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成長點滴│關於寶寶便秘,你瞭解多少?

寶寶拉不出、大人又束手無策,這可能是讓新手爸媽在餵養新生兒過程最為抓狂的事情之一。

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三醫院兒科副主任醫師譚小華介紹,新生兒便秘的原因有多種,

其中因為餵養不當引起便秘的占1%~2%;因為飲食結構不當引起的便秘約5%;比較常見的是因排便鍛煉不合理引起便秘。

“寶寶便秘,家長因為愛莫能助,通常都會很著急。”情急之下,很多家長會採用一些錯誤的方法來説明寶寶。

錯誤示範

1、用肥皂

寶寶便秘時,很多媽媽會用一種“土方子”來幫寶寶通便,那就是用肥皂。“但是,這種方法對寶寶的健康是有影響的。”因為肥皂中含有甘油、堿、芳香劑和漂白劑等,這些化工用品對寶寶健康有一定危害,而且這些成分也不利於寶寶肛門皮膚的保護。此外,經常用肥皂通便,

會讓寶寶腸壁神經應激性降低,寶寶自身對排便就不那麼敏感了。

2、用手摳

很多媽媽都很“偉大”,當寶寶便秘時,見到寶寶很痛苦,就直接用手摳。直接用手給寶寶摳大便不可取。一方面容易損傷寶寶的直腸黏膜,可能引起出血,另一方面用手摳是從外力解決問題,其實對寶寶從根本上解決便秘作用不大。

3、用藥物

“有些媽媽會用開塞露或瀉藥幫寶寶通便,有的甚至還通過灌腸來幫助寶寶。

”這是最不好的做法。寶寶的消化系統還未發育完全,服用這類藥物非常容易腹瀉。這種藥物也容易造成寶寶本身腸道排便能力的減弱,最終寶寶還是沒有學會自主排便。

那麼,寶寶便秘該怎麼緩解呢?一起來同幼小芽打響寶寶腸胃護理的攻堅戰吧~

首先你得先知道,寶寶為什麼會便秘?

人工餵養

相對於母乳餵養而言,人工餵養的寶寶之所以更容易出現便秘,是因為較之母乳,配方奶中的大分子牛奶蛋白更不容易吸收,而且嬰兒腸道正常的腸道菌群還未建立,消化酶分泌不足,腸道蠕動不規律,消化能力弱,對奶粉中的營養素容易產生消化不良。

餵養不當

第一,如果寶寶吃奶少或嘔吐多,

寶寶肚中無“貨”,會造成寶寶暫時性無大便;

第二,如果媽媽總是給寶寶餵養高蛋白和過於精細的食物,缺乏蔬果,導致寶寶的腸道蠕動過慢,寶寶也容易便秘;

第三,不少媽媽在給寶寶斷奶時過於急切,寶寶會出現無法適應、精神緊張,也會引起便秘。

排便習慣差

寶寶缺乏良好的排便習慣,同樣也容易引起便秘。寶寶也和大人一樣,定時排便是一種很好的習慣。

但是,我們在臨床中發現,很多家長都沒有注意到這一點,排便時間紊亂是不少便秘寶寶的通病。對於新生兒寶寶,家長同樣也可以定時對寶寶進行排便訓練。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寶寶就會形成排便的條件反射,養成良好的排便習慣。這樣,便秘的幾率就會下降許多。

疾病因素

還有一種情況要注意了,寶寶便秘,也可能是疾病因素。有一些疾病可能也會導致小兒排便困難。

1)有家族便秘史。這種寶寶便秘通常與遺傳有關。尤其是如果父母都便秘,寶寶也可能會便秘;

2)甲狀腺功能低下,也可能引起寶寶便秘;

3)腸道畸形等,也會引起便秘。

如果是因為疾病因素,父母一定要帶孩子儘早到醫院檢查。

防治嬰幼兒便秘,主要可從以下三個方面著手:

母乳餵養

盡可能延長母乳餵養的時間。科學添加輔食,養成常飲水的習慣。在給嬰兒沖調 米粉時還要注意米粉和水的比例,從4、5個月開始,嬰兒輔食中逐步增加喂哺蔬菜泥及果泥等含纖維素的食物的量。輔食不宜製作的過於精細。

訓練寶寶定時排便

重點掌握四個排便訓練動:

1) 掌握時間:早晨和傍晚

通常寶寶進食半個小時後,寶寶有放屁時可以開始訓練。養成習慣後不要隨意改動時間。

2) 環境設置:務必安靜

儘量避免外界的影響,不要同時逗玩寶寶,講故事給寶寶聽等,這樣會分散寶寶排便的注意力而影響排便,安靜的環境容易讓寶寶精神更加集中地進行訓練。

3)掌握四個排便訓練動作

動作1:放平寶寶的手掌,順時針方向畫圓撫摩寶寶的腹部。先右下腹-上腹-左下腹沿順時針方向畫半圓,再用右手在寶寶左腹從上畫“L”,由左至右畫一個倒的“L”。注意動作要特別輕柔,不能離肚臍太近。時間約為1分鐘。

動作2:天樞穴按摩:拇指置於肚臍旁開2寸,順時針按摩,左右天樞穴各按摩2分鐘。

動作3:雙手拉住孩子的兩個胳膊,稍微用力拉孩子坐起來,然後又將孩子扶成仰臥的姿勢,接著再拉孩子坐起來,邊拉邊告訴寶寶,“準備拉便便,起來,躺下,起來,躺下。”重複2~3次。

動作4:4個月以內的寶寶,讓寶寶平臥。用兩隻手分別抓住寶寶的小腿,交替屈曲膝關節、髖關節,使大腿碰到肚皮為限。手法從輕開始,慢慢增加力度,以寶寶舒服、並願意配合為宜;

大於5個月的,已經豎頭穩定的寶寶,由成人兩手扶持,或坐盆或排便小椅,連續按時執行半至一個月即可養成習慣。鼓勵其多運動、多吃纖維多的食物外,亦應使其按時通便,養成良好的習慣。

4)語言暗示

邊拉邊告訴寶寶,“準備拉便便啦寶寶,嗯~,嗯~”。經過鼓勵,訓練時發出一些與大便有關的如“臭臭”、“拉拉”等語句來誘導他大便。久而久之,寶寶就會愛上排便的感覺,從而最終形成定時排便的習慣。

5)借助藥物

如果寶寶曾經因為排便困難,肛門皮膚破損疼痛而躲避排便,很可能出現反感、抵觸情緒,這時候可以停止訓練1~2天,應用開塞露、輕瀉藥幫助寶寶順暢排便,待肛門的皮膚恢復好了,再重新開始訓練。

讓孩子多運動

讓孩子多運動,增強孩子腹肌的力量和促進腸道的蠕動。對便秘的患兒可用按摩的方法,用右手掌心自小兒右下腹向上繞臍順時針輕輕按摩十餘次, 一日數次,以達到腸道蠕動增強直至通便之效果。

排便習慣差

寶寶缺乏良好的排便習慣,同樣也容易引起便秘。寶寶也和大人一樣,定時排便是一種很好的習慣。

但是,我們在臨床中發現,很多家長都沒有注意到這一點,排便時間紊亂是不少便秘寶寶的通病。對於新生兒寶寶,家長同樣也可以定時對寶寶進行排便訓練。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寶寶就會形成排便的條件反射,養成良好的排便習慣。這樣,便秘的幾率就會下降許多。

疾病因素

還有一種情況要注意了,寶寶便秘,也可能是疾病因素。有一些疾病可能也會導致小兒排便困難。

1)有家族便秘史。這種寶寶便秘通常與遺傳有關。尤其是如果父母都便秘,寶寶也可能會便秘;

2)甲狀腺功能低下,也可能引起寶寶便秘;

3)腸道畸形等,也會引起便秘。

如果是因為疾病因素,父母一定要帶孩子儘早到醫院檢查。

防治嬰幼兒便秘,主要可從以下三個方面著手:

母乳餵養

盡可能延長母乳餵養的時間。科學添加輔食,養成常飲水的習慣。在給嬰兒沖調 米粉時還要注意米粉和水的比例,從4、5個月開始,嬰兒輔食中逐步增加喂哺蔬菜泥及果泥等含纖維素的食物的量。輔食不宜製作的過於精細。

訓練寶寶定時排便

重點掌握四個排便訓練動:

1) 掌握時間:早晨和傍晚

通常寶寶進食半個小時後,寶寶有放屁時可以開始訓練。養成習慣後不要隨意改動時間。

2) 環境設置:務必安靜

儘量避免外界的影響,不要同時逗玩寶寶,講故事給寶寶聽等,這樣會分散寶寶排便的注意力而影響排便,安靜的環境容易讓寶寶精神更加集中地進行訓練。

3)掌握四個排便訓練動作

動作1:放平寶寶的手掌,順時針方向畫圓撫摩寶寶的腹部。先右下腹-上腹-左下腹沿順時針方向畫半圓,再用右手在寶寶左腹從上畫“L”,由左至右畫一個倒的“L”。注意動作要特別輕柔,不能離肚臍太近。時間約為1分鐘。

動作2:天樞穴按摩:拇指置於肚臍旁開2寸,順時針按摩,左右天樞穴各按摩2分鐘。

動作3:雙手拉住孩子的兩個胳膊,稍微用力拉孩子坐起來,然後又將孩子扶成仰臥的姿勢,接著再拉孩子坐起來,邊拉邊告訴寶寶,“準備拉便便,起來,躺下,起來,躺下。”重複2~3次。

動作4:4個月以內的寶寶,讓寶寶平臥。用兩隻手分別抓住寶寶的小腿,交替屈曲膝關節、髖關節,使大腿碰到肚皮為限。手法從輕開始,慢慢增加力度,以寶寶舒服、並願意配合為宜;

大於5個月的,已經豎頭穩定的寶寶,由成人兩手扶持,或坐盆或排便小椅,連續按時執行半至一個月即可養成習慣。鼓勵其多運動、多吃纖維多的食物外,亦應使其按時通便,養成良好的習慣。

4)語言暗示

邊拉邊告訴寶寶,“準備拉便便啦寶寶,嗯~,嗯~”。經過鼓勵,訓練時發出一些與大便有關的如“臭臭”、“拉拉”等語句來誘導他大便。久而久之,寶寶就會愛上排便的感覺,從而最終形成定時排便的習慣。

5)借助藥物

如果寶寶曾經因為排便困難,肛門皮膚破損疼痛而躲避排便,很可能出現反感、抵觸情緒,這時候可以停止訓練1~2天,應用開塞露、輕瀉藥幫助寶寶順暢排便,待肛門的皮膚恢復好了,再重新開始訓練。

讓孩子多運動

讓孩子多運動,增強孩子腹肌的力量和促進腸道的蠕動。對便秘的患兒可用按摩的方法,用右手掌心自小兒右下腹向上繞臍順時針輕輕按摩十餘次, 一日數次,以達到腸道蠕動增強直至通便之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