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十萬個為什麼」你每天都在說的“品質”到底是怎麼來的?

我們買東西最看重的

就是這件東西的品質問題了

服飾看材料做工的品質

食物要看保質期

......

品質滲透在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

那麼你知道品質的起源在哪裡

品質的鼻祖又是誰嗎

品質的萌芽

原始人

話說,還在原始人的時候,我們的祖先就學會利用工具(武器)來捕殺獵物。

但捕殺過程是很危險的,尤其是在面對那些兇猛的野獸的時候,常常造成人員的傷亡。

經過多次血淋淋的教訓後,我們的祖先開始反思造成捕殺危險的原因,總結下來無非以下三點:

敵人太兇殘——熊呀狼呀啥的猛獸太厲害

己方學藝不精——豬隊友、自己戰鬥力不強

武器不給力——刀不快,棒子不結實

我去,這是誰做的棒子呀,齒都掉了!坑爹呀!

敵人太兇殘,咱祖先沒辦法。

己方學藝不精,祖先們懶不願意鍛煉。

誰都別勸我,我不想動

剩下的只能從武器給力上下功夫了!

那麼,武器怎麼樣才能給力、哦不,持續給力呢?雖然那會兒我們的祖先還不知道啥是品質,

但卻知道要去製造品質好的武器!這就是品質意識的萌芽!

品質意識的發展

封建時期

同原始人一樣,封建時期,我們的祖先還是沒有將“品質”這個詞提出來,不過“品質”的意識卻在他們留下的著作中處處體現出來。

A第一部品質法

《禮記》詳細記載了周朝對食品交易的規定:“五穀不分,果實未熟,不粥於市。”

講得是那些五穀呀、果類呀,沒熟是不允許在市場上販賣的,

這可能是世界上第一部《食品品質法》了,從國家的層面頒佈法令保護顧客的要求。

B操作及檢驗指導書

《考工記》而是一版杠杠的標準化操作指導書,記錄了周朝關於各類器具製作標準及工藝規程。

還包含了不合格品的判定標準(檢驗指導書):“審曲面埶,

以飭五材,以辨民器。”

以汽車做比:看看一個零件(品質)好不好,要去看零件的直不直、彎不彎(尺寸),是啥材料做的(材質)。

C追溯性

不要以為現在社會才講究追溯性,這可是我們祖宗玩剩下的東西。

《禮記》中“月令”篇,提到早在先秦時期,要求:“物勒工名,以考其誠,工有不當,必行其罪,以究其情。”

講的就是在生產的產品上要刻上工匠或工廠的名字(物勒工名),如果檢驗人員發現品質不好就要處罰和治罪。這和現代的打點、貼條碼、刻時間鐘功能是一樣滴,目的是保證追溯。

現代的“刻字”

D測量工具/單位

秦始皇還幹了一件現在看起來都很牛叉的事情,統一度量衡,避免了混淆、扯皮事情的發生,為提高產品品質奠定了基礎。

就好比現在很多單位就很煩人,比如壓力單位,什麼巴呀、兆帕呀、毫米汞柱呀、標準大氣壓呀,看煩不煩死你!

秦始皇:朕還是一名出色的質保經理

圍觀群眾:樓上說的好呀,我頂呀~

在《唐律疏議·雜律門》中還規定:測量工具必須每年8月接受檢驗,只有經過檢驗並帶有檢驗印記的才能使用。

E先期控制

我們神醫扁鵲,更是將品質的思想發揮到了極致。

在《魏文王問扁鵲》裡,有這麼一段描述。

魏文王問醫扁鵲說∶你們家兄弟三人,都精於醫術,到底哪一位醫術最好呢?

扁鵲答說∶長兄最好,中兄次之,我最差。

文王吃驚地問∶你的名氣最大,為何長兄醫術最高呢?

扁鵲慚愧地說∶我扁鵲治病,是治病於病情嚴重之時。一般人都看到我在經脈上穿針管來放血、在皮膚上敷藥等大手術,所以以為我的醫術高明,名氣因此響遍全國。我中兄治病,是治病于病情初起之時。一般人以為他只能治輕微的小病,所以他的名氣只在本鄉里。而我長兄治病,是治病於病情發作之前。由於一般人不知道他事先能剷除病因,所以覺得他水準一般,但在醫學專家看來他水準最高。

能將品質事故在“病”情發作之前就消除掉,才是品質管制的最高水準。事後控制不如事中控制,事中控制不如事前控制。

百家爭鳴

資本主義時期

封建社會是以手工業為主。其產品的品質完全是由工匠本身的技術水準來決定。

檢驗也掌握在工匠自己手中。主要是依靠工匠的實際操作經驗,憑手摸、眼看等感官估計和簡單的度量衡器測量而定。

而改變這一切的是下面這位大哥——F.W.Taylor,泰勒。

這位大哥其實也是個苦命的娃。雖然出生于一個富有的律師家庭,也通過努力考上了哈佛大學法律系。當他以為自己即將邁上人生巔峰,迎娶白富美的時候,他輟學了!輟學了原因是眼疾。

律師當不成了,可人還是要生存的呀。於是這哥們到了水壓工廠當模具工和機工學徒。一干就是16年。

這16年裡,這哥們也是無聊的緊,心中的才華無處得以施展,於是就潛心研究起勞動時間和工作方法,一不小心就研究成了“科學管理的爸爸”(科學管理之父)。

除了生了科學管理這個娃,這哥們還在外面有個“品質管制”的私生子——將檢驗從生產中分離。

於是品質進入了新階段。

A品質檢驗階段

資本主義時期,由於企業規模的擴大以及企業內部分工的細化,泰勒提出把檢驗從生產中分離出來,成立獨立的檢驗部門。

按照規定的技術要求(而不是工匠自身的經驗),對已完成的產品進行品質檢驗,防止不合格品出廠。

但這個階段的檢驗方式也有其不足的地方:

不合格都已經生產出來了,屬於事後把關。

全數檢驗,成本增加,檢驗員壓力大。

破壞性檢驗,對於需要破壞性檢驗的專案,難以權衡是要去少破壞產品呢還是保證產品品質,比如軍火的檢測。

有不足就得改進提升呀,於是,一位戴眼鏡的、文質彬彬的大叔帶著他的控制圖出現了。這位大叔叫:W.A.Shewhart,休哈特。

B統計品質控制階段

羞大叔的貢獻在於將注意力從產品轉移到生產產品的過程上去了,強調進行工序控制,突出了品質的預防性控制與事後檢驗相結合的管理方式,品質也就進入了統計品質控制階段。

而羞大叔人命根子——控制圖,就是對生產過程的關鍵品質特性值進行測定、記錄、評估並監測過程是否處於控制狀態的一種圖形方法。

控制圖

後來,美國的道奇H.F.Dodge和羅米格H.G.Romig提出了抽樣檢驗法,解決了全數檢驗的難題。

C全面品質管制階段

再到後來,人們發現品質不僅是品質部門的事,光控制生產過程也是不夠的,於是,下面這位老帥哥,費根堡姆(美國人)提出了全面品質的概念。

需要強調的是,全面品質概念雖然是由美國人提的但卻是由日本人將這一概念真正發揚光大。

全面品質管制的核心思想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全員參與

顧客為關注焦點

系統的管理方法

持續改進

預防為主

這就是品質的發展史了

怎麼樣?漲姿勢了嗎

|聲明:陝西科普綜合整理於汽車零部件專業技術交流平臺、百度百科等平臺,我們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歡迎轉發分享,轉載請注明出處。

點擊左下方“閱讀原文”

查看近期更多熱文

這和現代的打點、貼條碼、刻時間鐘功能是一樣滴,目的是保證追溯。

現代的“刻字”

D測量工具/單位

秦始皇還幹了一件現在看起來都很牛叉的事情,統一度量衡,避免了混淆、扯皮事情的發生,為提高產品品質奠定了基礎。

就好比現在很多單位就很煩人,比如壓力單位,什麼巴呀、兆帕呀、毫米汞柱呀、標準大氣壓呀,看煩不煩死你!

秦始皇:朕還是一名出色的質保經理

圍觀群眾:樓上說的好呀,我頂呀~

在《唐律疏議·雜律門》中還規定:測量工具必須每年8月接受檢驗,只有經過檢驗並帶有檢驗印記的才能使用。

E先期控制

我們神醫扁鵲,更是將品質的思想發揮到了極致。

在《魏文王問扁鵲》裡,有這麼一段描述。

魏文王問醫扁鵲說∶你們家兄弟三人,都精於醫術,到底哪一位醫術最好呢?

扁鵲答說∶長兄最好,中兄次之,我最差。

文王吃驚地問∶你的名氣最大,為何長兄醫術最高呢?

扁鵲慚愧地說∶我扁鵲治病,是治病於病情嚴重之時。一般人都看到我在經脈上穿針管來放血、在皮膚上敷藥等大手術,所以以為我的醫術高明,名氣因此響遍全國。我中兄治病,是治病于病情初起之時。一般人以為他只能治輕微的小病,所以他的名氣只在本鄉里。而我長兄治病,是治病於病情發作之前。由於一般人不知道他事先能剷除病因,所以覺得他水準一般,但在醫學專家看來他水準最高。

能將品質事故在“病”情發作之前就消除掉,才是品質管制的最高水準。事後控制不如事中控制,事中控制不如事前控制。

百家爭鳴

資本主義時期

封建社會是以手工業為主。其產品的品質完全是由工匠本身的技術水準來決定。

檢驗也掌握在工匠自己手中。主要是依靠工匠的實際操作經驗,憑手摸、眼看等感官估計和簡單的度量衡器測量而定。

而改變這一切的是下面這位大哥——F.W.Taylor,泰勒。

這位大哥其實也是個苦命的娃。雖然出生于一個富有的律師家庭,也通過努力考上了哈佛大學法律系。當他以為自己即將邁上人生巔峰,迎娶白富美的時候,他輟學了!輟學了原因是眼疾。

律師當不成了,可人還是要生存的呀。於是這哥們到了水壓工廠當模具工和機工學徒。一干就是16年。

這16年裡,這哥們也是無聊的緊,心中的才華無處得以施展,於是就潛心研究起勞動時間和工作方法,一不小心就研究成了“科學管理的爸爸”(科學管理之父)。

除了生了科學管理這個娃,這哥們還在外面有個“品質管制”的私生子——將檢驗從生產中分離。

於是品質進入了新階段。

A品質檢驗階段

資本主義時期,由於企業規模的擴大以及企業內部分工的細化,泰勒提出把檢驗從生產中分離出來,成立獨立的檢驗部門。

按照規定的技術要求(而不是工匠自身的經驗),對已完成的產品進行品質檢驗,防止不合格品出廠。

但這個階段的檢驗方式也有其不足的地方:

不合格都已經生產出來了,屬於事後把關。

全數檢驗,成本增加,檢驗員壓力大。

破壞性檢驗,對於需要破壞性檢驗的專案,難以權衡是要去少破壞產品呢還是保證產品品質,比如軍火的檢測。

有不足就得改進提升呀,於是,一位戴眼鏡的、文質彬彬的大叔帶著他的控制圖出現了。這位大叔叫:W.A.Shewhart,休哈特。

B統計品質控制階段

羞大叔的貢獻在於將注意力從產品轉移到生產產品的過程上去了,強調進行工序控制,突出了品質的預防性控制與事後檢驗相結合的管理方式,品質也就進入了統計品質控制階段。

而羞大叔人命根子——控制圖,就是對生產過程的關鍵品質特性值進行測定、記錄、評估並監測過程是否處於控制狀態的一種圖形方法。

控制圖

後來,美國的道奇H.F.Dodge和羅米格H.G.Romig提出了抽樣檢驗法,解決了全數檢驗的難題。

C全面品質管制階段

再到後來,人們發現品質不僅是品質部門的事,光控制生產過程也是不夠的,於是,下面這位老帥哥,費根堡姆(美國人)提出了全面品質的概念。

需要強調的是,全面品質概念雖然是由美國人提的但卻是由日本人將這一概念真正發揚光大。

全面品質管制的核心思想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全員參與

顧客為關注焦點

系統的管理方法

持續改進

預防為主

這就是品質的發展史了

怎麼樣?漲姿勢了嗎

|聲明:陝西科普綜合整理於汽車零部件專業技術交流平臺、百度百科等平臺,我們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歡迎轉發分享,轉載請注明出處。

點擊左下方“閱讀原文”

查看近期更多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