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吳春燕:堅持夢想 讓“不可能”變成現實

吳春燕說,她五歲的時候在媽媽單位的舞臺上表演獨唱《燕子來了》,“小燕子穿花衣”這一句剛唱出來,突然停電,舞臺成了一片黑暗的孤島。台下的觀眾像暗夜中的潮水般躁動起來,黑壓壓的一片,“怎麼回事兒”的雜音此起彼伏。紮著兩隻小辮子的吳春燕抱著沒有任何擴音功能的話筒繼續唱著“年年春天來這裡……”。

觀眾漸漸安靜,一曲唱完,掌聲響起。與媽媽一起工作的阿姨說,“你家燕子是吃這碗飯的料兒,一點都不怯場。”

吳春燕和媽媽都沒想到,這位同事阿姨竟言中。

多年以後,吳春燕坐在北京歌劇舞劇院歌劇團團長辦公室裡,依然能記得那一年自己唱歌的時候,一點都沒有怕。“為什麼要怕?我覺得我只要站在舞臺上就什麼都不怕。”

一個學習金融的學生,卻轉行投師金鐵霖去學習唱歌;

一個年輕的中國歌者,在美國杜比劇場——開演唱會;

一個青年人競聘北京歌劇團團長,作為專案負責人帶隊出品北京歌劇團的首部原創歌劇……

吳春燕說,她的生命裡經歷了太多不可能,但堅持下來,夢想就能變成現實。

銀行職員自己找路學音樂

3月25日,朝雨浥輕塵,記者在位於北京東三環的北京歌劇舞劇院歌劇團見到了歌劇團團長吳春燕。她穿著玫紅色短款大衣,

淡妝、閃鑽耳環,雖然窗外天氣隱晦潮濕,辦公室裡的吳春燕卻是明豔溫暖的。

“我就是愛唱歌,我媽媽也喜歡唱歌,從小就是她教我唱。”吳春燕說。小時候她一直是學校裡的文藝骨幹,父母同事和街坊鄰居也都知道她是個會唱歌的“小燕子”。小燕子放學、上學都有一路歌聲由遠及近、由近及遠地飄過。

有一個聰明漂亮、能歌善舞的女兒,哪個父母能不驕傲?可是讓孩子走文藝路,

吳春燕的媽媽是不情願的。“我媽曾語重心長地跟我講,想讓我安穩,不希望我走這條路。他們那一輩人還是認為藝考是學習不好的孩子才去的,可是我學習成績一直都不錯,父母不甘心呀。”

其實,吳春燕的父母替她想好了另一條路——考金融院校,以後捧“金飯碗”,一生安穩,衣食無憂。吳春燕不負眾望,順利考取了東北一所金融專科院校,並成為了學校學生會的文藝部長。

“錦城絲管日紛紛,半入江風半入雲”。雖然就讀金融專科院校,吳春燕說自己還是放不下舞臺,聚光燈下那種光彩照人的形象,那些“只應天上有”的優美旋律總是入夢。在校園裡的吳春燕感到嗓子總是癢癢的,清晨走在上課的路上唱著,傍晚走回宿舍的時候也是唱著,在學校裡表演節目的時候還是唱著。

對藝術的眷戀,加之大學生活脫離了父母的約束,吳春燕又一次動了學習唱歌的心思。不僅自己悄悄練聲,她還要找老師學專業知識。吳春燕說,她從報紙上看到了一則教授唱歌課程的廣告,便拿著報紙尋地址報了初級班。“我記得,我第一次上課唱的是《在希望的田野上》。”說著,吳春燕的手指在空中隨著旋律搖擺起來,哼出了曲調,“我們的家鄉,在希望的田野上,啦啦啦……唱完,授課老師說,你可以去上高級班了。”吳春燕的言語間跳躍著耳熟能詳的曲調和爽朗的笑聲。最終,在這名老師的推薦下,吳春燕開始跟隨哈爾濱著名聲樂教育家楊博亞和李高柔兩位老師,學習專業演唱。

師從金鐵霖開啟歌唱事業

從金融院校畢業的吳春燕成為了哈爾濱某銀行房產信貸科的職員,同時,唱歌也成為了她的最大特長,屢屢參加金融行業的表演和比賽,多次獲獎,業內也小有名氣。“我的命運轉捩點應該是1998年,那一年我遇到了恩師金鐵霖。”吳春燕說。

1998年,吳春燕在一次參加行業內的歌手大獎賽時,偶遇了被邀請來的時任中國音樂學院院長的金鐵霖老師,金老師在那次比賽中擔任評委。“我一唱完就跑到金老師的身邊,一直跟著他說希望能做他的學生。”得到金鐵霖的點頭同意以後,吳春燕來到北京。

第一次來到中國音樂學院的時候,吳春燕很是興奮,更讓她感到開心的是,金老師在學校等著她。“我們見面之後,我一路跟著他說著歌曲、音樂,一直跟到教室門口。”一霎那,吳春燕就想替老師把門打開,然後順理成章地跟著走進去坐下來聽課,她覺得自己心跳都加速了。“但是,金老師說您請回吧,9月開學過來聽課。”後來吳春燕得知,這間教室裡坐著的是一位成名歌手,金老師與對方有單獨授課的約定。

1998年9月,吳春燕再度來到中國音樂學院,作為補課生聽金鐵霖的課,“我那個時候下決心要考音樂學院,要做金老師正式的學生。”

很多人都不信吳春燕能做到——從金融專業到聲樂專業,跨度如此之大,猶如生命中的急轉彎,吳春燕還是要一搏,她重拾書本備戰高考。“那個時候父母也不太理解,但是管不了了。”

功夫不負有心人。1999年,吳春燕成為中國音樂學院的學生,師從金鐵霖。原單位的領導頗為捨不得,決定為吳春燕停薪留職。2002年,吳春燕考上了中國音樂學院的研究生,繼續與金鐵霖做師徒,正式與原單位斷了關係,離開了金融行業。

一日為師,終身教誨。吳春燕說,她前後跟著金鐵霖學習了6 年,其實直到現在金老師依然對她的專業甚至工作有指導。“很多成名的歌唱家,隔一段時間都要回學校找老師指導,如果長時間沒有指導,就會‘跑範’。”

2000年,還在中國音樂學院就讀的吳春燕參加了第九屆CCTV青歌賽,一曲《故鄉土 故鄉路》打動了評委,獲得了業餘組民族唱法二等獎。當時,與吳春燕同一屆獲獎的歌手有龔琳娜、譚晶等,那一屆青歌賽也是首次引入綜合素質項目,提高了難度。

2005年,研究生畢業後,吳春燕進入北京歌劇舞劇院,正式轉行到她朝思暮想的歌唱事業上,2006年被破格評為國家一級演員。

從2001年到2009年,吳春燕連續8年登上了央視春晚的舞臺,職業生涯就此開啟。“爸媽終於從不支持轉變到不干涉,最後變成支持,每年春晚都熬到我出場才睡覺。我一直是午夜鐘聲敲響後的那個節目。遺憾的是,那8年年夜飯不能在家裡吃了。”

做☆禁☆愛心歌者 為百姓演出

“我們做演員的其實不容易,比如參加春晚,家裡人都等著看呢,突然前面的節目延時了,你的節目就有可能被砍掉。我就在現場看到了有的年輕演員因為節目臨時被砍而流淚。這個行業的競爭也很激烈,專業上三天不練就要失水準,很多辛酸都不為外人所知道。”

雖然唱歌的道路佈滿辛酸,但吳春燕卻不覺得苦。她說,只要有歌唱,她就是快樂的。無論是穿著精緻的演出服,站在金碧輝煌的演播大廳裡演唱,還是站在田間地頭為村民們演出,她都是快樂的。

2015年,北京歌舞劇團參加北京文化局組織的“文藝演出星火工程”,包括吳春燕在內的幾十名演員在延慶、密雲等郊區為百姓演出。“我們的演出服都是自己購買定制,價格都很貴。我就穿著一萬多元的演出服站在田間地頭,因為無論哪裡的舞臺,我都希望把自己最美好的一面展示出來。”

到山村演出。

吳春燕說,那段時間早上7點半開始化妝,晚上住在老鄉家,吃農家飯。一天四場演出,中午晚上都得帶妝吃飯。“晚上演出,照明用的大燈吸引了很多小蟲子,直往嘴裡鑽。那一張嘴全都進來,一閉嘴味道好極了。”吳春燕嘻嘻哈哈地說。

吳春燕談起老鄉家裡的白薯、豪華演出服上的泥汙,她都是開心的,但是談到“母親水窖”,吳春燕的聲音暗淡了下來。

吳春燕是全國婦聯“母親水窖”愛心形象大使,2012年,吳春燕在昆明舉辦了“渴望 ——吳春燕‘母親水窖’獨唱音樂會”。“2011年雲南大旱。我們去調研,一位母親說,以前沒有水窖的時候,要背著水簍走十公里到一處滴水的泉眼。要看著水一滴一滴地流到水簍裡再背回來。孩子在家不放心,所以有時候還要背著孩子去。”吳春燕說,她專門到這位母親的家裡看到了水窖,“其實就是攢雨水的一口窖,並不是水井。雨季的時候,把屋簷上的雨水收集起來存到水窖裡,旱季的時候使用。”

吳春燕對旱區生活感到震驚,她把這位老媽媽請到了“渴望”演唱會的現場,那位老媽媽上臺講述了有水窖前後的生活,雙手合十鞠躬感謝政府。看到這一幕的吳春燕,站在幕後眼淚嘩嘩地流。

那次演唱會共籌集38萬元,吳春燕全部捐給“婦基會”用於“母親水窖”的建設,相當於為當地捐了380口水窖。“一個演員,如何讓自己的歌聲有感染力,我覺得最重要的就是有藝德,然後才能談到專業造詣。”吳春燕說。

力排萬難 唱響杜比劇場

在2013年,吳春燕赴美國洛杉磯,登上杜比劇院的舞臺,舉辦了“我來自北京——吳春燕世界巡迴演唱會”。杜比劇院位於美國加州,2001年11月9日啟用,是奧斯卡金像獎頒獎禮的舉行地點。

對於吳春燕的這場演唱會,許多媒體都以“中國歌唱家首次在美國洛杉磯杜比劇院舉辦個唱”為標題,進行了宣傳報導。一時間,吳春燕的知名度在美國影響很大。

但是,吳春燕說起這場音樂會,卻是“一聲歎息”。由於對當地文化和法律的不瞭解,在演唱會籌備和演出期間屢屢出現問題。

首先是資金鏈斷裂。“我們在策劃這場音樂會的時候,是有企業贊助資金的。等我到美國著手做這場音樂會以後,贊助企業卻因故資金無法到位了。”怎麼辦?在國內尚未啟程的同事有些打退堂鼓,電話聯繫吳春燕建議她放棄。“可是我定杜比劇場的兩萬元美元已經交了,我不能不唱呀。”吳春燕一方面安撫同事,一方面四處籌措資金,終於在社會力量的協助下解決了資金問題。

為歌迷簽名。

之後,吳春燕又接到了已經談妥的音響合作方——一家美國公司發來的電郵,主要內容是“此次不能合作了”!這意味著要重新洽談合作方,從篩選團隊到服務價格都得從頭開始,而時間已迫在眉睫。這一波尚未平息,接踵而來的是美方要求將近10萬美元的“入場費”,這筆鉅款肯定是湊不齊的。

“好幾次我都覺得我唱不成了,可是,我告訴自己要堅持、堅持,會有辦法的。”吳春燕說,她和當地的華僑與美方的合作單位一個一個地談,終於安排好了演出的各項事宜,演出可以如期舉行。

但是臨近演出開幕,又出事兒了。“最危急的是,在開場前7分鐘,觀眾都落座了,我也在後臺帶妝準備出場,又有人出面叫停演出,說我們未繳足費用。幸虧有當地的華人朋友協助,渡過了難關。”

終於,2013年10月27日晚,吳春燕盛裝出現在杜比劇院的舞臺上,演唱會主題是“我來自北京”,序曲是《北京喜訊》,接著是吳春燕最喜歡的《燕子來了》。演唱會上,在國外聲名遠播的《茉莉花》和美國人熟悉的《木蘭從軍》,贏得了觀眾熱烈的掌聲。結尾曲目是《友誼地久天長》,闡明了中國歌手到美國演出的初衷,演出圓滿成功。“以前,沒有中國人在這個劇場開過演唱會,我是第一個。”吳春燕自豪地說。

演唱會期間,吳春燕的巨幅海報立在杜比劇場門前,吳春燕挽著媽媽的手在海報下合影,曾經力阻春燕走上演唱道路的母親在海報下笑靨如花。

挑大樑 做歌劇《杜鵑山》專案負責人

2009年,北京歌劇舞劇院改制,吳春燕通過競聘成為北京歌劇舞劇院歌劇團團長。

2016年春節過完後,歌劇《杜鵑山》立項,預定於10月國慶日期間首演,從編曲創作到排練演出,只有半年多的時間。很多人都說,這是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但是吳春燕卻接起了排演歌劇《杜鵑山》的任務。這也是北京歌劇舞劇院歌劇團自成立以來的首次原創歌劇,吳春燕也是劇團的第一個項目負責人。

歌劇《杜鵑山》由劇作家徐瑛 、胡疊在原著編劇王樹元的京劇劇本基礎上進行改編,作曲鄭冰,導演王冼平,藝術指導韓延文。如何在改變成歌劇後,既能讓觀眾看到熟悉的劇碼,又能展示歌劇不一樣的魅力?製作團隊每天絞盡腦汁。

歌劇的編曲鄭冰介紹,改編歌劇《杜鵑山》最大的難點就是在音樂創作方面要有所突破,“因為京劇《杜鵑山》的音樂創作已經達到了藝術頂峰,想跨越這個高度太難了。而且歌劇又有自身的特點,需要推動劇情的發展,又要有矛盾衝突,還要接地氣,創作初期,我很痛苦。”鄭冰說,在創作最難的時候,他經常給項目負責人吳春燕打電話,“其實就是發牢騷,說不想幹了。吳春燕每次都安撫我,給我鼓勵。使我從很抵觸、很痛苦地創作,轉化為興奮而有激情的創作中,我認為這對於作曲家來說是最佳的創作心境,對藝術創作很有提高。”

和同事探討角色。

吳春燕是女主角柯湘的扮演者之一,又是專案負責人,在劇碼編排過程中面臨著巨大的壓力。鄭冰介紹,“當時劇組遇到了很大的問題,比如資金的問題、導演的問題,甚至在排練場還發生了衝突,吳春燕無怨無悔的當個出氣口,把大家凝聚成一股勁兒。沒有吳春燕的努力,這部歌劇也許不會誕生。”

“我排練時,不少同事到排練現場要找我簽字,在演出排練後期,演對手戲的男主角甚至忍無可忍地和我吼,‘吳團長,你在排練廳就是柯湘,出了這個門才是團長!’可是我真的沒辦法呀,我不僅僅是一個演員,我還要解決團裡的經費,聯繫劇場,安排一切事務。”為了擠時間,吳春燕把劇本和譜子複印很多冊,在自己汽車的副駕駛座位上、家裡床頭和辦公桌上都各放一套,一有時間就背譜子消化劇本,琢磨角色。

2016年10月16日,歌劇《杜鵑山》亮相天橋劇場。“演出期間掌聲不斷,獲得了觀眾們的一致好評。”吳春燕說,到最後謝幕時,觀眾席和舞臺上的演員一起流淚……

□本報實習記者 李婧

不僅自己悄悄練聲,她還要找老師學專業知識。吳春燕說,她從報紙上看到了一則教授唱歌課程的廣告,便拿著報紙尋地址報了初級班。“我記得,我第一次上課唱的是《在希望的田野上》。”說著,吳春燕的手指在空中隨著旋律搖擺起來,哼出了曲調,“我們的家鄉,在希望的田野上,啦啦啦……唱完,授課老師說,你可以去上高級班了。”吳春燕的言語間跳躍著耳熟能詳的曲調和爽朗的笑聲。最終,在這名老師的推薦下,吳春燕開始跟隨哈爾濱著名聲樂教育家楊博亞和李高柔兩位老師,學習專業演唱。

師從金鐵霖開啟歌唱事業

從金融院校畢業的吳春燕成為了哈爾濱某銀行房產信貸科的職員,同時,唱歌也成為了她的最大特長,屢屢參加金融行業的表演和比賽,多次獲獎,業內也小有名氣。“我的命運轉捩點應該是1998年,那一年我遇到了恩師金鐵霖。”吳春燕說。

1998年,吳春燕在一次參加行業內的歌手大獎賽時,偶遇了被邀請來的時任中國音樂學院院長的金鐵霖老師,金老師在那次比賽中擔任評委。“我一唱完就跑到金老師的身邊,一直跟著他說希望能做他的學生。”得到金鐵霖的點頭同意以後,吳春燕來到北京。

第一次來到中國音樂學院的時候,吳春燕很是興奮,更讓她感到開心的是,金老師在學校等著她。“我們見面之後,我一路跟著他說著歌曲、音樂,一直跟到教室門口。”一霎那,吳春燕就想替老師把門打開,然後順理成章地跟著走進去坐下來聽課,她覺得自己心跳都加速了。“但是,金老師說您請回吧,9月開學過來聽課。”後來吳春燕得知,這間教室裡坐著的是一位成名歌手,金老師與對方有單獨授課的約定。

1998年9月,吳春燕再度來到中國音樂學院,作為補課生聽金鐵霖的課,“我那個時候下決心要考音樂學院,要做金老師正式的學生。”

很多人都不信吳春燕能做到——從金融專業到聲樂專業,跨度如此之大,猶如生命中的急轉彎,吳春燕還是要一搏,她重拾書本備戰高考。“那個時候父母也不太理解,但是管不了了。”

功夫不負有心人。1999年,吳春燕成為中國音樂學院的學生,師從金鐵霖。原單位的領導頗為捨不得,決定為吳春燕停薪留職。2002年,吳春燕考上了中國音樂學院的研究生,繼續與金鐵霖做師徒,正式與原單位斷了關係,離開了金融行業。

一日為師,終身教誨。吳春燕說,她前後跟著金鐵霖學習了6 年,其實直到現在金老師依然對她的專業甚至工作有指導。“很多成名的歌唱家,隔一段時間都要回學校找老師指導,如果長時間沒有指導,就會‘跑範’。”

2000年,還在中國音樂學院就讀的吳春燕參加了第九屆CCTV青歌賽,一曲《故鄉土 故鄉路》打動了評委,獲得了業餘組民族唱法二等獎。當時,與吳春燕同一屆獲獎的歌手有龔琳娜、譚晶等,那一屆青歌賽也是首次引入綜合素質項目,提高了難度。

2005年,研究生畢業後,吳春燕進入北京歌劇舞劇院,正式轉行到她朝思暮想的歌唱事業上,2006年被破格評為國家一級演員。

從2001年到2009年,吳春燕連續8年登上了央視春晚的舞臺,職業生涯就此開啟。“爸媽終於從不支持轉變到不干涉,最後變成支持,每年春晚都熬到我出場才睡覺。我一直是午夜鐘聲敲響後的那個節目。遺憾的是,那8年年夜飯不能在家裡吃了。”

做☆禁☆愛心歌者 為百姓演出

“我們做演員的其實不容易,比如參加春晚,家裡人都等著看呢,突然前面的節目延時了,你的節目就有可能被砍掉。我就在現場看到了有的年輕演員因為節目臨時被砍而流淚。這個行業的競爭也很激烈,專業上三天不練就要失水準,很多辛酸都不為外人所知道。”

雖然唱歌的道路佈滿辛酸,但吳春燕卻不覺得苦。她說,只要有歌唱,她就是快樂的。無論是穿著精緻的演出服,站在金碧輝煌的演播大廳裡演唱,還是站在田間地頭為村民們演出,她都是快樂的。

2015年,北京歌舞劇團參加北京文化局組織的“文藝演出星火工程”,包括吳春燕在內的幾十名演員在延慶、密雲等郊區為百姓演出。“我們的演出服都是自己購買定制,價格都很貴。我就穿著一萬多元的演出服站在田間地頭,因為無論哪裡的舞臺,我都希望把自己最美好的一面展示出來。”

到山村演出。

吳春燕說,那段時間早上7點半開始化妝,晚上住在老鄉家,吃農家飯。一天四場演出,中午晚上都得帶妝吃飯。“晚上演出,照明用的大燈吸引了很多小蟲子,直往嘴裡鑽。那一張嘴全都進來,一閉嘴味道好極了。”吳春燕嘻嘻哈哈地說。

吳春燕談起老鄉家裡的白薯、豪華演出服上的泥汙,她都是開心的,但是談到“母親水窖”,吳春燕的聲音暗淡了下來。

吳春燕是全國婦聯“母親水窖”愛心形象大使,2012年,吳春燕在昆明舉辦了“渴望 ——吳春燕‘母親水窖’獨唱音樂會”。“2011年雲南大旱。我們去調研,一位母親說,以前沒有水窖的時候,要背著水簍走十公里到一處滴水的泉眼。要看著水一滴一滴地流到水簍裡再背回來。孩子在家不放心,所以有時候還要背著孩子去。”吳春燕說,她專門到這位母親的家裡看到了水窖,“其實就是攢雨水的一口窖,並不是水井。雨季的時候,把屋簷上的雨水收集起來存到水窖裡,旱季的時候使用。”

吳春燕對旱區生活感到震驚,她把這位老媽媽請到了“渴望”演唱會的現場,那位老媽媽上臺講述了有水窖前後的生活,雙手合十鞠躬感謝政府。看到這一幕的吳春燕,站在幕後眼淚嘩嘩地流。

那次演唱會共籌集38萬元,吳春燕全部捐給“婦基會”用於“母親水窖”的建設,相當於為當地捐了380口水窖。“一個演員,如何讓自己的歌聲有感染力,我覺得最重要的就是有藝德,然後才能談到專業造詣。”吳春燕說。

力排萬難 唱響杜比劇場

在2013年,吳春燕赴美國洛杉磯,登上杜比劇院的舞臺,舉辦了“我來自北京——吳春燕世界巡迴演唱會”。杜比劇院位於美國加州,2001年11月9日啟用,是奧斯卡金像獎頒獎禮的舉行地點。

對於吳春燕的這場演唱會,許多媒體都以“中國歌唱家首次在美國洛杉磯杜比劇院舉辦個唱”為標題,進行了宣傳報導。一時間,吳春燕的知名度在美國影響很大。

但是,吳春燕說起這場音樂會,卻是“一聲歎息”。由於對當地文化和法律的不瞭解,在演唱會籌備和演出期間屢屢出現問題。

首先是資金鏈斷裂。“我們在策劃這場音樂會的時候,是有企業贊助資金的。等我到美國著手做這場音樂會以後,贊助企業卻因故資金無法到位了。”怎麼辦?在國內尚未啟程的同事有些打退堂鼓,電話聯繫吳春燕建議她放棄。“可是我定杜比劇場的兩萬元美元已經交了,我不能不唱呀。”吳春燕一方面安撫同事,一方面四處籌措資金,終於在社會力量的協助下解決了資金問題。

為歌迷簽名。

之後,吳春燕又接到了已經談妥的音響合作方——一家美國公司發來的電郵,主要內容是“此次不能合作了”!這意味著要重新洽談合作方,從篩選團隊到服務價格都得從頭開始,而時間已迫在眉睫。這一波尚未平息,接踵而來的是美方要求將近10萬美元的“入場費”,這筆鉅款肯定是湊不齊的。

“好幾次我都覺得我唱不成了,可是,我告訴自己要堅持、堅持,會有辦法的。”吳春燕說,她和當地的華僑與美方的合作單位一個一個地談,終於安排好了演出的各項事宜,演出可以如期舉行。

但是臨近演出開幕,又出事兒了。“最危急的是,在開場前7分鐘,觀眾都落座了,我也在後臺帶妝準備出場,又有人出面叫停演出,說我們未繳足費用。幸虧有當地的華人朋友協助,渡過了難關。”

終於,2013年10月27日晚,吳春燕盛裝出現在杜比劇院的舞臺上,演唱會主題是“我來自北京”,序曲是《北京喜訊》,接著是吳春燕最喜歡的《燕子來了》。演唱會上,在國外聲名遠播的《茉莉花》和美國人熟悉的《木蘭從軍》,贏得了觀眾熱烈的掌聲。結尾曲目是《友誼地久天長》,闡明了中國歌手到美國演出的初衷,演出圓滿成功。“以前,沒有中國人在這個劇場開過演唱會,我是第一個。”吳春燕自豪地說。

演唱會期間,吳春燕的巨幅海報立在杜比劇場門前,吳春燕挽著媽媽的手在海報下合影,曾經力阻春燕走上演唱道路的母親在海報下笑靨如花。

挑大樑 做歌劇《杜鵑山》專案負責人

2009年,北京歌劇舞劇院改制,吳春燕通過競聘成為北京歌劇舞劇院歌劇團團長。

2016年春節過完後,歌劇《杜鵑山》立項,預定於10月國慶日期間首演,從編曲創作到排練演出,只有半年多的時間。很多人都說,這是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但是吳春燕卻接起了排演歌劇《杜鵑山》的任務。這也是北京歌劇舞劇院歌劇團自成立以來的首次原創歌劇,吳春燕也是劇團的第一個項目負責人。

歌劇《杜鵑山》由劇作家徐瑛 、胡疊在原著編劇王樹元的京劇劇本基礎上進行改編,作曲鄭冰,導演王冼平,藝術指導韓延文。如何在改變成歌劇後,既能讓觀眾看到熟悉的劇碼,又能展示歌劇不一樣的魅力?製作團隊每天絞盡腦汁。

歌劇的編曲鄭冰介紹,改編歌劇《杜鵑山》最大的難點就是在音樂創作方面要有所突破,“因為京劇《杜鵑山》的音樂創作已經達到了藝術頂峰,想跨越這個高度太難了。而且歌劇又有自身的特點,需要推動劇情的發展,又要有矛盾衝突,還要接地氣,創作初期,我很痛苦。”鄭冰說,在創作最難的時候,他經常給項目負責人吳春燕打電話,“其實就是發牢騷,說不想幹了。吳春燕每次都安撫我,給我鼓勵。使我從很抵觸、很痛苦地創作,轉化為興奮而有激情的創作中,我認為這對於作曲家來說是最佳的創作心境,對藝術創作很有提高。”

和同事探討角色。

吳春燕是女主角柯湘的扮演者之一,又是專案負責人,在劇碼編排過程中面臨著巨大的壓力。鄭冰介紹,“當時劇組遇到了很大的問題,比如資金的問題、導演的問題,甚至在排練場還發生了衝突,吳春燕無怨無悔的當個出氣口,把大家凝聚成一股勁兒。沒有吳春燕的努力,這部歌劇也許不會誕生。”

“我排練時,不少同事到排練現場要找我簽字,在演出排練後期,演對手戲的男主角甚至忍無可忍地和我吼,‘吳團長,你在排練廳就是柯湘,出了這個門才是團長!’可是我真的沒辦法呀,我不僅僅是一個演員,我還要解決團裡的經費,聯繫劇場,安排一切事務。”為了擠時間,吳春燕把劇本和譜子複印很多冊,在自己汽車的副駕駛座位上、家裡床頭和辦公桌上都各放一套,一有時間就背譜子消化劇本,琢磨角色。

2016年10月16日,歌劇《杜鵑山》亮相天橋劇場。“演出期間掌聲不斷,獲得了觀眾們的一致好評。”吳春燕說,到最後謝幕時,觀眾席和舞臺上的演員一起流淚……

□本報實習記者 李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