擊頭的,你不得好死。雞沒吃你家娃娃的肉,你給我毒死咋哩,你想?農人家,養一隻雞你說容易嗎?把你沒吃人五穀的,吃下豬食的,老娘告訴你,若不賠雞,我天天咒,非把你咒死不可,非把你……”

這麼難聽的話在村子的夾道上來下去接連罵了幾個早上,嗓子沙啞了,還不死心,就獨自琢磨起來了,琢磨來,琢磨去,把問題看在小三身上。

二嬸坐在門檻上,

雙手托腮,越想越明白,自言自語道:“對,就是他。前不久,我發現他家的小牛在我家的小麥地裡啃麥苗,他來追趕,麥子己起節了,遭踏了行嗎?”

人人都說我愛罵人,我愛罵人,看誰呢!見於他,我隨便罵了幾句,看在他沒爹沒娘的份上,我也沒有多罵,人是一山肉,誰也識不透,萬萬沒想到,小三是個沒心沒肺的人。說個實在話,平日裡遇個頭疼腦熱,只有我照看他,還有誰?沒想到你又害起我來,

你這個沒良心的雜種,要不是我,你光棍打定了,還能相上親嗎?好心沒有好報,很顯然,我罵過他,咽不下這口氣,報復咱。這一點沒含糊,你不仁不義,把我不當人,當軟柿子捏?有你娃吃的好果子呢!悔當初,實不該把你當好人對待,我瞎了眼,認錯人了,想跟我做對,想占我的便宜,根本沒門,我非把這口氣出了不可,說著,起身去了村裡的一家商店,買來了香紙蠟。

當晚,夜深人靜時,二嬸幽靈似地竄到小三家大門口,撲通一跪,劃著火柴,點著香,邊燒紙,邊口裡咒駡著,紙也燒完了,罵也停止了,然後磕了個頭,消失在夜色中……

第二天早上小三起床,一開門發現門前燒下一堆香紙灰,差點氣啞了,蹲在門口石檯子上,胳膊支在膝蓋上,雙手托著下巴,長籲短歎,半晌才吱聲了:“為人不做虧心事,半夜敲門心不驚。“二嬸!你太不瞭解我了?,儘管你咒,只要我王小三行的端,走的正,問心無愧,我什麼也不怕。”小三就沒當一回事,若無其事地進屋了,該幹啥就幹啥去了。

不多日子,鄉畜牧防疫站的王站長來到梨花村,到了楊村長家開門見山地說:“你們梨花村的人頭腦有毛病,前幾天派小李搞防疫,小李回站上給我說,他所包的一片,其它村的人和我們配合的很好,防疫搞的都很扎實,單單梨花村的人有點特殊,思想太固執了,他嘴皮子磨破了,不但不相信我們,反而有人說,畜牧站的人沒事幹,下鄉來混飯來了。你說這氣人不氣人,太難聽了。我們派人上門你們不理睬,如今雞死的死,病的病,才找我們給雞治病,亡羊補牢呢!”

儘管站長很生氣,但防疫要搞,就打發村長在喇叭裡給村民們告訴一下,凡養雞的戶和養畜的戶千萬別鎖門上地去,在家等著我們,就說,鄉防疫站的人來了……

村長很認真地把搞防疫的事兒,在廣播裡重複說了幾遍,並且嚴厲批評了上次不搞防疫,說風涼話的人,村長還說,雞死了,才知道搞防疫的重要了,上門不搞,反而又請人家,夠丟人的了,七七七、八八八說了一大陣子,才停了廣播領防疫人員深入農戶了。

二嬸聽了村長的廣播,大吃一驚,看起來很後悔,原來雞是得了瘟疫死的,你說這……話到嘴邊又咽了下去。

二嬸家的雞死,真相大白了,二嬸卻心裡不安起來,這回把小三冤枉得很了,並且三更半夜的做了對不起他的事兒,這叫人如何是好?這樣,二嬸見了小三有一種愧疚感,就是說不出口,沒辦法陪個不是,一直窩在心裡。

時問不長,二嬸家遭了難,丈夫開著三輪車去買化肥時,車跳檔翻車了,人摔成重傷。事故發生後,一個村的人幾乎都趕到事故地點,往醫院送人的送人,往回抬車的抬車。在這節骨眼上,二嬸就是沒見小三的人影兒,口裡沒說,心裡在說,小三,嬸子知道做了對不起你的事,你肯定很委屈,生嬸子的氣,可我沒臉給你說呢!廁所門前拾了個手巾一一一難開(揩)口啊!今天你沒來也好,要是你來在眾人面前七七八八地嘀咕那夜發生在你家門前的那事,我的臉往那兒擱?人家都會罵我是卑鄙的小人。我沒眼見梨花村的人了。

沒想到人送進醫院,小三氣喘吁吁地滿頭大汗跑到醫院。進了病房,先叫了一聲貴叔,接著很抱歉地對二嬸說:“嬸子!我昨天去了王村的姑姑家幫忙。今個吃罷乾糧回來,看到你家門前歪七扭八的三輪車,我忙向村裡人打聽,說貴叔的三輪車翻了,人住了醫院,治病還需花好多錢,我聽了心裡好著急,才來醫院的。”

“我想,你家既蓋房子,又買了三輪車,手頭緊,這2000塊錢你拿上給貴叔治病吧!”

“小三,這……這……”“嬸子!這啥呢?人非草木,焉能無情!我是個離爹娘早的人,你和貴叔照顧我多年,並且把我從困境中扶了起來,要不是你,我能成家,娶上媳婦,抱上孩子。如今還是單身,說不定打一輩子光棍呢!難道我沒一點人情味兒嗎?”說實話,你們的大恩大德我這輩子不忘,你們是我的再生父母啊!這錢你一定要收下。

二嬸接上錢,又一次想起她的所作所為,忽覺臉上火辣辣地燙燒,顯得十分懊悔,兩行熱淚順著她略帶皺紋的臉頰流了下來,然後“哇”地哭出聲了。

後來,梨花村再也聽不到二嬸駡街了,二嬸和村裡人的關係搞的很和睦。

本文作者 史四滿

作者簡介:

史四滿,甘肅省西和縣姜席鎮段村人,曾獲過(甘肅農民報)舉辦的“春雨杯”小說徵文大賽獎,西和縣首屆仇池藝術獎,多年來在省內外報刊雜誌上發表小說、散文、詩歌300多篇(首)。

當晚,夜深人靜時,二嬸幽靈似地竄到小三家大門口,撲通一跪,劃著火柴,點著香,邊燒紙,邊口裡咒駡著,紙也燒完了,罵也停止了,然後磕了個頭,消失在夜色中……

第二天早上小三起床,一開門發現門前燒下一堆香紙灰,差點氣啞了,蹲在門口石檯子上,胳膊支在膝蓋上,雙手托著下巴,長籲短歎,半晌才吱聲了:“為人不做虧心事,半夜敲門心不驚。“二嬸!你太不瞭解我了?,儘管你咒,只要我王小三行的端,走的正,問心無愧,我什麼也不怕。”小三就沒當一回事,若無其事地進屋了,該幹啥就幹啥去了。

不多日子,鄉畜牧防疫站的王站長來到梨花村,到了楊村長家開門見山地說:“你們梨花村的人頭腦有毛病,前幾天派小李搞防疫,小李回站上給我說,他所包的一片,其它村的人和我們配合的很好,防疫搞的都很扎實,單單梨花村的人有點特殊,思想太固執了,他嘴皮子磨破了,不但不相信我們,反而有人說,畜牧站的人沒事幹,下鄉來混飯來了。你說這氣人不氣人,太難聽了。我們派人上門你們不理睬,如今雞死的死,病的病,才找我們給雞治病,亡羊補牢呢!”

儘管站長很生氣,但防疫要搞,就打發村長在喇叭裡給村民們告訴一下,凡養雞的戶和養畜的戶千萬別鎖門上地去,在家等著我們,就說,鄉防疫站的人來了……

村長很認真地把搞防疫的事兒,在廣播裡重複說了幾遍,並且嚴厲批評了上次不搞防疫,說風涼話的人,村長還說,雞死了,才知道搞防疫的重要了,上門不搞,反而又請人家,夠丟人的了,七七七、八八八說了一大陣子,才停了廣播領防疫人員深入農戶了。

二嬸聽了村長的廣播,大吃一驚,看起來很後悔,原來雞是得了瘟疫死的,你說這……話到嘴邊又咽了下去。

二嬸家的雞死,真相大白了,二嬸卻心裡不安起來,這回把小三冤枉得很了,並且三更半夜的做了對不起他的事兒,這叫人如何是好?這樣,二嬸見了小三有一種愧疚感,就是說不出口,沒辦法陪個不是,一直窩在心裡。

時問不長,二嬸家遭了難,丈夫開著三輪車去買化肥時,車跳檔翻車了,人摔成重傷。事故發生後,一個村的人幾乎都趕到事故地點,往醫院送人的送人,往回抬車的抬車。在這節骨眼上,二嬸就是沒見小三的人影兒,口裡沒說,心裡在說,小三,嬸子知道做了對不起你的事,你肯定很委屈,生嬸子的氣,可我沒臉給你說呢!廁所門前拾了個手巾一一一難開(揩)口啊!今天你沒來也好,要是你來在眾人面前七七八八地嘀咕那夜發生在你家門前的那事,我的臉往那兒擱?人家都會罵我是卑鄙的小人。我沒眼見梨花村的人了。

沒想到人送進醫院,小三氣喘吁吁地滿頭大汗跑到醫院。進了病房,先叫了一聲貴叔,接著很抱歉地對二嬸說:“嬸子!我昨天去了王村的姑姑家幫忙。今個吃罷乾糧回來,看到你家門前歪七扭八的三輪車,我忙向村裡人打聽,說貴叔的三輪車翻了,人住了醫院,治病還需花好多錢,我聽了心裡好著急,才來醫院的。”

“我想,你家既蓋房子,又買了三輪車,手頭緊,這2000塊錢你拿上給貴叔治病吧!”

“小三,這……這……”“嬸子!這啥呢?人非草木,焉能無情!我是個離爹娘早的人,你和貴叔照顧我多年,並且把我從困境中扶了起來,要不是你,我能成家,娶上媳婦,抱上孩子。如今還是單身,說不定打一輩子光棍呢!難道我沒一點人情味兒嗎?”說實話,你們的大恩大德我這輩子不忘,你們是我的再生父母啊!這錢你一定要收下。

二嬸接上錢,又一次想起她的所作所為,忽覺臉上火辣辣地燙燒,顯得十分懊悔,兩行熱淚順著她略帶皺紋的臉頰流了下來,然後“哇”地哭出聲了。

後來,梨花村再也聽不到二嬸駡街了,二嬸和村裡人的關係搞的很和睦。

本文作者 史四滿

作者簡介:

史四滿,甘肅省西和縣姜席鎮段村人,曾獲過(甘肅農民報)舉辦的“春雨杯”小說徵文大賽獎,西和縣首屆仇池藝術獎,多年來在省內外報刊雜誌上發表小說、散文、詩歌300多篇(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