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當高手在看PPT的時候,他們在看些什麼?

很多人做PPT時,都會碰到「沒有靈感」的苦惱。空蕩蕩的腦袋,想憑空創作一個 PPT,的確有點強人所難。

所以,我們多看優秀的作品、好的設計,從中找到靈感。

有人就說了,我也在看啊,為什麼一到動手還是沒感覺? 很簡單,

因為「看」的方式不對。

想要學好 PPT,首先得明確目標,換而言之,就是要知道好的 PPT 應該長什麼樣子,能夠說得出 PPT 好在哪裡。

看優秀作品也是一樣的,你要能夠說得出作品的優缺點。

但點評作品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由於詞彙的缺乏,

我們只能說出主觀性的籠統表述。

「我覺得它很好看」

「這個頁面看起來挺舒服的」

「我喜歡它的風格」

其實,你會發現,這和老闆對我們的PPT指手畫腳時說的「我覺得不夠好」,是不是沒啥區別?

那到底該如何「看」?又如何「看」出門道?

或許你應該試試這樣3個步驟:

01 描述作品優點,一定要具體

用自己的語言將作品的優點客觀具體的說出來,這個過程很重要,説明自己明確學習物件。

描述的是客觀事實,是什麼,怎麼樣,為什麼。

舉個例子:

「全圖型的風格,常見的左右排版,內容間距適當,資訊傳遞很直觀」

「標題採用粗細不同的字體形成對比,線條起到分隔內容和修飾的作用」

「配圖和主題內容一致,圖片品質高、清晰、科技感十足」

是的,將抽象的東西具象化,

是有一定困難的。不過刻意練習之後,就變的容易多了。

但只有清晰的描述出來後,你才能明確自己能夠學習借鑒的物件是什麼。

02 縮小可見範圍,提煉設計項目

通常,一個優秀作品其本身結構是相當複雜的。就像一張大餅,想要一口吞下是非常困難的。所以,我們要學會拆分。

比如有這樣一個頁面,我們要向它學習。是不是看整個頁面,仍舊不知道如何下手?

而當你縮小作品的可見範圍後,就變的簡單了。比如,我們只看頁面中的一個局部。

「粗細不同的字體形成對比,英文作修飾」

「兩邊的線條類比拍照的手勢,有聚焦視線的效果,同時也起到修飾頁面的作用」

從這裡可以提煉出設計項目有對角線框、標題粗細搭配、英文修飾。

運用到 PPT 裡會是什麼效果呢?

不用 1 分鐘,就能快速完成 1 個 PPT 封面,效果非常不錯。

03 與PPT頁面結構聯繫起來

當分析完優秀作品的優點,提煉出設計項目後,就要與 PPT 中常用的結構聯繫起來,封面、目錄、圖片排版等等。

看到下圖這樣的,橫向並列結構,就應該馬上想到做成目錄頁是不錯的選擇。

同樣,沿用對角線框的設計項目,完成目錄頁的製作。

用一個矩形色塊襯底,其他章節文字淡化,一個過渡頁就出來了。

再比如,看到這樣的圖文錯位層疊排版的方式,是不是也可以借鑒過來呢?

一般情況下,我們是想不到,也不敢嘗試這麼排版的。但當我們看到作品後,就會明白這樣也是可行的,而且效果不錯。

簡單幾頁做下來,不知不覺中,一套 PPT 範本已經出來了。

其實,PPT 製作可以很簡單,在掌握了「看」的方法之後,就有用不完的靈感。不需要特別高深的設計技巧,簡簡單單的操作,也能夠製作出清爽直觀的 PPT。

而 PPT 基本操作的學習,要學的全面,學的扎實。

就應該馬上想到做成目錄頁是不錯的選擇。

同樣,沿用對角線框的設計項目,完成目錄頁的製作。

用一個矩形色塊襯底,其他章節文字淡化,一個過渡頁就出來了。

再比如,看到這樣的圖文錯位層疊排版的方式,是不是也可以借鑒過來呢?

一般情況下,我們是想不到,也不敢嘗試這麼排版的。但當我們看到作品後,就會明白這樣也是可行的,而且效果不錯。

簡單幾頁做下來,不知不覺中,一套 PPT 範本已經出來了。

其實,PPT 製作可以很簡單,在掌握了「看」的方法之後,就有用不完的靈感。不需要特別高深的設計技巧,簡簡單單的操作,也能夠製作出清爽直觀的 PPT。

而 PPT 基本操作的學習,要學的全面,學的扎實。