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共用經濟持續火爆 預計年底交易規模將達4.5萬億元

繼“互聯網+”“直播”之後,“共用經濟”成資本市場的新寵,

巨大的市場為共用經濟博得大量關注,引創業者紛紛入局。近日,國家發改委在新聞發佈會上預測,到今年年底,我國共用經濟的交易規模將達到4.5萬億元。

中國的共用經濟有多火爆?從馬路邊密密麻麻停放的各色共用單車便可管窺一斑。《中國互聯網路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17年6月,共用單車使用者規模已達到1.06億。按用戶平均超過百元押金估算,整個共用單車行業的押金總數或已超過100億元。

但伴隨著悟空單車、3Vbike、小藍單車的接連倒閉,共用單車市場逐漸遇冷。除了摩拜、ofo提前通過多輪融資保存了過冬的“糧食”外,其餘還有幾十家處於中尾部的共用單車想必也是膽戰心驚。

共用單車模式的爆紅,一度催生了各種共用模式的玩家,比如共用雨傘、共用籃球、共用KTV、共用洗衣機、共用輪椅等,借著“共用”的名義,行著租賃的事。

共用經濟在經歷高速增長、發展出五花八門的形式後,

部分企業也遇到了發展瓶頸,共用經濟面臨著越來越大的爭議。

先是11月初,美團結束旗下“共用充電寶”試點項目,隨後,小藍單車、洗衣平臺多洗等就因資金斷裂而倒閉,鬧出押金無法退還、團隊解散、消費者投訴無門等負面新聞,這些消息都折射出共用經濟發展過程中的一些問題。

針對以上的問題,近日發改委表示,未來促進共用經濟發展,

將堅持發展和規範並重的思路。按照鼓勵創新、包容審慎的原則,加快建設政府、平臺企業、行業協會等多方參與的共用經濟協同治理機制。進一步取消和放寬資源提供者市場准入條件限制,加強對平臺企業壟斷行為的監管和規範,引導共用經濟健康有序發展。

發改委新聞發言人孟瑋孟瑋介紹,未來將進一步促進共用經濟與工業製造、農業生產的深度融合,在生產能力、科研儀器、現代供應鏈等重點領域,

支援骨幹企業和重點科研機構建設升級一批共用經濟的示範平臺,推進物聯網、雲計算等與生產製造融合發展。

發改委表示,未來幾年共用經濟將繼續保持年均40%左右的高速增長,預測到今年年底,我國共用經濟的交易規模將達到4.5萬億元。未來要進一步支持和引導共用經濟健康快速發展,在共用經濟領域培育形成更多的新增長點,

形成更多新動能。

(綜合自:TechWeb、通信資訊報、經濟參考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