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科學家證明環境、生活方式產生的影響也能遺傳給後代

11月22日消息,據Futurism報導,我們已經非常瞭解遺傳性狀是如何代代相傳的。這很簡單,可以理解。有些特徵可以被父母傳給孩子,比如頭髮的顏色或對某些疾病的易感性等等。然而,近年來,

科學家們已經發現,我們不僅繼承了父母的遺傳信息,也可以通過細胞的表觀記憶來繼承他們的表觀遺傳信息。(網易編輯注:表觀遺傳是指DNA序列不發生變化,但基因表達卻發生了可遺傳的改變;表觀遺傳信息是在生物發育過程中獲得的資訊,能影響基因表達,也能對表型產生影響。)

表觀遺傳影響了我們的基因表達和發育程度。這些對生物體DNA的修改不會改變DNA序列本身,而且與我們從出生時就被編碼的基因組則不同,我們的表觀基因組會在我們的後天生活中發生改變,並可能受到環境、生活方式、年齡甚至疾病狀態等因素的影響。以前,科學家認為,由於這些外部因素而導致的表觀基因組的變化,也會隨著人類生命走到盡頭而消失,

但最近的研究發現事實並非如此。表觀遺傳信息實際上也可以傳給後代。

生物學家佐伊·米格卡夫斯基(Zoe Migicovsky)和伊戈爾·科瓦爾查克(Igor Kovalchuk)發表在《遺傳學前沿》(Frontiers in Genetics)雜誌上的一項研究中寫道:“哺乳動物將表觀遺傳信息傳遞給後代的能力提供了明確的證據,證明遺傳並不局限於DNA序列,表觀遺傳學在繁衍後代的過程中也起著關鍵作用。”

研究人員始終在試圖更好地理解表觀遺傳記憶,

他們在這方面取得了顯著的進展。2014年,加州大學聖克魯茲分校的科學家證明,一種表觀遺傳標記可以代代相傳。而在2016年,特拉維夫大學的研究人員稱,他們接近於找出允許表觀遺傳發生的機制。在2017年4月,來自西班牙歐洲分子生物學組織(EMBO)的研究人員在《科學》雜誌上發表研究論文,證明了環境變化導致的表觀遺傳記憶可以遺傳給14代螢火蟲。

雖然環境影響某些基因發育的能力十分顯著,

但更值得注意的是,我們也許能夠利用這些知識來對抗某些基因誘發的或與基因相關的疾病。阿爾茨海默氏症(Alzheimer)被認為是由遺傳和環境因素引起的,而癌症也可能有表觀遺傳原因。神經精神病學、免疫學和智障障礙等,也是表觀遺傳學家的可行研究領域。

瞭解環境不僅可影響個體健康,也可能影響到他們的後代,這可能會對醫療和疾病預防產生長期的影響。

我們生活的時代,基因操作技術比以往任何時候都好,這要歸功於新一代測序方法和基因編輯技術,如CRISPR-Cas9。再加上這些新知識,我們可以找到更多方法來編輯那些可能對幾代人產生負面影響的表觀遺傳因素。

無論是通過基因操作還是其他形式的治療,我們對表觀遺傳記憶如何發揮作用的認識可以改變我們治療基因疾病的方法。至少,知道我們的環境和生活方式是可以遺傳的,可以讓許多人在有生之年做出更健康的決定,畢竟要為子孫後代著想。

知道我們的環境和生活方式是可以遺傳的,可以讓許多人在有生之年做出更健康的決定,畢竟要為子孫後代著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