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揭秘一命二運三風水四積陰德五讀書詳細內涵

人生就是持續不斷思考和行動的過程,以追求、探索和感受人存在的價值與意義。

活在這個世界上,有情感和理性的我們,需要來自父母、家庭的安全感來栽培與愛護,成長之後經過學習和發揮自身的才華,也需要來自朋友、社會和國家的關懷與肯定,而有成就感。

人間行首先要重視的是道義與情感,如此才能有情有義。生命中總是有所缺憾,人不可能是十全十美的,因此我們要學習接受別人的缺陷,改善自己的弱點,甚至學會涵藏自己優點的光彩。

我們要學習儒家的中庸之道,以及道家無為不爭的美德,不做小可憐,也不做大強人,只是要真實的生存下去,感受生命真誠的氣息。

中國的宗教真的是太多了,其中更充滿了功利主義,以致不能深入理解與實踐各教的內在生命價值觀。生活總是有太多的苦難和不幸,人生不可能是一帆風順的,因此個人便需要信仰來安撫不安的內心,去面對外在的挑戰,

以求渡過難關。因此,儘管國人普遍上不重視宗教的內涵,但個人信仰在生活中總是迫切需要的,這就使民間信仰在國人社會中歷久不衰。雖然如此,由於對宗教教義和信仰真諦的不瞭解,民間信仰的存在很多時候只是徒留形式。簡要說來,民間信仰少了知識力(真)、道德力(善)和美感力(美),以致近年來產生了浪費資源、日趨功利、神棍盛行、缺乏人文素養的種種問題。
基於此,我想借此機會談談國人日常生活中的重要理念,那就是"一命二運三風水四積陰德五讀書"。

一命

今生我們只有這一條命,父母以精血生成我們,天地讓我們身居其間,成長的過程中,良師益友不斷扶持我們,還有社會國家所給予我們安全的保障,這就是我們國人一向尊重"天地君親師"的意義所在。

"命"可以說是中華文化特殊的生命觀點。儒家告訴我們"生死有命,

富貴在天",表示承認生死的有限性。生存在這個世間,我們總是受到時間、空間和外在條件的種種限制,因此我們才要講究"天時、地利、人和"的相互配合。生命中的限制性,被稱作"命定"。命又可分成"共命"和"殊命"。共命可以根據個人情況和外在的種種跡象來加以推論演算。殊命則是個人自身不同的出生和遭遇,從外緣不斷的演變,和自身心念無窮的生滅,因此是無法也不能加以推算的,
唯有修身養性才能知個中變易的關鍵。

《心命歌》裡談到心地和命運息息相關的四種情況,是非常值得我們參考的,那就是:"(1)心好命又好,富貴直到老。(2)命好心不好,福變成禍兆。(3)心好命不好,禍轉成福報。(4)心命俱不好,遭殃且貧夭。"由此可見,個人命運的禍福關鍵,全在個人內心的修養。能心存善念,體會天心,就可轉禍為福,化險為安。《心命歌》下半段如此說:"心可挽乎命,最好存仁道。命實造於心,吉凶惟人召。信命不修心,陰陽恐虛矯。修心一聽命,天地自相保。"由此而論,心才是命運的真正主人,修心就可改造命運。

由於人的性情複雜,一雜氣就亂,一亂就不能心平氣和,所以我們要修養道德,讓氣精純,如孟子所說:"吾常養浩然之正氣。"生命就是把生出來的命,活生生的加以體認其中的真正意義。我們不是一個人生存在這世上,父母、夫婦、兄弟姐妹、師生、知己,都讓不同的命,形成"命運共同體"。因此,我們需要學會"認命",當然這裡的認命不是宿命論的消極意義,而是說我們認同自己和對方的種種缺點和優點。認命是好命,唯有認同自己和他人存在的意義,才能學習認識自己、肯定自己、創造自己,進而突破自己有限的生命。為了父母,為了兒女,為了學生,我們都認命了,也就是認識生命的真正意義。我們要認祖歸宗,認回文化傳統,如此才能以"千年功力走過百年人生" 。

二運

"運"是指變動的情況,一般稱作"運氣",是人們想預知而不可知的未來。"運"小至個人的"氣運"。"運"和"命"是息息相關的,我們通常統稱為命運。我們的一生如果被"命"的陰陽氣數所定,被"命"給"運"走,也就是讓"命"被"運"給定住了,這真的叫"命運"了。為什麼我們要被"命"所"運",命運難道不可以來個"運命"嗎?不要說時運不濟,要承認自己的努力不夠、信心不足、意志不堅定,那才能在困境中重新振作,發奮圖強,要效法《易經》乾卦"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的精神啊!

三風水

風水也叫做"堪輿",它其實是中華文化結合《易經》陰陽變化、《易傳》禍福觀和地理而形成的,正是"觀天文以知地理"。

風水以易理陰陽二爻的變化來論斷人生死存亡的禍福吉凶。《陰符經》說:"觀天之道,執天之行。"風水講究的是天理、人理和地理。學風水的人,需要有敏銳的觀察(眼力)、豐富的學問(學力)、天地人的感應(悟力)、內在道德的修養(德力)和智性的判斷(慧力)。可惜,目前的風水學只是為了個人的利益著眼,往往都是只論地理而不顧人理和天理,這是本末倒置的。一般人圖謀個人或家族的福祿壽考,財力亨通,而求助於風水。佛家告訴我們"時時是好時,日日是好日",正是一語點破"境由心生,相由心造"。就大地而言,任何一處被動土,都是一種"變"和"動"。因此,有道之士,不隨意去變動風水,而任處自然。就人的大地的親密關係而言,修道者必須用道與德,性與命去重整它、重建它、尊重它、珍愛它、護守它,使大地保有源源不絕的生育和培植萬物。風水寶典《都天寶照經》一開卷就說:"人生禍福由天定,賢達能安命"。這根本是肯定了福人種福地,福地福人居。所以說:"吉善之地惟道德之士能居之。"

人生在世,要多積功累德,才能利己利人,祖德是可以福蔭子孫的。風水如何巧妙,都須緊記《太上感應篇》開篇所說的"禍福無門,惟人自召"。學習風水者,一定要修養道德,才能五福臨門(長壽、富貴、康寧、好德、善終),正是"道高龍虎伏,德重鬼神欽"。

四積陰德

陰德是隱藏的德行,與陽善的公開行善是相反的。《了凡四訓》解說陰德是做好事而不為人們所知道,上天會加以賜福;而陽善則是做好事讓人們知道,得到群眾的稱讚而享有盛名。

對於陰德,民間稱之為"陰騭",勸善書中就有《文昌帝君陰騭文》。無論我們做好事或壞事,都會報應在自己和親屬身上的,正是"近在己身,遠在兒孫。"

《易經》告訴我們"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善不積,不足以成名;惡不積,不足以滅身。"這表明了"為善得福,造惡得禍"的原理。多做好事,而不沽名釣譽才是陰德。

在陰德的闡述中,佛教以因果業力解釋,而道教則用承負解說,二者之間雖有差異,但勸人向善的動機總是一致的。《太上感應篇》說:"故吉人語善視善行善,一日有三善,三年天必降之福。凶人語惡視惡行惡,一日有三惡,三年天必降之禍"是用其道理的。試想想做好事就是多交好朋友,而造惡為非則會樹立冤家敵人,"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朋友多才是好事嘛!

五讀書

古人說:"萬般皆下求,唯有讀書高"、又說"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千種栗",更說"三日不讀書,則面目可憎",這些都處處說明讀書的可貴和不讀書的缺憾。居常五箴第三條便是要人們"讀好書",如此才能"存好心、說好話、學好樣、做好事。"

"一命二運三風水四積陰德五讀書"是具有深遠意義的生活命題,我們不能因為西方科學和民主的洗禮而將之貶為迷信和不理智。生活處處有智慧,我們要用心去體會。這五個命題的核心要義,其實在於《易經》的卦爻系統。易學以陰陽二爻,從天、地、風、雷、水、火、山、澤等八卦演出六十四卦,用來探索變動的宇宙人生。這也說明了時空背景會影響我們一生中每一個成長階段,以致有吉凶禍福悔吝的遭遇。

以乾卦六爻為例,可以給我們的生命帶來初步的整體認識:(一)潛龍勿用:龍的潛藏時期,表示要努力學習進修;(二)見龍在田,利見大人:龍冒出水面,來到地上,正是開始發動期,有賴大家的提拔和扶持;(三)君子中日干幹,夕惕若厲:注重品德修養者,要時時警惕,危難隨時會到;(四)或躍在淵:危疑不安階段,也就是人生成敗關鍵所在;(五)飛龍在天:龍直飛上天,屬於人生最高峰;(六)亢龍有悔:龍飛上頂端,就要掉下來,即"物極必反"律則。乾卦六爻給我們深刻的人生啟發,如能善於應用于人生,就可得福免禍。

學習中華四位哲人的四種生命觀,那就是:(一)孔子的"知命",學習不怨天,不尤人,下學而上達;(二)孟子的"立命",即通過命運的限制,開創和彰顯個人價值;(三)莊子的"安命",生命總是要能有所擔負和放開,才能活下去;(四)荀子的"制命",意思是以禮樂教化,豐富人文教養。希望大家能以現代精神來瞭解我們中華文化的精華所在,並加以實踐在生命當中,那我在此所闡述,也就能自利利人了。

最好存仁道。命實造於心,吉凶惟人召。信命不修心,陰陽恐虛矯。修心一聽命,天地自相保。"由此而論,心才是命運的真正主人,修心就可改造命運。

由於人的性情複雜,一雜氣就亂,一亂就不能心平氣和,所以我們要修養道德,讓氣精純,如孟子所說:"吾常養浩然之正氣。"生命就是把生出來的命,活生生的加以體認其中的真正意義。我們不是一個人生存在這世上,父母、夫婦、兄弟姐妹、師生、知己,都讓不同的命,形成"命運共同體"。因此,我們需要學會"認命",當然這裡的認命不是宿命論的消極意義,而是說我們認同自己和對方的種種缺點和優點。認命是好命,唯有認同自己和他人存在的意義,才能學習認識自己、肯定自己、創造自己,進而突破自己有限的生命。為了父母,為了兒女,為了學生,我們都認命了,也就是認識生命的真正意義。我們要認祖歸宗,認回文化傳統,如此才能以"千年功力走過百年人生" 。

二運

"運"是指變動的情況,一般稱作"運氣",是人們想預知而不可知的未來。"運"小至個人的"氣運"。"運"和"命"是息息相關的,我們通常統稱為命運。我們的一生如果被"命"的陰陽氣數所定,被"命"給"運"走,也就是讓"命"被"運"給定住了,這真的叫"命運"了。為什麼我們要被"命"所"運",命運難道不可以來個"運命"嗎?不要說時運不濟,要承認自己的努力不夠、信心不足、意志不堅定,那才能在困境中重新振作,發奮圖強,要效法《易經》乾卦"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的精神啊!

三風水

風水也叫做"堪輿",它其實是中華文化結合《易經》陰陽變化、《易傳》禍福觀和地理而形成的,正是"觀天文以知地理"。

風水以易理陰陽二爻的變化來論斷人生死存亡的禍福吉凶。《陰符經》說:"觀天之道,執天之行。"風水講究的是天理、人理和地理。學風水的人,需要有敏銳的觀察(眼力)、豐富的學問(學力)、天地人的感應(悟力)、內在道德的修養(德力)和智性的判斷(慧力)。可惜,目前的風水學只是為了個人的利益著眼,往往都是只論地理而不顧人理和天理,這是本末倒置的。一般人圖謀個人或家族的福祿壽考,財力亨通,而求助於風水。佛家告訴我們"時時是好時,日日是好日",正是一語點破"境由心生,相由心造"。就大地而言,任何一處被動土,都是一種"變"和"動"。因此,有道之士,不隨意去變動風水,而任處自然。就人的大地的親密關係而言,修道者必須用道與德,性與命去重整它、重建它、尊重它、珍愛它、護守它,使大地保有源源不絕的生育和培植萬物。風水寶典《都天寶照經》一開卷就說:"人生禍福由天定,賢達能安命"。這根本是肯定了福人種福地,福地福人居。所以說:"吉善之地惟道德之士能居之。"

人生在世,要多積功累德,才能利己利人,祖德是可以福蔭子孫的。風水如何巧妙,都須緊記《太上感應篇》開篇所說的"禍福無門,惟人自召"。學習風水者,一定要修養道德,才能五福臨門(長壽、富貴、康寧、好德、善終),正是"道高龍虎伏,德重鬼神欽"。

四積陰德

陰德是隱藏的德行,與陽善的公開行善是相反的。《了凡四訓》解說陰德是做好事而不為人們所知道,上天會加以賜福;而陽善則是做好事讓人們知道,得到群眾的稱讚而享有盛名。

對於陰德,民間稱之為"陰騭",勸善書中就有《文昌帝君陰騭文》。無論我們做好事或壞事,都會報應在自己和親屬身上的,正是"近在己身,遠在兒孫。"

《易經》告訴我們"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善不積,不足以成名;惡不積,不足以滅身。"這表明了"為善得福,造惡得禍"的原理。多做好事,而不沽名釣譽才是陰德。

在陰德的闡述中,佛教以因果業力解釋,而道教則用承負解說,二者之間雖有差異,但勸人向善的動機總是一致的。《太上感應篇》說:"故吉人語善視善行善,一日有三善,三年天必降之福。凶人語惡視惡行惡,一日有三惡,三年天必降之禍"是用其道理的。試想想做好事就是多交好朋友,而造惡為非則會樹立冤家敵人,"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朋友多才是好事嘛!

五讀書

古人說:"萬般皆下求,唯有讀書高"、又說"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千種栗",更說"三日不讀書,則面目可憎",這些都處處說明讀書的可貴和不讀書的缺憾。居常五箴第三條便是要人們"讀好書",如此才能"存好心、說好話、學好樣、做好事。"

"一命二運三風水四積陰德五讀書"是具有深遠意義的生活命題,我們不能因為西方科學和民主的洗禮而將之貶為迷信和不理智。生活處處有智慧,我們要用心去體會。這五個命題的核心要義,其實在於《易經》的卦爻系統。易學以陰陽二爻,從天、地、風、雷、水、火、山、澤等八卦演出六十四卦,用來探索變動的宇宙人生。這也說明了時空背景會影響我們一生中每一個成長階段,以致有吉凶禍福悔吝的遭遇。

以乾卦六爻為例,可以給我們的生命帶來初步的整體認識:(一)潛龍勿用:龍的潛藏時期,表示要努力學習進修;(二)見龍在田,利見大人:龍冒出水面,來到地上,正是開始發動期,有賴大家的提拔和扶持;(三)君子中日干幹,夕惕若厲:注重品德修養者,要時時警惕,危難隨時會到;(四)或躍在淵:危疑不安階段,也就是人生成敗關鍵所在;(五)飛龍在天:龍直飛上天,屬於人生最高峰;(六)亢龍有悔:龍飛上頂端,就要掉下來,即"物極必反"律則。乾卦六爻給我們深刻的人生啟發,如能善於應用于人生,就可得福免禍。

學習中華四位哲人的四種生命觀,那就是:(一)孔子的"知命",學習不怨天,不尤人,下學而上達;(二)孟子的"立命",即通過命運的限制,開創和彰顯個人價值;(三)莊子的"安命",生命總是要能有所擔負和放開,才能活下去;(四)荀子的"制命",意思是以禮樂教化,豐富人文教養。希望大家能以現代精神來瞭解我們中華文化的精華所在,並加以實踐在生命當中,那我在此所闡述,也就能自利利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