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臥虎藏龍新兵連,洋溢青春之彩的“兩葉一花”,為你帶來三種不一樣的“迷彩夢”

編者寄語

11月22日,小雪節氣。

報社約稿,點題為“非典型新兵”,要求為“非報導型軟文”。遂驅車來到總隊訓練基地、直屬支隊。要來花名冊,閉目抽點。於是,三名新同志坐到面前,“兩葉一花”,

或拘謹、或豪邁,但臉上無一例外的洋溢著青春之彩。那笑眸,讓記者看到了21年前的自己······

連夜撰寫,不添雜任何渲染,只是一個真實記錄的過程。至淩晨3時,稿成。上班後,再做梳理,竟有感動。因為,驀地發現,我軍的歷史就是在這一茬茬新老交替中傳承著、堅守著、書寫著。一代軍人有一代軍人的樣子。他們和她,代表著新一代革命軍人的形象,新一代軍歌正由他們來唱響,歌聲嘹亮!

靳一諾與父相約,千金一諾

1997年出生的靳一諾,小眼睛,微胖。入伍前,已在廣西外國語學院讀大二,學習東南亞語。問及為何投筆從戎,竟答:“不適應過於寬鬆的大學生活。”記者愕然——豈有嫌管得松的道理?但聽她娓娓道來後,謎團瞬間解開。

一諾的父親是個“老武警”,對其從小就進行“軍事化管理”。也因此,她入伍後發現,部隊教的軍歌自己全都會唱,不論是老歌《團結就是力量》還是新歌《強軍戰歌》,都是張嘴就來。

父親留給她的印象就是一個字:“忙。”老靳原來在武警山東總隊醫院工作,黑白連軸轉,常常是一諾還在睡夢中時就已上班,

到了孩子睡著了才回家。“媽媽對我講,我幼兒時他幾乎沒抱過我。”一諾笑著說,“從未參加過我的家長會、更沒接送過我。弄得同學們都議論我是個沒有爸爸的孩子。”

後來,老靳轉業到派出所工作,更忙了。但也忙出了名堂——2012年,他被表彰為“全國優秀人民警察”。

這是公安系統的最高榮譽。老靳一心想讓孩子當兵,幫他完成自己未繼的軍人夢。可是妻子不同意,則是想讓外語極棒的女兒讀大學、當白領。今年暑假,一諾回家時,老靳拿出自己厚厚一摞立功證書給女兒展示,“大學可以以後接著讀,而從軍報國的機會只有這一次,再不參軍你就該超齡了。說實話,真的沒穿夠那身橄欖綠啊,就想讓你接過我的鋼槍,
再替爸爸給祖國站上幾年崗。”肺腑之言說得女兒淚水漣漣,背著媽媽到武裝部報上了名······

老靳樂了,妻子怒了。但這場“硝煙味極濃的戰爭”最終還是以靳一諾光榮入伍而告終。

“到部隊後,我才真正理解了爸爸為什麼會如此珍視這身軍裝。軍人二字,代表的是忠誠、是勇敢、是付出。而這一切,是在大學裡學不到的。”一諾告訴記者,入伍兩個多月裡,自己已真正完成了從嬌柔女孩到合格軍人的華麗轉身。

“靳一諾在昨天的夜間射擊中5發全中,白天的射擊也打了46環!”一諾的班長闞時超凡接過她的話。“平時在班裡,她總是照顧那些年齡比她小的同志。每次訓練結束,她都會細心地幫大家按摩放鬆。”

班長的表揚讓一諾略顯羞澀,輕輕地笑了。

闞班長說,靳一諾每週都會給自己制定一個小目標,完成一個銷項一個,從點滴中尋找進步。

“因為,我跟爸爸有個約定——要以他為目標來追趕,把他在部隊取得過的榮譽,爭取再全部來上一遍!”說這話時,一諾目光堅定,眼睛裡寫滿憧憬······

李旭傑三代軍人,血脈相承

三千米考核,11分46秒。記者以為自己聽錯了——要知道,按照訓練大綱,新同志的考核標準為“15分內即為優秀”。

“這不是我的最好成績,高中時,我曾跑進過10分半呢!部隊伙食太好了,兩個月裡我足足胖了十斤。等我減肥成功後,一定還能恢復到以前的成績!”眼前的這個陽光男孩超級愛笑,每說一句話還都伴有手勢。

1998年出生的李旭傑是西安人,今年高考時第一志願報的就是軍校,卻以幾分之差與軍人夢失之交臂。於是,他毅然決然地再次報名——不能當軍官,就先從一名好兵做起。

記者問起他為什麼如此喜歡部隊。他吐出了倆字:“傳承!”

旭傑的爺爺是一名老兵,先後參加過解放戰爭、抗美援朝戰爭,軍功滿滿。父親曾是一名邊防軍人,在白山黑水的邊境線上幹了十多年。受家庭環境的薰陶,他從小就立志從軍。爸爸告訴他,想當兵必須得有個好身體。於是,他主動給自己加壓,練體能、練長跑。初中、高中都是學校田徑隊和籃球隊的主力。

到了部隊後,優勢顯現出來了。第一次跑步就震住了全體戰友,現在整個新訓隊都知道有個“飛毛腿”,跑得比老兵還要快。

“李旭傑最大的優點是愛幫助人。”班長楊印然告訴記者,“每次考核時,他都不惜體力、不計得失地幫著班裡跑得慢的同志。一個人在操場上來回地奔來跑去,拉著、推著那些同年兵。到最後,他的個人成績下去了,但我們五班的整體成績上來了!”

李旭傑燦然一笑:“我爸說了,戰友戰友親如兄弟,我怎麼能看著自己的兄弟掉隊呢?”

楊班長說:“旭傑訓練特別刻苦。前不久,在一次投擲防爆彈時拉傷了手腕,卻仍在堅持訓練。這不,他已經連續四個禮拜當選‘每週之星’了!”

“想想爺爺和父親那一輩軍人吃過的苦、遭過的罪,我這點傷真的不算什麼。再說了,現在部隊對我們新兵簡直太好了,我再不努力都說不過去啦!”旭傑再次露出了那副招牌式的笑容。

徐志豪學習張楠,當個好兵

“學習了張楠烈士事蹟後,我深受感動和鼓舞。我強烈要求接過張楠班長的槍,再戰索馬里!請上級批准我的請求······”這是直屬支隊新兵徐志豪,在觀看了“時代楷模”張楠的電視記錄片後寫給新訓大隊黨委的請戰書。

徐志豪是我的三個採訪對象中年齡最小的,1999年7月出生,差幾個月就是“零零後”了。他來自“華夏第一城”——湖北襄陽。那裡自古就是兵家必爭之地,烽火連天。在楚漢文化的薰陶下,當地人尊重英雄,崇尚英雄。志豪自小喜歡舞槍弄棒,參軍入伍是自己最大的心願。《士兵突擊》《我是特種兵》等劇碼的內容爛熟於心,甚至能背下大段的臺詞。今年聽說武警部隊到襄陽市來接兵,徐志豪是第一個到當地武裝部報的名。

新訓大隊教導員馮花彬告訴記者:“志豪這個同志有血性,訓練很刻苦,有股子衝勁。而他的母親得知這個事兒可是著實嚇了一跳,還專門給我打來電話詢問什麼時候出發。我跟她解釋了半天,才明白成為一名優秀的使館警衛戰士是需要刻苦磨練的,並不是寫了請戰書就能去。”

志豪憨憨一笑:“後來才知道自己的想法有多幼稚,但我已給自己重新樹立了目標。那就是,經過幾年的苦練,努力考到特勤中隊去······您不知道我有多崇拜張楠班長,他是真正的英雄。我想,當兵就得當他那樣的兵,做人就得做他那樣的人!”

馮花彬給記者看了一張徐志豪入伍前的照片,人顯得瘦瘦弱弱,白白淨淨。而此時坐在面前的小徐壯實多了,黝黑的臉膛上滿是剛毅。“有軍人的樣子了。現在小徐的成績在中隊名列前茅,這都是他通過刻苦訓練得來的。班裡的戰友在他的帶動下,你追我趕,軍事素質也都在噌噌地提高。”

徐志豪向記者攤開雙手,展示上面厚厚的繭子,說那是自己練單杠時磨出來的。“不疼是假的,可大家都在練啊。我生怕自己一個偷懶,就會被同年兵甩掉一大截。再說了,我總覺得張楠班長一直在默默地注視著我、在注視著我們每一名新同志,我們怎麼能不努力?”

“軍人是什麼?軍人是團火,點燃了愛戀,點燃了希望,映紅了偉大的祖國······”結束採訪時,樓道的廣播裡傳來了這首久違的歌曲。是啊,軍人到底是什麼?這在一千個人心目中可能有一千種解讀方式。但記者深深地知道,別的暫且不說,單是軍人的“榮耀”就需要用汗水、鮮血乃至生命來書寫、來鑄就。而在今天,這三名新同志不正是用行動進行了最美的詮釋嗎?

撰 稿:潘 明

代表的是忠誠、是勇敢、是付出。而這一切,是在大學裡學不到的。”一諾告訴記者,入伍兩個多月裡,自己已真正完成了從嬌柔女孩到合格軍人的華麗轉身。

“靳一諾在昨天的夜間射擊中5發全中,白天的射擊也打了46環!”一諾的班長闞時超凡接過她的話。“平時在班裡,她總是照顧那些年齡比她小的同志。每次訓練結束,她都會細心地幫大家按摩放鬆。”

班長的表揚讓一諾略顯羞澀,輕輕地笑了。

闞班長說,靳一諾每週都會給自己制定一個小目標,完成一個銷項一個,從點滴中尋找進步。

“因為,我跟爸爸有個約定——要以他為目標來追趕,把他在部隊取得過的榮譽,爭取再全部來上一遍!”說這話時,一諾目光堅定,眼睛裡寫滿憧憬······

李旭傑三代軍人,血脈相承

三千米考核,11分46秒。記者以為自己聽錯了——要知道,按照訓練大綱,新同志的考核標準為“15分內即為優秀”。

“這不是我的最好成績,高中時,我曾跑進過10分半呢!部隊伙食太好了,兩個月裡我足足胖了十斤。等我減肥成功後,一定還能恢復到以前的成績!”眼前的這個陽光男孩超級愛笑,每說一句話還都伴有手勢。

1998年出生的李旭傑是西安人,今年高考時第一志願報的就是軍校,卻以幾分之差與軍人夢失之交臂。於是,他毅然決然地再次報名——不能當軍官,就先從一名好兵做起。

記者問起他為什麼如此喜歡部隊。他吐出了倆字:“傳承!”

旭傑的爺爺是一名老兵,先後參加過解放戰爭、抗美援朝戰爭,軍功滿滿。父親曾是一名邊防軍人,在白山黑水的邊境線上幹了十多年。受家庭環境的薰陶,他從小就立志從軍。爸爸告訴他,想當兵必須得有個好身體。於是,他主動給自己加壓,練體能、練長跑。初中、高中都是學校田徑隊和籃球隊的主力。

到了部隊後,優勢顯現出來了。第一次跑步就震住了全體戰友,現在整個新訓隊都知道有個“飛毛腿”,跑得比老兵還要快。

“李旭傑最大的優點是愛幫助人。”班長楊印然告訴記者,“每次考核時,他都不惜體力、不計得失地幫著班裡跑得慢的同志。一個人在操場上來回地奔來跑去,拉著、推著那些同年兵。到最後,他的個人成績下去了,但我們五班的整體成績上來了!”

李旭傑燦然一笑:“我爸說了,戰友戰友親如兄弟,我怎麼能看著自己的兄弟掉隊呢?”

楊班長說:“旭傑訓練特別刻苦。前不久,在一次投擲防爆彈時拉傷了手腕,卻仍在堅持訓練。這不,他已經連續四個禮拜當選‘每週之星’了!”

“想想爺爺和父親那一輩軍人吃過的苦、遭過的罪,我這點傷真的不算什麼。再說了,現在部隊對我們新兵簡直太好了,我再不努力都說不過去啦!”旭傑再次露出了那副招牌式的笑容。

徐志豪學習張楠,當個好兵

“學習了張楠烈士事蹟後,我深受感動和鼓舞。我強烈要求接過張楠班長的槍,再戰索馬里!請上級批准我的請求······”這是直屬支隊新兵徐志豪,在觀看了“時代楷模”張楠的電視記錄片後寫給新訓大隊黨委的請戰書。

徐志豪是我的三個採訪對象中年齡最小的,1999年7月出生,差幾個月就是“零零後”了。他來自“華夏第一城”——湖北襄陽。那裡自古就是兵家必爭之地,烽火連天。在楚漢文化的薰陶下,當地人尊重英雄,崇尚英雄。志豪自小喜歡舞槍弄棒,參軍入伍是自己最大的心願。《士兵突擊》《我是特種兵》等劇碼的內容爛熟於心,甚至能背下大段的臺詞。今年聽說武警部隊到襄陽市來接兵,徐志豪是第一個到當地武裝部報的名。

新訓大隊教導員馮花彬告訴記者:“志豪這個同志有血性,訓練很刻苦,有股子衝勁。而他的母親得知這個事兒可是著實嚇了一跳,還專門給我打來電話詢問什麼時候出發。我跟她解釋了半天,才明白成為一名優秀的使館警衛戰士是需要刻苦磨練的,並不是寫了請戰書就能去。”

志豪憨憨一笑:“後來才知道自己的想法有多幼稚,但我已給自己重新樹立了目標。那就是,經過幾年的苦練,努力考到特勤中隊去······您不知道我有多崇拜張楠班長,他是真正的英雄。我想,當兵就得當他那樣的兵,做人就得做他那樣的人!”

馮花彬給記者看了一張徐志豪入伍前的照片,人顯得瘦瘦弱弱,白白淨淨。而此時坐在面前的小徐壯實多了,黝黑的臉膛上滿是剛毅。“有軍人的樣子了。現在小徐的成績在中隊名列前茅,這都是他通過刻苦訓練得來的。班裡的戰友在他的帶動下,你追我趕,軍事素質也都在噌噌地提高。”

徐志豪向記者攤開雙手,展示上面厚厚的繭子,說那是自己練單杠時磨出來的。“不疼是假的,可大家都在練啊。我生怕自己一個偷懶,就會被同年兵甩掉一大截。再說了,我總覺得張楠班長一直在默默地注視著我、在注視著我們每一名新同志,我們怎麼能不努力?”

“軍人是什麼?軍人是團火,點燃了愛戀,點燃了希望,映紅了偉大的祖國······”結束採訪時,樓道的廣播裡傳來了這首久違的歌曲。是啊,軍人到底是什麼?這在一千個人心目中可能有一千種解讀方式。但記者深深地知道,別的暫且不說,單是軍人的“榮耀”就需要用汗水、鮮血乃至生命來書寫、來鑄就。而在今天,這三名新同志不正是用行動進行了最美的詮釋嗎?

撰 稿:潘 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