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日本鬼子進村真實面目,有照片為證

抗日戰爭進入相持階段後,日軍對華北根據地進行了頻繁的掃蕩。

日軍對華北解放區的掃蕩最早是從晉察冀邊區開始的。1938年9月20日,日軍糾集5萬兵力,分八路圍攻北嶽區的五臺地區。

1939年發動春季大掃蕩,深入繁峙、淶源等地區。1939年9月發動秋季大掃蕩,採用"單刀直入"戰術,以獨立第8混成旅團,深入北嶽區的中心地區。

接著又集中2萬餘兵力,對北嶽區發動冬季大掃蕩。僅北嶽區的崞縣,從1938年9月到1939年6月,就有4萬群眾被殘殺。

在山東區,1939年至1940年,日軍千人以上兵力的掃蕩達25次,其中萬人以上的掃蕩兩次。1941年冬,日軍以5萬兵力掃蕩山東區中心的臨沂、留田,屠殺群眾3000多人,

燒毀房屋5000餘間。

抗日戰爭爆發後,日本向中國派遣了大量記者,當時日軍要求這些記者只能拍攝反映“中日親善”的照片,以此來美化日軍形象。

1941年7月10日,日軍華北方面軍司令官多田駿改任日本軍事參議官,岡村寧次接替其職。他到任後即提出深挖封鎖溝,高築封鎖牆,強化堡壘政策以及在大掃蕩中,實行燒光、殺光、搶光的三光政策。

如果這位無名戰士地下有知,會作何感想?

可能是想創造一個很子弟兵的場面,但是,拍攝被認為是失敗的,原因是老太太的表情“看不出歡喜”,而且後排有一個日本兵的表情不對勁。

典型的“皇軍好。皇軍不殺人,不放火,不搶糧食”,不過,照片沒有被採用,原因是“右側老太婆流露出驚慌表情,不自然”。

日軍背中國老人到安全區

典型的“皇軍好。皇軍不殺人,不放火,不搶糧食”,不過,照片沒有被採用,原因是“右側老太婆流露出驚慌表情,不自然”。

日軍背中國老人到安全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